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思考7篇
工作研究: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思考篇1
2022年xx月,我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来到了大邑县王泗镇七一村,成为一名驻村干部。蓦然回首,我和我的“七一村”已相识、相知、相爱百天,我相信,这份村中的岁月、真挚的情缘将成为我往后人生的“独家记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的“七一村”,我想对你“深情告白”。
爱你,是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初次见到你,我就折服于你的美丽。“蔡庵新居”白墙黛瓦、窗明几净,是依田而建的“乡间别墅”,是古朴典雅的“川西民居”,走在其间就像走进了“向往的生活”,仿佛实现了“桃源的梦想”,这里就是村民们的“新家园”。“万亩粮经基地”郁郁葱葱、欣欣向荣,诉说着“春天的故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这里生根发芽,特色现代都市农业在这里拔节生长,农业产业品牌化发展在这里扬帆起航,这里就是村民们的“新田园”。“邻里中心”春风和煦、欢歌笑语,阅读室里书香阵阵、沁人心脾,活动室里你追我赶、挥汗如雨,议事厅里没事闲聊家常、有事共商共议,这里就是村民们的“新乐园”。你的每一分美丽,都是乡村振兴最有力的生动注脚,叫我如何不爱你?
懂你,是深入群众的与众悲欢“真交心”。
在挨家挨户的脚步丈量中,我加深了对你的了解。我记得,走访“低保户”“贫困户”时,看到仍有村民住着危房、家徒四壁、生活窘迫,他们在期待着改变,我更明白了肩头使命的意义。我记得,宣讲“垃圾分类”“国家反诈”“疫情防控”等政策时,办理“退还老农保”“耕地补贴申报”“社区保障资金评议”等业务时,村民总是积极配合,非常支持我这个“大学生”的工作,得知我住在村里,时常和我来摆上几句“龙门阵”,晚饭后跳上几回“坝坝舞”,在密切的接触中,我对他们怀有了更深的感情。我记得,身患尿毒症的婆婆在寒风中等待儿子的医药费,八十多岁的老人走路半个小时来询问一封诈骗短信,原本和睦的邻里因为农田归属问题争吵不休,这些“日常小事”,却是老百姓的“心头大事”,我们的存在就是为纾困解难、雪中送炭。你的每一份悲欢,都是基层百态的一道缩影,叫我如何不懂你?
为你,是脚踏实地的接续奋斗“不了情”。
我愿做乡村振兴“奋斗者”,赶考路上“追梦人”,为你,千千万万遍。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在奋斗中践行“初心使命”,带着忠诚、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追求去工作,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民造福。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在奋斗中不懈“创新创造”,时刻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在发展中认清新形势,形成新思路,拿出新举措。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在奋斗中锤炼“过硬本领”,在吃劲岗位和艰苦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在复杂局面和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重担压身”的锻炼,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这是我对你的郑重承诺,我将以行动践行这份铮铮誓言。你的每一户灯火,都是我矢志守护的美好向往,叫我如何不为你?
