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100 条建议目录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 24 小时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8、关于获取知识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11、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 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14、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15、怎样检查练习本 16、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17、教给学生观察 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0、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21、兴趣的秘密何在 22、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23、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24、淡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26 、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27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35、怎样培养记忆力 36、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 39、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 40 、动手和智慧
41 、智育的真谛
42、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43、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44、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 45、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 46、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47、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 48、要思考,不要死记! 49、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50、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 51、要使知识"活起来" 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57、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 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63、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 64、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65、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66、劳动和智力发展 6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68、-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71、教学方法问题 72 、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3 、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4、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75、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77、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 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79、教育和自我教育 80、要保持"水源的清洁" 8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 82、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83、"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 84、我们的"家长学校" 85、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 86、致未来的教师 87、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88、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一致 89 、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90 、我怎样写教育日记
91、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92、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 93、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94、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 95、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 97、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99、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100、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2016 年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转载自:http://www.srssn.com/ShiDeShiFeng/497649.html 2016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1】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 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撒下的是泪滴。”
一首老歌,旋律悠扬,歌词动人,那份对老师的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首歌唱
了这么多年,哪知如今的我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要把我心中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我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却不知道怎样爱他们。是给予无限宽容和自由驰骋的天地,还是
一板一眼地严厉管教?这样的困惑让我这个新老师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我要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快乐的学习天堂。
除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我还常麻烦一位好朋友,他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他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像是我的甘霖仙露,让我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捧读此书,
不由自主地感觉这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
他的智慧正慢慢滋润你的心灵。此书中每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实际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每每翻看这本教师宝典时,从字里行间就能感觉作者对教育满满的爱,这是对学生无限
的关怀,是对教育事业无尽的热忱。而这种爱是特别的,不是纵容,也不是拘禁,而是一种
拿捏到位的教育艺术。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需要老师付出爱心,更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爱,还要他们懂得去 爱别人。这一点,也是作者在此书中提到的重要一点。例如,有些孩子纪律散漫,影响他人,
作者提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体谅他人、爱他人。所以作者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去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在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细心观察我们就能体恤人间的喜与悲,时间长了,孩子们甚至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于是他们开始为他人着想,思考着如何为所存在的环境添色,爱的光芒开始照进他们柔软的心。如果班级的每个孩子也都能这样体会老师,那么老师的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就能让他们明了老师的心情从而乖乖听话,这一响应却再也不同于逼迫,而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是对学生的爱,我们也要学会爱自己。作者的这一观点总是让我
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是啊,只有我们的心情保持愉悦,我们的双手才能奏出美妙的教育乐
曲;只有我们爱惜我们的身体,我们才能在爱的舞台上带领孩子们跳出精彩的舞步。不仅如 此,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更加睿智。我们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
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科学知识的大
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
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潺潺不断的流动,我们要给自己规
划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与智者对话,与知识共舞。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爱,作者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中非
常受用的。其实,我们对孩子起初的爱就像未经雕琢的水晶石,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将它打
磨出越来越多、不同角度的切面,从而水晶反射出了五颜六色的爱的光芒。这爱是责任,是
关怀,是包容,是鼓励,是所有美好情感的凝聚。
老师的爱是一首深情的歌,点点音符像甘甜的雨滴滋润着你和我;老师的爱是一首奉献 的歌,美妙旋律像烛光映照着你和我。让我们这首美丽的歌,充满爱的能量,点燃生命的希
望之火!
2016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2】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感受颇深。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
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教育思想的
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
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的第一条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本书一 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 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
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其实,学生学习也是在从事一种脑力活动,本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有的孩子能打 20 桶水却不费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只打了 5 桶水也累得筋疲力尽了; 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只需 5 分钟就能解答出来,而有的孩子需花半个小时以上,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一样,也应因人而异,个别对待。对后一种孩子应以特别的关照,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脾气、家庭背景等原因,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设计出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这也是教学和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让他们也感觉到自己也是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就像苏氏在文中提到的那位数学教师的数学课。他认为不存在什么对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对于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经典论述,对于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在我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能动性、
个性化注意的不够,尤其是大师文中提到的分层教学法、分层作业法,我在教学中很少运用,
觉得麻烦,大量的时间是在对一部分学生讲课,而对于学习没有困难或是学生困难的学生关注不足。由此,使我想到教师角色的定位,不应是固定的,在适当的时候,把指挥棒也交给学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参与学习,而且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因此,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应给学生多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会促进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 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 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
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
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 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 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
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
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
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因为班里也有遮这样的一些“大将”,所以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
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 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
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的做到。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
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也想改变,比如在给一些后进生布置作业时, 也减少了阅读、写作方面的作业,但这恐怕离苏霍姆林斯基的要求差的太远了。我想,我做不到这些,大概就和我缺少教育素养有关吧?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
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