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专题02——传统文化,供大家参考。
【时新素材】
1.民族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一个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遭受重创也能浴火重生。
——陈先达 2.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王蒙 3.文化犹如一个生命体,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而依旧富有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往,归根结底也在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
——《人民日报》评论 4.文化自信是全体人民能够接受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能以其巨大感召力增强全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汇集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新华时评 【传承】
5.三星堆遗址中各种神奇的“国宝级”文物的出土,再一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和精彩绝伦。三星堆文明还没有真正揭开神秘的面纱,这些坑里究竟埋藏了什么样的秘密现在还不能拿出确凿的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人的智慧、我们先辈的创造力远比我们所看到的惊艳,甚至超乎一般人的想象。看到这些文化瑰宝,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继承传统,发奋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6.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如今更是走出国门,成为一股惠及世界的强大的正能量。像太极拳、中医药等打着深深的民族烙印的中国文化遗产输出国外,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创新创造活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各民族的文明交流互鉴都有着重要意义。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精神领域的瑰宝,更有着实际运用意义。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中医药显示出的特殊功用证明,五千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中华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已经深入到每个华夏儿女的骨髓里,这是一种巨大的潜能,关键时刻进发出的巨大力量令人震撼。诸如中医、书画、京剧、武术、围棋、古琴、茶道等等,不仅在精神和气质上糯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亦在健身强体抵御疾病等方面造福天下苍生! 【创新】
8.经由疫情的洗礼,国人的卫生习惯、生活方式,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面对新的时代要求,人们必将面临观念上的不断更新,更健康科学的新生活方式也将逐渐成为共识。分餐制曾是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大力提倡分餐制不仅能减少疾病传播,而且对于推进移风易俗和传统就餐方式的科学化和文明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以适应新的时代规范,“分餐不分爱”把良好的分餐习惯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9.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著名书法家观山先生,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的创作,获得巨大成就。他在创作之余,借助时下流行的抖音平台,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拍成视频呈现出来,获得广泛关注,对推广书法艺术做了有益的、创新的尝试。由此可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既需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也需要与时俱进采用新的形式和技术手段。
10.京剧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娱乐文化日益多元的今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京 剧陈旧的曲目和过时的唱腔,已经很难满足大众的审美口味。王珮瑜创新演出方式,利用实时直播、弹幕互动等技术手段和千人大合唱的表演模式,赋予京剧艺术新的生命力和内涵,为古老京剧艺术在新时代的继承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必须在创新中获得生存发展,传统文化要与现代文相结合,在创新技术、创新形式的助推下使其焕发勃勃生机。
【优美句段】
1.秉传承之力,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传承。“嫦娥号”飞天,“玉兔”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墨子”量子通信,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等等,此种种中国之伟业,正是科技创新秉承文化传承之作,使中华文化为世界所认识,不断砥砺前行。
过去的一年是重大的一年,我们始终在路上,始终践行着先人之智慧,奋力前行。正如网红李子柒,虽粉丝千万,但也不忘中华文化根底,用创新性的现代直播技术,把中华美食文化传播世界各地。透过她的视频,可知其植根于内心的中华文化底蕴。故曰:秉传承之力,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传承。
2.中华文化如香茗,浅尝一口,便有无穷韵味。千年沉淀,大国底蕴,让人敬从心生。一撇一捺,写出汉字之古韵;一砖一瓦,建起长城之雄伟;一腔一调,唱出国粹之经典;一拳一脚,打出威风之英姿;中华文化瑰宝海外名扬。衣袂翩翩,华须飘荡,那是孔夫子传扬儒家经典,涤荡思想;驼铃声声,蹄踏万丈,那是丝绸之路沟通起文明的桥梁;歌舞升平,四方朝贡,那是盛世大唐威步天下,亘古流芳。一杯文化香茗敬我泱泱华夏,历承经典,启文
明新章。
3.从卧薪尝胆到闻鸡起舞,从替父从军到精忠报国,从唐诗汉赋到宋词元曲。朱德曾言:“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梭于时光长河,新时代的它依旧散发着富有的魅力,国家之复兴,民族之富强,离不开传统文化之滋养。它如精神图腾,始终与民族发生产生着共鸣。
4.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柴静说:“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当今时代,如何让文化更好地延续,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传承方式应是巧借创新活水,为文化赋能,才能为文化拂去历史尘埃,重新“活”起来。
5.传承是创新的前提,周国平先生曾有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诚如斯言,文化不是空中阁楼,它需要我们传承土壤的滋养。君可见梁思成夫妇为中国古建筑辗转奔波,君可见大国工匠为修复文物半生坚守,君可见网红博主李子柒一双素手点染田间烟火。文化需要表达,唯有表达才可流传,唯有流传才可谈创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文化传承亘古不变。
【精彩时评】
植根文化沃土 绽放创新活力 人民时评 管璇悦 拿起精巧的洛阳铲,拆开热销的文物盲盒“挖土”;社交平台上,传统文化类节目和视频屡屡刷屏;每到节假日,“打卡”博物馆成为热潮;重大考古发现揭晓,引发全民围观……今天的我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愈发频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益融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层出不穷的惊喜。
