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一秘书网>心得体会 >

2023年度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14篇

发布时间:2023-06-14 19:45:04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第12月3、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5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一流的名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14篇,供大家参考。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14篇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1篇

12月3、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5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一流的名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自己对此也颇有感触。

印象最什么的就是z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他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肢体动作,给台上的学生和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一种轻松又严谨的课堂,刚开始他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互相介绍认识,然后分别和两位同学交朋友,以“小梁是老师的好朋友,小许也是老师的好朋友”为导入,让同学们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进而为后面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提问学生,数学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吗?最后他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且指出乘法分配律在以前老师就是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刘老师采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乐于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原本应该是枯燥无味的乘法运算律的学习,在z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领下配上特定的肢体语言,使整节课充满着笑声,充满了活力。愉悦的话语“小李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你好厉害哟”“再加上动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加近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b+c)=a×b+a×c在学生的笑声中、在学生那整齐划一的肢体语言中轻松地被解决。z老师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绎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数学课堂。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这样的!

第二天上午我们听到是z老师的课及讲座。他的课跟他的人一样“稳重实在”,他上的是《24时计时法》,整节课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讲座——《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了,这次的新课改是从原来的“双基”到“四基”。在讲座中,他提前让我们知晓了新一轮的课改在哪里改变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的教学行为该如何跟进。钱老师给了我们20个教学主张。这非常好的20个教学建议,让我更加明白今后的教学发展及教学方式。

这两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现在不是说只有教数学知识就够了,我们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课外知识,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说话的艺术,只有把话说好了,吸引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把数学课进行下去。而且现在课改也在强调课程整合,所以可以把各种有益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其他知识加以利用,让孩子学习起来不至于枯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你首先要对数学专业很熟悉,对数学专业的各种术语熟悉,因为数学的东西讲究的是严谨,如果教师都没能搞清楚很多数学上的定义,谈何教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判断力,他觉得老师教的就是对的,极具很大的模仿性,比如说乘除法的术语中,“a乘b”“a除以b”等,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

二、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的课,并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简单,孩子们都能如你预想的那样回答问题,所以要学会随机应变,课堂是要让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

三、我觉得教学设计很重要,这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时做一份好的课件吸引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课件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四、教学的取材很重要,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常识,生活物品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不至于说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这次的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学习回来,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这样学快乐吗?在教学中,我就怕学生不会,什么都自己讲了。z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话是: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世纪,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学得更快。对,我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2篇

12月3、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5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一流的名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自己对此也颇有感触。

印象最什么的就是xx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他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肢体动作,给台上的学生和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一种轻松又严谨的课堂,刚开始他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互相介绍认识,然后分别和两位同学交朋友,以“小梁是老师的好朋友,小许也是老师的好朋友”为导入,让同学们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进而为后面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提问学生,数学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吗?最后他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且指出乘法分配律在以前老师就是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刘老师采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乐于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原本应该是枯燥无味的乘法运算律的学习,在xx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领下配上特定的肢体语言,使整节课充满着笑声,充满了活力。愉悦的话语“小李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你好厉害哟”“再加上动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加近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b+c)=a×b+a×c在学生的笑声中、在学生那整齐划一的肢体语言中轻松地被解决。xx老师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绎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数学课堂。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这样的`!

第二天上午我们听到是xx老师的课及讲座。他的课跟他的人一样“稳重实在”,他上的是《24时计时法》,整节课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讲座——《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了,这次的新课改是从原来的“双基”到“四基”。在讲座中,他提前让我们知晓了新一轮的课改在哪里改变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的教学行为该如何跟进。钱老师给了我们20个教学主张。这非常好的20个教学建议,让我更加明白今后的教学发展及教学方式。

这两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现在不是说只有教数学知识就够了,我们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课外知识,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说话的艺术,只有把话说好了,吸引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把数学课进行下去。而且现在课改也在强调课程整合,所以可以把各种有益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其他知识加以利用,让孩子学习起来不至于枯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你首先要对数学专业很熟悉,对数学专业的各种术语熟悉,因为数学的东西讲究的是严谨,如果教师都没能搞清楚很多数学上的定义,谈何教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判断力,他觉得老师教的就是对的,极具很大的模仿性,比如说乘除法的术语中,“a乘b”“a除以b”等,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

二、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的课,并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简单,孩子们都能如你预想的那样回答问题,所以要学会随机应变,课堂是要让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

