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自理能力调查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幼儿自理能力调查报告》,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幼儿园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学会正确穿衣服、扣扣子方法。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衣服一件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教师一边用缓慢的速度念儿歌,一边师范穿衣服动作。“抓领子,盖房子”(将衣服顶在头上);“小老鼠出洞子”(两手伸出袖子)“吱吱扭扭上房子”(由下至上扣好纽扣)。
2、帮助幼儿解儿歌的含义,认识衣服的领子、袖子、纽扣等部位并知道其名称。
(1)“抓领子、盖房子”是什么意思?
(2)“小老鼠”指的是什么?
(3)“吱吱扭扭上房子”是在干什么?
3、教教师出示扣扣子衣服让幼儿们看,这些衣服都是什么样的?组织幼儿讨论后,引导幼儿回答:这些衣服都是扣扣子的。
教师:孩子们看得真仔细,这些衣服都是扣扣子的。不过,它们的扣子都没扣,老师出示衣服,引导幼儿观察扣子及扣眼,让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纽扣。
老师:孩子们,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都要穿的衣服,你们看,衣服正面两侧各有什么?
幼儿:有纽扣和小窟窿。
老师:噢,孩子真聪明,知道有纽扣和小窟窿。小窟窿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扣眼。
老师:纽扣和扣眼本来是一家人,可是,老师不小心把它们分开了,请幼儿们想办法帮他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好吗?
老师:谁愿意来帮帮它?(指名让一幼儿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完成了操作。)
教师小结:刚才这位小朋友帮老师把衣服上的扣子和扣眼重新组合在一起了,他完成的较好,不过,老师还有更好的办法要教给你们。
4、演示扣扣子的方法:一手拿扣子,一手扶扣眼,由里向外掏出扣子。
(1)分给幼儿每人一件衣服,让他们独立练习穿、扣纽扣,教师巡视纠正。
(2)穿衣服比赛。(分组进行)
老师:孩子们都学会了穿衣服,咱们来比赛一下,看谁穿得又快又好。(完成好的及时表扬,鼓励操作差的幼儿。)。
5、全体幼儿学习儿歌。教师注意调动幼儿愉快的情绪,并强调个别字的准确发音。
6、孩子们今天真能干,学会穿衣服、扣扣子、而且做的又快又好。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练习穿衣服和扣扣子。
幼儿园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懂得在活动中鞋子掉了、鞋粘扣开了、穿反鞋时,可能会有危险。
2.知道鞋子不舒服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并知道离队整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双幼儿穿的鞋子。
2.多媒体教学资源:《宝宝和小鞋》的相关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说谜语《好朋友》,请幼儿猜谜语。
谜面:两个好朋友,见面不分手,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走。如果穿对了,它们头靠头,如果穿错了,它们把头扭。
提问: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个谜语说的哪两个好朋友?(谜底:鞋子)
幼儿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一双幼儿穿的鞋子,请幼儿一起学说谜语。
2.教师和幼儿做游戏,引导幼儿感受鞋子不舒服时会给自己带来的危险。
(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让幼儿感受掉鞋、穿反鞋、鞋粘扣松开时脚丫走路不舒服的感觉。
玩法:教师以鞋宝宝的口吻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同时将自己的鞋分别以穿反鞋、鞋粘扣松开、掉鞋等样子穿鞋、走路。小朋友们接着说:“我就跟你这样做。”模仿老师的样子去做。站起来走走试试,穿这样的鞋子走路感觉会怎样?
(2)组织幼儿说一说:这样的鞋子穿起来舒服吗?穿着这样的鞋子走路有什么感觉?会发生什么危险?
(3)教师小结
当出现掉鞋、鞋粘扣开了和穿反鞋时,脚丫走起路来就会觉得不舒服,还有可能出现绊倒、摔倒等危险。
3.引导幼儿知道鞋子不舒服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并学习离队整理。
(1)请幼儿说一说:鞋子没穿好,小脚丫感觉不舒服时你会怎么做呢?可以请谁帮帮你呢?如果我们在排队走的时候,你的鞋不舒服了,马上蹲下来整理,会不会有危险?应该怎么做?
