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4篇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
新疆吉木乃:“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以地委“6635”战略部署为契机,实施“党建+乡村振兴”工程,推行“党建+旅游”“党建+产业”“党建+乡风”等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党建+红色旅游”,增添振兴“新活力”。紧抓阿勒泰地区全域旅游、冰雪大区、千里画廊的契机,坚持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旅游的工作思路,做优做强特色旅游产业,统筹边合区、口岸委、文旅局等,分行业组建“红城风味”“红城宜家”“红城车行”“红城商铺”等涉旅行业协会,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组建等方式,在协会全覆盖建立党支部。坚持“一乡一特色”,依托地企军警民党建联盟,将吉木乃戍边红色教育基地,把会晤站、老国门、口岸、龙珠山等特色资源串点成线,打造“百年商铺、戍边红城”“党建旅游精品线路一日游”“同巡边境线”“红色党日”等党建旅游品牌,不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有效推进党建旅游相融合。
“党建+特色产业”,激发振兴“内动力”。聚焦阿勒泰地区“牛羊马驼禽、水草药果奶”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地区“金山•雪都”重点人才工程,通过支部引领,大力发展“万驼园”、“幸福美食园”、馕产业等,构建“党建+产业+村集体+农牧民”党群致富联合体。建立“党支部+乡土人才+产业发展+若干群众”的联动引领模式,注重从各类能人中择优选拔技术人才、“土专家”,指导群众发展猫窝客栈、马产业、采摘园、农区畜牧业等见效较快的产业项目,吸纳群众就业,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良好格局。
“党建+乡风文明”,凝聚振兴“正能量”。该县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探索推行“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等模式,对群众参与村务管理情况、公德道德表现等分类积分、奖优激励,不断促使群众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各村级党组织充分用好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结合村规民约,坚决破除封建迷信、高价彩礼、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俗,围绕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并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对优秀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展示宣传,营造崇德向善、互帮互助、睦邻友好的良好氛围,擦亮乡风文明“底色”,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2
党建引领唱好乡村振兴“协奏曲”
为落实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我们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突出抓基层党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村社合一”实体化运行,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唱好乡村振兴“协奏曲”。
抓队伍、筑堡垒,拨响乡村振兴“起音符”。坚持尽锐出战,建强驻村干部队伍。紧扣“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保持县镇村三级指挥体系不变,按照“党群部门包软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乱村、涉农部门包弱村”的模式,选派驻村干部对村(社区)进行全覆盖帮扶。坚持建章立制,推动责任精准压实。探索建立驻村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向群众述职考评机制,压紧压实驻村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工作责任,推动驻村工作高效开展。建立农村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党支部书记、村(居)主任、副支书、副主任、文书、村监督委员会主任、村民组长的“两级七岗”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岗位工作任务,推进村级事务高效落实,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切实夯实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学党史、提乡风,奏响乡村振兴“二重唱”。将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与“一补三强”党建引领思想扶贫相结合,通过召开院坝会、火塘会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营造良好家风、寨风、民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将驻村干部入户开展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群众性主题活动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驻村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群众自主办的工作效应,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密切鱼水之情。同时,通过村“两委”主导,发挥村级组管委、寨管委等组织自治作用,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设立“红黑榜”定期开展村级正反面典型事例公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歼灭战”。
强示范、促发展,唱响乡村振兴“最强音”。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为导向,加强部门工作联动,用好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全力推动合作社实体化运行、经营化管理、高效化发展。制定出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指导意见,与镇(街道)签订“村社合一”实体化运行目标责任书,推动“村社合一”实体化运营。以“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创建为抓手,以村、组、寨为单元,打造“村社合一”示范村、农业产业示范村(寨、组)、精神文明示范村(寨、组)、民族团结示范村(寨、组),创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3
“党建+”模式 擦亮乡村振兴靓丽底色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突出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建+产业”“党建+人才”“党建+美丽乡村”等“党建+”发展模式,把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功能,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党建+产业,打造致富增收“新引擎”。结合村发展实际,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按照“稳粮、优畜、强果、兴中草药”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在库尔米希村、喀拉奥依村、萨尔乌楞村等村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现代牧业园区、饲草料储备库等本地产业,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采取组织群众观摩、算清收益明细账、党员带头流转土地种植中草药等方式,引领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引进中药材生产流通企业“三九药业”与中药材生产企业惠城中草药种植公司强强联合,形成制种、育苗、生产、加工一链条,黄芪、甘草等中药材达到累计种植1.5万亩,产值突破9600万元,为农民持续增收注入新动力。