三、我觉得教学设计很重要,这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时做一份好的课件吸引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课件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四、教学的取材很重要,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常识,生活物品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不至于说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这次的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学习回来,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这样学快乐吗?在教学中,我就怕学生不会,什么都自己讲了。xx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话是: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世纪,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学得更快。对,我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3篇

12月3、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5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一流的名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自己对此也颇有感触。

印象最什么的就是z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他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肢体动作,给台上的学生和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一种轻松又严谨的课堂,刚开始他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互相介绍认识,然后分别和两位同学交朋友,以“小梁是老师的好朋友,小许也是老师的好朋友”为导入,让同学们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进而为后面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提问学生,数学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吗?最后他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且指出乘法分配律在以前老师就是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刘老师采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乐于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原本应该是枯燥无味的乘法运算律的学习,在z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领下配上特定的肢体语言,使整节课充满着笑声,充满了活力。愉悦的话语“小李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你好厉害哟”“再加上动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加近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b+c)=a×b+a×c在学生的笑声中、在学生那整齐划一的肢体语言中轻松地被解决。z老师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绎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数学课堂。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这样的!

第二天上午我们听到是z老师的课及讲座。他的课跟他的人一样“稳重实在”,他上的是《24时计时法》,整节课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讲座——《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了,这次的新课改是从原来的“双基”到“四基”。在讲座中,他提前让我们知晓了新一轮的课改在哪里改变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的教学行为该如何跟进。钱老师给了我们20个教学主张。这非常好的20个教学建议,让我更加明白今后的教学发展及教学方式。

这两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现在不是说只有教数学知识就够了,我们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课外知识,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说话的艺术,只有把话说好了,吸引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把数学课进行下去。而且现在课改也在强调课程整合,所以可以把各种有益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其他知识加以利用,让孩子学习起来不至于枯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你首先要对数学专业很熟悉,对数学专业的各种术语熟悉,因为数学的东西讲究的是严谨,如果教师都没能搞清楚很多数学上的定义,谈何教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判断力,他觉得老师教的就是对的,极具很大的模仿性,比如说乘除法的术语中,“a乘b”“a除以b”等,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

二、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的课,并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简单,孩子们都能如你预想的那样回答问题,所以要学会随机应变,课堂是要让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

三、我觉得教学设计很重要,这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时做一份好的课件吸引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课件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四、教学的取材很重要,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常识,生活物品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不至于说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这次的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学习回来,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这样学快乐吗?在教学中,我就怕学生不会,什么都自己讲了。z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话是: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世纪,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学得更快。对,我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4篇

在这次仁寿县教育局举办的初中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校四名老师有幸听到了吴丹青和催秀琴两位老师精彩而高效的授课、讲座,可谓受益匪浅。现就本次活动谈一些体会:

这次活动让我们这些还在教学路上辛苦探索的年轻教师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学老师。

一、扎实的基本功

两位老师语言清晰流畅,和蔼亲切,教态自然;
普通话标准,语言亲切富有诗意:吴丹青老师的诗文语言沁人心脾,能让听者自然而然沉浸在诗的意境中。范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如崔秀琴老师《海燕》一课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倾注了强烈的情感,极具感染力,震撼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逐渐高昂的三读了这句话,让整个教学就在这样的感情基调下进行下去。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语言过度自然有引导作用。教学过程中信手拈来,文学功底深厚,是学生博学的导师;
如《海燕》一课的作者介绍。崔老师由“这么勇敢自信的‘海燕’是谁写的呢?”自然过渡到了作者高尔基。对高尔基的介绍更是条理清晰,每部作品是跟高尔基的生平和俄国十月革命等历史结合起来讲,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记得牢固。崔老师还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非常幽默,使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乐在其中,很轻松。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的老师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崔秀琴老师的课“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幽默,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刘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充分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自由畅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说出自己的理解。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从文本入手自己寻找,归纳慨括。并用自己的理解感受边读课文变表演。如崔老师讲“海燕”的特点全由学生在书本上找,并找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老师再根据其它学生的回答补充,圈画重点,引导学生把黑板上的板书形象地勾画出“海燕”的形象。这个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得轻松愉快。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吴丹青老师《雨巷》诗文教学,每一节诗请一个学生读,学生读后老师鼓励表扬,再试着说比如这个字读重一点,那句话读慢一点,让学生重读,再问学生这样读是否更好。这样让学生充满自信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优美文字感悟能力。

