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一秘书网>心得体会 >

6篇学习改革开放时期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汇编

发布时间:2023-03-05 11:10: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篇学习改革开放时期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汇编,供大家参考。

6篇学习改革开放时期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汇编

6篇学习改革开放时期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汇编

 

改革开放史专题研讨发言1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安排,会前我们围绕改革开放史进行了集中学习,下面我结合学习成果与各位同志交流以下几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这四个“深刻”,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背景和历史方位,再次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在新时代不忘改革开放初心、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神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生动写照。

一、改革开放之所以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因为它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和国家陷入危难之中。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进行深刻反思与总结,打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0多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40多年来,中国由一个国民经济一度濒临崩溃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回答和应对了“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难题和挑战,扭转了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挽救了党,挽救了新中国,党和国家由此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进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改革开放之所以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因为它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政治上确立了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经过艰辛努力,中国从一个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国。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些充分说明党的八大对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分析是完全正确的,然而由于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党内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而忽视了经济建设,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十年“文革”的爆发。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要求全党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自觉摆脱历史虚无主义,充分肯定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接续总结,生动具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

三、改革开放之所以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因为它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新中国成立后,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矛盾尖锐,同时西方国家也对新中国进行了种种打压封锁,发生在我国周边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是西方反华势力企图封锁包围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的战争。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同时在1978年底敏锐提出,“最近我们的同志去国外看了看。看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多么落后”“必须承认自己落后,我们的很多做法都不对头,需要加以改变”“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决定实施对外开放政策。4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积极促成“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达到30%以上,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发展引擎。我们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四、改革开放之所以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因为它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回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幼小走向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形成,归根结底在于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和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人民群众也逐渐摆脱贫困奔向小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发展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划,开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人民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坚持将人民群众放在内心最高位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一批各族群众心里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改革开放史专题研讨发言2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党的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充分发挥党的制度在党的建设中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要作用这一主题,党的制度建设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留下了深刻启示。

一、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把党的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摆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位置并加以推进。这是因为党的制度建设,能够为党提供稳定和规范的运行方式和工作方法,能够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所以,要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确保党领导的科学正确和连续稳定,就要解决党的制度问题。正因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断总结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在洞察和把握党的建设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的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在理论上深化思考,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有步骤、有重点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和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针对党的制度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一重大命题,把强化顶层设计和注重基层试点结合起来,制定实施了一大批改革措施,形成了党的各方面制度改革齐头并进,互相支持的良好态势,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必须把党的制度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紧密结合,融合于党的建设全过程

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不同的要素组成,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轻视。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为党的建设提供思想基础。组织建设为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制度建设规范党内运行秩序,为党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而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建设是制度建设的前提,离开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建设,制度建设也就会失去灵魂和方向,党的各项制度也必然难以发挥作用。因此,要把党的制度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三、必须把党的制度建设与国家法治建设相衔接,实现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题中之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福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着党的法规制度建设会影响到国家法治建设。党的法规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否能够得到遵守执行,对于国家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和遵守执行发挥着重要导向作用。如果党不重视自身法规制度建设,或者党的法规制度遭到破坏,国家的法治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与此同时,党在加强自身法规制度建设过程中,党的所有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另一方面,国家法律法规健全完善,能够为党的法规制度建设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党的法规制度建设的运行成本。“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法规制度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法规之上,党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人民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所以,要从国家法治建设的战略格局中,认识和把握党的法规制度建设的任务与目标,善于把成熟的党的法规制度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使党的法规制度建设与国家法治建设相衔接,实现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四、必须坚持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推动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的配套协调

党的制度是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体制、机制组成的有机整体,各项制度、体制和机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党的制度建设是一项完整严密的系统工程,内容要素十分广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群众路线在党的活动中的运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特征。具体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必须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最高原则,民主集中制又必须依靠具体的制度、体制和机制落实和执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坚持和执行得好,党的建设就能顺利向前推进,取得显著成绩。反之,党的建设就会遇到挫折,遭受损失。