党建+人才,推动牧园发展“新动能”。依托现代牧业园区,联合乡党委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坚持党员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的原则,成立园区党支部,吸收发展党员9名。坚持支部管好人才、人才管好生产理念,强化园区人才的教育引导,根据地区“金山脊梁”“金山智者”“雪都雄鹰”“雪都精英”“雪都雏鹰”五大人才工程,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6类人才,按照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分批到活畜交易市场、养殖园区、饲草料储备库等生产基地,开展政策讲解、技术指导等服务活动,促使农牧业发展双融合双振兴,切实让园区支部强起来、园区产业旺起来、周边村民富起来。
党建+宜居,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在生态环境、旅游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依靠党组织龙头带动、党员示范、群众积极参与,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行党员、群众人居环境整治积分管理办法,依托爱心积分超市,获得积分的村民可在积分超市免费兑换生产生活用品,提高群众积极性,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坚持支部引领推动牧业村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农业村发展观光农业,实行“一村一品”,打造“远山牧家”等旅游业品牌,加强乡村旅游开发。完善村民《文明公约》,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开展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以乡风文明装扮美丽乡村,实现生态振兴。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4
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硬实力”
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需要各级党委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党员干部要践行新思想、把握新形势、聚焦新任务、展现新作为,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硬实力”。
打造政治建设“硬实力”,坚定乡村振兴方向。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同心同德。持续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升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加强党性锻炼,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
打造作风建设“硬实力”,保障乡村振兴动能。持续打造强定力、敢担当、快落实、勤为民、严守纪的干事队伍,永葆党员干部“干”的作风。以鲜明导向汇集合力,对照发展中好与快的双重挑战,对照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期盼,突出重点问题整治,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确保从执行力入手改进工作作风,从抓关键环节突破提升执行力。以创新精神提升效能,用好创新意识、创新标准和创新方法,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寻求新动能。以长效制度打牢基底,持续完善责任清单,优化党建考核制度,坚持全程跟踪问效,强化督查督办方法,严格执行问责机制。
打造组织建设“硬实力”,夯牢乡村振兴基础。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党员干部推动、靠基层组织实施、靠优秀人才支撑。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坚持把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作为提升组织力的“磨刀石”,推动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锤炼过硬干事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效应”,选优配强基层后备干部队伍,突出政治标准培养选拔干部,突出实践导向教育培养干部,突出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干部,突出引领发展优化人才生态。深化党建品牌打造,切实提升基层“书记项目”含金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党建“金名片”。
打造纪律建设“硬实力”,营造乡村振兴氛围。持续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明纪律规矩,持续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惩治腐败,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动发展。强化风险防控,聚焦“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加大监督力度,优化村级权力监督体系,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5
党建引领蹚出乡村振兴“幸福路”
驱车从吉林延吉开往长白山的路上,一定会路过这样一个饱含神韵、缔造传奇的小村落,一幅幅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产业兴旺、文明和谐的乡村画卷在道路旁徐徐铺开。近年来,吉林省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村内视察时“一定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探索中杨帆,在创新中奋进,竭尽全力推进村域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谱写着一篇篇真情为民的华美乐章,先后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聚焦有效提升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光东村积极探索新途径和新举措,扎实推动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先后培养3名35岁左右返乡创业人员、本村村民、大学生“村务岗”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探索推行精准服务“一线工作法”,采取无职党员每周入网收集民意,实现“农事交办”;农村干部每日轮流坐班值班,实现“农事村办”;包村干部每周三驻村办公,实现“农事代办”;站办所定期入村入户高效服务,实现“农事跟办”;涉农部门巡回精准服务,实现“农事约办”的“农事五办”模式,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村民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全村党员每月进行集中学习,通过书记讲党课、专人领学、重温红色经典等方式,让党性教育成为常态化。创新实行党员管理“十二分制”,根据每名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守规矩底线等情况进行赋分,通过全村公示和年末奖惩,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提升。
绘制美丽乡村路线,改善民生促进就业