惊喜源于供给侧的“更新”,越来越多人专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演绎和创新呈现。不久前,一段水下中国舞圈粉无数。美轮美奂的舞美光影、精美绝伦的水下舞蹈,衣袂飘飘间,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穿越千年,跃然眼前。这个不到 2 分钟却收获一致好评的节目,背后饱含着各种不易:编导用精巧的构思重现《洛神赋》,工作人员在水下泡了26个小时、一天出水入水200次,舞者身上需要带几公斤的配重……正是创意的出彩、样式的多彩、科技的添彩,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收获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
惊喜也来自需求侧的“迭代”,公众逐渐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和不断提升审美素养。近年来,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三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的走俏市场,传统文化持续攀升的热度,折射的是公众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度。因为喜欢博物馆,选择成为文物摄影师,在镜头里穿透时间;因为热爱传统建筑,选择在自家小院里,用榫卯技术复原经典;因为醉心非遗传承,选择拜师学艺,在非凡技艺中感受历史魅力……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各种各样的打开方式,只要心有所向,定能寻得亲近之道,领略传统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互动与共鸣,让传统文化在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近些年来,许多创新尝试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赢得年轻人的欢呼掌声。《典籍里的中国》以沉浸式体验展现典籍的魅力,《国家宝藏》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开,“唐宫小姐姐”从古老画卷中走出……一次次播放点赞,一条条留言评论,观众既成为走近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又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岁月洗礼的古老文化由此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思接千载的当代观众由此徜徉在丰富的文化宝库,文化自信也得以不断巩固和提升。
当然,节目火了、人气高了、产品畅销了,并不意味着要一拥而上、千篇一律。让更多人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靠唯美的情境、精致的设计、宏大的场面,更要激起观众心灵深处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掘历经千年的旋律、故事、姿态、卷轴等,用忠于历史的讲述、属于当代的表达,进行各自精彩的书写,才能展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体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那些积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经典作品“热起来”、文化遗产“活起来”,观众进行的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国家和民族延续的将是“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发展。
兴文化,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人民网 郑言之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门见山,指出兴文化的重要意义】
近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兴文化,就是其
中的关键处、要害处,唯有下功夫,才能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引用领导人观点,从“兴文化”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联系上,继续强调其重要性。】
何为“兴文化”?【段首句即为本段中心句】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兴文化的目的就在于激发活力、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实现文化强国的路径选择,而且能有力地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解释“兴文化”的具体内涵】
何故“兴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文化,而且展现了非凡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文化焦虑、“精神滑坡”、创作瓶颈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创新创造的繁荣动力与发展潜力。可以说,兴文化,既是要承续优秀文化的血脉与传统,又要破解当前文化发展面临的难题与困惑。不断抬升社会的文化水位、不断凝聚国民的文化力量,这样的民族和国家才能汲取不竭的前行动力。
【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阐述“兴文化”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何以“兴文化”?文化是抽象的概念,兴文化则是具体的行动。
兴文化,关键在于“创”。一方面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质,进行创造性转化;另一方面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进行创新性发展。无论是日常文化生活还是文艺创作,亦或是互联网文化现象,都需要在充分激发活力的前提下提升创造力和创新力。当然,这不意味着要虚构历史、背离常识、宣扬谬论、肆意娱乐、挑战底线、违反法律,也不意味着恶俗、丑化、媚态,而是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以此作为文化创新创造的基石,才能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指出具体的途径——“创”,具有理性思辨色彩。】
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兴文化的重要保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让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才能让文化的力量蓬勃涌动,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才能不断增强。
曾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 5000 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这样的历史感一再提醒我们所具有的文化厚重,这样的时间感也一再提示我们要延续文化生命。站立在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就能凝聚起 13 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惟其如此,我们的道路也才能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进一步展开论述。】
兴文化,功在当代、利在万代。阔步新时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需要齐心发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好声音”。
【再次重申,收束全文。】
【为什么】
中国文化需自信 一考生 我们的民族需要有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化是由古至今贯穿一...
推荐访问: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专题02——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高考作文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