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通过分析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2011-2015年的生源数据,发现存在生源总体文化基础水平下降、生源类型趋于多样化、招生计划与实际就读存在明显差距、各专业生源数量不均衡等现象和问题,建议通过加强专业宣传,吸引优质生源;加强人才需求调研,服务行业发展;加强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加强多方合作,推进教学改革等增强专业吸引力,从而提升生源数量和质量。
关键词:专业建设;高职;生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8-0053-04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2011-2015, find out existing problems in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declining literacy of students, the types of students tend to be diversified, the admission plan and the actual study obvious gap and the imbalance of the students number in each of the professional. Hop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tudents by means of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propaganda,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f talent demand, building brand professional and strengthening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Keyword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urce of students
生源问题永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问题,然而近年来广西各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逐渐突出。专业是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专业建设和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其生源数量和质量。通过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5年生源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基于专业建设的视角来寻找生源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生源总体状况
(一)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5年总体生源状况
1. 录取、报到人数总体状况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农职院)2011-2015年计划招生人数从2011年的2635增长到2015年的4100,增幅达55.6%,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各年招生计划完成率均在91%以上,其中2011、2014、2015年计划完成率超过100%,完成情况较好。
年新生报到率也基本在82%以上,只有2014年略低于80%。2011-2015年实际报到人数逐年递增,从2011年的2544人增至2015年的3624人,增幅为42.5%,2015年农职院在校生人数突破万人。总体而言,农职院2011-2015年招生计划人数、录取人数、就读人数逐年增长(见图1),完成情况良好。
2. 2011-2015年普通高考录取分数总体状况
2011-2015年农职院文理科新生录取平均成绩逐年下降,只有2013年理科平均分略有增长。文科平均成绩从2011年的294分降至2015年的257分,下降37分,下降12.6%。理科平均成績从2011年的286分降至2015年的246分,下降40分,下降14%。尤其从2013年开始,农职院招生规模大幅增长,相应的新生录取成绩开始出现下滑,且下滑幅度逐年增大。
3. 2011-2015年各类招生方式招生状况
2011-2015年农职院采用的招生方式有三种:普通高考、高职对口中职招生、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联合单独招生,其中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联合单独招生从2013年开始,由自治区13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联合开展测试和录取工作。
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新生比例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95.45%降至2015年的60.68%,2014、2015年对口招生和单独招生人数基本相当,共约占当年招生总人数的40%。
(二)2011-2015年各专业大类生源状况
1. 2011-2015年各专业大类入学人数总体状况
农职院2011-2015年招生专业(含专业方向)先后累计有62個,分别归属于农林牧渔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土木建筑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文化艺术大类、旅游大类共10个专业大类,目前共有各类专业(含专业方向)48个。
在校生人数千人以上规模的专业大类有三个,分别是农林牧渔大类、财经商贸大类、土木建筑大类。在校生人数规模最小的三个专业大类分别是生物与化工大类、旅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均在220人以下(见表2)。2011-2015年各年就读人数总体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的专业大类有旅游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生物化工大类近三年就读人数呈现下降态势。
2. 2011-2015年各专业大类高考生源入学成绩总体状况
2011-2015年各专业大类就读的文科学生平均成绩逐年下降,平均成绩均高于当年所有文科学生平均成绩的专业大类有生物化工大类、农林牧渔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三个专业大类。近五年来出现文科最低平均成绩的专业大类是2014年旅游大类的238分,出现文科最高平均成绩的专业大类是2014年的生物化工大类317分。
2011-2015年各专业大类就读的理科学生平均成绩逐年下降,仅有生物化工、农林牧渔2个专业大类理科学生平均成绩高于当年所有理科学生平均成绩。近五年来出现理科最低平均成绩的专业大类是2012年旅游大类的223分,出现理科最高平均成绩的专业大类是2011年的生物化工大类299分。
二、生源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生源总体文化基础水平下降
2011-2015年农职院高考文理科新生录取平均成绩逐年下降,只有2013年理科平均分略有增长,且各年各专业大类的文理科平均分均较低,与最低分接近。