按照“党委统领、政府带动、整合资源、社会参与、金融支持”的工作思路,光东村党支部以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为牵引,助推村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先后实施水稻加工、养羊、精准增收、民宿改造、共享稻田等项目,人均分红6500元。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兜底保障等政策,符合条件的110人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纳入“一张网”兜底75人,参加城乡养老保险35人。安排22名村民担任护林员、河道保洁员、农村保洁员等岗位。投入5万元,推行“爱心超市”激励机制,通过以工作换积分,用积分换生活用品,受到村民的广泛欢迎,自主脱贫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率先开展“厕所革命”试点工作,对全村234户农户完成室内卫生间改造,所有家庭全都用上水冲卫生间,并安装了热水器。投入1600余万元,铺设污水管道、新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配备17名保洁员,定期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村民满意度、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集体经济作为农村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既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政治问题。在市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引领下,光东村成立“中心村”党委,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带动周边3个村着力发展共享稻田、民俗旅游等优势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投入2500万元,实施朝鲜族水上人家项目,建设8栋高端木屋,1栋游客服务中心;投入1000万元,实施特色民宿项目,发展60个不同主题风格的朝鲜族民宿,同时容纳300人住宿就餐,目前,已有多家旅行社把光东村纳入到行程中,通过项目带动,可承载旅游转型升级后的高层次市场需求,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100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障村民安居乐业
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为目标,光东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焕发出乡村文明的新气象。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按照“无缝隙、全覆盖”原则划分网格,设立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使得组织体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管理方式张弛有度、活力彰显,网格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定三诺两评”等工作运行制度,确保村级组织各项事业在阳光下运行,将群众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权利落到实处,消除基层群众与“村两委”的隔阂,密切了村干部与群众间的关系,营造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治理新风尚。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6
党建引领擦亮乡村振兴亮丽“底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火龙街道党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围绕“守好责任田,建好后花园”这条主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和党建引领的结合点,以“党建+”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互融共促。
党建+人才,发展有“方子”。乡村振兴要开好篇、布好局,基层党组织建设至关重要,火龙街道党工委认真研究,扎实开展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选派充实基层党组织班子力量。为了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打造出一支善谋发展、善带致富、善待百姓的基层队伍“领头雁”,火龙街道党工委班子对各村党组织逐一研判、逐一表决,党工委书记组织集中谈话,选派8名街道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为村居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基层工作注入新活力。规范强化村级后备人才管理。街道党工委重视村级后备力量,通过传、帮、带,从思想、工作、业务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因人施策开展好教育培训,给年轻干部传经验、教方法、指路子,尽快提升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村级工作,为村级人才储备添动力。
党建+生态,发展有“面子”。火龙街道着力把“党工委+党组织+党员+群众”四股力量拧成“一股绳”,着力于乡村治理,构造宜居宜业新农村。项目建设带动农村生态基础发展。火龙街道党工委秉承“党建引领环境综合整治,党群联手共建美丽家园”工作思路,将正在建设的“三湖一坝”项目、善瑞代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党的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一同考虑、一并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断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和配套。环保整治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今年以来,火龙街道以农村环卫市场化为依托,继续抓好“五清一改”工作,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持续抓好2020年改厕排查整改验收任务和2021年167个改厕任务的完成,通过新增3处蓝天卫士点位,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果进行全方位检测,一幅现代农村的生态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铺开。
党建+产业,发展有“路子”。火龙街道着力构建“党支部为核心、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基地为示范、党员致富带头人为骨干”产业发展体系,通过积极争取,引入资金和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多方帮扶推进分类指导。街道党工委积极协调帮助各村加强与双联系单位的对接,努力争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支持,着力解决各村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所遇到的资金、技术等问题。同时,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开绿灯”,提供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必要的服务与支持。科学定位形成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稻蛙、稻虾共养以及小龙虾、螃蟹、无花果、火龙果等特色农业为主打产业,以“三湖一坝”建设和善瑞村代村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点环节”,并以此为契机逐步推动形展具有火龙特色的民宿、农家乐等,构建起“休闲农业+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火龙街道将着力选育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美丽生态,夯实新时代乡村振兴产业基础,逐步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坚强堡垒,不断提高党在基层的政治领导力、群众凝聚力和社会号召力,以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7
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领导是关键,党建引领是引擎。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全域党建为理念,以组织建设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人才支撑,做实基层治理,推进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组织建设为引领,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农村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要进一步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一批乡村振兴“领头雁”,推行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切实把村级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等选到班子队伍中,为村级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选派、调整、充实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力度,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各地要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方式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党组织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对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建立推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市场”等机制,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把党支部嵌进产业链之中,推动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要突破传统产业模式,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等新园区,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持续扩大产业增值空间、市场影响力和经营主体覆盖面,提升辐射力、带动力。
