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范文1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薪金的期望值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
/2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2二、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三、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四、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五、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2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
/2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三、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范文2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文学院团委制作《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并面向20xx级、20xx级、20xx级50名学生做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
/2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
据对5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9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对就业前景感到悲观,只有少数的大学生不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但忧,认为就业形势是正常的,竟争是必然的。
根据调查,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此次问卷调查显示,高达46%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38%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2%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在校生表示在校做兼职、家教或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是增加自身今后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而已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则认为,在校生应该多进行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那才是提高自己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这是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存在的误区。
三、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
/2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四、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分析: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表示担忧,就业压力较大。据调查问卷的调查显示,有5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找工作困难较大;12%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0%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6%的同学认为就业压力过大,毫无希望。
1、由于就业压力大,30%的同学毕业打算考研究生,以此增加竞争力;24%的同学打算毕业就选择单位就业;8%的同学毕业打算主张自主创业;4%的同学毕业打算出国;14%的同学不知道如何选择;20%的同学毕业有其他打算。
2、在择业时,大家比较注重自己在单位的未来发展、并且要求职业符合自己的规划,大多数同学把就业看成一辈子的大事,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精神负担很重,往往不能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
3、大家对薪水的要求较高,普遍希望在3000元以上,大多数同学对薪水过高的要求忽略了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和今后的成长。毕业生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给自己合理定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长处,从而错过机会,/2影响了自己的就业。
4、较多数同学已经做过职业规划。28%的同学自己做过职业生涯规划,24%的同学通过学校老师做过职业生涯规划。14%的同学通过校外咨询机构做过职业生涯规划。16%的同学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
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大学生要在大学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2、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3、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1)首先,要极积、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大学了生把就业寄托于在社会关系资源上,/2或是企求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2)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3)最后,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范文3前言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
/2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主体:
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期间的来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差异。
一、调查概况
/2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女生占%。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xx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XX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的调查者表示不
11/2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的调查者选择工作,%的人选择升学,而%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可见,现在的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
12/2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有%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6、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的调查者认为会“接受,并准备跳槽”,%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
13/2考虑继续深造。%的调查者还没考虑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考虑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认真考虑过,%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的调查者很少再考虑,还有%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考虑”。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关于就业目的此次调查表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14/2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9、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择还是很明确的。有%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择,%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择“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能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包括“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的%,认为“学校、政府、用人
15/2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较多”的调查者占%。
结尾: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建议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16/2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六、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范文4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
1/2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得出,产生这方面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艺术生的精神取向自由,他们侧重于自身自由,艺术工作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这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由于在城市长大,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
1/2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xx营企业、国营企
1/2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2/20
篇二: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小组做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共有548位大学生参与了回答。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为有了理想而有奋斗的动力,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没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这样的人只剩下躯
壳,碌碌一生,无所作为,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大学里的莘莘学子更是胸怀大志,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谁不不想充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宠儿。当今的大学生,他们满怀激情,满怀憧憬,构筑自己未来的蓝图。我们就大学生就业憧憬问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发展空间与薪酬
根据调查显示,8%的人选择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选择在10002000,30%的人选择在20003000,21%的人选择在300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00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二、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三、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从事。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
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3那么到底中国的大学生教育和就业发生了什么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客观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暑假期间我在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农业大学做了调查。经过调查,我发现三方面状况:第一.大学生就业难很大原因是因为对收入要求过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现就业报酬低的状况后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继续考研。第三.随着考研大军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学己经毕业,却仍留连在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的人群。下面分别对以上情况做一下介绍:
调查过程:
一.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平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02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习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22.2%、11.0%、4.7%、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平培养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6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0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
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1.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大学毕业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园
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精彩还是无味?让我们走进校漂族,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与心理状态。
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习,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东大学的自习教室里,我跟这位校漂族的一员聊了起来。在大四考研失败后,他决定再考。我们是校园里的大五生,从外表看,我们跟师弟师妹们没什么两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我们在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只是我们的心不再为外边多彩的世界所诱惑了,我们没有多少漂的资本呀。
另外,我还见到一位三次冲击考研的。前两次都是功亏一篑,尽管他的精神压力很大,但他说我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家庭状况不是很好。
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天未亮就从自己与别人合租的小屋于出来,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几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校漂族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
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近,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这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断奶,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这种解释虽过于绝对,但对校漂族而言,对校园的归依情结确是无法排解的。
当然,校漂族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住在学校附近,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还可以充充电,查查资料。就连学校周围的各种商店卖什么,哪家东西最便宜、哪个餐馆有什么地方菜,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是一位山东的校漂族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附近的原因。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有许多校漂族,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
毕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所选地点和校园做比较,后来虽然也曾在单位附近租过房子,但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自习教室,这些曾经让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总也挥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园。刚毕业半年多,对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园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个家。
但很多学校认为,轻易办理暂缓就业而加入校漂族这一群体,不应提倡。一方面,他们占用了学校资源,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放弃正当时候的就业机会,盲目地被这一群体同化而做校漂族,将来就业会更困难,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一方面,选择校漂,其实对学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间档案记录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单位产生疑问,不利于本人就业。
调查总结: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应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漂泊的生涯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它作为人生角色转换的缓冲带,从容地规划一下人生生涯,也许半年,也许一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生存状态不宜过长,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一味沉迷其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觉很自由,但毕竟无根,不稳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作为学校,也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除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就业难,考研难。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
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政府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政府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政府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另外作为考研一族应该积极面对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馈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但愿随着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提高,以上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解决。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4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二.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地理位置与单位性质、社会经济因素),内在价值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价值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薪水和福利、)。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为同学们所所首先考虑下的,接下来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几点意见: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
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比较少。
2.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
3.大学生的职业期望还是比较高。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
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5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而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20cc年我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校园,走向社会。预计20xx年7月,将有毕业生671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
大学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对于就业,他们又持有怎样的态度?最新20xx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近五成大学在校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七成应届毕业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对就业感到忧心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今年近九成毕业生的毕业安排是就业,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为求职考研两手准备者)的20xx届毕业生准备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对找到工作感到忧心忡忡的大学生
比例达到33.2%;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15.4%。
职场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对就业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积极。今年毕业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甚至低于在读生55.1%的比例。
七成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后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调查显示,有72.8%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互相冲突。”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说,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练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方面切忌盲从认定一些热门行业,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凭借大学生目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择业”。因此,在基本确定方向后,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xx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01至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00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而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与其就读的高校所处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京毕业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业,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深圳地区。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广东深圳地区。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大家选择就业首选地的考虑因素都是哪些呢?发展机会较多、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为75.9%,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大家选择就业地的原因多样,比如说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职场专家表示。
职业规划辅导迫在眉睫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34.9%。
祝红艳指出,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
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习工作。”该专家称。
在求职辅导的内容中,大学生认为在就业阶段帮助最大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其次是职场工作技巧课程,另外,职业素质类课程与简历撰写与求职面试技巧也是目前大学生期望得到辅导的内容。
自主创业缺资金缺人脉缺理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白手起家没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从何谈起?大学生创业最需要来自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例为35.8%。其次是人脉,比例为21.7%。核心的技术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仅为18.9%。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祝红艳分析指出,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并没有雄厚的经济背景支持,核心技术和理念是吸引资金的关键。创业在近几年越炒越热,但创业并不适合于所有大学生。事实上,上述几种因素,缺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职场人而言,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盲目进入创业的潮流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篇三: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报告
高校生就业问卷调查报告1本次调查的目的有2个:
1.分析调查结果,进而探究出当代高校生职业规划的主流方向,并对其中消失的问题做探究与分析,最终给出当代高校生职业规划的合理化建议。
2.通过本次调查,让同学们再一次精确熟悉到目前(尤其是次贷危机发生后)高校生就业形势的改变与进展趋势。
本次调查的主题为:高校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
详细有以下2个要点:
1.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是:个人结合自身状况、眼前的机遇盒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理,确定教育打算、进展打算,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2.当代高校生绝大多数尚处在职业生涯的预备或起步阶段,正因如此,一份科学,完善,可行的高校生职业规划生涯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调查的形式为:
1.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在校高校生调查,网络调查)。
2.向辅导员,职业规划师和学长询问看法建议与心得体会。
3.查阅相关资料。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一共设计了三道关于高校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并从大一的同学和网络问卷中随机调查了150份样本,得到以下试验数
据:
问题1:您认为高校生应当把重心放在?a.全力学习,为以后的事业、深造做预备
b.以学习课程为主,兼顾社会熬炼
c.着重参与同学会等,为以后进入社会做预备
d.直接参加社会
选项abcd
数据14118135问题2:您是否对本专业进行深化了解?a.已有深化了解
b.了解一般
c.基本不了解
选项abc
数据79944问题3:您将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a.毕业以后就业
b.毕业以后考研
c.毕业以后出国深造
选项abc
数据448323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问卷的结果中可以初步看出,在高校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
同学(88%)依旧将学习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总体来说,大一新生熟悉到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并将连续学习以获得更高的学识来增加自己在将来就业中的身价砝码。但与此同时,只有9.3%的同学选择“尽全部精力学习”,而更多数同学选择了“以学习为主,兼顾社会熬炼”这一方式进行高校生活的支配,可见同学们普遍接受了“高校生活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阶梯这一观点”,但同学们依旧能糊涂地熟悉到学习的主导作用,做到了本没有过分夸大所谓“力量”的作用而放弃学习。
在第三道题目中,我们直接向受访者询问了他们高校毕业以后的初步准备,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了考研的道路,将近三成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还有15.3%的同学选择了出国进修。由此可以得出同学们在高校期间把重心放在学习上的意义:一是在院系中取得优异的成果,以在职业市场中使自己更具竞争力;二是为将来的深造做预备。
做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自己的专业,在其次道题目中,我们想被调查者询问了有关对本专业了解方面的问题,只有4.7%的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将近七成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熟悉模糊。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虽然准备毕业以后进行深造,抑或就业,但对自己在将来的核心竞争力(自己的专业)还是了解的有所缺乏。由此可见,虽然许多同学们对自己的将来布满了信念,但只有以少部分同学能脚踏实地地做好详情工作。
总而言之,大一新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志向,并且都对自己的职
业生涯做了初步的规划,但依旧有许多详情需要去了解,学习以及把握。
高校生就业问卷调查报告2叔叔、阿姨:
你们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进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生就业市场消失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高校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阔同学在求职时供应更好的参考看法.我们特殊组织了这次调查,盼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照实填写.1.你们盼望自己儿女以后毕业参与工作初期月薪多少〔〕
a.1000以下;b.1000-1500;c.1500-3000;d.3000以上
2.子女毕业后是盼望他们〔〕
a.出国深造;b.国内就业
3.你们是怎样看待自己儿女日后就业的〔〕
a.全力关心他们直到他们自己满足为止;b.由他们自己的个力量确定自己的命运;c.给他们指路然后由他们自己选择确定
4.你们盼望自己儿女以后在社么地方工作〔〕
a.本地;b.外地
5.你们支持儿女投身西部开发么〔〕
a.支持;b.不支持
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何感想
1).望自己的儿女以后干怎样的工作?