工作研究: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思考篇2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市要大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以下几方面为抓手。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关于推进X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几点思考,希望大家喜欢。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进入“十四五”时期,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XX市更应立足“十三五”时期,三农建设取得的成果,统筹规划,多方面布局,顺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
二、XX市乡村发展现状
XX是一个位于赣东地区农业发展突出的中等城市,下辖三区九县,土地总面积为XX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市户籍人口XX万人,常住人口XX万人,其中城镇人口XX万。XX市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农业兴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国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
XX市的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突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20xx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达XX万亩,产量XX亿斤,实现双增长。生猪出栏、存栏和母猪存栏分别达XX万头、X万头、XX万头,产能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两特一游”产业工程深入实施,优质稻、设施蔬菜、中药材、优质特色水果四大产业面积分别达XX万亩、XX万亩、X万亩、XX万亩。“赣抚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上线运行。南丰蜜橘、崇仁麻鸡进入20xx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100强。3个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保护名单。新增地理标志商标5件,居全省第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超5万元,超XX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XX%。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X户以上宜居村庄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全覆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是20XX年的XX倍。
三、XX市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发展不充分
乡村的发展体现在人力、土地、资本等各生产要素的发展上,只有振兴生产要素,才能振兴乡村。XX市则面临着人力、土地、资本各要素均停滞不前的情形。
在人力上,XX市的农业从业人员多为传统型农民,且多为“三留”人口,缺少知识型、技能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导致人力发展不充分,亟需对传统农民制定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在土地上,乡村土地资源严重空废化,宅基地空废率持续增长、农用地闲置撂荒等情形日益凸显,土地发展不充分,迫切需要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盘活闲散土地资源,避免土地撂荒;在资本上,XX市政府财政收入总体偏低,对乡村发展的资本支持力度不充分,而振兴乡村则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二)“乡村病”日趋严重
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导致了空心村、贫困化、老龄化、留守儿童等各类“乡村病”问题层出不穷。截至20xx年,XX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共计XX万人,其中女性XX万人,XX%。而且我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主要年龄阶层为36~54岁之间,农业从业人员偏老弱化,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快速非农化,促使乡村老龄化和“三留”人员的问题加剧;农业耕地流失问题严峻。20xx年,XX市耕地面积为XX万亩,20XX年耕地面积则减少为XX亩,农业耕地资源紧缺,迫使失地农民离乡进城寻找工作机会,难以安居乐业。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愈发严峻,工业污染随意排放导致一些乡村地区的水土资源受到侵害,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抚河等河流水质下降,乡村环境亟需治理。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
我市有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弱化、虚化甚至边缘化,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的领导力、掌控力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一直处于“软弱涣散”的状态。有的农村党组织常年不发展党员,或是在党员发展中存在“优亲厚友”的现象。在我市农村地区,不少青壮年党员常年在外务工,难以参加党组织活动。而在农村“留宁党员中,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现象,这就造成了难以选出优秀的党组织负责人。我市现有的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方面都不占优势,即便工作热情高,但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难以实现优质、高效。在学习公众号和克只教育管理类APP推广中,我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畏难情绪。部分地区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村干部工作报酬不高,有的还存在拖欠问题。这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导致一部分村干部把村级党组织的工作当成副业,对党务工作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就更少。
四、多措并举补足我市乡村发展短板
(一)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XX市应在取得的现有三农成果上,打牢基础,提质发展。深入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力度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建公路覆盖全市所有乡村,全力实现我市建制村开通公交,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障碍。多渠道筹措惠农资金。我市可以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专项三农贷款,给予相应的免息政策,补足当前的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探索社会资本支持,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盘活社会资本,进一步减轻政府压力,更深层次破解资金困境。大力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因素在人,决定变量也在人,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点帮扶。选派热爱“三农”、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点帮扶、科技帮扶。二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加大对农村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对农村土专家、农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人才的培养。三是加大引才集智力度。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引导工商企业主、创投人才、乡贤、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等下乡创业创新,使“新农人”和“农创客”成为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市要大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以下几方面为抓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坚持基本农田的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XX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达XX万亩、XX亿斤以上。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促进东乡野生稻、东乡花猪、乐安花猪、宜黄优质稻制种、资溪白羽肉鸡等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化。推动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力争生猪生产全面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持续发展“两特一游”产业,优质稻、设施蔬菜、中药材、优质特色水果、高产油茶面积分别新增X万亩、X万亩、X万亩、X万亩、XX万亩,调减南丰蜜桔XX万亩,新增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X个,扩大“赣抚农品”公用品牌影响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
