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现代文阅读(2021年11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 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现代文阅读(2021 年 年 11 月)
共 一、现代文阅读(共 20 小题)
1.(2021•日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未来,电从天上来 庞之浩 ①太阳是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取之不尽的核心能源系统。地球上的传统能源面临枯竭,太空电站或将成为 21 世纪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太空电站,简而言之,就是把地面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搬到太空,在“天上”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送到地面。
②电站“上天”,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在地面上,太阳能受到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云雨的增减及季节与昼夜更替等因素的影响衰减很多,能量密度也变化巨大,很不稳定。太空中的太阳能非常充裕。据估算,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最高发电功率约为 0.4 千瓦,在平流层为 7~8千瓦,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发电功率可达 10~14 千瓦。即便电能在多次转换过程中有所损耗,太空发电的整体效率仍非常可观。
③从技术原理看,太空电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能量转换和发射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激光等形式,向地面接收系统发送波束;地面转换装置,将其转换为电能接入电网。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光伏射频天线模块”,用于发电和能量转换,并计划于 2023 年进行空间段到地面段的电力传输演示。
④太空电站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可以大规模收集、转换和利用太阳能,发电量与地面核电站相当。从太空中获取的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世界各地,不依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例如,假若有了太空电站,电动车就无须四处寻找充电桩,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充电。
⑤不过,建造太空电站还需要攻克多重技术难关。单个太空电站的面积至少相当于 1400个足球场,发电功率为兆瓦级,使用寿命须达到 30 年以上。要建造这么宏大的空间系统,在材料、运载、航天器控制、在轨组装及维护等不少关键领域仍有待突破,远距离无线传输大功率电能技术也亟待攻关。此外,高昂的成本和安全隐患也须考虑在内。
⑥未来,电从天上来。英国对太空电站已展开研究,日本也开始了试验。中国已于 2018年在重庆启动首个太空电站实验基地,还绘制出实现目标的技术路线图,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太空电站的国家。
(选自《人民日报》,2021 年 4 月 1 日,有删改)
(1)下列相关表述,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A.导致地面太阳能衰减的因素有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云雨的增减以及季节与昼夜的更替等。
B.美国研发的“光伏射频天线模块”,用于发电和能量转换,目前尚未进行电力传输演示。
C.建造太空电站需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如材料、运载、航天器控制、在轨组装与维护等。
D.太空电站虽能有效解决能源问题,但因建造成本高昂、安全隐患巨大,并不被各国看好。
(2)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题目新颖有趣,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体现了科学小品文富有趣味性的特点。
B.第②自然段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准确说明地面上的太阳能很不稳定。
C.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强调单个太空电站的最小面积,表达准确严谨。
D.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介绍太空电站的建设目的、装置、优势及当前需攻克的技术难关。
(3)就选文看,太空电站的优势有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2021 秋•海安市期中)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A】德国《焦点》周刊对外貌满意度的调查
德国《焦点》周刊报道称,德国市场研究机构 GFK 最近公布的一次“全球外貌满意度”调查显示:年纪越轻,对自己的外貌越挑剔。在 15—19 周岁年龄段中有 16%的人表示对个人外貌不太满意,而在 20—59 周岁年龄段中,这一比例下降到 12%,60 周岁以上年龄组则只有 9%。
【B】培根《论美》片段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C】“看脸时代”说颜值 流沙 ①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有智慧,一直以来喜欢用“一表人才”来表达。现在或许更科学些,网友们发明了一个词:颜值。它去掉了“情感化”和种种臆想,把一个人的
相貌单独抽离出来,甚至还埋下了一个伏笔,他(她)是不是只有颜值,没有其他? ②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和才华都是分离的,中国文化更注重的是“贤、才、德、礼”,古往今来的经典著作,鲜有对一个人的相貌与才华作对等的判断。
③曾国藩是晚清大臣,享誉天下,但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这样描述曾国藩:“曾国藩却是中等个子,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举止行动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样子。”在戈登的眼中,曾国藩就是一个糟老头子,没有什么出众之处,看上去甚至有些笨头笨脑的。清代著名学者、桐城派名家安徽人方宗诚第一次见到曾国藩,也极为惊讶,觉得他根本不像一位总督和将领,“宽大和平,不自矜伐,望之如一老教师耳。”方宗诚的这段描述,实则暗有褒奖,这向来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国之大器,相貌平常,行为平常,这就具有了文化上的艺术美感。
④网友们创造出来的“颜值”真的是一个极好的词汇,好就好在将一个人“指标化”了,一个人除“颜值”,自然还有“品德值”“文化值”“智商值”“情商值”“健康值”等等,综合起来才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立体具象的人。
⑤美国期刊《哈佛大学商业评论》曾经发表了一篇科研文章,阐释那些外表不对称(颜值不高)的人更能够成为杰出的领袖,他们引用了大量的数据支持了这一论证。
⑥这样的论证不可全信,但里面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不好看的外表,会使得他们需要加倍的努力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这使得他们在知识储备、人际交往、组织领导方面的才能越发得到开发、锻炼。