文科平均成绩从2011年的294分降至2015年的257分,下降37分,下降12.6%。理科平均成绩从2011年的286分降至2015年的246分,下降40分,下降14%。2011-2015年各专业大类文理科学生平均成绩均高于当年所有文理科学生平均成绩的专业大类仅有生物化工大类、农林牧渔大类2个。尤其从2013年开始,农职院招生规模大幅增长,相应的新生录取成绩开始出现下滑,且下滑幅度逐年增大。
在适龄人口逐年下降、高校持续扩招、放弃升学学生增多等因素的影响下,广西普通高等学校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数出现倒挂现象。2015年全区普通高校计划招生人数27.2万人,考生数27万人,计划数超过了生源数,各高职院校生源争夺处于白热化状态。
本来优质的高中毕业生相对稀缺,又要面临本科院校前面几轮的筛选和同类高职院校的激烈竞争,已经造成了无人可挑的境地,直接形成了高中毕业生的“买方市场”,各高职院校面对办学经费压力,能完成招生计划已实属不易,更无从要求招生质量,因此学校不得不一再降低分数线招收低分学生。
在如此背景之下,农职院出现了显著的高考录取成绩下降,而作为主要生源类型的高考生,其成绩的下降必然引起整体生源质量的下降。同时,农职院逐年扩大的招生规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而不惜降低录取门槛。随着在2015年农职院在校生人数突破万人大关,带来的是高考生源录取成绩的进一步下降和单独、对口招生人数比例的上升,这些都会导致生源文化基础素质下降。
生源质量的下滑,势必会造成教学难度的增大和质量的下降,反过来会影响到学生就业、学院声誉、教师信心等,进入到招生难度更大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高考生源逐渐减少,生源类型多样化
2011、2012年农职院采用普通高考、高职对口中职招生(以下简称对口招生)兩种招生方式,且对口考生人数仅百余人,普通高考招生人数均占当年全校录取总数的95%以上。从2013年开始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联合单独招生,由自治区13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联合开展测试和录取工作。随之,高考生源数量所占比例下降,从2012年的95.03%下降到2015年的60.68%,且近三年以年均10%的比例下降。
因不同类型生源存在生源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发展目标多样、专业知识和能力起点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各异等现象,增大了教学和管理的难度。
(三)招生计划与实际就读存在明显差距
通过2011-2015年各专业大类就读人数与计划数对比发现,农林牧渔大类、财经商贸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均不同程度出现招生计划数与实际就读人数差距明显的问题。
由于农职院所属行业及办学特色,农林牧渔大类专业招生人数一直在千人以上,且就读率在83%以上,2015年高达118%。其中,畜牧业类专业的就读率最高,均在110%以上,2015年高达194%,实际就读数接近计划数的2倍。而林业类专业近几年出现下滑趋势,近三年的就读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减,2013年计划招收110人,实际就读95人,2015年计划招收160人,实际就读64人,可见就读率的下降和招生计划的逆势而增不无关系。
然而,年就读人数仅次于农林牧渔大类的财经商贸大类有專业7个,2011-2015年招生计划人数除2013和2014年持平外,计划人数逐年递增,但是各年就读数仍多于计划招生人数,也是唯一一个各年就读率均在100%以上,也就是说实际就读人数总是多于计划人数的专业大类。
另外,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2011-2015年招生计划逐年递增,但是就读人数有起有落。2011、2013、2014年就读人数在250人左右,2015年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值348人,但与计划的520人相差较多。近五年装备制造大类在2013年的计划人数最多,实际就读人数却最少,计划招生人数曲线与就读人数变化趋势正好相反。电子信息大类各年招生计划完成率较低,约为50-60%。教育与体育大类的就读率就更低了,仅有2014年突破50%,2015年在大幅增加招生计划的情况下实际就读人数反而降低不少,就读率仅有21.05%。
近五年每年转专业人数在200人以上,招生计划和实际录取人数差异较大的专业与转专业人数较多的专业基本一致。进而导致新生入学后要求转专业的人数居高不下,难以安心在被录取专业学习,甚至因未能就读心仪专业而要求退学。
大部分专业类别出现招生计划和实际就读人数的差异,说明农职院在制定各年度招生计划时由于对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判断准确性不足、对考生的报考意愿调查欠缺等原因,导致招生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较差,存在明显误差。
(四)各专业生源不均衡
农职院各专业生源不均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校内各专业人数的不均衡,即各专业人数相差巨大。在校生人数千人以上规模的专业大类有三个,分别是农林牧渔大类、财经商贸大类、土木建筑大类。农林牧渔大类专业招生人数一直在千人以上,占农职院各年招生总人数的30-45%,且就读率在83%以上,2015年高达118%。其中,畜牧业类专业的就读率最高,均在110%以上,2015年高达194%。
在校生人数规模最小的三个专业大类分别是生物与化工大类、旅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均在220人以下。教育与体育大类是农职院就读率最低的专业大类,多个专业年就读人数为个位数。2013年属于该大类的商务日语专业撤销。
近三年年报到人数100人以上的专业有6个,年报到人数30人以下的专业11个。三年累计报到人数较多的专业有畜牧兽医专业1514人、会计专业1009人,仅一个专业的规模就超过千人。而人数较少的食品生物技术有28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农业机械维修)仅有10人。还有的专业在设立当年招生失败,如包装技术与设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农业机械维修)、旅游管理,招生当年未能成立班级。
另一方面,是各专业各年就读人数的不均衡。作为学院主打专业类别的林业类专业各年就读率及人数近几年下降明显,从2012年的124人,下降至2015年的64人。2013年开设园林工程技术、工程造价2个专业,属于土木建筑大类,招生首年迎来开门红。2014、2015年该专业大类又各新增一个专业,但是2015年新增的建筑电器工程技术专业招生失败,再加上2013年开设的两个专业在连续两年就读率超过100%的情况下出现大幅下滑,导致2015年该专业大类就读人数下降百人。专业人数起伏明显,对教学安排、师资配备、学生信心和学院声誉等造成不利影响。可见新专业的开办和建设需要周密的调研和谨慎的论证,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良好建设和发展,否则很难稳定和长久。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专业宣传,吸引优质生源