(三)强化党建工作乡村振兴的保障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关键要把“最大政绩”与发展实绩有机统一,做到党建强、发展强。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市级层面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发挥县委“指挥部”作用,突出抓人促事,配强乡镇抓党建促振兴的工作力量,强化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资源要素配置。发挥乡镇党委“作战部”作用,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健全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发挥村党组织“战斗队”作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落实基层支部党建责任清单,打造最强支部,积极补短板、挖潜力,促发展。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旗帜鲜明加强农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各项事务的领导,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讨论决定机制。加强“村霸”“蝇贪”整治,全面清查村干部涉黑涉恶违纪行为,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
五、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大力推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应在保量的基础上,提质提效。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则是在提高乡村质量的前提下,同样要以人为本,强调农民的主体作用;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把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在农村的落实。
XX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注重乡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党建工作引领等多方面战略,在保持乡村独特文化和风情的基础上,以差异化发展来突出乡村的优势,实现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工作研究: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思考篇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怎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第一,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
我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人口城镇化过程。1978年农村人口7.79亿,城镇化率17.9%。1995年农村人口达到高峰8.6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29%。2018年农村人口减少到5.6亿人,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到8.3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近60%。我国城镇化正在持续推进,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按照2030年人口峰值 14.5亿人、城镇化率70%计算,今后10年左右,农村人口将减少1.25亿人左右。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户籍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8年43.37%。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58%,相差16.21个百分点 ,缺口2.26亿人。全国现在离开土地务工经商的农民大约是2.88亿,其中举家进城务工经商的有3000多万户。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推进城镇化要回归到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这个本源上来,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富农惠农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农村社会事业明显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仍旧很突出。现代化必然由现代城市和现代乡村共同构成。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大部分国土面积是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到了70%,还会有四亿多人生活在农村。没有乡村的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进程中,要重新发现并利用好乡村的多元价值,使之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第二,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矛盾出发提出的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三农”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贡献少,不如工业项目来得快,在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还是向城市倾斜,“三农”往往排不上号。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优先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优先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战斗一线。《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懂“三农”、会抓“三农”,分管负责人应当成为抓“三农”的行家里手。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要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干事创业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农村工作干部。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要优先满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引导和支持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释放农村发展潜力。应当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农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医生队伍素质。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要建立“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我们初步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元以上。财政支出压力再大,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三农’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同时,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四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现在,农村地区通公路、通电、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平稳。2015年底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6.7亿,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180元,各级财政补助450元。2018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4亿人,领取待遇人数1.6亿人,月人均养老金150元。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速。但全国还有近1/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80%村庄生活污水未得到处理;拥有卫生厕所农户比例仅为48.6%。约有1/3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农民养老是大问题,完善制度任重道远,农民人均缴费只有249元/年。农民养老保险政府财政补贴840元/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5160元/年,差5倍。城镇职工养老金2251元/月,是农民的20倍。总之,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超越发展阶段,不提脱离实际的目标,要把那些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找出来、解决好,不开空头支票,说到做到,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三,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为根本促进乡村振兴。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一是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农产品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现在,许多优质农产品还是在田头卖、在马路边卖,还是“提篮小卖”,还是“披头散发”在卖,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要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特别是要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做足文章。农村电商为城乡商品流通创新了渠道,有助于带动仓储物流、标准化生产、包装设计、品牌营销、质量溯源等配套产业和服务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体系,培养适应数字农业发展的人才,赋予农民更多数字化工具,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三是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产业链收益。农村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关键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四是在粮食问题上不能掉以轻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粮食还没有过关。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到那时谁也救不了我们。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要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建立健全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不能让生产粮食越多越吃亏。各级地方政府要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特别是粮食主销区要切实落实责任。如果一个地方真把粮食生产搞没了,就是抛弃了责任。这方面还需要有硬约束。