2).怎样看待如今走高的跳槽率,你们支持这样的现象么?
高校生就业问卷调查报告3女士、先生:
你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进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生就业市场消失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高校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阔同学在求职时供应更好的参考看法。我们特殊组织了这次调查,盼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照实填写。
1.就你的了解,高校生毕业参与工作初期月薪是多少〔〕
A.1000以下;B.1000-1500;C.1500-3000;D.3000以上;
2.如今高校毕业生许多,他们会不会对你们的工作形成压力〔〕
A.很大压力;B.一般;C.不会有压力;
3.许多人认为名牌高校同学力量方面要比一般高校同学强一点,你觉得这种说法对么〔〕
A.正确;B.不对;C.难说
4.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1)高校生这个群体在社会总就业群体种地为如何?有没有优势,假如有在什么地方?2).如今高校生手头的一些证书对他们的就业带来多少便利?你对高校生中“证书越多越能找到好工作”这一观点赞同么?为什么?
3)简谈一下你的就业经受,你是如何找到如今这份工作的?
篇四: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篇五: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报告〔共8篇〕
C不就业,继续深造D自主创业
4、您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A、求职B、考研C、出国D、创业E、求职考研两手准备
5、假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能否承受〔
A、乐于承受B、实在没有其他时机时可以承受
C、坚决不承受D、看情况而定
6、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
A、东部沿海经济兴旺一线城市B、中部地区二线城市
C、西部地区的三线城市D、其他
7、择业时你将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工作地点B、经济收入和福利
C、工作环境D、升职空间
8、假如是自主创业,认为您最需要的是〔〕
A、资金B、政策支持C、技术D、其它
9.假如选择自主创业,你会选择那个领域创业?〔〕
A.餐饮类B.电子商务C.服装类D.电子科技类
10.您一般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招聘信息〔〕
A.企业网站和宣传资料B.进入单位实习
C.报纸、电视等媒体D、其他
11.您欲选择什么样的单位就业〔〕(多项选择)A、国有企业B、民营企业C、外资企业
D、政府部门E、自主创业F、其它
12、你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多项选择〕
A、为实现自身价值B、为生计的需要
C、为享受高程度的物质生活D、为开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E、为社会做奉献F、为施展才能和完善人格
G、为成名成家或进步社会地位H、为建立家庭奠定根底〕
A.很有前途B.较有前途C.无所谓D.较无前途E.很无前途
6.您认为对您就业帮助最大的是〔可多项选择〕
A学习成绩B学校知名度C相关社会实习和工作经历D性别E形象气质F专业G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H学生干部经历I社会关系J职前准备K有效的就业信息L户口问题M专业证书N求职经济本钱O其他
7.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A.很好;B.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8.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
A.专业;B.学校;C.个人才能;D.其它_________9.假如您还未签约,落实就业去向,您将选择:
A.读研B.创业C.出国D.待业E.就业F.其他(请注明)10.你的理想工资是多少?〔〕A.1000元以下B.1000元-3000元C.3000元-5000元
D.5000以上
11.你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
A.是;B.否;C.不知道
12.参加工作的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很多人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抱着美妙的向往,但他们中至少有一半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就业的严峻性,没有强烈的危机感。我们同学如今只是掌握了书本知识而缺乏动手理论才能,有些人很难找到自己可以看中的岗位,更不用说是纯熟精通了。
总的说就是理论才能差,我们大多数人的知识一
直滞留在课堂上并没有带到理论中。从求职困扰因素
斌
王鹏辉
来分析^p有42.86%的人说明对企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假如我们可以在求职应聘时提早充分认识到如今的缺乏之处,提早做些准备工作的话,一定能为我们的求职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关于毕业生择业的分析^p
根据调查结果说明,有53.57%的人没有明确的就业岗位,在择业工作时有48.21%的人选先就业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好的,先积累经历,在工作中不断进取,为以后的职业开展做好坚实的根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同时在选择工作时应考虑公司的开展前景、有没有给员工提供培训的时机,也要对工资有一定的的理解,努力做好自己。
3.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效劳体系建立,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本钱,进步效率,实现节省资和进步效益的目的。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立是当务之急。国家、斌
王鹏辉
地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效劳体系,互相联络,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
A形势好,没有压力B形势较好,压力不大C形势严峻,比拟困难
3、您对您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
A乐观B比拟乐观C感到迷茫D没想过,没信心
4、您就业的理想工资是:〔〕
A1000以下B1000—2000C2000—3000D3000—4000E4000—5000F5000以上
5、您的择业标准是:〔〕
A工资上下B与专业是否相符C兴趣爱好D都可以
6、您觉得大学生求职成功的关键要素是:〔〕
A才能B学历C人脉D机遇E其它
7、您的就业单位意向为:〔〕
A国家机关B国有企业C民营私企D外企E关系不大
8、您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性别原因B专业适应性不强C知识储藏不够D自我定位不准E没有工作经历F社会理论才能不强G就业信息缺乏
H其它
9、您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有:〔〕
A进步技能B调整职业期望C职业培训D扩大就业渠道E进步自身求职技巧F调整心态G其它
10、您对以上择业就业的观念是根据什么情况来确定的:〔〕
A人才市场的行情B对自身价值的评价C对用人单位的理解D教师、父母或同学的建议E其它
谢谢您的合作!
