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四大名著读后感例文(2022年),供大家参考。
世界四大名著的读后感范文
世界四大名著的读后感范文 1 1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 , 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 , 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 , 宝玉成亲. . 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 , 知道就够了, , 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 , 以前对于这种书, ,我总是排斥的. . 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 , 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 , 实在是没有意义. . 这么粗劣的改续, , 无聊的紧. . 不过这次去图书馆, , 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 , 抽出一本, , 粗略的翻了一下, , 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 , 依然那么难过. . 可待到读完, , 听甄世隐说着什么" " 兰桂齐芳" " 我不由黯然. . 薛宝钗这样的人物, , 也要像李纨一样, , 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 , 是很讨厌薛的. . 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 , 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 . 可是现在, , 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 , 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
薛宝钗家境富足, , 从小饱读诗书. . 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 . 贾母总是夸她" " 沉静宽厚 ". 没错, , 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 , 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 . 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 , 否则就是" " 不尊重 ." 综观全书她的举止, , 几乎 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 , 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 . 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 .现在想来, , 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 . 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 , 这种" " 趋吉避凶" " 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
在心中了吧. . 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 , 但在她, , 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 . 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 , 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 . 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 , 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 . 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 , 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 . 而她, , 也就认为世界本 就如此. . 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 " 举案齐眉" " 的尊重; ; 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 . 这样冷酷的纲常, , 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 , 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
她的作为, , 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 . 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 . 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 , 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 " 一个女孩儿家, , 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 , 叫有学问的人听了, , 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 "; 她也熟悉剧作戏曲, , 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 , 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 ; 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 活, , 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 , 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 , 也就只有流泪接受. . 直到最后宝玉出家, , 她的悲剧达到高潮. . 即使在这时, , 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 . 王夫人说" " 看着宝钗虽是痛哭, , 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 , 却倒来劝我, , 这是真真难得的 !" 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 , 又这样年轻, , 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 , 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 ! 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 , 这是她的" " 尊重 "!
与林相比, , 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 , 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 , 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 , 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 . 而宝钗一生" " 愚昧而不自知" " 而且依她的性格, , 终其一生, , 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
" " 可叹停机德, , 堪怜咏絮才. . 玉带林中挂 , 金簪雪里埋" "
这几句判词, , 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 . 对于她的一生, , 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
世界四大名著的读后感范文 2 2
俗话说得好, “ 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 ” 。其意白见。但碍于《水浒》、《三国》等从牙牙学语起就阅读,再读已无多大意义。无奈之中,捧起那 “ 石头 ” 硬啃起来,倒别有一番 “ 胭脂 ” 味。下有几条真( ( 天真) ) 知拙( ( 笨拙) ) 见,以供茶余饭后消遣。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 本爱情小说。为了写这本书,作者一直在研究医学、园林、建筑、书画、诗歌、烹饪、服饰、花草、古玩等。几十年来。整本书对研究和探讨清朝的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好像是当时的生活小百科,包罗万象,无所不包。难怪现在还有很多红学家专门研究这个宝藏。这本书展示的是人情世故和官场是非。今天,常见到深刻的内涵。可以说看一两遍不够,看十遍八遍也不够。对于我来说精读这本书是为了巩固、提高,甚至升华我的文学素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巨大感觉。