四、特色教师

两位老师都做到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适时进行鼓励和赞美。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这次活动中。两位老师几乎都做到了这一点,她们充分运用文字语言、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如崔秀琴老师让学生选读《海燕》一课中的片段,不断用语言鼓励赞美,用掌声表扬。学生表演动物造型后,老师学着学生的样子模拟赞美。吴丹青老师在学生读完之后把学生读得好的地方选出来再读,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肯定。

注重反复朗读。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情感和语言。崔老师和吴老师再两篇文章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朗读,都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老师给予范读和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字的博大精深,情感的丰富多彩。

观摩两位老师的教学之后听崔老师的“为什么要上好课”和吴老师的“为‘写’而‘读’。让听课的老师更明白两位老师再教学中渗透的教学理念,深受启发。我们见到的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名师的课堂。可是现在农村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差,往往提个问题再简单再引导有些学生就是不发一言,一句话不说,这对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无从着手,希望老师们给点有效的方法指导。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
通过语文的教学活动,最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较差,创新教育从何入手呢?

我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巩固,强化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我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背诵检查,储备“粮食”。我指导学生既在课内,也在课外诵记名篇名段、名言名句,并开展比赛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背诵教学的常抓不懈,使学生肚里的“墨水”多了,他们回答问题时的语言比以前风趣、丰富多了,写作的内容也较以往广泛生动多了。二是注重拓展阅读,增加“营养”。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读书量少得可怜,长期“营养不良”,影响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向学校建议,发动全校师生捐书,增加了图书室的藏书量。然后,合理地安排好图书出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摘抄名句,熟记精彩文段,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在阅读拓展练习中,学生的“营养”全面了,“仓储”盈满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夯实了语文基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有可能有所创新,这也可以说是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吧。

本次观摩活动让我们年轻教师真正感受了什么事有效益的课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不断学习导师们的优秀教学,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努力教育好祖国未来的栋梁。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5篇

20xx年9月12、13日,我有幸去临沂参加了语文主题学习培训,听了几位专家教师的讲座,观摩了名师的精彩课堂,感受颇深。

其中一节是吴老师的课《长大做个好爷爷》,我几乎进入了吴老师编制的童话,最后听着课,自己竟然流下了眼泪。一堂成功的课最主要的是有套成功的课件,吴老师的课件可以说是我见过的最成功的一套,首先她是采用翻书的形式,一页一页的看,这样是内容显得很真实,加上生动的画面,更是把听众带进了童话的殿堂。她先范读,让学生跟读,慢慢体会。一边读一边剖析文章,每句话每幅图都在她完美的语句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吴老师说图画是会说话的,一点没错,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尤其喜欢这样的文章。看着课上的孩子们沉浸在吴老师的课堂,我不得不说,这堂课成功了。最为感动的我的是,吴老师一直在提醒学生,如果你是“小小熊”,你会说什么,你会怎么做。这样,让学生成为故事中的主角,更能体会文章的感情。当说到熊爷爷和小小熊爬到树上,看到了什么时,吴老师让孩子展开想象,他们会做些什么,又是这样的主观提问,很能让孩子真正进入故事,去感受那份真情。

最后,熊爷爷去世时,加上音乐,是整个课堂变成童话的世界,在做的老师有的甚至落下了眼泪,包括我。课讲到这样的程度,孩子不可能没有感受的作者传递的那么珍惜生命的真谛。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吴老师注重情景教学,我想这是我要学习的地方,语文,如果没有一定情景设计,想达到想要的效果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小学,把一篇文章设计成一个故事,一个情景,让孩子自己去表演,去体会,比老师讲往往更能达到目的。

魏老师讲的是一首古诗,其中最经典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根据老师提示作诗,这个确实是眼前一亮,如果学生能自己作诗,那所学的知识就真正成为他自己的了。

专家老师的讲解无不触及到我的神经,我一边听,一边在想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农村的孩子,底子薄,基础差,所见所遇的事情很单纯,他们可能对某些新事物接受起来会慢点,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淳朴,有美好的童年,恰恰是这种农村生活的经历,让他们反而有种城市孩子没有的坚韧和刻苦。语文课文的很多知识确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而他们确是离大自然最近的一群孩子。所以我觉得,把课文的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把课堂转化为生活,会更能让他们接受。

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学生,亲身体会到他们是多么需要更多地教育,特别是语文,因为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跟一个人的素质息息相关,从我第一天来到乡镇教学,我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乡村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希望自己努力!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6篇

根据学校安排,我暑假利用现代网络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不同年级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师语言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 ,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四、实现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

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这些课教育学生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