篇六: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3篇
推荐文章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
热度:
调查报告模板范文
热度:
关于调查报告的范文
热度:
家具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热度: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范文
热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各种类型就业中的“本”中之“本”。因为大学生就业不仅仅牵扯到大学生本人的利益和幸福,而且还牵涉到大学生群体背后那些更庞大的群体——数以万计的家庭的根本利益。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一:
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摘要:2014年727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年,再度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从根本上弄清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让699万名20xx届毕业生为之拼搏的就业季刚刚落幕,2014年727万名大学毕业生又迎来了新的就业季。就业难的背后,既有求职者深深的无奈,也体现出就业市场一些长期难除的问题和痼疾。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
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1.引言
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2.调查形式与结果
2.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xx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
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过去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3.大学生方面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知道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特别邀请到了麦肯嘉顿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该如何介定?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其实所谓的人才应
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该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能力。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考虑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
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平。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习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一定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所学专业性知识;②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③吃苦耐劳的精神;④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⑤良好的个人养成习惯;⑥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⑦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态的调整能力;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从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
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二:
随着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大庆三所大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团队合作为了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调查目标: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调查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
在学工办和系办公室收集资料
在网上搜索资料
关键词:就业形势
大学生
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食品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外语专业、信息专业、经管专业和农学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调查数据分析: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
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结论及建议: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然而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社会方面: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
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学生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很多人没有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学习时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而且有部分学生存在“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现象。在校学习期间碌碌无为,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真本事。
原因二:专业和兴趣不对等,很多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原因三:学生一开始就要求待遇好、职位高,更加加大了就业困境。
原因四:企业一般不愿承担对新手的培训费用,很多都要求有经验的工作者。
原因五:高校扩招,毕业人数多,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原因六:就业机会不平等,靠关系就业的人也不少。
原因七:国家关于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不够完善,很多时候执行力度也不够。
原因八:金融危机的冲击
原因九: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的涌入市场,以农民工、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对大学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
原因十:企业不会片面的从卷面成绩和证书上招聘人才。所以很多企业都采取内部提升,很少从外部招聘。
学校方面: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
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其次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最后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用人单位方面:
(1)、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
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结论: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建议:
建议一:对大学生采取正确的就业引导。
建议二:毕业生要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端正个人的择业心态,对自己科学定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择业地区和岗位;要有科学的就业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于未来的就业应
该充满信心,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择业。虽说现在就全国范围来说,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对于经管学院的学生来说,还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重要的是大家要及早准备,科学规划,合理的安排,不要错过了找工作的最好时机,也不要过于局限于某一行业和区域,大家要有长远的眼光。
建议三:同学们要时刻关注学校及学院的就业信息,要充分珍惜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及时就业,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下基层、立大志、成大业”为就业方向,把握时机,当机立断,统筹规划,积极主动就业。最后,他从日常管理角度,特别强调毕业生在就业中要早作准备、要遵守相关规定、要加强安全意识、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就业工作中,安全顺利地找到满意的工作。
建议四:希望学校以及国家能够更多地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做更多的有效的措施。
建议五:在校期间要多学习专业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建议六:国家应加快经济发展,为大学生增加就业岗位。
建议七: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就业,保证就业公平。
结束语:
很感谢老师给我们这次调查机会,在调查后,总结、分析以及建议的同时,给我我们上可深刻的一课,也提醒了我们关于就业方面问题。在就业紧张的今天,让我们有了提前准备的机会。在学生毕业后,也有存在工作变动的情况。所以不是那么严密。加上时间仓促,调查得不是那么周全,希望大家见谅!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希望我们组的成员也了解和学到许多,为自己将来就业做一个有效的参照,同时也给所有学子们一个参考!附:调查问卷
1、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a形势严峻,就业难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b形势正常d不了解
2、你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是
a很满意b较满意c不太满意d很不满意
3、你最希望学校加强哪类服务?(可多选)a求职面试技巧培训b就业信息发布c就业心理咨询d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
e就业政策、形势分析
f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做好推荐工作
4、你希望你的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是多少?a800-1000b1000-1500c1500-2000d2000以上
5、你找工作时的重点取向是什么?a兴趣b个人发展空间c工资d公司的知名度
6、你了解社会及政府应对就业问题的政策吗?a很了解b比较了解c了解一点点d毫无所知
7、你认为找工作时最重要的是什么?a学历、文凭b后台c工作经验d责任心、诚信等品质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三:
近年来,用人单位所招职工几乎都为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大学生多如牛毛的社会,大学生已经不能领时代潮流,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的时代早已过去。许多大学生正为找工作而烦恼。这就是说,大学生难找到工作,而大学以下学历的便难上加难。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大学生要有忧患意识。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精英岗位”依然存在,但大学生选择它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了,除了少数精英人才外,大部分毕业生将会“大众化就业”,接受“大众化岗位”的选择。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且,自2007年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出现了一定的衰退现象,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减少。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的形势,在校的大学生又是抱有什么样的就业期望
呢:是否对就业情况有个充分的认识;是否具有忧患意识;是否能够懂得未雨绸缪?一、调查目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模式从“国家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以及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可以为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政策的实施及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参数,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各校本、专科应届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20xx年1月8号至20xx年2月7号
四、调查内容:
方法:绩、男女生比例、专业人数、综合素质状况等,调查的覆盖面较广,有效问卷回收率较高,各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接近现实的比例,取样合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的结果可信度较高。
调查问卷设计1.性别A、男B、女
2.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A很乐观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D其他____3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3项)A学校就业指导不够B信息量少C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D能力不足E优势难以发挥F求职方法技巧欠缺G对社会缺乏了解H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J其他____4.请问择业前您考虑
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单选)A经济收入B个人发展机会C.专业知识的应用
D生活环境
E工作的稳定性
F.其他_5.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单选)A.先就业,后择业B先择业后就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D自主创业
6.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是(单选)A出生本地B东部经济发达地区C西部经济发展地区D其他____7.你对试用期内的工资要求是每月:(单选)A1000元以下B1000元—2000元C2000元—3000元
D3000元—4000元E4000元以上
8.你已有较明确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吗?(单选)A有B没有
9.你确定工作单位时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视哪三项?(按照重视程度依次排列)A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经济状况等)B单位性质(国企事业、三资、民营等)C社会地位(知名度、权力、规模等)D社会意义
E薪金福利F行业发展空间
G个人发展空间H专业对口
I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G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K其他____10.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最多选三项)AIT与通讯业B金融、证券、保险业C商贸业D电力、石化等能源业E新闻出版业F房地产业G医药食品业H旅游交通民航业I制造业J政府机关K其它____11.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可选一项或两项)A民营企业B国营企业C外资企业D私营企业E合资企业F政府机关G自主创业H其他____12.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单选)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
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
五、调查分析
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表明,20xx年毕业生是就业压力加大的一年。近三年来,我校有83%以上的毕业生把“兼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和“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以及“千方百计实现自我,自我选择”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标准的评价上,仍然十分看重个人的发展,特别是“以自我中心”作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由20xx年的3.9%上升到2011年的7.6%。但同时,也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即以“服从国家和社会需要”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20xx年的人数比例为13.6%,分别比2010和2011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和4.6个百分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接受了收费教育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观念,以“个人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这既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中的务实心态,也表明大学生择业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个人价值取向仍有回升的趋势,因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社会、高校和家庭面临的重要问题。
存在问题
1.调查渠道不畅(据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
少。他们呼吁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2.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大学生毕业生反应,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
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3.就业观有待改变(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
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六、调查结果
1.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
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据教育部统计,20xx年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整体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流向
伴随我国沿海等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发达城市以及较发达城市和一些发展相对缓慢的乡镇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加大。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引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在跟随经济发展方向,选择在大中城市寻求发展空间,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洪流。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
毕业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伴随着精英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约有15%的人定位于4000元以上,而仅有不足3%的人选择1500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业全部选择1500-2500元。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过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让他们失了大量的就业良机。
2.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从毕业生主体自身来讲
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一步到位的想法,认为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公立学校、大公司企业是就业,而到中小企业、私营机构只是打工,因此,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到一些中小企业去就业,更谈不上到边远地区工作。而且,有些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期望的找到一份轻松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又想获得高收入;既想
获得高薪工作,又对自身能力了解不足。而社会现实往往与毕业生的想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从毕业院校来讲
首先,自2003年我国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走向社会以来,我国社会的人才需求量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就业市场。伴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地区的经济开始衰退,社会已经不可能提供如此众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骤然加大,就业难现象凸显。
其次,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多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欠缺,专业技能也不够强,很难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另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关注,许多高校积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有些高校还停留在传达政策、整理信息、组织“双选”会的粗线条阶段,就业指导工作远远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
从社会用人单位来讲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结构调整,企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用人也处于成熟稳定期,吸纳的人才有限,而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主要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所需要的是高精专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主要以接纳毕业生为主的中小企业大量破产,而生存下来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断地减员,进而造成了就业困难。