以人才支撑为保障,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逐村摸排农村经营能人、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等各类乡土人才。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打好“乡情牌”“联谊牌”“政策牌”,积极引导在外工作生活的务工经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等返乡创业。大力培育乡土人才、积极招引高科技人才,让越来越多的“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建立农村乡土人才工作站,实行镇干部、村“两委”成员与乡土人才结对联系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引导支持乡土人才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以基层治理为画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要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党建引领、群众为主体,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低成本、可持续”的乡村治理模式,让乡村“颜值”大变样,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要搭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农户”乡村治理平台,推动网格化管理,让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广泛参与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中来;同时,注重加强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奋力擘画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画卷。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8
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需要各级党委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党员干部要践行新思想、把握新形势、聚焦新任务、展现新作为,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硬实力”。
打造政治建设“硬实力”,坚定乡村振兴方向。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同心同德。持续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升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加强党性锻炼,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
打造作风建设“硬实力”,保障乡村振兴动能。持续打造强定力、敢担当、快落实、勤为民、严守纪的干事队伍,永葆党员干部“干”的作风。以鲜明导向汇集合力,对照发展中好与快的双重挑战,对照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期盼,突出重点问题整治,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确保从执行力入手改进工作作风,从抓关键环节突破提升执行力。以创新精神提升效能,用好创新意识、创新标准和创新方法,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寻求新动能。以长效制度打牢基底,持续完善责任清单,优化党建考核制度,坚持全程跟踪问效,强化督查督办方法,严格执行问责机制。
打造组织建设“硬实力”,夯牢乡村振兴基础。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党员干部推动、靠基层组织实施、靠优秀人才支撑。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坚持把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作为提升组织力的“磨刀石”,推动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锤炼过硬干事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效应”,选优配强基层后备干部队伍,突出政治标准培养选拔干部,突出实践导向教育培养干部,突出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干部,突出引领发展优化人才生态。深化党建品牌打造,切实提升基层“书记项目”含金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党建“金名片”。
打造纪律建设“硬实力”,营造乡村振兴氛围。持续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明纪律规矩,持续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惩治腐败,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动发展。强化风险防控,聚焦“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加大监督力度,优化村级权力监督体系,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9
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领导是关键,党建引领是引擎。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全域党建为理念,以组织建设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人才支撑,做实基层治理,推进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组织建设为引领,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农村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要进一步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一批乡村振兴“领头雁”,推行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切实把村级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等选到班子队伍中,为村级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选派、调整、充实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力度,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各地要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方式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党组织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对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建立推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市场”等机制,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把党支部嵌进产业链之中,推动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要突破传统产业模式,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等新园区,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持续扩大产业增值空间、市场影响力和经营主体覆盖面,提升辐射力、带动力。