第四,要在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好地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在乡村振兴更加重要的位置。乡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乡村传统建筑急剧减少、乡村风貌发生巨大改变、乡土文化特色遭到破坏。一些地方以城市审美为标尺改造农村的做法大行其道,乡村建设退化为简单的环境整治,甚至等同于建筑立面的化妆式改造,乡村建设“千村一面”。乡村美食、文化习俗、手工艺、生活形态日益去乡土化,乡村社会关系和文化特色逐步丧失,乡村文化日渐荒芜。与此同时,乡土文化赖以生存的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基础逐渐消失,生存滋养空间显著缩小。现代都市文化和工业文明冲击日益升级,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生存空间受到显著挤压。一定程度上,乡村社会空心化、相对衰弱,背后交织的是乡村价值失落、差序格局式微、乡土文化流逝。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乡村,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促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把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好,还要不断发扬光大。要提倡见人见物见生活,让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生产耕作、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保存文化基因,守护文化根脉。要从乡村风貌、传统技艺和文化资源等方面,复兴乡土文化,从整体上恢复乡村活力,形成独特的乡村魅力,增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要在保护和弘扬优秀乡土文化上下一番“绣花”工夫,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乡村物质文化的整修保护,留住乡土文化记忆。要下大力气保护农业文化和农耕文明遗产,做好传承弘扬工作。挖掘保护民间表演艺术、传统戏曲、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把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文明元素相结合,传承独特风格样式,赋予新兴文化内涵,让乡土文化焕发新生机。二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养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有悖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的现象增多,家庭的稳定性不断被削弱。一些地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和过度消费盛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弘扬乡村文明。三是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总的看,乡村社会仍然是国家治理中的薄弱环节。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重点从治理理念更新、治理体系优化、治理手段创新方面综合用劲、精准发力,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第五,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做好村庄规划。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社会正经历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要看到,现阶段我国农村转型变化还处于进行时,农村还在演变分化中,有的村庄要逐步向城镇形态靠,有的村庄会长久存在,有的村庄会逐渐衰落,这符合村庄演进发展的规律。哪些村保留、哪些村整治、哪些村缩减、哪些村做大,都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研究不同的办法,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不能不顾农民意愿,把建设城市那一套放到农村照搬照抄,大搞撤村并居、集中上楼。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要扎实做好市县级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科学编制好“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注重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保留乡土风情风貌,保存特色乡土文化,重新认识、不断挖掘田园和乡土价值,扬农村之长、补农村之短,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
工作研究: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思考篇4
“黄沙大捷,战胜强敌。万众一心,三军奋力。冲锋陷阵,斑斑碧血。红军英名,永垂日月。”这是肖克将军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天宝乡黄沙村留下的亲笔题名。黄沙是红色革命根据地,肖克将军指挥的著名黄沙大捷所在地。自2021年黄沙列入市级红色名村创建名单以来,天宝乡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抓落实活动年“三拼三促”工作要求,全方位开展创建工作,奋力描绘“红色黄沙”新画卷!
巧妙设计布局,让红色名村“画面美。
名村建设,策划先行,黄沙红色名村总体围绕“一心两线”展开建设。“一心”为:建好一栋红色教育中心大楼,作为接待服务、研学教育、功能拓展的综合大楼。“两线”为:从广场至纪念碑再到山顶旧战场遗址再到下山,形成一个不走“回头路”的循环路线。在建设过程中,黄沙村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以红色故事为主线,通过环环相扣的红色小故事,让广大游客在游览寻觅中引发共情共鸣;以红色场景为支点,用场景讲述故事,让游客身临其境、切身感受;以遗址史迹为宗旨,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故,对历史遗迹做最大程度保留,让历史自己“说话”;以黄沙精神为灵魂,重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红色精神,让黄沙精神在和平时代熠熠生辉。
讲好红色故事,让游客朋友“情感美”。
讲好红色故事,才能让红色精神看得见、记得住、传得下。建立“红色故事宣讲志愿服务队”,培养一批年轻红色讲解员,传承红色基因;策划“民间红色故事演出”,组织抗战老兵、人民群众等参与,通过民间小故事、民俗情景剧等形式开展演出,在充满趣味性的同时兼具教育意义。打造全乡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创新实施以“聆、观、悟、演”等多感官结合的体验式教学。重点研发《黄沙大捷》《“黄沙大捷”历史意义及其时代价值》等精品党课,将传统的课堂理论说教转化为情景模拟、互动研讨、故事宣讲等多种形式,使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党爱国情怀。
发展红色产业,让人民群众“生活美”。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加强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黄沙红色名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打造过程中,将红色资源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融合,加大红色旅游开发力度,精心设计“红色+古色+绿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发展“乡村旅游+果蔬采摘”绿色休闲农旅产业,建蔬菜大棚基地200亩,带动30余户8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发展民宿民旅,利用村民闲置房屋,实现20余户农户固定资产增收致富。黄沙红色名村在“红色+古色+绿色”的有机结合下,走出了一条“红色党建+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使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工作研究: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思考篇5
品优德高我为先,言行爱心放在前。服务奉献伴一生,争创品牌勇前行。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推进X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进入“十四五”时期,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XX市更应立足“十三五”时期,三农建设取得的成果,统筹规划,多方面布局,顺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
二、XX市乡村发展现状