(2)教师小结
在我们走了之前,要先检查自己的鞋粘扣是不是粘好了,两只鞋子有没有穿反。如果走路的时候感觉鞋子没穿好,小脚丫不舒服了,要赶紧停下来,离开队伍,再把鞋子穿好,还可以赶快告诉老师,请老师来帮助你。
4.学说儿歌《宝宝和小鞋》。
(1)教师根据儿歌内容自编动作,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儿歌。
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篇三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2、加强家校联系,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他们对孩子都很关心。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我们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出发点,拉近家校联系,从而为家长接受老师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础。学校要组织家长学校,定期做育儿理念讲座,有条件的可以请一些专家作专题讲座。
3、教给孩子劳动技能,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同样劳动,有的学生做得轻松,劳动质量高,有的学生做的很累,劳动质量差。其中技巧是关键。如果老师、家长在孩子劳动的时候能适时给以技巧的指导,必定能让孩子更乐于劳动,并且还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幼儿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篇四
一、测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小班幼儿身体发展已适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幼儿学做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生理卫生特点的。《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支持和鼓励。
为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就必须对他们的生活做相应了解,使他们在动手动脑自理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动手,养成爱动脑思考,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二、调查方法
1、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2、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指是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3、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
针对幼儿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我从小中大学前各抽出十五位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如;幼儿在家是自己吃饭还是由父母来喂;早上是自己穿衣、穿鞋子还是父母帮穿;自己洗脸还是父母帮洗;回家写作业是自己主动写还是要靠父母督促才写。
四、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家长过度溺爱,承包幼儿各项任务
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多数家庭均为独生子女,导致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度保护,对幼儿的干涉过多,这也不许去那也不许做,束缚了幼儿的思想,限制幼儿的活动,承包幼儿各项工作。因此导致许多幼儿生活不能自理,时时等待家长的帮忙。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幼儿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自我服务是孩子以后的事,这些事等到孩子长大了也就了自然会了,现在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不必急于让他自己动手,而且孩子越小越难教,等长大了,自然学得也快。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孩子过分依赖的性格,使得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产生明显的差距。
(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由于幼儿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父母怕麻烦,没让孩子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孩子自理能力差,每位做家长的都深有感触,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日后成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
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增强意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家长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有的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小,长大自然就会;有的认为孩子小,做事要累着孩子的;有的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的虽然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这一观念,但却不能落实到实处,真正放手---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转变家长的观念至关重要。
1、充分认识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
有研究表明,二岁到三岁的孩子手的动作发展已经具有操作能力,具有独立意识,时常产生“我来做”的想法,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大人一定要予于重视、支持和鼓励。而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家长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能放手教、耐心教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强;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顺其自然,想到时教一点,孩子的自理能力就一般;家长教养态度是保护型的,事事都包办、代替的,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因此引导家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独立性的重要,从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进行教育培养。
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时,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孩子的房间里,可以张贴娃娃穿衣服的图片,整理玩具的图片;在洗手间张贴卡通动物洗刷的图片;平时家里可以经常播放教育幼儿独立自主的歌曲、碟片“好孩子自己走”“我有一双小小手”通过这些形式,充分调动孩子做事的兴趣。平时还常提醒幼儿:“好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家的宝宝是大孩子了,会做事情了。”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形成做事的习惯。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包括家庭每位成员之间教育的一致性:不能这个要求严,那个要求松爸爸要求孩子把碗里的饭菜吃完了才可以玩,妈妈则说只要把饭吃完了就行;这个要让孩子做,那个又要替孩子做爸爸要让孩子自己的衣服自己穿,妈妈却担心孩子穿得慢要着凉不愿意让孩子穿,或偷偷地帮孩子穿家庭成员的不一致性,将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影响孩子正常发展。