五、必须坚持建立健全与贯彻执行并重,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党的制度建设的历史表明,制定制度是基础和前提,执行制度是关键和核心。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着眼于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的方针,把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健全完善了以党章为核心的党的法规制度,形成了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执行有力的党的法规制度体系。但也要看到,在党的法规制度建设过程中,重视制定、轻视执行的现象还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场自我革命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法规制度建设经验教训,既注重党的法规制度的健全完善,也注重党的法规制度的全面贯彻执行。如果党的法规制度得不到贯彻执行或者贯彻执行不到位,其价值和功能就不能体现出来。因此,做到制定与执行并重是党的法规制度建设必须下大力气破解的重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提高党的法规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优化党的法规制度执行的文化环境,以及增强党的法规制度执行主体的意识和能力,努力维护党的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七大法宝

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其原因可归结为七大法宝。

法宝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始终确保改革开放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起步于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桎梏。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自我革命精神,坚决反对和清除一切腐蚀党的健康肌体的消极腐败现象,从而保持了先进性和纯洁性,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和支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使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正是因为坚持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实践证明,越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法宝二:坚持和贯彻解放思想,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解放思想贯穿于渗透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层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每一个重大进步、每一个重大成就,都与解放思想紧密相伴。依靠不断解放思想,我们才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向混合所有制、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从解决温饱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站起来向富起来强起来的重大转变,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解放思想,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蓬勃生机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兴旺发达的法宝。面向未来,必须继续以思想的解放推动产业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社会变革。

法宝三: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追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改革开放40年取得伟大成就关键就是坚持和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毫无疑问,继续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磅礴力量的密码。

法宝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明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都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今天,要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必须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法宝五: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40年来,改革开放是中国独立自主的不断探索、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的过程,是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前无古人的实践创新。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引领中国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面向未来,我们也必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法宝六:坚持和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抉择,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进展、新成就。坚持和推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障了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可以说,依法治国不仅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更是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根本法宝。

法宝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一切举措都是为了推进发展。改革开放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都是在发展中得以解决的。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提升实力,用发展造福人民。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新时代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习《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心得体会

 

近日读了习总书记的一篇文章《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于这个问题,总书记总共论述了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关于如何把握这个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内容。第二个层次阐述了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鲜明提出了一个观点: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经过学习和思考,记录下我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这是一个历史问题,是新中国经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必由路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世界大格局是美苏两强已经开始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国家组织的不结盟运动实际上影响力比较有限。在当时的环境中,新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是非常凶险的。同时,要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依靠美苏其中一方的支持,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所以,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那样的历史决策,是审时度势的历史性决定。事实上,在这个决定作出之后,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建立起来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套体系延续到现在,仍然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没有之一。

与此同时,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深刻的探索。这种探索的实际意义在于,如何在一个几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中,实践和发展现代文明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但涉及到发端于欧洲社会的现代文明形式和治理体系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问题,更涉及到本土文化如何现代化的深刻问题。正是因为这种探索,我们也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不过,这些错误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特别是其现实原因,在诸多研究中尚显单薄。这里的现实原因,主要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之探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解读等,还存在认知的局限性。这种局限,直到最近十年左右才逐渐被打破。

改革开放本身也是国际大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美苏争霸纵深化的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迅速下降,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处于对抗苏联的现实需要,希望争取中国作为其全球体系的一部分,而采取了所谓接触政策。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中国承接了西方的产业转移,利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积累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基础,成功融入了全球化浪潮,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

二、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路程。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实践探索还告诫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必须坚持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这种考量下,张星星强调,“只有让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不竭的动力和保证。”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要回到改革开放前的时期,更不是要停止改革开放,而是要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统一起来加以融汇继承、贯通发展,是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清醒体现,因而成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研究的基本遵循。