我感到在这短短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语文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语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

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1)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7篇

非常荣幸参加为期两天的“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不仅观摩本省骨干教师与名师们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如《年月日》、《交换律和结合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百分数》还聆听几位名师们精彩的讲座,使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中成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对同课异构有进一步的理解。

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这次活动的每一堂课都体现这一点。特别是省骨干教师李文娟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设计的《年月日》。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刘松老师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情况下是先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后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他打破常规,先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其次,在这一次的学习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一、教学设计巧妙,步步“诱敌深入”,淡化人为设计的痕迹。

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感受最深的。教学设计是解决怎样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相当巧妙,课堂各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多余的环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甚至没有一个不参与的学生。如:朱德江老师的《年月日》,他通过呈现奶奶有高血压,每天定时吃一片降压片,一盒有30片。引出问题“一个月够吃吗?”然后通过学生活动与反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判断是否够吃,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结合年历卡用图进行记录、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哪些月够吃、哪些月不够吃”,发现每个月的天数及规律,从而认识大月、小月。最后又通过解决“一年吃多少片”的问题,研究“一年有多少天”?当时,我最大的感触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二、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

这一观点是刘松老师在为我们上完课之后做的精彩讲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真的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没附诸行动,更别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而刘松老师在他上这节《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就做到这一点。他在教学之前先做一项调查问卷,他发现孩子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甚至没听说过这些词,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项问卷,刘老师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于是他这节课先设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再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他认为乘法交换律、交合律是一种三维的数学模型,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是教学中间的节点和盲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加法是一种二维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乘法都会,加法就迎刃而解。唯有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

三、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名师们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把握儿童已有,体会儿童的障碍,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和谐数学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圣老师的课就很好的诠释这一理念。课前谈话中他就板书“听、讲”两个字,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是谁讲谁听呢?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老师讲,我们听。”的确,我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把握绝对话语权的,许多老师会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懂;
我少讲,学生就少懂;
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而蔡老师却反问孩子:“一定是我讲吗?”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时候您也要听我们讲。”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发出这样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蔡老师确实也做到这一点。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就不再重复;
学生讲不清楚的,老师补充清楚就可以。比如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百分数的意义蔡老师引导学生去讲,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补充。整堂课常常能听到学生说“我来补充一下。”“我再想说几句。”“就让我讲一次吧。”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表现。在讲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环节时,蔡老师让学生回答“三个人谁的投篮水平高?”这一问题,孩子们有一些犹豫,心急的老师可能就会马上提示学生,牵着学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师选择等待,他相信学生有课前谁胖谁瘦的比较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蔡老师的等待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更彰显他的教学智慧。

仰望名师的课堂,再府视自己的教学,高低立见。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到我的课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效果。我们的课堂,肯定不是对名师课堂的东施效颦,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负,而应不断的学习、反思,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创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此次外出学习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数学是充满魅力的,聪明的学生需要聪明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先把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很多老师问刘德武老师:“刘老师,您怎么会想出这么多聪明的点子?”刘老师这样答复老师们:毛主席教导我们:古人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我们在多想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用我们的智慧给数学学科戴上充满魅力的花环!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8篇

10月27日和28日,我有幸参加了xx县举办的“教育新视野第八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到多位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和讲座,其中查xx、吴xx、何xx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受益良多,以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关注学情的识字写字课

查xx执教的《敕勒歌》是一节定位于识字写字的课堂教学,采用随文识字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偏旁发挥想象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写字教学注重习惯培养,通过示范指导书写教给学生写字规律(高低、宽窄、穿插);
教师重视朗读指导,由读正确到理解读,再到展开想象角色体验读,学生的朗读水平逐步提高。

査老师在讲座中强调了识字写字教学的三个基于:基于学情,基于汉字特点,基于生活经验;
每节课要保证10分钟的写字时间,提笔即练字,要求端正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低年级每课要求识记的生字比较多,如果每个字都采用统一的模式教学,会显得单调枯燥,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査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教学做了很好的示范,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的教学,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卡点”重点指导,采用多种识字方法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如:“见”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
“阴山”联系生活,使学生明白它是一座山的名字;
“穹庐”由偏旁联想词义;
“似”通过组词理解字义。对于写字教学,査老师指出示范是最好的指导,注重示范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做到的。