七、总结及建议
建议:
1.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
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2.加强社会实践。
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正确就业定位。
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4.调研就业形势,合理进行就业指导。
由于当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就业办公室等应不断深入调查当今的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广大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够及时的完善知识储备,调整就业心态,获得就业信息,加快并改善大学生就业。
5.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
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6.切实了解用人需求,不断增强毕业生综合能力
如何更好的利用仅有的不到四年的时间来完善自我直接影响了大四的就业形势。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来关注了解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大学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大学四年去学习相关知识,考取相关等级证书,进而在就业招聘中占据优势,获得一份好工作。
7.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就业招聘形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人才市场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招聘会一种模式也逐渐跟不上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使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更近距离的接触,通过形势研讨会、专场招聘会、专家报告会、师生座谈会、心理咨询会等一系列措施来拓展就业领域。
总结: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乎社会发展,这个问题取决和依赖于经济的发
展和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大学生的就业对于自身讲是其生存的保障,但同时也是其社会价值的体现;对于国家来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国家方面要多提出相应的对策,大学生自身方面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但大学生择业最重要的是从自身的实际,灵活选择,表现出最强的自己!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篇七: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优秀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5篇
优秀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二调查人:...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2015年**月**日--2015年**月**日
五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xx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
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
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
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
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
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九调查总结与建议: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
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优秀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三)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
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20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20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20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2).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三大学生就业政策
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4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5人才市场趋向在转变
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就业难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
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这些事例和数字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优秀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四)
一引言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本,是我国的长期战略任务。与此同时,中国人口众多对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力严重过剩。在高等院校扩招的今天,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外语类院校学生更是因就业竞争力不足,就业市场供需不均衡等原因而面临就业难题。本文根据三所北上广最具有代表性的外语类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XX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外语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对关系到分配公平有效人才配置与社会和谐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针对各高校提出相关建议。
二北上广三所外语高校的总体就业现状
在2013年度中国高校英语工作能力排名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以高分优势夺冠,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则以分别位列第2名第20名。身为外语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无疑代表了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最高水平。然而,在20XX年中国高校通用就业能力排行榜的前20中,难觅这三所学校的踪影。教育部报告,20XX年的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达到727万,比2013年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28万,可谓史上最难就业年。分析20XX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得,上述三所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20XX年的就业情况的确不容乐观。
20XX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共有本科毕业生1087人,落实去向率98.34%而就业率只有54.82%。同样,上海外国语大学1510名本科生中,落实去向率95.7%而就业率为57.8%。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859名本科毕业生落实去向率99.90%,就业率为86.97%。
诚然,就业率不高并不直接代表学生就业竞争力弱,也不能说明就业形势不够明朗。根据就业质量报告可知,签订三方协议率逐年递减的同时,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国内升学率(18.68%)和留学率(24.84%)很高,并且逐年递增。同样,20XX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继续深造读研137人,出国深造或工作375人,占总人数的35.43%。学生中深造的人数多了,直接工作的人数当然减少。就业率低并不是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原因。
但是,从1999年开始高等院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规模大幅增加,本科毕业生文凭早已不能满足高端就业市场的需求,这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北京地区高等院校云集,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倾向于更高的文凭来应对客观形势压力同时满足自身需求。而上海地区因其高度开放的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语言优势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无疑是中国留学生的孕育之地。这两所高校毕业生出国人数连年递增,国内升学人数也紧随其后。然而,这一定程度上正代表了高等教育的短板。升学或者出国深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本科文凭贬值学业未能满足其提高能力的需求甚至自身竞争力不足的压力之下做出的被迫选择。这反映了很多外语类院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中,学校专业设置不当盲目扩招导致一些专业市场需求过剩办学质量不高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的诸多问题。
至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该校就业率高的同时,其留学(436人)或者国内升学(192人)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少,占总人数的12.92%。基于广东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上述两所院校的不同倒不难理解。广东一直是劳动力输入大省,并且尽早进入职场的校园氛围浓厚,本科生毕业即就业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根据教育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3年广东有四十多万高等教育及专科毕业生,其数量远远高于上海北京。然而,广东省的高等学校研究生数(85180)远远低于上海(134799)乃至北京(268107)。
二北上广三所外语高校的就业状况存在的问题
分析三所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本就少有的本科毕业就业的学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就业面窄且市场需求相比于综合类理工类院校不容乐观。据广东省的20XX年度《就业质量报告》,研究生高于平均初次就业率的学科有4个,从高到低分别为:工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农学类;本科生高于平均初次就业率的学科有5个,分别为工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农学类和医学类。工科类理科类行业需求大,对应理工科类院校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占据上风。而这些行业,外语类院校的学生根本插不上手。然而,除了理工科,经济学,管理学方面外语类院校的学生也只是部分能够参与直接就业的竞争。
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就业行业分布现状为:直接就业的本科毕业生20.04%分布于商务服务业,18.91%金融业,11.58%制造业,6.88%计算机服务业。外语类院校直接就业的人员,大部分来自小语种类或者外语类院校中的商学院或者计算机系的学生。他们能够凭着专业学习(小语种或者商学知识背景)直接就业于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但是其他更小众的语种(冰岛语等)甚至外语类院校中的思想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并不直接对口这些行业。除了极少数学生自学成才(凭着自身英语水平过硬选修经济先关课程或者自学编程等方式)直接成功谋职,其他学生就业几率很小。
其次就业专业相关度不高。很多外语类院校的学生们的确在最难就业年勉为其难找到了一份签订协议甚至三方的工作,然而和他们四年所学专业相关度不高甚至没有。根据20XX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可知,在2013届本科学科门类中,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学(88%),其次是工学(73%),最低的是法学(53%)。法
学作为一名文科中的实用科学尚且如此,其他非实用类文史哲学科的就业相关度可想而知。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的学生中,只有10%会在新闻领域工作而做公关工作的却有很多。上海外国语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亦显示,近60%的会计学葡萄牙语广告学俄语英语西班牙语等专业毕业生从事与自身专业并不高度相关的工作。而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系的历届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直接进入外交部的凤毛麟角,大多数找到工作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本科专业无关。当然,这不能说明本科学业的无用,只是也一定程度下说明就业市场不均衡,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学与市场脱轨的现象客观存在。
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能够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十分不易,其中有一些经验值得借鉴。比如,该校切实落实广东省提出的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建立三个适度挂钩的机制,将学生就业质量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院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中考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级目标。20XX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被列入学校创新强校工程的考核指标,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更进一步。除此之外,本文提出的就业问题,笔者提供以下几个解决思路:
更要调整好个人心态。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大力协助女生毕业生客观评估当前就业形势,全面看待行业前景,积极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认真筹备企业面试笔试等。对于在面试或者就业中遭遇歧视的女生毕业生更要尽学校所能,提供一些实质性帮助。
此外,求职不等于就业。三所高校中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都非常小(北京外国语大学1.56%,上海外国语大学4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33%),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外语类院校学生的问题,各大高校的自主创业率均大大低于签约率。但是,外语类院校要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就不能将自主创业剔除在就业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外。学校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推出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们全面了解创业,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成为学生创业的支柱。同时,学校还应开展创业交流活动,发动校友,邀请专家,企业家等传授创业经验,激励学生从而增强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四结语
外语类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国家政策倾斜,学校关注与推出措施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学生就业观念的更新和就业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一方面,大学生要认清所处社会现状和自身定位,才能合理安排四年的大学生活,不荒废学业不虚度光阴。另一方面,大学生需发挥外语类院校学生的语言优势,拓宽国际化视野同时提高思想深度,才能在抓住有限的人生,不庸庸碌碌不碌碌无为。
优秀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五)
前言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2010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0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0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主体: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期间的来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差异。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10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
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现在的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篇八: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5篇范文)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
今年,中国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
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
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配合教学以及检验自己本学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对大学生就业这一社会问题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
首先,对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得知: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学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反而并不主要。企业和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有很大差距,但是现在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而这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时间内有所缓解,所以大学生就业时还是应该参考一下企业人士的看法,更多的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就业心态。如今,“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在这个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另外,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
其次,在大学生个人心态及能力方面也进行了调查,由此得知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
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总结造成这方面的原因: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二.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期望状况。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
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二、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党对于大学生就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时,他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
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党的十八大对大学生就业给予了关注,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鼓励,并实施了许多有利的措施,要求高校指导大学生的就业,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大胆聘用大学生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努力学识知识,提高能力和个人竞争力。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调查与分析报告指导老师:牛贵宏
小组成员:陈
涛
李志鹏
贡建政
孙
莉
目录
一、调查目的·························································································1二、就业现状
·························································································2三、存在问题
·························································································4四、分析原因
·························································································4五、提出对策
·························································································六、调查总结
·······················································································13七、调查问卷
