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出版中的选题策划与作者选择

发布时间:2022-10-27 08:05:05

优秀的选题,不管是单本书,还是套书、系列书,往往是编辑、作者或二者合作策划的产物;年度选题规划和长远选题规划,则是编委会构思、策划的产物。成功的选题策划,是出版优质高效图书的基础,同时,又反映了编辑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因此,积极主动的策划选题,是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责。可以这样说:一个出版单位,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图书;有什么样的编委会,就有什么样的出版社。在一定程度上,编辑素质决定个别出版物的水平,编委会素质决定整个出版社的品质。

选题策划是出版工作最为基础的一步,也是出版工作最为关键的一步,更是出版工作最富创意的一步,它决定了精神产品生产的方向与品质。一般而言,选题有六个组成部分:题目、作者、出版意图、读者对象、基本内容、写作要求。这六个方面,勾画出一部精神产品的蓝图,决定了一部图书的基本面貌。

选题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工作是组稿。组稿前要有准备,做到“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编辑要了解选题的要求,阅读有关资料,并做市场调查,对书稿的内容、题材、规模、读者等做到心中有数;所谓“知彼”,就是要了解作者,编辑不仅要了解作者的学识水平、专业修养、治学态度、文字功底,还要了解作者是否适合承担本选题的写作任务,对本选题涉及学科的研究水平,以及对特定读者是否熟悉。常言道: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对于出版工作者而言,可以加一句:选题怕找错作者。作者要选准、选好,选不好作者,再好的策划方案也落实不好。

对于学术图书作者选择有两种模式。首先要选权威学者。权威学者是指某个学科学识素养过硬,富有写作才华,在全国起到领军作用的学者。近年来,本人编辑的几部好的学术著作,都坚持了选择一流作者的原则。如,《汤用彤全集》的作者为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汤用彤先生;《陈平原小说史论集》的作者为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先生;《王安石变法》《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的作者为著名历史学家、河北大学教授漆侠先生;《荒淫无道宋高宗》《岳飞新传》的作者为著名宋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曾瑜先生;《苏轼全集校注》的主编为著名学者、四川大学教授张志烈先生;《中国文学史学史》的作者为著名学者、上海大学教授董乃斌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唐代文学专家陈伯海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代文学专家刘扬忠先生。这些作者均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在国内外颇有影响,他们的著作代表了国内该学科领域的最高成就。他们的著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如果加上精益求精的编辑工作,就有可能成为传世之作。其次选择优秀学者和专家。优秀学者和专家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实力的学者或专家。对于一个选题而言,好作者往往是唯一的。《乡土中国》是三联书店在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老房子》的基础上组织的一套反映中国建筑历史与建筑文化的图书。选题立项之后,三联书店把《老房子》的摄影师请来,担任摄影和图片编辑。对于图文书而言,仅有图片作者还不够,还需要物色优秀的文字作者。该系列的第二本书是《徽州》,在全国研究徽州文化的专家中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著名学者王振忠教授。但是,王先生因为工作需要,要去日本讲学一年,难以约稿。这个时候,要么换作者,要么等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出版社觉得王先生是这本书最合适的作者,最后决定等王先生一年,并推迟一年出版。可见,一本书的作者,往往只有一个人是最适合的,一旦遇到矛盾,宁可推迟出版,也不要换掉最合适的作者。

对于畅销书而言,首选必然是“明星作者”。就畅销书而言,作者的号召力是选题成功与否的关键。当今盛极一时的“学术超男”“学术超女”等学术明星乃至影视明星,在目前学风、社会风气浮躁的时代里,的确具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娱乐明星们恍然大悟,原来名气可以换钱,于是纷纷附庸风雅,有写作能力的自己涂鸦,没有写作能力的请人捉刀,炮制出了大量的精神“麦当劳”“肯德基”,又是新闻发布会,又是签名售书,一时间好不热闹。然而,虽说著述者、出版者的兴致一浪高过一浪,图书的装帧也很考究,但内容严重兑水,成为价格不菲的“水货”。这些书虽然写得不过如此,但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或者知名度也都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即便如此,这些明星写手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写作能力不高,文笔并不出色,其基本套路是成长经历+心路历程+爱情家庭,炒来炒去就是这么一锅“剩饭”,久而久之读者会生厌,明星也会被读者唾弃,这类图书就会造成大量积压。因此,物色明星作者要谨慎选择,并把握机遇,力求内容创新,不可一味跟风,以免造成产品积压。

寻求理想作者的最佳途径,是多与作者交朋友。作者与编辑是出版社的宝贵财富。出版社首先要有好编辑,因为只有好编辑才能发现好作者,不仅如此,好编辑还善于处理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著名出版家沈昌文、董秀玉在回顾自己的出版生涯时,都认为“出版者与出版机构的气质是被作者决定的”。好作者是出版社的重要资源,优秀的作者是打造高质量出版物的前提和基础。编辑与作者,应该是一对朋友。作者主持前期工作,编辑主持后期工作,分工明确,合作密切。编辑一定要搞好和作者的关系,否则,朋友不和,只能两败俱伤。对于一部书稿而言,编辑与作者的愿望是一致的,都希望书稿能够毫无瑕疵,按时保质出版,所以编辑与作者的精诚合作,是书稿顺利出版的基础。理想的作者与编辑关系是相互肯定、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并且在视野与才能上是互补的。钱钟书与周振甫二位先生的密切合作与亲密友谊,在学术界与出版界是广为传颂的佳话。钱先生是著名学者,周先生是资深编辑。20世纪40年代,周先生为钱先生校对《谈艺录》,80年代又为其编辑《管锥编》,两部称雄学界的巨著都经周先生的手而得以问世。钱家多年闭门谢客,唯有周先生造访随叫随开,被奉为座上宾。编辑要与作者加强交流,只有交流,才能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才能确立好的选题,才能把握正确导向。“近些年来,出版社基本不参加学术界的会议,居高临下,我掌握有国家的专有出版权,你来出书,是求我,这种观念对出版社是十分有害的”,这种现象,在日本存在,在我国也存在。编辑工作者加强与学术界的联系是开阔视野、获取信息、策划选题的重要途径。

参加学术会议固然是结识作者的重要途径,然而,每个人都有着有限的交往范围,不可能认识所有的作者,这种情况下,通过报纸、杂志、书刊或者上网寻找作者,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捷径:如果你喜欢国学,可以上国学网;如果你热爱文学,可以上作家网;如果你要策划儒学方面的图书,你就到北京大学网站看一看,因为北大儒学院是全国实力最强的儒学研究中心;如果你想策划道教方面的图书,建议你到四川大学网站看一看,因为四川大学道教研究中心是全国最好的道教研究基地;如果你想策划佛教方面的图书,建议你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看一看,因为社科院宗教所是国内佛教研究的重镇;如果你要物色宋史方面的作者,建议你到河北大学网站看一看,因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是全国宋史研究的重要阵地;至于一般大众网站,如搜狐、网易、新浪等,则建议你多看它们的读书频道。读书读报上网,应该成为编辑的日常生活方式。我常说,农民要种地,工人要做工,编辑要读书。读书应该成为编辑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可以加一个上网,但所上的应该是专业网站或者大众网站的读书频道。

特别提醒一点,我国的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对于背离“二为”方向的作者和选题要坚决避免。

推荐访问:小议 选题 版中 策划 选择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