二、追求精确的习作指导课

吴xx执教的《苹果脱险记》是一节想象作文指导课,吴老师在讲座中提出教什么是技术,怎么一步一步教是艺术,老师教得怎么样是价值。首先,教什么?吴老师以想象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想象作文不再是以想象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
其次,是怎么一步一步教的?对于范文,教师没有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不断发现总结并归纳出写作的三要素:想象符合物性;
情节一波三折;
细节从容应对,为学生搭建了写作的支架。最后,教得怎么样?想象作文不再是天马行空,物性是它的灵魂,而一波三折的情节和细节描写是它的血肉,有了精确的写作内容和写作形式,一个小苹果在孩子们的笔下活了。习作评价没有批注好词佳句、分析结构,而是采用学生读,大家根据表格评星的形式落实到每个要求的完成情况,使学生通过比对发现不足,操作性强。

三、讲究真实的口语交际课

何xx执教的《商量》是一节口语交际课,课堂上教师像是在和学生聊天,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老师完全忘记自己是在讲课,根本是在跟学生一起学习,瞬时指出学生发言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大家效仿的地方,立刻指出、修整或是引领。在不留痕迹的引导中,学生在一点一点进步,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商量的方法,还有商量的态度,看似简单的“商量”二字,教师却赋予了做人的态度,使教学真正服务于生活。学生交流的`形式多样,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展现的是真实与自然的交际。

何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三种现象:不教,似乎还会说;
教了,就不好好说;
教后,变得不会说,这些现象的确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何老师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口语交际踩中了这两个雷区:一是交际中“身份”的丢失,没有身份即丢失了交际对象和情境,只有明确交际中的“身份”,编排活动中的“状况”,放归生活中的“场景”,学生才有话可说,才能好好说。二是交际困难预计不足,交际的目的不在于成功,培养协调力才是核心。何老师的讲座刷新了我对口语交际的认识,真实与自然的交际才是最精彩的课堂。

总之,学习的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9篇

3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xx省20xx年春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艺展示系列活动”英语专场。我通过认真聆听专家的报告和名师的示范课,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要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必须放下身段,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并能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知识,这样才能体现高效的课堂。下面,我就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的导入的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英语课的课前热身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丰富有趣的课堂热身能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董超江老师的这一点就做的非常好。他在讲授《Air》这课时,用了近十分钟来进行warm up。他用了学生十分喜欢的绕口令,father,mother,brother,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兴趣盎然地跟他比赛看谁说的好,学生的注意力被他深深地吸引,当然就张开了嘴巴,进入了英语的氛围。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巧设开头,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也就让学生后面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容易、更有趣了。

二、优化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课堂高效的关键

在教学中,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始终以“活动,训练”为主线,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董超江老师就是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Air》一课的单词时,他首先采用了找卡片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读单词、感知单词。在找了三个单次卡片后,他发现这个游戏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太easy了,他们好像兴趣有些减退,不似学第一个单词时那么激情高涨,所以他当即调整了教学方法,让学生用余下的单词来造句,学生又开始踊跃发言。接着董老师把所学的单词全都贴在了黑板上,让学生尽可能用更多的所学单词来造句。结果有个学生用了四个新学单词造了一个很长而且很完整的句子,这说明他已经充分掌握了所学单词。而孙玉蓉老师在这方面也做的是相当的好。在教授三年级课《Lets go to the park.》时,她利用三年级学生好奇的特点有效地借助多媒体手段,出示我们西安的长安公园等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她还借助学生乐学、易学的chant,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教授歌谣bike,bike,by bike时,她让学生边说边做骑自行车的动作,一下子就提高的学生的兴趣,全班学生都在浓厚的气氛中学习英语。正因为董老师和孙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所设计和变化的,所以才唤起学生开口的欲望,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样也就真正的做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效果。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课堂。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才能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只是,也才能体现高效的课堂。董超江老师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一直站在讲台上,让学生仰视他,而是放下身段,走进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在整个教学中,他一直穿梭在学生之间,动动这个学生的文具盒,收收那个学生的书,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我,也收拾了与本节课的无关东西,可谓是事半功倍。董老师也敏锐地发现有一个同学一直没有举手,便特意走到那个同学跟前,让他回答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毫无疑问,那个同学回答地是非常正确。董老师很激动地伸出手对他说:Give me five.那个同学通过和董老师的击掌,觉得自己获得了老师的肯定,便开始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董老师能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零距离的接触,让这个课堂变得很亲切,我觉得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次学习,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逐步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为我们城关小学的英语教育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10篇

在这次仁寿县教育局举办的初中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校四名老师有幸听到了吴丹青和催秀琴两位老师精彩而高效的授课、讲座,可谓受益匪浅。现就本次活动谈一些体会:

这次活动让我们这些还在教学路上辛苦探索的年轻教师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学老师。

一、扎实的基本功

两位老师语言清晰流畅,和蔼亲切,教态自然;
普通话标准,语言亲切富有诗意:吴丹青老师的诗文语言沁人心脾,能让听者自然而然沉浸在诗的意境中。范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如崔秀琴老师《海燕》一课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倾注了强烈的情感,极具感染力,震撼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逐渐高昂的三读了这句话,让整个教学就在这样的感情基调下进行下去。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语言过度自然有引导作用。教学过程中信手拈来,文学功底深厚,是学生博学的导师;
如《海燕》一课的作者介绍。崔老师由“这么勇敢自信的‘海燕’是谁写的呢?”自然过渡到了作者高尔基。对高尔基的介绍更是条理清晰,每部作品是跟高尔基的生平和俄国十月革命等历史结合起来讲,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记得牢固。崔老师还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非常幽默,使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乐在其中,很轻松。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的老师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崔秀琴老师的课“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幽默,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刘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充分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自由畅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说出自己的理解。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从文本入手自己寻找,归纳慨括。并用自己的理解感受边读课文变表演。如崔老师讲“海燕”的特点全由学生在书本上找,并找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老师再根据其它学生的回答补充,圈画重点,引导学生把黑板上的板书形象地勾画出“海燕”的形象。这个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得轻松愉快。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吴丹青老师《雨巷》诗文教学,每一节诗请一个学生读,学生读后老师鼓励表扬,再试着说比如这个字读重一点,那句话读慢一点,让学生重读,再问学生这样读是否更好。这样让学生充满自信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优美文字感悟能力。

四、特色教师

两位老师都做到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适时进行鼓励和赞美。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这次活动中。两位老师几乎都做到了这一点,她们充分运用文字语言、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如崔秀琴老师让学生选读《海燕》一课中的片段,不断用语言鼓励赞美,用掌声表扬。学生表演动物造型后,老师学着学生的样子模拟赞美。吴丹青老师在学生读完之后把学生读得好的地方选出来再读,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肯定。

注重反复朗读。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情感和语言。崔老师和吴老师再两篇文章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朗读,都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老师给予范读和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字的博大精深,情感的丰富多彩。

观摩两位老师的教学之后听崔老师的“为什么要上好课”和吴老师的“为‘写’而‘读’。让听课的老师更明白两位老师再教学中渗透的教学理念,深受启发。我们见到的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名师的课堂。可是现在农村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差,往往提个问题再简单再引导有些学生就是不发一言,一句话不说,这对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无从着手,希望老师们给点有效的方法指导。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
通过语文的教学活动,最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较差,创新教育从何入手呢?

我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巩固,强化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我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背诵检查,储备“粮食”。我指导学生既在课内,也在课外诵记名篇名段、名言名句,并开展比赛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背诵教学的常抓不懈,使学生肚里的“墨水”多了,他们回答问题时的语言比以前风趣、丰富多了,写作的内容也较以往广泛生动多了。二是注重拓展阅读,增加“营养”。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读书量少得可怜,长期“营养不良”,影响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向学校建议,发动全校师生捐书,增加了图书室的藏书量。然后,合理地安排好图书出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摘抄名句,熟记精彩文段,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在阅读拓展练习中,学生的“营养”全面了,“仓储”盈满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夯实了语文基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有可能有所创新,这也可以说是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吧。

本次观摩活动让我们年轻教师真正感受了什么事有效益的课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不断学习导师们的优秀教学,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努力教育好祖国未来的栋梁。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11篇

3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2012年春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艺展示系列活动”英语专场。我通过认真聆听专家的报告和名师的示范课,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要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必须放下身段,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并能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知识,这样才能体现高效的课堂。下面,我就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的导入的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英语课的课前热身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丰富有趣的课堂热身能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董超江老师的这一点就做的非常好。他在讲授《Air》这课时,用了近十分钟来进行warm up。他用了学生十分喜欢的绕口令,father,mother,brother,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兴趣盎然地跟他比赛看谁说的好,学生的注意力被他深深地吸引,当然就张开了嘴巴,进入了英语的氛围。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巧设开头,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也就让学生后面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容易、更有趣了。