目前的招生宣传主体和渠道还存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依靠学院招生和宣传部门,通过学院网站、宣传册和大篷车等方式进行宣传,效果非常有限。应根据营销学、传播学和广告学的有关理论,根据目标客户、传播内容等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有效宣传。引入官方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媒介”,设计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贴近90后的传播方式。
尤其要加大对新专业、优质专业、特色专业的宣传力度,并将在校学生引入宣传团队,师生共谋,群策群力,使全校师生成为学院义务宣传员,从而提高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优质生源,促进学院办学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提供有力依据
紧跟国家、地区发展战略产业和行业发展趋势,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和产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培养方案,以"转化生产力"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塑造社会可用之才。尤其是在设置新专业和制定招生计划时,要多走走多看看,做好充分调研,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就读偏好,不能把决策都禁锢在办公室和会议室。根据学生就读意愿,增加畜牧业类、财经商贸大类的招生计划,使得想就读的此类专业学生能够获得就读机会。另外,要加强经济效益意识,遵循市场规律办学,建立专业淘汰制度,实现新陈代谢,永葆生机。这样才能“量出为入”,以“出口畅”带动“入口旺”。
(三)加強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办学特色明显、师资力量雄厚、知名度高的优质专业在生源数量和质量上都要略胜一筹。例如属于农林牧渔大类的畜牧兽医专业,虽然此专业招生分数较高,且未来的就业工作地点和环境也无优势和吸引力,但学生的报考热情持续高涨,形成了“读牧医、来农职”的共识。其原因就在于该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59年成立),有一支力量雄厚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其中教授4人、副高职称8人、2人获得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是广西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示范性专业、广西高等学校优质专业,畜牧兽医实训基地被广西教育厅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009年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该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二等奖,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多样化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校校合作专本衔接班教学等等。这一系列举措和成就造就了这个知名度高的王牌专业,考生自然慕名而来。
因此加强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是吸引学生就读的一条重要途径。尤其是针对那些办学基础好、具有特色和差异化的专业应加大支持力度,找准办学定位、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育出越来越多的品牌专业。
(四)加强多方合作,推进教学改革
各专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国际合作等多方合作方式,并设置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和对象的不同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
一是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产学研相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共享师资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127号)指出,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组织企业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参加培训,旨在加快培养企业青年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开创了校企双向互送、互培人才的机制,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宽生源渠道都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通过“2+3”、“3+2”、“专科订单班”、专升本、专本衔接、联合办学等方式,理顺中职和高职、高职和本科的衔接通道,以吸引生源。可根据生源类型、文化基础、专业技能等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中短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联合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协助国家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可以发挥行业优势,针对农民、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企业技术人员、准备转型从事农业行业工作人员等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等,在服务“三农”的同时广开生源渠道。
四是开拓境外市场,尤其是发挥东盟和地缘优势,吸引东南亚生源来此就读,同时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提升,进而就业,不但可以解决生源问题,还能提升職业院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结束语
充足而优质的生源是每所学校办学的基础和保障,而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个专业的建立和发展。从专业建设上下功夫、找方法是解决生源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各专业师生发挥自身能动性和创造性,借助多方力量,打造特色专业、优质专业、名牌专业,从而实现生源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耀生.高职生源状况及化解困局的对策[J].职教论坛,2011(29):95-96.
[2]王霞晖,田其英.基于高职生源多样化分层分类人才培养的探索——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5(7):82.
[3]王庭之,何曙芝.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战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4(2):59-60.
[4]董珍文.高职生源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