·······················································································13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从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速度增加,这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扩招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其中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5%;2003年为212万,受非典影响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到50%,后来经过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最后本科生就业率为70%;2004年为280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1.3%;2005年为338万,虽然具体数字没有显示,但是通过我所在院校学生就业率来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探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寻找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随着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加之最近出现的“企业用工荒“和与之同时存在的就业难问题,这一怪现象,更不得不让人去调查思考我们大学生就业问题。
通过调查,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根据调查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对这一问题的个人看法。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二、就业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经济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而公共部门对大学生的新增需求越来越少,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机会相对而言可能越来越小,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北京教育学院日前发布表明“09年各学历的就业率明显下降,其中硕士学历的下降率最高,为18.7%,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仅有34.6%。此外,今年专、本、硕、博各学历月薪起薪分别为:1695元、2221元、3540元、3627元”。看到这些薪水水平时,我们可能会想,要是毕业时自己能拿到这样的薪水就好了。但这应该是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很可能只是已签约的较优秀的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在西部等落后地区是很难达到这个水平的。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的就业率低6.4%”。据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发布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在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人群中,接受零月薪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8.5%和20%;同时,硕士和博士学历的被调查者中也有一成以上的人明确表示接受零月薪。
2010年大学生就业也呈现以下几点:
1、国企成新宠,外企追捧程度下降。根据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
中心在2010年对应届生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有34%的应届生最想去国营/事业单位工作,高出外资(欧美)企业8个百分点,位居第一位。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增加,而外企薪资却变化不大,甚至有个别外企还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薪资;相比较而言,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近几年公务员和垄断性国企的福利待遇却在不断地改善。福利好、待遇高又有稳定性,这些诱惑当然会促使大学生改变择业方向。
2、退出一线城市,部分学子回乡发展。和多年来“奔向北上广”趋势不同,2010年很多大学生主动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就业。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选择“逃离北上广”也是比较务实、比较理性的选择。
3、盛行“拼爹游戏”,靠父母找份好工作。有“关系”可走,有“后门”可进,现如今已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资本。据调查,按照就业影响因素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能力强”、“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和“学历层次高”,而“亲戚的帮助”只排在第9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识和能力方面,仅凭关系也是不可靠的。
4、就业歧视问题仍存在,大学生求职莫名被拒。“宁要本科男,不要研究女”、“就算学历高,女也不敌男”,如今找工作已经成了不少女生的心病。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的《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显示,这项涉及中国11所“211工程”名校的2000多名大学生被调查者中54.05%的大学生表示在应聘中受到过歧视,包括性别、户籍、政治面貌、身高、长相、年龄、婚育等歧视。
以上的数据不一定完全可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紧迫性,同时也显露出了就业不平等、不均衡等现象。虽然政府在不断出谋划策,增加就业机会,但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在加上近期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三、存在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存在着很多矛盾,具体社会、个人也存
在很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问题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增长速度跟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
(二)大学专业设臵及教育模式与社会所需人才要求脱节;
(三)大学生期望的薪酬与用人单位提高的工资差距较大;
(四)就业渠道不畅,出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
(五)毕业生重大城市而轻中小城市及农村,愿意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而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和基层部门工作。
(六)国家鼓励学生考研只是延迟就业
(七)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力度不足
(八)推动企业解决大学生就业举措举步维艰
(九)人才结构失调
四、分析原因
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身原因三方面进行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1.社会原因
:
(1)对学历的要求
目前一些单位对学历的严格要求影响了就业率的提高。虽说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学历不代表着能力,但是在实际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还是非常注重学历的,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表明学历本科以上,要是高校则标明只要博士,一些紧缺专业才会注明硕士,这就让许多有能力而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人望而止步。
(2)对性别的要求
网上流传着“男硕士相当于女博士。”这句话虽说流传于虚拟世界中,但是也如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就业形势,由于女学生毕业后年纪略大,又涉及到家庭等多方面问题,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注明只要男性。这虽然与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
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严重不符,但是在实际的招聘中这种对性别的要求却存在着。据江苏省的一份调查表明,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大学生有过多次被拒绝的经历,这就使得在就业中女性处于弱势群体之列,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3)对学校的要求
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好一些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会优先选择那些好学校的毕业生,有些单位更是在招聘简章上注明只要某某大学学生。其实,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一般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良莠不齐,用人单位不应该只是盯着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那些名牌的高校,而忽略了普通高校的学生。用人单位的院校歧视使重点院校的学生成为“受宠儿”而备受青睐,而普通院校的学生则备遭冷落。
2.高校原因:
(1)专业设臵不合理
目前,一些高校的专业设臵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很多高校在上一些新兴专业时往往考虑得不够周全,缺乏长远的眼光,往往只盯住那些就业形势好的热门专业,而忽视了冷门专业,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冷门专业缺人却招聘不到人,而热门专业毕业生又过剩,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影响学生就业。
(2)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欠缺
很多学生到了毕业时才想到就业问题,才认识到就业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这与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匮乏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学校没有就业指导课,即使有也不够系统,很多时候就是请一些专家讲一讲就业的形势,或者就业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就作罢,很难达到指导的目的。
(3)学校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学校的大幅度扩招造成了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有时一个教师担任多门课程,无心搞科研,教学质量的下滑影响到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提高。而且学校有些课程的设臵不注重应用性,脱离了实际,在学校学
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会很困难,与实际脱节,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就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3.学生自身原因
(1)很多人的大学时光荒废
经过多年紧张的学习,进入大学之后突然发现大学时如此的轻松,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和目标,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看一看大多数人是怎么度过大学四年的,就知道他们为什么毕业的时候就业难了,很多人每天吃饭、睡觉、上网、逛街、谈恋爱,总结一下,大学就做了这点事,把人生比作一把剑的话,这些人的剑不但没有以前锋利,而且很可能已经拔不出鞘了,而有的人却一天都没有闲下了,找到了一块磨刀石,每天磨剑,他们的剑在毕业的时候已经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宝剑,两者比武,自然是后者胜,大学四年时间看起来很长,很清闲,其实不对,要想在毕业的时候找到好的工作,一定要利用好这四年。
(2)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
很多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思想的影响,加上小学、初中、高中,都是把成绩放在第一位。长期以来,学生养成了“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很多大学生觉得,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找到好工作,学校强调最多的也是成绩,奖学金都是要发给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这样以来,学生被误导,总觉得以后找工作要靠的是成绩,还有一部分学生专心学习为考研,觉得学历高一些会对找工作有所帮助。
据调查,考研的学生分为三种,一种是为了学术深造,一种躲避就业,同时拿个高学历碰碰运气;另一种是跟风。三者之中基本上都是后两种。当然,国家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和学校为了降低当年就业压力,提倡考研,但这并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对于这一点,我会在下边详细解说。对于学校来说,鼓励学生考研比解决学生就业要简单的多,这样做既响应了
国家号召,又推卸了责任,至于三年研究生毕业之后能不能顺利就业,就不是他们的责任了。但是我替毕业生们算过一笔账:同一年毕业的甲和乙,甲选择了直接就业,而乙考上了研究生,假设同一年本科生的平均工资是2000元,研究生的平均工资是2500元,三年之后甲已经赚了六七万元了,而乙则不但没有赚钱又花了至少三四万,相当于这三年甲已经比乙多赚了10万元以上了,而且三年来,甲的工资上涨可能已经是2500元,甚至是3000元了,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甲和乙如果同时去应聘同一个工作,更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肯定是录用甲,因为甲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很多人在计算的时候忽视了研究生读研是需要时间的。
(3)期望值过高,不愿从事基层工作
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期望值太高,没有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大学期间什么都没做过,想一毕业就做管理层,很不现实,而且总觉得自己能力很强,能胜任高层管理职位,实际上连基层工作都做不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眼高手低”,每个管理人员都要从基层做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基层工作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好做。
(4)很多学生自身认识不足
大多数学生只是关注就业,关注公司给自己发多少钱的工资,而忽视了自己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利润,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不是慈善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机构,企业关注的是把你招进来,你能不能给企业创造利润,能创造多少利润,你的工资是从你所创造出来的利润里提取的,你能给公司创造的利润越多,你拿的工资越多。很多人在应聘的时候一心只想让用人单位给自己高的工资,给自己好的职位,而没有衡量自己能给企业带来多大利润,通俗一点就是自己值多少工资。还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闪光点在哪,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企业招聘的时候把企业不关心的东西作为了重点,而没有凸显自己的优势。
(5)很多学生依赖心太强
很多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依赖思想,特别是家里有一定人及关系的学生,总想着毕业以后依靠关系找工作,从这一点来说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在现实社会中,通过关系就业的肯定是存在,但是对于企业就业来说,特别是私营企业,一个能力不相称的人谁也不敢把他放在重要位臵。
(6)多数学生缺乏危机观念
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危机观念,总觉得毕业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也不清楚就业到底有多难,难在哪?另外由于很多同学从小受应试教育影响,加上父母一般觉得孩子在大学期间只要努力学习就够了等这些思想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本不关注就业。
五、提出对策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政府与社会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教育与就业问题也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新的变化与发展,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一、国家、政府、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长期存在,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影响到社会的很多方面,所以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这就要求国家、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作一个战略问题,当作高校的长期工作来抓,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二、大众化教育与大众化就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大众化教育必然带来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打破由国家包分配的观念和机制,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2005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已由计划经济年代的十几万人上升到338万人;2006年毕业生总数接近380万。按照国家教育部近几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当年初次就业率为70%左右计算,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有多大。因此,高校毕业生必须提高求职意识和职场竞争能力,以积极主动的心
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型就业观念,即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眼下,“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就业难”又是相对的。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公布,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壹仟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十分缺乏。在这个职业大市场中,大学毕业生无疑是最优秀的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毕业生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素质,一定能尽快地求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
三、就业观念转变,强化自身素质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是国家计划分配,即传统意义上的“包分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不能再等待国家包分配,而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主张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十分看重走出校门的必要磨炼;从人才的发展和成才规律来看,任何事业有成的人无一不是从基层、从工作第一线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华而不实只能是一事无成。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四、就业渠道的拓展
如何能顺利求职,首先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招聘用人的信息;信息的来源就是就业的渠道。就目前来说,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和渠道有下列几种形式:
1、利用实习机会,积极争取被实习单位录用;或在实习区域内寻
找就业机会。
2、利用家庭和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3、通过政府人才市场,劳动职介中心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包括公务员招考和人才招聘会)。
4、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就业招聘会及相关高校内部招聘会寻找就业机会。
5、通过国家各级各类的人才招聘网及地方和教育网站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6、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的招聘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7、直接通过高校内设的就业机构或其他有效途径寻找就业机会。
五、学校要切实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指导作用
高校要对大学生就业进行适当的引导,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要帮助学生正确地给自己定位,不要好高骛远;要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学校长期的教育;要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素质,加强他们的就业知识,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解决学生的疑问;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课规范化、系统化,使其真正能对大学生起作用。
六、用人单位要适当改变用人的原则
在用人上,用人单位要改变过多的歧视,应该更多的看重学生的能力,应该给学生适当的机会锻炼自己,来验证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要以其缺少什么而拒之门外。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人员,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也将更为突出,但是只要党和国家重视,政府调配得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社会、学校以及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还是会得到很好地解决的。
六、调查总结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怎样通过大学教育来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不可逃避的挑战,我们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努力地发展改变自己,以一个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并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成为真正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七、调查问卷
亲爱的我校2010届毕业生,你好!感谢你的支持,请认真的完成本问卷,你所填写的数据将作为我们撰写《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的基础数据。
(一)你的性别是()
1、男
2、女
(三)你的生源地所在地()
1、省内
2、省外
(四)你来自()
1、城市
2、乡镇
3、农村
(五)你所在的学院
学院
(六)你现在的就业情况是()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1、已确定单位接收,还未签约,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2、已有意向单位,等待接收单位的最后答复