3、坚持细微入手养成良好习惯。
小时候养成习惯的重要,它能为一生奠定基础,所以千万不可忽视就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早上自己来刷牙、洗脸、穿衣服、饭前自己洗小手、吃完饭自己擦小嘴巴、出汗了自己擦汗、有鼻涕自己拿手帕擦这些事虽然看上去是很小的、细微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到的,但实际是给孩子创造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锻炼他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由易到难,因势利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事只动口不动手,必要时也只做具体、细致的示范,而决不实际帮忙,让孩子动起小手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从小就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大人的帮忙,并慢慢养成习惯。
二、融入一日,重在常规。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三至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好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所以老师在引导小班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小班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一日生活活动的不断操作、探究、重复来帮助小班幼儿建立积累生活自理经验。1、以游戏化贯穿一日活动。
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非常注重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在幼儿入园时可以经常播放洗手、穿衣的儿歌、顺口溜、歌曲,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小技能;教学活动中安排关于自理方面的内容,让幼儿在正规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自理能力方面的知识技巧;在游戏活动中,则安排一系列生活工作游戏,让孩子在区角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操作区,投放一些化妆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瓶娃娃和豆类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理发屋放置一些娃娃头、梳子、吹风机、手绢、小发卡等,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梳头、穿衣;在巧手角中,投放线轴、编织等,让幼儿亲自动手来动一动、试一试,做一做;生活区:投放许多用色彩鲜艳的碎布做的小乌龟,小花猫,小白兔等小动物,在小动物的眼睛处、腿处、嘴巴等处钉上扣子和扣眼,然后,创设一种情景,让幼儿有兴趣地练习系扣子通过这些游戏区角,不仅让孩子们感受了有趣的游戏活动,更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孩子虽小,但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分配一些小任务。如:可以请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值日生;早晨帮老师一起给桌子和椅子排排队。上课帮老师发发书,油画棒等。中午帮老师发发勺子,分分饭碗,午餐后一起收拾餐桌等。下午帮老师一起发点心,帮忙整理自己或同伴的衣服。幼儿对这些活动都很感兴趣。常常会听到孩子抢着说:“老师让我来帮他。”“老师让我来饭。”达到了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孩子在家,劳动自理的机会更是时时处处都有,只要家长肯放手,所以家长的观念一定要转变,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自己要干的、自己能干的事情。家长在生活中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穿衣、游戏、睡觉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实践,只要没有危险,抓住一切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机会:比如早上穿衣怕时间来不及,可以早点叫醒孩子,为孩子提供充裕的时间;吃饭时,跟幼儿约定吃饭时间,到时间就全部撤走饭菜,饿了几次,自然就等不及大人喂,自己动手吃了家长只要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的原则,多为幼儿提供练习机会就行了。
2、以表扬鼓励为主激励自信。
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在班上可以设置“能干的小手”专栏,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杯子、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每项内容用具体图画表示;取放杯子用一个杯子图表示,并逐条向幼儿讲述要求。达到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教师只要从正面鼓励引导,发现幼儿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让大家向他学习。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利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
3、让儿歌故事成为新型培养手段。
故事、儿歌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如“大公鸡和漏嘴巴”“妈妈,我长大了”“小妹妹当检查员”等,因此老师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在文学活动中汲取知识力量,知道自理能力的重要、可贵。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用,在平时的游戏、日常生活中都可坐下来讲一讲,念一念。
家长在家时,更是可以运用亲子阅读、陪孩子一起看电视、为孩子购买碟片等手段进行文学的熏陶,通过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孩子,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
三、言传身教中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模仿力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就是老师和家长,在他们眼中,大人是对的,有权威的,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老师与家长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自己能做的事千万自己做,在老师和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就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因为孩子活泼好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以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要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自理能力提高了,就要培养坚强的意志,使孩子更有恒心解决各种问题,遇到困难时不会退缩,而是大胆前进,使自己不断的成长。总之,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并鼓励指导幼儿尝试自理自立。同时要培养幼儿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