XX是一个位于赣东地区农业发展突出的中等城市,下辖三区九县,土地总面积为XX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市户籍人口XX万人,常住人口XX万人,其中城镇人口XX万。XX市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农业兴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国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
XX市的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突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2020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达XX万亩,产量XX亿斤,实现双增长。生猪出栏、存栏和母猪存栏分别达XX万头、X万头、XX万头,产能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两特一游”产业工程深入实施,优质稻、设施蔬菜、中药材、优质特色水果四大产业面积分别达XX万亩、XX万亩、X万亩、XX万亩。“赣抚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上线运行。南丰蜜橘、崇仁麻鸡进入2020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100强。3个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保护名单。新增地理标志商标5件,居全省第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超5万元,超XX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XX%。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X户以上宜居村庄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全覆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是20XX年的XX倍。
三、XX市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发展不充分
乡村的发展体现在人力、土地、资本等各生产要素的发展上,只有振兴生产要素,才能振兴乡村。XX市则面临着人力、土地、资本各要素均停滞不前的情形。
在人力上,XX市的农业从业人员多为传统型农民,且多为“三留”人口,缺少知识型、技能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导致人力发展不充分,亟需对传统农民制定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在土地上,乡村土地资源严重空废化,宅基地空废率持续增长、农用地闲置撂荒等情形日益凸显,土地发展不充分,迫切需要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盘活闲散土地资源,避免土地撂荒;在资本上,XX市政府财政收入总体偏低,对乡村发展的资本支持力度不充分,而振兴乡村则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二)“乡村病”日趋严重
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导致了空心村、贫困化、老龄化、留守儿童等各类“乡村病”问题层出不穷。截至2020年,XX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共计XX万人,其中女性XX万人,XX%。而且我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主要年龄阶层为36~54岁之间,农业从业人员偏老弱化,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快速非农化,促使乡村老龄化和“三留”人员的问题加剧;农业耕地流失问题严峻。2020年,XX市耕地面积为XX万亩,20XX年耕地面积则减少为XX亩,农业耕地资源紧缺,迫使失地农民离乡进城寻找工作机会,难以安居乐业。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愈发严峻,工业污染随意排放导致一些乡村地区的水土资源受到侵害,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抚河等河流水质下降,乡村环境亟需治理。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
我市有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弱化、虚化甚至边缘化,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的领导力、掌控力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一直处于“软弱涣散”的状态。有的农村党组织常年不发展党员,或是在党员发展中存在“优亲厚友”的现象。在我市农村地区,不少青壮年党员常年在外务工,难以参加党组织活动。而在农村“留宁党员中,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现象,这就造成了难以选出优秀的党组织负责人。我市现有的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方面都不占优势,即便工作热情高,但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难以实现优质、高效。在学习公众号和克只教育管理类APP推广中,我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畏难情绪。部分地区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村干部工作报酬不高,有的还存在拖欠问题。这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导致一部分村干部把村级党组织的工作当成副业,对党务工作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就更少。
四、多措并举补足我市乡村发展短板
(一)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XX市应在取得的现有三农成果上,打牢基础,提质发展。深入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力度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建公路覆盖全市所有乡村,全力实现我市建制村开通公交,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障碍。多渠道筹措惠农资金。我市可以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专项三农贷款,给予相应的免息政策,补足当前的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探索社会资本支持,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盘活社会资本,进一步减轻政府压力,更深层次破解资金困境。大力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因素在人,决定变量也在人,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点帮扶。选派热爱“三农”、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点帮扶、科技帮扶。二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加大对农村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对农村土专家、农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人才的培养。三是加大引才集智力度。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引导工商企业主、创投人才、乡贤、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等下乡创业创新,使“新农人”和“农创客”成为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市要大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以下几方面为抓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坚持基本农田的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XX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达XX万亩、XX亿斤以上。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促进东乡野生稻、东乡花猪、乐安花猪、宜黄优质稻制种、资溪白羽肉鸡等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化。推动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力争生猪生产全面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持续发展“两特一游”产业,优质稻、设施蔬菜、中药材、优质特色水果、高产油茶面积分别新增X万亩、X万亩、X万亩、X万亩、XX万亩,调减南丰蜜桔XX万亩,新增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X个,扩大“赣抚农品”公用品牌影响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
(三)强化党建工作乡村振兴的保障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关键要把“最大政绩”与发展实绩有机统一,做到党建强、发展强。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市级层面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发挥县委“指挥部”作用,突出抓人促事,配强乡镇抓党建促振兴的工作力量,强化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资源要素配置。发挥乡镇党委“作战部”作用,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健全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发挥村党组织“战斗队”作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落实基层支部党建责任清单,打造最强支部,积极补短板、挖潜力,促发展。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旗帜鲜明加强农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各项事务的领导,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讨论决定机制。加强“村霸”“蝇贪”整治,全面清查村干部涉黑涉恶违纪行为,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