以人才支撑为保障,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逐村摸排农村经营能人、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等各类乡土人才。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打好“乡情牌”“联谊牌”“政策牌”,积极引导在外工作生活的务工经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等返乡创业。大力培育乡土人才、积极招引高科技人才,让越来越多的“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建立农村乡土人才工作站,实行镇干部、村“两委”成员与乡土人才结对联系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引导支持乡土人才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以基层治理为画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要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党建引领、群众为主体,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低成本、可持续”的乡村治理模式,让乡村“颜值”大变样,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要搭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农户”乡村治理平台,推动网格化管理,让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广泛参与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中来;同时,注重加强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奋力擘画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画卷。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0
“党建+”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新疆特克斯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实行“党建+产业+生态+人居环境”发展模式,立足丰富资源优势,以特色化发展为主,以生态文明为基,推进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党建+产业项目,搭好乡村振兴“新平台”。围绕“全域旅游、全域绿色”发展理念,以六张(“天山药谷”“西域香料”“原生黄金菌带”“天山蜜源”“养身杂粮”“有机畜牧”)绿色有机名片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切入点,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发展树上干杏、苹果、核桃、樱桃、西梅等特色林果种植,促进群众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协调解决实体经济、民营企业等重点工业项目的生产要素保障,促持续健康发展。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瞄准靶心、精准招引、务实高效,科学招引储备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业等谋划招商项目。重点做好农副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招商工作,农业商业服务业、乡村旅游产业等,打造既具地方特色又具市场潜力的特色产业,并认真分析产业链缺失环节,集中力量做大优势产业、强势产业,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能力强、产业延伸性好的项目,突出项目质量,严格按照项目评估办法的要求,加大选商力度。
党建+生态文明,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借助“全域旅游”大环境,充分利用旅游发展资金,动员鼓励群众开发农家乐、民宿,大力培育和扶持具有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各类精品民宿建设,加强民宿+特色文化、观光体验、休闲娱乐等产品的建设,形成特克斯县离街等特色文化精品民宿群,以民宿旅游带动多业联动、多业融合的城乡旅游新业态。着力打响“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自然遗产地”“特克斯民宿”三大旅游品牌,重点打造阿克塔斯、阿腾套、克孜勒阔拉、喀拉峻等乡村旅游特色村寨。大力培植生态游、民俗游、农家乐、牧家乐等乡村特色旅游,带动各族农牧民增收致富,共同受益。在打造民宿产业上下功夫,十分注重提升民宿的文化内涵,将本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民宿开发和建设,从居家小屋变成各具特色的民宿。截至目前,特克斯县共有星级民宿350余家。
党建+人居环境,塑造乡村振兴“新风貌”。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将已完成主体建设的齐勒乌泽克镇巴哈勒克村污水处理站等8个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完善并运转起来,为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5%开好头、打好基础。进一步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积极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以“共建清洁家园,喜迎建党百年”为主题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村庄绿化美化行动,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完成14个村庄绿化美化建设,结合“大门是脸、围墙是景、鸡鸭进舍、牛羊入圈、庭前有果、院内有菜、舍下有荫、四邻和睦”的庭院新风尚,打造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1
用“党建红”点亮乡村“振兴梦”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着力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需积极探索构建“党建红”振兴模式,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之路,进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文化振兴的同频共振,全面奏响富民强村新乐章。
以“党建红”激活“动力源”,选优配强“中流砥柱”。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除人才瓶颈制约,其根本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能干事、干出彩、留得住,打造一支人才发展结构与乡村实际发展需求相适配的人才队伍,以高质量、多类别、有潜力、敢革新的专精人才队伍托起乡村振兴大业。实现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撑,要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把最优人才生态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建工作凝魂聚力作用,突出“关键少数”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同时,切实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头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多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传承好老一辈党员的红色基因,以其奋斗历程和伟大功绩明确方向、启迪智慧,为乡村振兴精准赋能添动力。