⑦现在有一种观点,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实际上,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但千百年来,没有一种“看脸”文化可以主导社会主流价值观,无论一个人如何地“搔首弄姿”或是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的,可以让人去称道的东西,只有两样:德行和成就。然后才是,这个人长得还可以。
(1)请筛选出材料【A】中的主要信息。
(2)材料【B】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材料【C】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三则材料,联系实际回答:应怎样正确地看待“颜值”? 3.(2020 秋•横山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黑龙江大力推广生物质能源项目。“把自家秸秆加工成的颗粒燃料倒进锅炉,灰尘少还省钱。”在松北区乐业镇杏林村,村民高永华家今冬取暖没有像往年一样烧煤,而
是换上了新燃料——秸秆颗粒。据介绍,今年在市区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松北区一些村民家里安装了生物质锅炉,用加工好的秸秆颗粒燃料来替代燃煤。
无独有偶,目前秸秆加工燃料项目正在道里区榆树镇民泉村和太平镇立业村推进。道里区政府无偿为民泉村 87 户农户和立业村 160 户农户更换安装新型生物质气化节能锅炉,由金朋合作社对农户地里的秸秆选行收集,然后制作成生物质燃料。村民有偿使用合作社生产的生物质燃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一生活生产用能一有机肥料还田”的循环利用。
【材料二】
生物质是指一切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质,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及其排泄物、垃圾及有机废水等源自生物体的有机物质。废弃生物质是人类在利用生物质的过程中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它仍然属于生物质的宏观范畴,但是能量密度、可利用性等都有显著的降低。
根据不同的来源可以将废弃生物质分为三类:城市生物质废物(主要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城市粪便以及城镇污泥);农作物废物(主要以玉米秸、麦秸和稻秸为主);禽畜粪便。
废弃生物质作为固体废物的一种,是人们必须妥善处理的环境污染物,若处理处置不当,将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废弃生物质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合理高效地将废弃生物质资源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生物质能这一可再生清洁能源,而且对于 CO 2 减排也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三】
废弃生物质变废为宝一直是个国际难题。近日,中国科技大学江鸿教授课题组与俞汉青教授课题組合作,分别成功制备了高热值且稳定的固相生物煤和高性能的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材料,为实现废弃生物质热解技术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热解是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缺氧条件下的生物质热解,可以得到可再生的生物油、生物炭和一部分热解气。
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生物油的催化提质和分离,期望获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优质燃料。然而,生物油的成分复杂且不稳定,通常包含数百种有机化合物。在催化过程中,部分有机物发生缩合、脱水、结焦等反应,会导致催化剂失效,使催化提质过程难以持续。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常压蒸馏过程参数控制,实现生物油快速结焦可以得到一种
新的固体燃料,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生物煤。分析显示,不同生物质原料得到的生物煤热值与商用煤热值相当。此外,生物煤还具有性能稳定、低含硫量、不含重金属等环境友好特性。
另外,热解过程产生的高温气体中包含小分子碳有机物,且热解气温度较高,是制备碳纳米材料的潜在前提。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热解条件,利用化学蒸汽沉积方法制备3D 石墨烯,还通过改变热解沉积条件,得到了碳纳米线。这些高附加值碳材料在污染物去除和储能方面展示了良好性能,利用生物质热解气合成石墨烯具有更小的环境影响和能量消耗。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2)【材料三】是 2020 年 5 月 22 日的一则新闻,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弃生物质虽然会造成环境污染,但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我们应该合理高效地利用它。
B.有了中国科技大学提供的技术支撑,废弃生物质热解技术就将投入商业化应用。
C.国内外学者期望获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优质燃料,但催化提质过程难以持续 D.像碳纳米线这样的高附加值碳材料利用生物质热解气合成石墨烯具有更小的环境影响。
(4)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是大势所趋,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废弃生物质变废为宝的小妙招?(答出三点即可)
4.(2020 秋•叙州区校级期中)文学类文本阅读。
送春 宗璞 ①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②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
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③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各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这家因主人年老,从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含笑望着它们。
④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却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⑤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许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⑥“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⑦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房门。整个春天各种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⑧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好像原有一天张绚烂的彩画,现今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⑨我知道,春归去了。
⑩在领地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