五、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大力推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应在保量的基础上,提质提效。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则是在提高乡村质量的前提下,同样要以人为本,强调农民的主体作用;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把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在农村的落实。
XX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注重乡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党建工作引领等多方面战略,在保持乡村独特文化和风情的基础上,以差异化发展来突出乡村的优势,实现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工作研究: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思考篇6
竞争无处不在,竞争是人向上的不竭动力,竞争是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思考。
各位委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我们如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面我就围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绩成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谈几点感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脱贫攻坚以来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自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脱贫,7年多来,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全部贫困村出列,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XX作为贫困县之一,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按时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1.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实现。近年来,全县干部职工通过努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XX%降到了零。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含中职)、大学(含高职)教育全学龄段资助体系,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教育负担;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重医疗保障体系,资助贫困人口100%参保史。
2.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升级。全面改造农村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建设大提升,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畅通了交通运输最后1公里。完成小水电供区全面移交,扎实推进农网改造,农村生活用电和日常生产用电得到保障。在边远山区也实现村村通光纤宽带、通移动网络,户户通广播电视,村村建起标准的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公益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危旧房改造等农民住房改造项目,建聚居点,并配套建设完善交通、饮水、供电、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等公共公益设施,农村居民住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广水冲式厕所,新建和改造房屋均配套卫生厕所。持续开展乡村环境整治行动,清扫室内外垃圾,治理白色污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群众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坚持扶贫先扶志(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从被动适应“扶着走”到主动发展“带头跑”。切实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做到不让1名学生因贫困辍学,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持续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通过强化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平台,提高贫困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5.党群干群关系得到重塑。2013年脱贫攻坚以来,全县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建工作专班,逐个击破推进难、整改难、落实难等坚冰难题,从县、乡(镇)、村三级层层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同频共振,发扬“四拼”精神,凝聚强大脱贫攻坚合力,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交好一张卷,以“全部脱贫摘帽”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省、市的验收。全县干部职工本着为民、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在摸着“泥沙为过河”中闯出了路径、取得了实效、形成了经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得了群众广泛的认可和满意。
6.农村工作“生力军”得到充实。通过建立驻村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等方式,大量机关干部深入农村,走近农民,了解农业,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转变工作作风。一批年轻干部深入一线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深入“大课堂”,进入“大熔炉”,投身“大战场”,在实践中锤炼了本领、增长了才干,也增进了与群众感情,实现从大学生到机关干部再到农村工作生力军的华丽接蜕变。同时,机关干部下沉到农村一线,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带去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带动村社干部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引领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7.特色支柱产业得到支持。脱贫离不开增收致富产业,乡村振兴更需要产业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一村一品”,全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坚持集中连线成片,一批产业投产见效。贫困户规划落实“四小产业”,让群众钱袋子不断鼓起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需关注的问题
虽然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但这只是“三农”工作的新起点,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工作重心转移问题。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续和提升,要做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重心的转变,从贫困户、贫困村转变为所有农户和所有行政村,从“两不愁三保障”转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2.政策机制过渡问题。我县当前还存在部分脱贫人口返贫风险高,依靠政策托底人口比例较高,脱贫攻坚政策是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产业等一系列特定政策的精准实施,而乡村振兴政策既要持续抓好低收入人群的致富问题,也需要注重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工作面宽量大,政策的衔接尤其重要。
3.产业发展培训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效益不佳,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不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弱,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和带富能力普遍较弱,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投入不足等问题。
4.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村从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到“建好路、用好水、用好电、网络畅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此之外,还存在乡村人才队伍储备不充分,农村空心化严重,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整体较低;生态发展理念不强,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导致耕地板结、土壤酸化、环境污染;乡村治理和发展体制机制不顺,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引领发展能力偏弱等系列深层次问题。