3、曾有接收单位,但自己没去,现在无接收单位
4、一直没有找到接收单位
5、已考取研究生
6、已经签约
7、准备复习考研
8、准备出国
(七)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样的说法你是否同意()
1、非常同意,感觉就业给毕业生带来的压力很大
2、基本同意,但已不是什么新鲜说法,早就接受现实了
3、说不清楚,有可能是大学生自身定位的问题
4、不同意,大学生就业实际不是传说的那么严峻
(八)你觉得自己就业难吗()
1、确实非常难
2、比较难,但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3、只要努努力不算难
4、找工作比较轻松
(九)你认为目前造成你所在专业毕业生没有充分就业的主要原因是()
1、毕业生数量大、地区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就业岗位不足
2、学校的就业工作做的不到位,没有提供足够的就业信息和深入全面的就业指导
3、自身的就业心态问题,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4、所学的专业社会需求少,应用性不强,缺乏就业竞争力
5、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够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十)择业时你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1、经济收入
2、单位性质
3、工作地点
4、工作环境
5、个人发展
6、专业对口
7、其它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十一)第一份工作可以接受的最低薪资水平是()1、1000元左右2、1500元左右3、2000元左右4、2500元左右5、3000元左右6、4000元以上
(十二)你最希望的工作地点是()
1、北京、上海、广州等直辖市,即使工作、生活的压力都很大,也要在大城市打拼
2、青岛、大连、西安、武汉、合肥等二线大城市,城市环境好,发展空间也大,压力比北京小
3、就在阜阳,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对这个城市,对周围的人难以割舍
4、在省内就业,至少要在合芜蚌,这是最低底线
5、就在省内,只要工作单位好,哪个市无所谓
6、就在生源地所在城市及周边就业(如和其它选项冲突,请按照偏向哪种原因进行选择)
7、哪里都可以,只要有利于就业
(十三)你的就业打算是()
1、一步到位:宁可毕业后暂时失业在家,也要一次性找一个满意、稳定的工作。
2、先就业,再择业:毕业了不能在家坐着,无论如何先找一个工作养活自己,慢慢发展。
3、就业、考研二选一:有好单位就就业,没有,就复习考研。
4、自主创业:已做好准备,自己干。
5、说不清楚:对于如何就业,自己就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想法,内心对就业缺乏动力,感到很迷茫。
(十四)、你获得的工作来自于()
1、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2、学院或任课老师
3、学校以外的网站、招聘会
4、亲友介绍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5、中介机构
6、到单位自荐
7、其它
8、还没有工作
(十五)目前的工作与你的专业是否相关()
1、相关
2、略有相关
3、完全不相关
4、还没有工作(十九)截至目前你大约参加了
家单位的面试
(二十五)毕业后三年内,你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1、会
2、不会
3、会考虑
(二十六)你认为影响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最大的因素是()1、创业经费难以筹集
4、大学生创业的诸多优惠政策没有得到落实
2、没有好的创业项目
5、没有形成创业观念,缺乏创业意识
3、初入社会,缺乏经验和人脉
(二十八)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主要方面是()1、工资收入
2、单位性质
3、工作地点
4、个人发展
5、专业不对口
6、单位的人文环境不好
7、其它
8、没有不满意
(二十九)你对我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如何()1、非常满意
2、比较满意
3、不满意
4、非常不满意(三十)你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如何()1、非常满意
2、比较满意
3、不满意
4、非常不满意(三十一)你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有哪些意见?
(三十二)你最想留给下届毕业生的就业经验是?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报告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
2009年仅应届高校毕业生就有611万人,还有数百万存量失业毕业生,700万大学生面临找工作。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温总理多次在正式场合提到了大学生就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次又一次摆在突出位置甚至是首要位置,并要求国务院部署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2009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指出,“就业不仅关系个人生计而且关系到尊严”,再一次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高等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的联系与合作,共建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都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加大生产性实训教学安排,确保学生毕业前有充足的顶岗实习学习经历,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要积极探索建立对顶岗实习合作企业兼职教师给予补贴和对学生工伤保险给予补贴等制度;要与行业企业实施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并逐步扩大规模。
从以上报道可以看出,政府与社会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教育与就业问题也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新的变化与发展,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众化教育与大众化就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大众化教育必然带来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打破由国家包分配的观念和机制,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
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2005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已由计划经济年代的十几万人上升到338万人;2006年毕业生总数接近380万。按照国家教育部近几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当年初次就业率为70%左右计算,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有多大。因此,高校毕业生必须提高求职意识和职场竞争能力,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型就业观念,即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眼下,“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就业难”又是相对的。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公布,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壹仟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十分缺乏。在这个职业大市场中,大学毕业生无疑是最优秀的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毕业生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素质,一定能尽快地求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
二、就业观念转变,强化自身素质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是国家计划分配,即传统意义上的“包分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不能再等待国家包分配,而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主张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十分看重走出校门的必要磨炼;从人才的发展和成才规律来
看,任何事业有成的人无一不是从基层、从工作第一线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华而不实只能是一事无成。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三、就业渠道的拓展
如何能顺利求职,首先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招聘用人的信息;信息的来源就是就业的渠道。就目前来说,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和渠道有下列几种形式:
1、利用实习机会,积极争取被实习单位录用;或在实习区域内寻找就业机会。
2、利用家庭和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
3、通过政府人才市场,劳动职介中心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包括公务员招考和人才招聘会)。
4、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就业招聘会及相关高校内部招聘会寻找就业机会。
5、通过国家各级各类的人才招聘网及地方和教育网站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6、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的招聘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7、直接通过高校内设的就业机构或其他有效途径寻找就业机会。
四、就业形势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经济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而公共部门对大学生的新增需求越来越少,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机会相对而言可能越来越小,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北京教育学院日前发布表明“09年各学历的就业率明显下降,其中硕士学历的下降率最高,为18.7%,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仅有34.6%。此外,今年专、本、硕、博各学历月薪起薪分别为:1695元、2221元、3540元、3627元”。看到这些薪水水平时,我们可能会想,要是毕业时自己能拿到这样的薪水就好了。但这应该是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很可能只是已签约的较优秀的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在西部等落后地区是很难达到这个水平的。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的就业率低6.4%”。以上的数据不一定完全可靠,但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紧迫性,同时也显露出了就业不平等、不均衡等现象。虽然政府在不断出谋划策,增加就业机会,但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在加上近期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就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存在着很多矛盾,具体社会、个人也存在很多问题。虽然笔者还未就业,并未真正步入社会,根据自己的阅历及就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认为当前学生就业矛盾及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问题原因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增长速度跟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
(二)大学专业设置及教育模式与社会所需人才要求脱节;
(三)大学生期望的薪酬与用人单位提高的工资差距较大;
(四)就业渠道不畅,出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
(五)毕业生重大城市而轻中小城市及农村,愿意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而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和基层部门工作。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怎样通过大学教育来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不可逃避的挑战,我们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努力地发展改变自己,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探讨。有些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高校扩招造成的;有些学者则认为是高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造成的??诸如此类的原因阐释还有很多。笔者由于长期从事毕业生方面的工作,因此力图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
从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速度增加,这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扩招
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其中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5%;2003年为212万,受非典影响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到50%,后来经过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最后本科生就业率为70%;2004年为280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1.3%;2005年为338万,虽然具体数字没有显示,但是通过我所在院校学生就业率来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探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寻找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身原因三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原因
(1)对学历的要求
目前一些单位对学历的严格要求影响了就业率的提高。虽说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学历不代表着能力,但是在实际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还是非常注重学历的,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表明学历本科以上,要是高校则标明只要博士,一些紧缺专业才会注明硕士,这就让许多有能力而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人望而止步。
(2)对性别的要求
网上流传着“男硕士相当于女博士。”这句话虽说流传于虚拟世界中,但是也如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就业形势,由于女学生毕业后年纪略大,又涉及到家庭等多方面问题,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注明只要男性。这虽然与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严重不符,但是在实际的招聘中这种对性别的要求却存在着。据江苏省的一份调查表明,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大学生有过多次被拒绝的经历,这就使得在就业中女性处于弱势群体之列,影响了大
学生的就业率。
(3)对学校的要求
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好一些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会优先选择那些好学校的毕业生,有些单位更是在招聘简章上注明只要某某大学学生。其实,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一般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良莠不齐,用人单位不应该只是盯着那些名牌的高校,而忽略了普通高校的学生。用人单位的院校歧视使重点院校的学生成为“受宠儿”而备受青睐,而普通院校的学生则备遭冷落。
2.高校原因(1)专业设置不合理
目前,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很多高校在上一些新兴专业时往往考虑得不够周全,缺乏长远的眼光,往往只盯住那些就业形势好的热门专业,而忽视了冷门专业,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冷门专业缺人却招聘不到人,而热门专业毕业生又过剩,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影响学生就业。
(2)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欠缺
很多学生到了毕业时才想到就业问题,才认识到就业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这与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匮乏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学校没有就业指导课,即使有也不够系统,很多时候就是请一些专家讲一讲就业的形势,或者就业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就作罢,很难达到指导的目的。
(3)学校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学校的大幅度扩招造成了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有时一个教师担任多门课程,无心搞科研,教学质量的下滑影响到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提高。
而且学校有些课程的设置不注重应用性,脱离了实际,在学校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会很困难,与实际脱节,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就业。
3.学生自身原因
(1)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现在有些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选择就业城市时,他们喜欢去大城市,喜欢去沿海地区;在选择单位时,他们喜欢去机关高校等单位,在选择岗位时喜欢待遇好的。而事实上存在着更多就业机遇的往往是西北地区、民办企业等等,但这些往往不是大学生选择的对象,在这些更能够发挥大学生作用的地方往往招不到大学生,因为大学生认为这样的地方
会埋没了自己,会让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在择业时更喜欢留在大城市中。而大城市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这样对人才也是非常挑剔的,所以常常有人很难就业。
(2)学业不精导致就业难
有些学生上大学并不是为了学真知,而是为了混文凭,抱着这种想法进入大学的人往往不会踏踏实实地坐下来研究学问。他们有时流连于网吧,有时上课睡觉,这样的学生在走入社会时往往在专业技能方面败下阵来,丧失了就业的机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对策
1.国家、政府、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长期存在,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影响到社会的很多方面,所以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这就要求国家、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作一个战略问题,当作高校的长期工作来抓,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2.学校要切实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指导作用
高校要对大学生就业进行适当的引导,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要帮助学生正确地给自己定位,不要好高骛远;要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学校长期的教育;要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素质,加强他们的就业知识,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解决学生的疑问;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课规范化、系统化,使其真正能对大学生起作用。
3.学校要广开就业渠道
除了传统的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外,学校还要开辟多种渠道推荐自己的毕业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搭建供需平台,使各用人单位及时了解本校毕业生的信息,从而进行选择。此外,还要求学校的教师要把学生就业当作一件关系切实利益的大事来抓,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信息,适时地向用人单位推销本校的学生。同时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教师要到全国各
地考察,抓住就业的机遇,使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4.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准确给自己定位,要认识到越偏远的地方越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不要有地域上的歧视。同时增加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再适当地补充相关专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求职砝码。在大学期间要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格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筹码。学生还要提高实践能力,要学会把书本知识应用在实际中,从而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就业成功率。
5.用人单位要适当改变用人的原则
在用人上,用人单位要改变过多的歧视,应该更多的看重学生的能力,应该给学生适当的机会锻炼自己,来验证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要以其缺少什么而拒之门外。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人员,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也将更为突出,但是只要党和国家重视,政府调配得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社会、学校以及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还是会得到很好地解决的。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由于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而国家为大学生提供岗位的能力有限,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程度自不说,那`么大学校园里的气氛又怎样呢?