以“党建红”助推“乡村美”,助推乡村“美丽蜕变”。在乡村,有很多“红色足迹”,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为基层党建主题教育提供鲜活的教材。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新风貌,应以红色建筑改造为抓手提升人居环境,通过挖掘乡村的红色历史和红色记忆,打造美丽乡村街,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借助串点成线发挥集聚效应,让游客变顾客,做强做大美丽经济产业。积极推动党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党建+提升人居环境”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逐步形成人人讲卫生、家家重清洁的美好社会风尚。努力构建以“爱党爱国、无私奉献”为特点的美丽乡村红色文化,在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沉浸式体验,点燃党建“红色引擎”,以“党建红”引领“乡村美”。
以“党建红”带动“产业兴”,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行“党建+服务”模式,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村干部服务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保障。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党建联盟,引领基层群众发展高效现代农业,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为基层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深化产业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新模式,为产业托管装上红色引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擦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主题”,挖掘乡村自然禀赋,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乡村休闲旅游。坚持数字赋能引领,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农产品展销平台,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落实“以红促农”政策,把农业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打通。创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思路,坚持“造血”与“输血”并举并重、“内力”与“外力”同频共振,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通“任督二脉”。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2
建强乡村振兴“尖兵连”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利好措施,是锤炼干部过硬能力措施的有效途径,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第一书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仅个人要发挥好带头人作用,还要帮助村级党组织抓党建、强队伍,发挥好“头羊效应”。同时,选派第一书记也是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先手棋”。因此,第一书记这支队伍,在乡村振兴路线图上起着重要枢纽作用。各级党委要把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从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全局角度谋划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精心组织实施,力求定村精准、派人精准、工作精准,推动落地见效,切实将好事办好。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乡村振兴一线是干部成长的天然“沃土”。基层一线情况相对复杂,虽然各级党委选派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普遍具备政治素质好、对农民有感情、群众工作能力强等特质,但是还需有个适应环境、提升工作的过程。要强化跟踪管理监督,明确派出单位、派驻县镇党委管理职责,严格落实考勤、请销假、请示报告、定期考核等制度,以纪律约束促进规范履职,帮助第一书记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要优化教育培训体系,精心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分级分层落实业务指导责任,组织第一书记通过学习政策、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精准掌握铺开工作的政策要领、注意事项和规律技巧,提高工作效率,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导向就是方向。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普遍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切实为农业农村干部减负担、卸压力、提待遇、强保障,点燃了创业激情,提升了动力干劲。客观地说,基层一线任务繁重、条件艰苦、风险叠加,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又远离家庭和原单位,思想、心理、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普遍比较大。各级党委要在强化保障服务和关心关爱上下功夫,全面落实生活补助、交通补贴、定期体检、医疗费报销、安排工作经费等各项待遇,最大化提供工作生活便利。要加强心理关怀,加强与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沟通联系,健全谈心谈话、走访家访、节日慰问等机制,了解思想动态,随时帮助解决矛盾困难,让他们安心安身安业。要注重典型引领,及时总结一线涌现出来的典型做法,加大评先树优和宣传力度,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担当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眼下,到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的动员令已经发布,冲锋号已经吹响。广大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要切实增强使命担当,努力学习掌握各类知识,持续提升干事本领,锤炼过硬作风。要甘当小学生,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汲取和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提升做“三农”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保持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的朴实底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摸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展现才华。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3
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硬实力”
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需要各级党委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党员干部要践行新思想、把握新形势、聚焦新任务、展现新作为,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硬实力”。
打造政治建设“硬实力”,坚定乡村振兴方向。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同心同德。持续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升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加强党性锻炼,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