历史证明,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改革开放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一脉相承,它们的理论标志和实践主题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生活,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开拓奋进,为中华民族谋伟大复兴。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励精图治,中华民族复兴在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向世界宣示未来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以展现中国的制度优势。在“两个不能否定”重要论述原则下,可以从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都是党领导的执政道路组成部分这个整体上进行宏观把握,通过研究具体层面,对这两个历史时期党的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执政策略等方面的实践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党的政治基础、制度基础、宝贵经验、理论基础、物质基础、执政风险等方面的演化规律,并在比较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国内相关实践的同时,审视同一时期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拓展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和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视野,将会更有力于解读这一重大问题,更有力于阐释“四个自信”,更有力于增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责任感,更有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改革开放时期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前几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党史学习培训班,课上我认真听取了教授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式的分析讲解,使我受益非浅。通过切身体会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使我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加充满了信心。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走过来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40年,是跌宕起伏的40年,是一路高歌猛进的40年。四十年的改革与开放,四十年的探索与创新,四十年的繁荣与发展,四十年一代代儿女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伟大的中国!让我们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回忆过去,展望未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举行……事实证明,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每一轮大发展大飞跃,都起始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突破。

回眸过往,重温信仰。伟大抉择的背后,必有伟大思想的指引。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便是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而这次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以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为新中国尽早摆脱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时代困境按下了快进键。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联系中国实际,不断完善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历史与现实的天空中高高飘起鲜明的精神旗帜,为中国持续发展进步点亮精神灯塔。

盘点成果,坚守信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样本、也无先例,是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让伟大中国焕发新生,让伟大人民再燃希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依法治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初步探索到全面深化,一项项重大举措、一次次创新转变、一个个关键节点,40年改革开放历经重重阻碍,前行脚步却未曾停歇,有力助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有力加速中国实力从跟跑到并跑再向领跑挺进,逐步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唯有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权衡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才能创造更多更大的中国奇迹。

接续奋进,永葆信心。立足当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表彰了100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和10名“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涉及到科技、教育、艺术、农业等多个领域,跨越了老一辈革命家到新时代开路先锋的激荡岁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智慧,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奋勇立潮头,整装再出发。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接好历史“接力棒”,争当改革开放的坚定者、担当者与奋斗者,让改革开放的浪潮奔腾不息,不断拉开“万里长征”的新序幕,致力掀起民族复兴的最高潮!

 

改革开放时期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按照XXX工作要求,今天我们专题学习改革开放时期这段历史。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我通过学习改革开放时期历史,使我在感悟辉煌成就、发展巨变中,进一步坚定了信念信心。下面,结合学习思考,谈几点认识和感悟。

今天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我们为成功而欢欣鼓舞,但绝不能躺在功劳薄上骄傲自满,更不能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要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讲的“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消化吸收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才能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改革开放,是凝聚中国力量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此间,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深刻影响了世界。

我们知道,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是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创造。利用好创造性,建立充满活力的体制,才能长远发展。改革开放,是历史性的决策,是基于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深刻总结,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对人们期盼的体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要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人类社会才可能向前进步。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是中国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从联产承包,乡村企业异军突起,脱贫保卫战,到共建一带一路,筹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从搞好国营经济,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利用市场让政府发挥更好作用,无不体现中国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与党对于时代方向的把控。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40年来,在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上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在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基本原则结合时代特色,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是体制更加成熟更加具有活力。

 

改革开放时期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历史重大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航船”的新征程,使社会主义中国进入了新时期、新发展。从那时起,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了自强不息的“复兴之路”,抒写了生机盎然的“春天故事”,谱写了蓬勃发展的“壮丽史诗”。通过学习改革开放时期历史,使我在感悟辉煌成就、发展巨变中,进一步坚定了信念信心。下面,结合学习思考,谈几点认识和感悟。

我们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准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历史性的的篇章,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改革开放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改革开放积累的首要根本经验。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更好地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抓住用好机遇,牢牢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始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践行“两山”理论,努力趟出一条生态优先、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高水平发展新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激发出蕴藏在群众中的无穷潜力、创造伟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发展的主力军。必须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赢得群众最广泛的拥护和支持,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幸福的同频共振、同步提升。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重点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多方面、多角度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奋进。首先,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另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体验来看,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有了提升。例如,互联网以及电子支付的发展让出门不带钱包就可以进行支付已成为现实。其次,党和国家积极促进地区之间均衡发展。例如,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充分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趋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即“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能够成为现实。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汇编 改革开放 6篇学习改革开放时期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汇编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