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弘扬、传承保护、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坚持“服务乡村、服务农民”的原则,作为当地政府应当在资金的投入、人员的配备、硬件设施的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山花工程”的辐射力、文艺骨干队伍的作用,从特色、以点扩面、内容上做好文章,把群众参与度、满意度作为衡量文化工作的标准之一,从而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民族 文化 调查
三仁畲族乡作为遂昌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和全县民族文化对外宣传的窗口,在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发挥少数民族优势,从特色上做文章。三仁畲族乡充分利用“大杂居、小聚居”特点及在长期生产劳动和革命斗争中畲汉两族结下的深厚友谊,相互间加深了解,共同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融合原始好川文化和农耕文化,以全省民间艺术普查为契机,挖掘整理一批畲族民歌编辑成册。针对歌手青黄不接的现状,我们成立了“畲娃山歌会”,通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参加各级的比赛,为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作出重大贡献。2008年在参加中国畲族“畲歌王”大赛中荣获两项大奖,2013年参加第二届“畲歌王”大赛中获铜奖,2009年通过浙江台“乡村文化大舞台”走向全省,和丽水学院合作建立民族体育教育实践基地,体育社团、畲族婚嫁表演、重阳节歌会吸引来自各地畲族同胞参与,提高三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发挥“山花工程”辐射力,在以点扩面上做文章。自2006年被丽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山花乡镇”,乡文化中心内设施齐全,成为全乡人民文化娱乐和休闲的场所。我们通过利用闲置的村小学校舍,把文化、体育、老年活动、远程教育等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全面推进村级文体中心、农家书屋的建设,落实六个一工程(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科普宣传窗、一支文体活动队伍、一座农民科技学校、一套体育健身路径、一个多媒体中心),极大地改变了全乡村级文化活动的落后面貌,方便群众参与到文体活动,同时对净化民风、陶冶情操、强身健体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三)发挥骨干队伍作用,从内容上做文章。三仁畲族乡重视业余队伍的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做好骨干队伍的培训辅导工作。组建腰鼓队、秧歌、山歌会、健身操、门球、民乐队等39支队伍,人数1200人,带动一大批群众的热心参与。三仁畲族乡政府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在经费落实、师资力量、组织培训上下功夫,经常性开展节庆活动和主题宣传活动,在文化礼堂举办乡村春晚,涌现一大批的民间文艺人才。做好文化阵地建设,畲族文化展每年接待观众3000人。组织骨干队伍培训15次500人次,黑板报12期、墙报6期,文艺骨干在各项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5项,市级8项,县级15项,大家积极性和参与性、文艺素质和水平逐年提高。
二、差距与不足
通过几年的努力,三仁畲族乡文化事业得到长足的进步,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差距和不足,制约畲乡文化事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
(一)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乡镇文化事业由于资金困局,场地、器材及各方面设施单一、落后,乡镇文化员的待遇偏低,有关经费无法落实,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二)农民信息化工程建设迫在眉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至今无法让群众共享文化信息资源,网络文化资源的利用遭遇困境。
(三)辅导能力不足,送文化下乡针对性不强。上级业务部门、乡镇文化站由于各种原因,对农村文化辅导相对不足。上级送文化下乡演出缺少针对性,投入相当多的资金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繁荣民族文化的对策
(一)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上的资金支持。受历史原因制约,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相对薄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但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待开发,三仁乡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有好川文化、畲族文化、竹文化,但苦于无资金支持,许多工作项目无法展开。
(二)加大少数民族乡镇在馆舍、设施、人员培训上的资金投入力度。做到资源共享,把创建“东海明珠”工程和站舍建设结合在一起,解决基层文化疲软呆滞现状,在项目造血功能上出实效,促进乡镇文体事业良性发展。提高乡镇文化工作者的待遇,落实技能培训的经费。对村级文体中心开展星级评定,并给予日常经费补助。
(三)文化下乡演出活动、业务辅导要有针对性。送文化下乡演出做到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把业务部门辅导工作纳入考核,每年抽出一定时间下乡辅导。
文化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南,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从农村工作和农民生活的实际出发,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服务广大农村群众,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作者简介:杜向阳,男,在职大学,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三仁畲族乡文化站,站长,群文馆员,研究方向:农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