幼儿园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篇五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孩子感受自己长大了,引导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通过比赛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让幼儿感受到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具体时间内容安排:
20__年11月17日9:30开始(大班每班准备床6张、中班每班准备1张桌子、托小班每班准备1把椅子、6张爬爬垫)放到指定位置。(9:10准备到位,9:30准时开始)
三、活动地点:伊洛幼儿园操场。
四、参加人数:全体幼儿456名。
五、比赛项目:
1、大班:整理床铺。
比赛规则:6人一组,同时开始整理床铺,要求叠好被子、放好枕头,(枕头放在床的南边)完成后举手示意看那班又快又好。
2、中班:折叠衣服
比赛规则:6人一组,幼儿站在桌子前,比赛口令开始将衣服脱下,翻好衣服,然后在桌子上折叠衣服,完成后举手示意,看那班又快又好。
3、小班:穿鞋
比赛规则:6人一组共6组同时进行接力赛,听到口令比赛开始,坐在椅子上将鞋子脱下放在爬爬垫前幼儿爬过爬爬垫拿上指定物品快速返回快速穿上鞋子,把制定物品传递给下一名幼儿,以此类推,那组完成后班主任举手示意,看那班又快又好。
4、奖项设置
以班为单位,各一等奖一名(自理“小能手”奖状一张,学习本一个);二等奖一名(自理“小能手”奖状一张)。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们伊洛幼儿园在课程设计中逐步将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
幼儿园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穿鞋方法。
2.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在地毯上粘一个圆圈,圆圈里粘有即时贴小星星、小脚印。
2.物质准备:幼儿鞋架三个,拖鞋若干双,哭、笑小鞋脸各一个,家长的大鞋若干双。
活动过程
师生互动过程实录
1.入场:在欢快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幼儿说儿歌走圈。(儿歌:走走走,走走走,围着圆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围着圆圈走、走、走。)
师:宝宝们看看圆圈里有什么?
幼:小脚印、小星星
2.和小脚印、小星星玩游戏。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游戏:123、321,我和小脚印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小脚印快蹲下。123、321,我和小星星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小星星快站好。
3.玩小脚印的游戏。
(1)师:请宝宝们站在小星星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许多小脚印。
师:请宝宝看一看小脚印有什么不一样?
幼:有反的脚印,有正的脚印。
师:谁来说一说反的脚印什么样?谁会用小手模仿一下?
(2)师:请宝宝动脑筋想办法将反的小脚印变成正的小脚印。(幼儿将小脚印换位置)
4.玩小鞋的游戏。
(1)师:宝宝们过来坐在小星星上休息。(出示一双幼儿的鞋子)提问:宝宝们发现了什么?(幼儿:是反的)请幼儿将小鞋子摆好。
(2)学习儿歌《小鞋子》:两只小鞋头碰头,好像一对好朋友,小鞋帕向外扣,穿好小鞋到处走。
(3)师:把自己的小鞋子在小脚印上摆一摆,让小鞋子变成好朋友。
5.送鞋宝宝回家。
(出示哭了的小鞋脸)师:小鞋怎么了?咱们一起送鞋宝宝回家。现在,鞋宝宝怎么了?(笑了)
6.穿大鞋游戏。
(1)鞋子配对,请幼儿将爸爸妈妈的鞋子变成好朋友。
(2)穿上大鞋子,拿着自己的小鞋子,在音乐的伴奏下走起来,老师说儿歌:大大的鞋子,走走走,小小的鞋子,拍拍拍。(说到拍时,带幼儿拍手中的小鞋。)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这个好玩的游戏。
幼儿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篇七
通过调查发现,家长的教养态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家长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强;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般;而家长教养态度是保护型,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
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园教育不一致,要求不统一。
在幼儿园,老师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但家长的教养态度不正确,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巩固。有的孩子一回到家就把幼儿园学的本领都还给了老师,在家里从不自己做事情,如孩子们在幼儿园自己叠被、整理书包,在家里却由家长代劳。造成幼儿的两面性。
2、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不重视。
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认为这些琐事,大人随手就可以做的,何必让孩子劳神;还有的认为孩子还太小,长大了自然就会做了,一切代劳也是理所当然;这样使孩子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上心,而对自理能力、劳动等就不太重视,存在这种心态的家长比例不在少数,这也算是一种社会风气造成的。
3、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需要指导。
生活自理也是经过训练才学会的,需要老师和家长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去训练他们,但一部分家长缺少教育的方法策略,不知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没有教给孩子劳动技能。需要专业指导。
4、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度包办代替。
由于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一切事情都给想到了,准备好了,照顾到了。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都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不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
5、孩子做事家长不放手,剥夺了孩子锻炼机会。分以下三种情况:
(1)不放心。一部分家长不放心孩子自己动手,吃饭慢了怕饿着,穿衣慢了怕冻着,自己洗脸怕洗不干净,孩子做家务担心伤到或弄坏东西。所以一切事情都不肯放手,使孩子很少有机会锻炼。
(2)怕麻烦。一部分家长怕麻烦,开始时孩子的劳动效果也许会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嫌麻烦,干脆自己做,剥夺了孩子锻炼机会。
(3)赶时间。有些家长工作忙,时间紧,他们没有时间等孩子自己慢慢自理,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孩子所有生活上的事项都在他们匆忙中被包办了。这种做法剥夺幼儿早日获得自理能力的机会。