“你的二面怎么样啊,有戏吗?”“表现还不错。上帝保佑我顺利通关吧``````”“你今天面试他们都问你什么了?”``````,离毕业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寝室里的口头禅都统一成“今天你面了吗?”“面了,你的运气如何?”
可见,大学校园里更是弥漫了毕业生们找工作的热情和就业的气息。但是他们的热情掩盖不了他们的紧张与不安,因为他们知道现实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严峻的就业形势
国务院26日发表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说,受人口
基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及社会进程等影响,21世纪前20年我国仍将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市职业介绍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发现,今年劳动力市场的人气来得格外早,一季度招聘求职人数均创下近几年同期的新高,高级技工仍然受宠,工作经历比学历更吃香,大学生就业依然需努力。
求职人数达23.4万人,较2003年一季度增加了7.8%,较2002年一季度增加了23.8%。
供求总量矛盾依然存在。用人单位共招聘17.9万人,较2003年一季度增加了6.5%,较2002年一季度增加了15.4%,但招聘人数增速慢于求职人数增速,求人倍率(招聘岗位数/求职人员数)只有0.76,每100位求职者只有76个岗位可供选择,比2003年和2002年同期略有下降。
一季度三资企业发布的招聘岗位中,98%的岗位要求求职者具备高中以上学历,49.6%的岗位要求求职者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岗位更是明确要求本科以上),三资企业中的跨国集团对求职者学历要求更高,很多岗位指明要求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可见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如何从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脱影而出仍是大学生应思考的问题。
学历与实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对知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学历被社会公认为敲开就业大门的金砖。学历是知识水平的象征,学历越高当然越有利于找工作,但也不能说学历高的就一定比学历低的找的工作就好。因为这还涉及到一个人的实力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大学教授到广州打工沦为厨师,某研究生外出打工沦为服务员,也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进入了公司的上层部门等等。但这毕竟是少数的,让我们一起走近农村来的低学历青年:
1、邹长青:男,23岁,学历:高中,现为自由撰稿人。“什么?低学历同样能有高收入?话是没错,可是机会太少了,你别老盯着媒体上炒作的那些从农民转变成总裁的神话,那只是极个别的幸运儿。”
他这样看待低学历者能有高收入,他现在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到网吧发电子邮件投一次稿,买一本杂志的费用也得在预算之内。他体会到的绝对比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多。
2、陈家芳:女,21岁,学历:初中,现为某宾馆服务员。她的职位刚刚从领班升到主管,但她知道,她早晚要被淘汰,因为她手下的服务员中有很多是大学生。她担心她仍然逃不出大多数从农村来的低学历青年的最终命运。
3、他是一个大专毕业生,现为月个文坛“枪手”。当他在国营单位上班时,梦想着有一天能静静地在家里做个自由撰稿人。后果他终于成了一个“枪手”。但他发现这并不是他原来想要的生活,所写的书,没有一本是他真正感兴趣的,全是从图书馆或者从网上找的资料,然后拼凑而成。“漂泊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归宿,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当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敢奢谈梦想吗?有不少人在饱受痛苦的磨难后,体会到的是一种心灵的崩溃``````”难道说他们是没有实力吗?他们一样有着美好的梦想并为之努力过。他们的命运会如此凄惨只因为他们是低学历青年。在校大学生毕业后如果能凭着自己的实力加上相对高的学历,相信一定更有困难成为上帝的幸运儿。
但是实力从何而来?我想大学在校期间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实力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学好专业知识练好基本功是我们现当完成的学习任务,对于培养社会实践能力,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外,我们应尽早地接触社会。很多人想到兼职,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不仅增长了社会经验,也为家里节省了一笔开支。但找兼职必须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以及校纪校规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上当受骗。现在我们到处可见招聘广告、职业介绍所等,但很多都是在你叫了手续费后让你回去等消息,之后就会与你失去联系。所以在校大学生找兼职一定要谨慎而为之。如果能找到一份可以运用自己专业知识兼职,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应聘
应聘是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投简历,参加面试,是时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生活“主旋律”。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怎样才能在求职中展现自己的才华,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呢?
这是西南部某高校经贸学院陆唯的三次求职经历:
第一次:她按照“公司不能太小,工资不能太少的择业标准筛选出她面试过的单位中最理想的一家——浦东的一家国际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她凭借在学校的优秀表现获得了一次机会:先笔试然后接受英语
面试,但她最终没能进入这家公司。原因是他们要的是最适合的人选,而不是最优秀的学生。
第二次:她育偶去了一家外贸纺织类贸易公司参加面试。该公司规模较小,正处于起步阶段。她的这次面试很成功,招聘人员对她的英语水平和业务知识非常满意,决定第二天就让她上班,公司开出的条件是工资1800元加业务提成。但她最后还是放弃了,原因只有一个:“公司太小“。
第三次:她满试的一家单位是家知名保险公司,被录用的学生可以在行政、业务、培训和招聘四个岗位上轮岗,然后再定岗。陆唯通过了两轮面试,被录用的希望很大,但她的父母却不同意她去保险公司,他们认为做保险没前途。陆唯受父母的影响终于放弃了这家单位。
陆唯依次落选、放弃、挥别三次求职的经历和很多求职者的经历相似。一位高校就业指导老师这样说:“机会不少,岗位挺多,但大学生择业时如果固守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不会审时度势地变通,缺乏远见,那找工作确实会成为难题。”正如陆唯,她把自己的择业标准定得太死,导致她没有看见公司小有小的好处:小公司员工接触到的业务多,职业成长性好,锻炼的机会多。其实,这也是狠很多学生没有看到的一点。而在第三次求职过程中,陆唯没有看到保险业是“潜力行业”。据我国行业发展预测,保险业在我国还有很大潜力可挖,随着金融保险业的逐步开放,做保险将大有可为。如果把那位老师的话与陆唯的求职经历联系起,不难看出:摆准位置、放远目光、抛弃偏见,还在求职的大学生们如果能做到这些,会对实现就业大有帮助。
像陆唯这样在求职过程中有点茫然的人大有人在,那么如何找到
合适的工作岗位呢?