二、优化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课堂高效的关键

在教学中,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始终以“活动,训练”为主线,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董超江老师就是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Air》一课的单词时,他首先采用了找卡片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读单词、感知单词。在找了三个单次卡片后,他发现这个游戏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太easy了,他们好像兴趣有些减退,不似学第一个单词时那么激情高涨,所以他当即调整了教学方法,让学生用余下的单词来造句,学生又开始踊跃发言。接着董老师把所学的单词全都贴在了黑板上,让学生尽可能用更多的所学单词来造句。结果有个学生用了四个新学单词造了一个很长而且很完整的句子,这说明他已经充分掌握了所学单词。而孙玉蓉老师在这方面也做的是相当的好。在教授三年级课《Lets go to the park.》时,她利用三年级学生好奇的特点有效地借助多媒体手段,出示我们西安的长安公园等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她还借助学生乐学、易学的chant,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教授歌谣bike,bike,by bike时,她让学生边说边做骑自行车的动作,一下子就提高的学生的兴趣,全班学生都在浓厚的气氛中学习英语。正因为董老师和孙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所设计和变化的,所以才唤起学生开口的欲望,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样也就真正的做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效果。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课堂。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才能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只是,也才能体现高效的课堂。董超江老师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一直站在讲台上,让学生仰视他,而是放下身段,走进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在整个教学中,他一直穿梭在学生之间,动动这个学生的文具盒,收收那个学生的书,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我,也收拾了与本节课的无关东西,可谓是事半功倍。董老师也敏锐地发现有一个同学一直没有举手,便特意走到那个同学跟前,让他回答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毫无疑问,那个同学回答地是非常正确。董老师很激动地伸出手对他说:Give me five.那个同学通过和董老师的击掌,觉得自己获得了老师的肯定,便开始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董老师能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零距离的接触,让这个课堂变得很亲切,我觉得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次学习,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逐步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为我们城关小学的英语教育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12篇

20xx年11月2—3日教研室组织了名师观摩活动,我有幸聆听了名师的授课,可谓风格各异,精彩纷呈,这是一道文化大餐,感触颇深。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风格引起我深深的反思。特别是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更是让我受益非浅。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良好愿望。"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在一种自信、成功、愉悦的体验中去主动学习。

二、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李—老师的教学中,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观摩、操作、交流、使学生获得了研究简单的统筹法的直接经验。

三、在游戏中巩固新知增长智慧

游戏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游戏数学法的巧妙运用,对巩固新知有着明显的作用。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
能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升华新知,进而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作为同行的我,要向他们学习,努力了解学生,紧扣教学目标,合理预设教学流程,充分利用生成资源上好课每堂课,使学生在德、智、体、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总之,两天的观摩,让我从中受益非浅,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以后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这几节课有许多的优点给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需不断地向这些名师学习,取其之长,补倍讯易己之短,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更上一个台阶。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13篇

非常荣幸参加为期两天的“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不仅观摩本省骨干教师与名师们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如《年月日》、《交换律和结合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百分数》还聆听几位名师们精彩的讲座,使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中成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对同课异构有进一步的理解。

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这次活动的每一堂课都体现这一点。特别是省骨干教师李文娟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设计的《年月日》。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刘松老师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情况下是先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后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他打破常规,先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其次,在这一次的学习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一、教学设计巧妙,步步“诱敌深入”,淡化人为设计的痕迹。

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感受最深的。教学设计是解决怎样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相当巧妙,课堂各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多余的环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甚至没有一个不参与的学生。如:朱德江老师的《年月日》,他通过呈现奶奶有高血压,每天定时吃一片降压片,一盒有30片。引出问题“一个月够吃吗?”然后通过学生活动与反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判断是否够吃,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结合年历卡用图进行记录、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哪些月够吃、哪些月不够吃”,发现每个月的天数及规律,从而认识大月、小月。最后又通过解决“一年吃多少片”的问题,研究“一年有多少天”?当时,我最大的感触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二、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

这一观点是刘松老师在为我们上完课之后做的精彩讲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真的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没附诸行动,更别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而刘松老师在他上这节《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就做到这一点。他在教学之前先做一项调查问卷,他发现孩子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甚至没听说过这些词,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项问卷,刘老师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于是他这节课先设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再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他认为乘法交换律、交合律是一种三维的数学模型,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是教学中间的节点和盲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加法是一种二维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乘法都会,加法就迎刃而解。唯有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