三、切实推进“十四五”战略实施,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将更加艰巨,任务更加繁重。就我县具体情况,建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在总结借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果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1.实施缓冲政策,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过渡期政策,保持脱贫政策稳定不变,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和政策,把一些扶贫政策用于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研究出一套一般农户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和产业等方面的普惠性政策,使基本性的政策覆盖到全体农民群众。围绕过渡期,要优先完善脱贫地区“三农”领域补短板政策,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一帮一”政策,做到贫困县脱贫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精准巩固、精准拓展、精准衔接。
2.实施创新驱动,以科技优化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基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加强现代化设施设备和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增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加强对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善于开拓市场、能带动区域群众发展的优质企业。对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分散的地区,要组织好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切实解决扶贫农产品滞销问题,探索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3.实施生态振兴,以保护提升质量。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宣传生态宜居,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开展环境整治,推广绿色农业,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实行垃圾分类,规范垃圾处理中转站运行,建设使用好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探索“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将本土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活富裕双赢。
4.实施文化振兴,以文化文明乡风。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树好家风、好村风、好党风,以好党风带村风促民风。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送道德讲堂到村、送文化宣传到户”等系列活动,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开展农村文化创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大力移风易俗,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5. 实施基建振兴,以项目推进跨越。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大不放小,持续改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切实提高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加强人居环境建设,通过生态移民、土地增减挂钩、传统村落保护、土坯房改造等住房保障政策,适度聚居,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宜居、公共公益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房。持续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支持力度,财政资金对“三农”投入应适当高于财政支出增长比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整合社会、金融等各方资源,举全党、全社会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6.实施组织振兴,以党建凝心聚力。加强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继续派驻驻村工作队,落实部门帮村、干部帮户制度,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抓好党组织“头雁”工程,提升村级组织执行力。支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农村一线工作,开展技术服务,支持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农业产业。加强乡土人才培养,以农民夜校为抓手,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吸纳乡贤,遴选一批本土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乡村人才。鼓励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投身乡村振兴,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夯实乡村振兴的内在力量,从而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支撑。
工作研究: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思考篇7
农村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怎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第一,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
我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人口城镇化过程。1978年农村人口7.79亿,城镇化率17.9%。1995年农村人口达到高峰8.6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29%。2018年农村人口减少到5.6亿人,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到8.3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近60%。我国城镇化正在持续推进,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按照2030年人口峰值 14.5亿人、城镇化率70%计算,今后10年左右,农村人口将减少1.25亿人左右。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户籍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8年43.37%。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58%,相差16.21个百分点 ,缺口2.26亿人。全国现在离开土地务工经商的农民大约是2.88亿,其中举家进城务工经商的有3000多万户。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推进城镇化要回归到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这个本源上来,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富农惠农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农村社会事业明显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仍旧很突出。现代化必然由现代城市和现代乡村共同构成。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大部分国土面积是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到了70%,还会有四亿多人生活在农村。没有乡村的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进程中,要重新发现并利用好乡村的多元价值,使之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第二,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矛盾出发提出的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三农”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贡献少,不如工业项目来得快,在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还是向城市倾斜,“三农”往往排不上号。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优先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优先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战斗一线。《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懂“三农”、会抓“三农”,分管负责人应当成为抓“三农”的行家里手。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要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干事创业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农村工作干部。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要优先满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引导和支持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释放农村发展潜力。应当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农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医生队伍素质。