经过调查有25%的幼儿本来已经学会做的事,但由于家长这个不准动,那个不让摸,家长过多的限制和包办,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6、长辈溺爱,家庭成员未形成统一战线。
传统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水平较差。原因一是在传统家庭中,祖辈因为"隔代亲"的影响重养轻教,什么都包办代替,有的父母想让孩子自己动手,但长辈舍不得,就出来打圆场,进行阻拦,两代人教育观念、方法不一致使孩子养成任性、娇气、依赖心理,从而影响自理能力的发展。原因二是在传统家庭中,有较多的成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孩子的事情都可以由家长"代劳",长久下来,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不会做,等待家长帮忙成为他们的习惯。
7、不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另外一种现象是,家庭环境相对较差的孩子比家庭环境较优越的孩子爱劳动,自理能力强,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句古话。
8、孩子过分依赖。
有的孩子任性倔强,有些自己能做的事或已学会的事在父母面前就是不肯做。
采取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有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指导和实践:
1、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如果光靠幼儿园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将是纸上谈兵,因为孩子的成长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协调,才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发展的教育合力。因此教师要了解幼儿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导家长的教育。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将一些教育方法介绍给家长, 以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形成“同步式”家园共育。通过填写“家园同步小能手交流册”的形式进行。如在交流册中分别设计有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以及孩子本人填写的内容,及时交流幼儿自理劳动方面的情况,使教师了解每个幼儿最近的生活自理和家务劳动情况。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的自理活动情况和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自理情况等,以便及时帮助孩子适应集体活动的需求。
2、加强家园联系,转变家长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念。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47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因此我们将定期组织家园活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家访,在家园通平台开辟专栏,进行家教经验交流,帮助家长提高重视劳动教育的意识,掌握教幼儿动手的技巧和方法,使家长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帮助并付诸实施,使孩子在园和在家表现一致,配合幼儿园共同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指导家长掌握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内容与方法。
指导家长有意识地、有目的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给孩子一个机会去尝试。当孩子对做某件事有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抓住学习的敏感期,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自理能力。
(2)给孩子一段时间去学习。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习过程,即使孩子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也要容忍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3)教孩子一个方法去锻炼。家长要用合适的方式教给孩子自我服务的技巧,使孩子能够胜任劳动。如用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引导孩子整理图书,用图谱的方式教孩子洗脸。这些方式直观有趣,孩子很喜欢。
(4)给孩子一个要求去贯彻。提出的要求要能让孩子胜任,在要求和任务提出后,家庭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5)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主动学习。为孩子创设适合他们的空间,如腾出家具的低矮部分放置孩子的物品。家庭空间中的一部分要以孩子为本,为孩子所需,为孩子所用。让孩子在合适的空间中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6)给孩子良好的心理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快乐的,运用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孩子,帮助孩子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
4、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家长,请他们总结自己的有效经验方法,并借助此类家长积极的力量影响班内其他家长,带动其他家庭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对教养态度是放任型及保护型的家长,经常与其沟通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多讲一些成功地家教案例,并通过吸引其参加班级的家教论坛、亲子活动等影响家长,慢慢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5、做好祖辈家长工作,取得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1)通过孩子的父母来影响祖辈的教育。
比如放一些育儿杂志在书架上,与老人一块儿读读,或开诚布公的和老人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使祖辈家长逐步意识到: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的面对一切,所以从小要让孩子独立去思考解决一些事,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起一个辅助作用,可以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都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
(2)通过家园联谊活动,使家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
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来,让家长在活动中亲自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教育自己的孩子。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7篇《幼儿自理能力调查报告》,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