其次,这也是一部悲剧,我细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大凡流传下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全是悲剧。从卡西莫多到 宝玉,从羊脂球到阿 Q Q ,以致于今日泰坦尼克中的杰克和露丝,都是悲剧人物。正义战胜邪恶只能在动画片中存在,没有哪朝哪代的赞歌流传下来。特别是中国的《水浒》、《三国》、《红楼》都遵循着开业艰难后,强劲攀升,接着平稳走势,最后直线下跌的原则。这又恰与工商管理硕士 A MBA 教程中所描述的一般产品发展规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规律又仿佛与此紧密相连。一种文明当其跃上顶峰就必将走向衰亡。的确,照现在的环境发展,人类终究有个尽头,难道这是宇宙亘古不变的定理吗
难道这是继柏
拉图哲学中 “ 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 象模式一定 ” 理论之后,又一种新模式。待以后
有空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做个中国甘蔗。
第三,我以为程伟元、高鹗的续写不成功。虽基本符合上面的曲线原则,没有生搬硬套强加于前文之嫌,但终究是焊接产物。他俩根据原作的暗示,追踪前 0 80 回的情节,完成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安排了其他一系列人物的命运结局,使《红楼梦》成了一部完整的书,从而推动了《红》在社会的传播,扩大了它的影响。可是,后 40回写了宝玉中举和家业复兴,违背曹雪芹的原旨; ; 在人物描写和情节构思方面有一些歪曲和庸俗的笔墨,和曹雪芹的原著有很 大距离,近来又有人写了后 0 40 回,竭力鼓吹完美,但再怎么样也只能阿里基斯追乌龟,红楼梦的后 0 40 回将是一个永远的迷。
第四,也就是《红楼梦》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拿王熙凤这个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来说,她 “ 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 ” ,目光四射,手腕灵活日理万机,指挥若定。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特意邀请她去主持操办,她一去就看出宁国府的五大弊端,并提出一整套治理整顿措施。王熙凤威重令行,旁若无人,形成 “ 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个是能人 ” 的局面。这位王夫人的内侄女争强好胜、追慕虚荣,具有很强的权势欲。贾府这位年轻 俊俏,素有 “ 凤辣子 ” 之称的女当家伶牙俐齿,处处讨贾母、王夫人的欢喜,曲意奉承,插科打浑,无所不至。总之,王熙凤是一个集漂亮、聪明。能干、贪婪、狠毒于一身的复杂形象。作者还按照生活的逻辑,表现人物,阐发主题的需要,对众多的辅助人物作了精心的安排,使每个辅助人物不但具有自身的意义,而且能体现出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刘姥姥的一进大观园安排在小说
的第六回,当时情节尚未充分展开,作者借刘姥姥这一辅助人物,从社会最底层这样一个视角,来写贾府的显赫气派。通过刘姥姥这样一个乡下的穷老婆 子的眼睛,写出了凤姐的虚骄、矜持。刘姥姥第二次进入大观园的时候,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正处在微妙的阶段,贾府在表面上正处于繁花似锦的时期。作者将刘姥姥和贾母这样两个地位悬殊的老太太作了巧妙的对比。贾母趁此机会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 ; 刘姥姥则为了讨得一些封赏,心甘情愿的出乖露丑,充当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的笑料。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时,贾府大势已去,刘姥姥救了巧姐。这样,刘姥姥无意中成了贾府盛极而衰的见证人。
最后,还是说说它的艺术成就,鲁迅曾经指出:
“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都打破了。
” 鲁迅所谓的 “ 都打破了 ” 指的是 “ 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 。《红楼梦》没有把人物写某种思想或性格的化身,更没有把人物当作说教的工具。作者以细腻的笔墨展现了生活本身所固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关系为中心线索,同时展开贵族大家庭的其他人物、事件的描写。在紧紧抓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恋爱、婚姻悲剧的同时,展开广阔的社会环境描写,从而写出了产 生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
其实,关于红楼梦中可论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才刚究出些皮毛而已。譬如今年《读者》第七期的丫鬟问题,还值得再好好深挖,但碍于自己阅历浅薄,知识贫乏,无奈只得就此搁笔。再不赘述,还恭请学姐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循循善诱,多多指教,吴达自当感激不尽。
世界四大名著的读后感范文 3 3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 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 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 “ 剪不断,理还乱 ” ,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 “ 指腹为婚 ” ,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 ? 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 “ 造反 ” 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
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我一直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没落的趋势,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仕途,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很少见的,喜聚而不欢,爱大团圆结局。
我得感谢高鹗,他的继任者。虽然他在很多方面赶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她还是死了,不考虑她的神仙身份。至少她离开了宝玉,这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 ? 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 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可能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应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浪漫,生活会把浪漫完全扼杀。最后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变成 了粘在胸前的白米饭。所以,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告一段落,在彼此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 ? 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
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还是在贾府崩溃前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经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花花公子,他不是顶天立地的人。他能给黛玉的很少,更不用说保护和安慰了。他还是一个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黛玉在他身边不可能快乐。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 ? 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 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 ? 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 ? 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推荐访问:世界四大名著读后感例文 例文 读后感 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