打造作风建设“硬实力”,保障乡村振兴动能。持续打造强定力、敢担当、快落实、勤为民、严守纪的干事队伍,永葆党员干部“干”的作风。以鲜明导向汇集合力,对照发展中好与快的双重挑战,对照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期盼,突出重点问题整治,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确保从执行力入手改进工作作风,从抓关键环节突破提升执行力。以创新精神提升效能,用好创新意识、创新标准和创新方法,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寻求新动能。以长效制度打牢基底,持续完善责任清单,优化党建考核制度,坚持全程跟踪问效,强化督查督办方法,严格执行问责机制。
打造组织建设“硬实力”,夯牢乡村振兴基础。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党员干部推动、靠基层组织实施、靠优秀人才支撑。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坚持把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作为提升组织力的“磨刀石”,推动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锤炼过硬干事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效应”,选优配强基层后备干部队伍,突出政治标准培养选拔干部,突出实践导向教育培养干部,突出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干部,突出引领发展优化人才生态。深化党建品牌打造,切实提升基层“书记项目”含金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党建“金名片”。
打造纪律建设“硬实力”,营造乡村振兴氛围。持续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明纪律规矩,持续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惩治腐败,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动发展。强化风险防控,聚焦“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加大监督力度,优化村级权力监督体系,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4
党建引领蹚出乡村振兴“幸福路”
驱车从吉林延吉开往长白山的路上,一定会路过这样一个饱含神韵、缔造传奇的小村落,一幅幅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产业兴旺、文明和谐的乡村画卷在道路旁徐徐铺开。近年来,吉林省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村内视察时“一定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探索中杨帆,在创新中奋进,竭尽全力推进村域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谱写着一篇篇真情为民的华美乐章,先后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聚焦有效提升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光东村积极探索新途径和新举措,扎实推动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先后培养3名35岁左右返乡创业人员、本村村民、大学生“村务岗”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探索推行精准服务“一线工作法”,采取无职党员每周入网收集民意,实现“农事交办”;农村干部每日轮流坐班值班,实现“农事村办”;包村干部每周三驻村办公,实现“农事代办”;站办所定期入村入户高效服务,实现“农事跟办”;涉农部门巡回精准服务,实现“农事约办”的“农事五办”模式,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村民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全村党员每月进行集中学习,通过书记讲党课、专人领学、重温红色经典等方式,让党性教育成为常态化。创新实行党员管理“十二分制”,根据每名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守规矩底线等情况进行赋分,通过全村公示和年末奖惩,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提升。
绘制美丽乡村路线,改善民生促进就业
按照“党委统领、政府带动、整合资源、社会参与、金融支持”的工作思路,光东村党支部以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为牵引,助推村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先后实施水稻加工、养羊、精准增收、民宿改造、共享稻田等项目,人均分红6500元。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兜底保障等政策,符合条件的110人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纳入“一张网”兜底75人,参加城乡养老保险35人。安排22名村民担任护林员、河道保洁员、农村保洁员等岗位。投入5万元,推行“爱心超市”激励机制,通过以工作换积分,用积分换生活用品,受到村民的广泛欢迎,自主脱贫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率先开展“厕所革命”试点工作,对全村234户农户完成室内卫生间改造,所有家庭全都用上水冲卫生间,并安装了热水器。投入1600余万元,铺设污水管道、新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配备17名保洁员,定期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村民满意度、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集体经济作为农村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既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政治问题。在市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引领下,光东村成立“中心村”党委,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带动周边3个村着力发展共享稻田、民俗旅游等优势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投入2500万元,实施朝鲜族水上人家项目,建设8栋高端木屋,1栋游客服务中心;投入1000万元,实施特色民宿项目,发展60个不同主题风格的朝鲜族民宿,同时容纳300人住宿就餐,目前,已有多家旅行社把光东村纳入到行程中,通过项目带动,可承载旅游转型升级后的高层次市场需求,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100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障村民安居乐业
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为目标,光东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焕发出乡村文明的新气象。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按照“无缝隙、全覆盖”原则划分网格,设立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使得组织体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管理方式张弛有度、活力彰显,网格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定三诺两评”等工作运行制度,确保村级组织各项事业在阳光下运行,将群众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权利落到实处,消除基层群众与“村两委”的隔阂,密切了村干部与群众间的关系,营造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治理新风尚。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党建 党员干部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观后感 感悟乡村振兴党建活动 党员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党建培训心得体会 基层干部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心得体会 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