大学生找工作,如果针对不同岗位和单位找出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才华,获得在外企、规模型龙头企业工作的“职场比萨饼”而非“热干面”,这其中对求职者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树立正确的就业主体、能力本位和职业发展成才观,做与自己兴趣、能力和素质相匹配的事情;培养竞争观念,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在职业发展中成材,要有上进心;扎实做事,老实做人,写好每一份求职简历和求职信,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
对于毕业生和在校生所困惑的专业和职业,待遇和机遇,以单位和大单位,学历和能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矛盾关系,不是只有专业对口才能成材。无论是小单位还是大单位,一定要重视抓住机遇,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形象的说就是“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这样才有真正的高待遇可言。
另外,找工作一定要胆子大,不要递了简历就什么也不管了,要给那些招聘人员留下好印象,否则你很难脱颖而出。要学会一点交际手段,要自信但不可以自大。有能力就多出去闯,这样机会才多一点,都关在学校里,很难胜出。要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热点城市与紧俏行业
深圳:毕业生选择热点城市
2003年深圳接收城市外高等院校毕业生超过1万人。据深圳市人事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通讯工程、电子信息与技术,排在专业需求的前四位,共需4661人,占企业总需求的27。9%。其次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向型企业所需要的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共需求2294人,占总需求的13.7%。深圳企业对毕业生的学历需求也趋向合理。博士需求为443人,硕士需求为2419人,硕士以上学历需求占总需求的17.1%。本科生需求为1.4万人,占总需求的82.1%。本科以下学历需求132人,占0.8%。从招聘情况看,公务员最受大学生的追捧。
上海:信息类人才缺口50万
有关人士预计,申城5年内至少紧缺50万信息技术类人才。目前申城仅有同济大学职业学院等不足30所高校设有信息技术专业,每年毕业生不到1万名。业内人士估计,申城目前仅微电子类人才缺口就达近30万人,加上电路分析、电子产品、家电类、通讯类、移动通讯、工业方面微波通信类,其缺口足以超过50万人。
广州:需要1.6万省毕业生
广州市2002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届毕业生15017人,比上年增加5.3%。2003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7.7万人,比上年增加近5万人,但仍接收近1.6万名毕业生,计算机、外语等专业的毕业生将继续紧俏。广州市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势头。
广州十万年薪难觅高级技师
据了解,广东省现有的4058.63万从业人员中,高级技工、技师仅10.9万人,还不到总职工数的3/10000,到2005年广东需要的技术工人总量将达到502.4万人,而目前广东只有365万人,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即使开出10万年薪,也很难找到合用的技能人才。
如果毕业生能抓住这些热点城市,投身于紧俏行业又何愁找不到工作呢。
求职观念
老外这样看中国的大学生,中国的大学生们常常太一本正经,个个都踌躇满志,期盼成为干大事的成功者,都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对于西方青年来说,如今对这种人生观早已失去,了兴趣,他们更在意“平凡着,生活着。”对比之下,西方青年更热衷去亚洲、非洲、南美等不发达的地区当一名志愿工作者,比如义务医生,教师。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中国和西方国家大学生的人生观、生活观不同,也导致了中、西求职观念的差异。
日本的一家公司要招聘10名职员,经过一
段时间严格的面试,笔试,公司从三百多名应聘者中选出了10名佼佼者。
发榜这天,一个叫水原的青年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绝,回到家中便悬梁自尽。幸好亲人及时发现,水原没有死成。正当水原悲伤之时,从公司却传来好消息;水原的成绩原是名列前茅的,只是
由于计算机的错误,导致了水原的落选。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德国和中国,但各自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当日本水原一家人喜不自胜之时,公司却传来消息:水原被公司除了名。原因很简单,公司的老板认为:“如此小的挫折都经受不了,这样的人在公司是干不成大事的。”
当美国汤拇一家人大喜过望之时,美国各大州的知名律师纷纷来到汤姆的家中,他们千方百计地鼓动汤姆到法院告这家公司,让公司支付巨额的“精神赔偿费”,并自告奋勇的充当汤姆的辩护律师。
当德国的肖恩一家人喜不自胜之时,肖恩的父母却坚决反对自己的儿子进入这家公司。他们的理由不容置疑:这家公司工作作风如此差尽,进入这家公司对儿子的成长毫无益处。
而当中国的晓东喜不自胜之时,晓东的父母从商店买来锦旗和奖状。他们来到公司,远远望见公司老板便跪了下来,他们满含热泪地说:“多亏你们救了我儿子,我们家世世代代铭记你们的大恩大德呀。”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来晓东的经历是最可悲的,然而这也是中国存在的事实。中国人之所以能忍受公司的差错,并因为最后被录取而表示感激,除了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素质。如果中国的大学生能坦然地面对应试结果,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争取,由消极地承受变为积极的反抗,那么我们的职业生涯将是另一番景象。
就业创业机会
面对大学生找工作的种种不易,广州地区开展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机会的活动。3月20日,广州地区大学生“创业基地”一期40个商铺以封顶价600元拍出,其他3间商铺也以450元拍出。团市委副书记李节明表示,“创业基地”是一件好事,将成为广州地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的一部分。该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筹委会办公室主任李权表示,作为全国首个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践场所,整个“创业基地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370多个铺位用于创业经营,除首期推出的4个商铺外,其余铺位也将于近期逐步推出。
早在去年3月份,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18岁致24岁的年轻人创业率超过30%,创业率高出香港整体创业率10倍多,他们多从事个人服务或创造性行业等,成为个人收入最多的群体。
可见,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广州等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地”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机会的活动将会越来越多,“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也有可能被列为一项重要的就业政策。
综上所述,处理好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应落实好国家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努力提高经济增长,大学生自身对就业问题的重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摘要:如今,曾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面对找工作时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曾经的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大都眉头紧皱。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中国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本文主要就大学生就业的特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例如大学生择业观、企业择人的要求、高校扩招等和针对这个热点社会问题,对于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建议
引言:作为一名马上要升大四,面临找实习以及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的大学生,现在的压力特别大。大学生就业难现在似乎成了一种社会共识,而造成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就业难的原因不仅仅有大学生的择业观的问题,还有高校教学、企业择人、社会经济等都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1、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1.1大学生自身问题
1.1.1就业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
许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上过分关注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工作稳定的事业单位、500强企业,过多地追求优越的生活条件、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好的福利待遇,而对于一些收入一般的行业和单位以及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却不愿意去就职,忽略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和今后的成长,“高不成,低不就”,错过机会,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就业。
1.1.2自身综合素质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高校的扩招,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和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同的岗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又有不同侧重。许多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强、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不够、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求职技能缺乏,不善于‘推销’自我、1缺乏自信等,结果必然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①。
1.2学校方面的问题
1.2.1高校大规模扩招
“随着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紧张化,结果使得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降低了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优势。对于大学生来说,文凭是人力资本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当前,文凭在就业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弱化。当前大学的文凭有‘贬值化’趋势,特别是对于毕业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文凭对他们在就业市场找工作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②
1.2.2课堂学习模式枯燥单一
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我发现课堂的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大学生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课堂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听课敷衍了事,学不到什么大学。专业知识也不全了解的很深透。因而就导致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3用人单位择人方面的问题
1.3.1存在歧视现象
有些企业在择人方面有时会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的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③
还有些用人单位会存在地域歧视。“在选用大学毕业生时优先考虑本地的大学毕业生,认为他们熟悉当地情况,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网,有利于工作的开展。”④
1.3.2注重学历和工作经验
一般是毕业生先投递简历,通过筛选才能获得面试机会。而不少用人单位会选择学历高的和工作经验丰富的。一些用人单位认为招聘一个人就应马上发挥作①
②集美大学
陈延童
吴江秋
陈畅
张菊香《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海峡科学,2008年第5期(总第17期)陈旭峰《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③集美大学
陈延童
吴江秋
陈畅
张菊香《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海峡科学,2008年第5期(总第17期)④穆松《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2月,第八卷第4期
用、创造价值,因而非常看重工作经验。很多应届毕业生就失去了工作机会。
1.4其他原因
1.4.1我国每年的新增就业岗位小于每年需要就业人数。⑤
我国的新就业队伍除了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还有再就业的劳动者,远远大于我国每年增加的就业岗位。整体的就业压力不可避免地会冲击大学生的就业。
1.4.2区域经济不平衡,使大学生就业出现地域性相对过剩。⑥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为明显的区域性不平衡特征。东部地区和大中型城市在经济总量规模、经济增长速度、人均GDP、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各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与之相对应,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具有地域不平衡性,表现为在某些东部地区的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供给量相对过剩,但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却供给不足。”⑦
2、相关建议
2.1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自身就业进行准确定位。
在找工作前首先应该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等各方面情况,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同时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要学会从实际出发,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思想,更加长远地谋划自己的就业之路。”⑧
2.2高校应该在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多为学生提高实习或就业机会。
现在大多数毕业生课本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大多缺少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及管理能力,因此要追求高质量的工作就很难。“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高校应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渠道,传递就业信息。
2.3.学校和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⑤
⑥⑨王刚《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7年第4期薛泉,刘园园《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0.13-14⑦薛泉,刘园园《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0.13-14⑧陈旭峰《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⑨李红梅《探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石油教育,双月刊
4/2006在课程中系统安排创业教育内容;邀请优秀企业家和创业指导专家到校讲学指导,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创业理论水平,加强对技术创业和利用网络进行创业的引导;
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进行创业项目孵化,在校内建立学生创业园区,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和政策支持,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政府也应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要在金融、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给予扶持;通过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鼓励大学生自主就业,积极创业。⑩
结束语: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以及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大学毕业生必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集美大学
陈延童
吴江秋
陈畅
张菊香《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J],海峡科学,2008年第5期(总第17期)。
2、陈旭峰《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
3、穆松《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2月,第八卷第4期。
4、王刚《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7年第4期。
5、薛泉,刘园园《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0.13-14。
6、李红梅《探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石油教育,双月刊
4/2006。
7、朱胜利《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J],文献资料,2013年第6期(总第602期)。⑩朱胜利《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的分析和思考》[J],文献资料,2013年第6期(总第602期)
推荐访问: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 调查问卷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