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要建立“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我们初步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元以上。财政支出压力再大,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三农’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同时,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四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现在,农村地区通公路、通电、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平稳。2015年底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6.7亿,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180元,各级财政补助450元。2018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4亿人,领取待遇人数1.6亿人,月人均养老金150元。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速。但全国还有近1/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80%村庄生活污水未得到处理;拥有卫生厕所农户比例仅为48.6%。约有1/3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农民养老是大问题,完善制度任重道远,农民人均缴费只有249元/年。农民养老保险政府财政补贴840元/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5160元/年,差5倍。城镇职工养老金2251元/月,是农民的20倍。总之,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超越发展阶段,不提脱离实际的目标,要把那些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找出来、解决好,不开空头支票,说到做到,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三,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为根本促进乡村振兴。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一是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农产品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现在,许多优质农产品还是在田头卖、在马路边卖,还是“提篮小卖”,还是“披头散发”在卖,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要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特别是要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做足文章。农村电商为城乡商品流通创新了渠道,有助于带动仓储物流、标准化生产、包装设计、品牌营销、质量溯源等配套产业和服务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体系,培养适应数字农业发展的人才,赋予农民更多数字化工具,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
三是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产业链收益。农村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关键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是在粮食问题上不能掉以轻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粮食还没有过关。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到那时谁也救不了我们。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要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建立健全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不能让生产粮食越多越吃亏。各级地方政府要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特别是粮食主销区要切实落实责任。如果一个地方真把粮食生产搞没了,就是抛弃了责任。这方面还需要有硬约束。
第四,要在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好地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在乡村振兴更加重要的位置。乡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乡村传统建筑急剧减少、乡村风貌发生巨大改变、乡土文化特色遭到破坏。一些地方以城市审美为标尺改造农村的做法大行其道,乡村建设退化为简单的环境整治,甚至等同于建筑立面的化妆式改造,乡村建设“千村一面”。乡村美食、文化习俗、手工艺、生活形态日益去乡土化,乡村社会关系和文化特色逐步丧失,乡村文化日渐荒芜。与此同时,乡土文化赖以生存的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基础逐渐消失,生存滋养空间显著缩小。现代都市文化和工业文明冲击日益升级,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生存空间受到显著挤压。一定程度上,乡村社会空心化、相对衰弱,背后交织的是乡村价值失落、差序格局式微、乡土文化流逝。
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乡村,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促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把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好,还要不断发扬光大。要提倡见人见物见生活,让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生产耕作、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保存文化基因,守护文化根脉。要从乡村风貌、传统技艺和文化资源等方面,复兴乡土文化,从整体上恢复乡村活力,形成独特的乡村魅力,增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要在保护和弘扬优秀乡土文化上下一番“绣花”工夫,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乡村物质文化的整修保护,留住乡土文化记忆。要下大力气保护农业文化和农耕文明遗产,做好传承弘扬工作。挖掘保护民间表演艺术、传统戏曲、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把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文明元素相结合,传承独特风格样式,赋予新兴文化内涵,让乡土文化焕发新生机。
二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养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有悖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的现象增多,家庭的稳定性不断被削弱。一些地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和过度消费盛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弘扬乡村文明。
三是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总的看,乡村社会仍然是国家治理中的薄弱环节。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重点从治理理念更新、治理体系优化、治理手段创新方面综合用劲、精准发力,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第五,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做好村庄规划。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社会正经历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要看到,现阶段我国农村转型变化还处于进行时,农村还在演变分化中,有的村庄要逐步向城镇形态靠,有的村庄会长久存在,有的村庄会逐渐衰落,这符合村庄演进发展的规律。哪些村保留、哪些村整治、哪些村缩减、哪些村做大,都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研究不同的办法,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不能不顾农民意愿,把建设城市那一套放到农村照搬照抄,大搞撤村并居、集中上楼。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要扎实做好市县级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科学编制好“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注重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保留乡土风情风貌,保存特色乡土文化,重新认识、不断挖掘田园和乡土价值,扬农村之长、补农村之短,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
推荐访问:集体经济 助推 党建 乡镇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和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以乡村振兴为契机 助力集体经济发展 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 推进乡村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以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 壮大村集体经济 促进乡村振兴 集体经济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