三、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名师们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把握儿童已有,体会儿童的障碍,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和谐数学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圣老师的课就很好的诠释这一理念。课前谈话中他就板书“听、讲”两个字,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是谁讲谁听呢?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老师讲,我们听。”的确,我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把握绝对话语权的,许多老师会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懂;
我少讲,学生就少懂;
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而蔡老师却反问孩子:“一定是我讲吗?”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时候您也要听我们讲。”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发出这样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蔡老师确实也做到这一点。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就不再重复;
学生讲不清楚的,老师补充清楚就可以。比如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百分数的意义蔡老师引导学生去讲,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补充。整堂课常常能听到学生说“我来补充一下。”“我再想说几句。”“就让我讲一次吧。”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表现。在讲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环节时,蔡老师让学生回答“三个人谁的投篮水平高?”这一问题,孩子们有一些犹豫,心急的老师可能就会马上提示学生,牵着学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师选择等待,他相信学生有课前谁胖谁瘦的比较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蔡老师的等待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更彰显他的教学智慧。

仰望名师的课堂,再府视自己的教学,高低立见。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到我的课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效果。我们的课堂,肯定不是对名师课堂的东施效颦,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负,而应不断的学习、反思,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创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此次外出学习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数学是充满魅力的,聪明的学生需要聪明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先把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很多老师问刘德武老师:“刘老师,您怎么会想出这么多聪明的点子?”刘老师这样答复老师们:毛主席教导我们:古人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我们在多想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用我们的智慧给数学学科戴上充满魅力的花环!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第14篇

非常荣幸参加为期两天的“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不仅观摩本省骨干教师与名师们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如《年月日》、《交换律和结合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百分数》还聆听几位名师们精彩的讲座,使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中成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吧:首先对同课异构有进一步的理解。

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这次活动的每一堂课都体现这一点。特别是省骨干教师李文娟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设计的《年月日》。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刘松老师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情况下是先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后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他打破常规,先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其次,在这一次的学习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一、教学设计巧妙,步步“诱敌深入”,淡化人为设计的痕迹。

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感受最深的。教学设计是解决怎样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相当巧妙,课堂各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多余的环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甚至没有一个不参与的学生。如:朱德江老师的《年月日》,他通过呈现奶奶有高血压,每天定时吃一片降压片,一盒有30片。引出问题“一个月够吃吗?”然后通过学生活动与反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判断是否够吃,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结合年历卡用图进行记录、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哪些月够吃、哪些月不够吃”,发现每个月的天数及规律,从而认识大月、小月。最后又通过解决“一年吃多少片”的问题,研究“一年有多少天”?当时,我最大的感触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二、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

这一观点是刘松老师在为我们上完课之后做的精彩讲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真的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没附诸行动,更别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而刘松老师在他上这节《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就做到这一点。他在教学之前先做一项调查问卷,他发现孩子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甚至没听说过这些词,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项问卷,刘老师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于是他这节课先设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再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他认为乘法交换律、交合律是一种三维的数学模型,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是教学中间的节点和盲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加法是一种二维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乘法都会,加法就迎刃而解。唯有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

三、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名师们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把握儿童已有,体会儿童的障碍,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和谐数学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圣老师的课就很好的诠释这一理念。课前谈话中他就板书“听、讲”两个字,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是谁讲谁听呢?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老师讲,我们听。”的确,我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把握绝对话语权的,许多老师会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懂;
我少讲,学生就少懂;
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而蔡老师却反问孩子:“一定是我讲吗?”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时候您也要听我们讲。”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发出这样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蔡老师确实也做到这一点。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就不再重复;
学生讲不清楚的,老师补充清楚就可以。比如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百分数的意义蔡老师引导学生去讲,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补充。整堂课常常能听到学生说“我来补充一下。”“我再想说几句。”“就让我讲一次吧。”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表现。在讲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环节时,蔡老师让学生回答“三个人谁的投篮水平高?”这一问题,孩子们有一些犹豫,心急的老师可能就会马上提示学生,牵着学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师选择等待,他相信学生有课前谁胖谁瘦的比较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蔡老师的等待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更彰显他的教学智慧。

仰望名师的课堂,再府视自己的教学,高低立见。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到我的课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效果。我们的课堂,肯定不是对名师课堂的东施效颦,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负,而应不断的学习、反思,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创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此次外出学习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数学是充满魅力的,聪明的学生需要聪明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先把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很多老师问刘德武老师:“刘老师,您怎么会想出这么多聪明的点子?”刘老师这样答复老师们:毛主席教导我们:古人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我们在多想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用我们的智慧给数学学科戴上充满魅力的花环!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观摩 名师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14篇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汇总14篇) 观摩名师课堂感悟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