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中医药产业发展——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中医药产业发展——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范围内打造酿品、饮品、乳品、主食糕点、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中医药十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其中特色饮品、果品精深加工产品、保健食品、药品“四品”将依托本省资源优势打造提升。我市在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有着完备的“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中药提取-生物制药”等全产业链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中医药产业作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农民调产增收的重要抓手来推进,中药材产业总体上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为摸清底数、找准问题、提升服务,近日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市中医药产业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展开调研,经实地查看、入企走访、座谈交流,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疏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晋城市地处太行山、太岳山腹地,是全省中药材产业布局规划的四大重要产区之一。据2005年药用植物资源普查,全市共有药用植物640种,主要品种有连翘、党参、黄芩、火麻仁、山楂、山桃、山杏、酸枣仁、菟丝子、蝉蜕、益母草、柴胡、紫苏、丹参、九节菖蒲、山茱萸、金莲花、板蓝根、荆芥、秦艽、羌活、桔梗等品种,其中:党参、连翘、山茱萸等道地药材在周边省份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产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2018年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75.6万亩(其中:耕地种植11.3万亩,野生抚育64.3万亩)其中新种植2.44万亩。种植品种主要有:党参、连翘、黄芩、柴胡、紫苏、丹参、板蓝根、荆芥等,全市中药材总产量达1.26万吨,总产值3亿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200元,为农民增收、农村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目前,本区域内驻有北京同仁堂陵川党参有限公司、山西九州天润道地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兰花太行中药有限公司等药企11家;山西彤康食品有限公司、山西厦普赛尔食品有限公司、陵川县乡土人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山西腾达源开发有限公司、山西花烂漫土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药食同源企业22家;注册中药材合作社210余家。经营范围涵盖药材种植、精深加工、中药提取、生物制药、仓储流通、功能保健、特色饮品等中医药产业全领域。2018年全市中药材、药食同源、饮品、化妆品原材料年加工消化能力19855吨,销售量7132吨,年销售收入19292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内蒙古等地。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资金投入不足品牌宣传力度不大
中医药产业是我市农业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但在财政公共资金投入上还存在明显不足,近5年来市级财政未对中医药产业方面进行投入。品牌宣传手段单一,经费投入不足。我市属多种道地药材主产区,受资源型地区单一产业结构的长期困扰和西药、化学药的冲击,中医药产业开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创新不足,宣传滞后。目前,我市仅有阳城山茱萸1个中药材品种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一些知名品牌和优质产品不能做到优质优价,道地药材的比较优势、经济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加工企业发展滞后龙头带动效应不足
从近年来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加工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转化能力弱,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二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国内知名中药材品牌落地我市不多。虽说有兰花太行中药有限公司、九州天润道地药材有限公司两个中药材加工企业已经运营生产,但仅仅属于起步阶段,依然有50%左右的药用原材料由外地药商、药贩收购,加工环节薄弱,发展明显滞后,造成了大量利益的流失,中药材产业有基地,少龙头,有原料,少产品的窘境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三)产业链条不够完备产品附加值低
中药材从选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到加工、销售都处于低水平,中药材市场流通和仓储体系发展滞后。现有制药企业的年消耗转化本地药材在7000吨左右,不及全市药材总产量的50%,药农基本以出售原生药材为主,缺少大型中药材饮片生产和中成药制造企业带动,中药材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四)科技创新不足技术人才匮乏
在中药工业方面,企业科研力量薄弱、技术人才匮乏、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滞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在市场上叫得响的拳头产品,适销对路的高端新产品少且市场推广力度不足。中药农业方面,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机械化耕作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推广还远远不够。
三、对策及建议
围绕《晋城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在发展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基础上,加强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整体推进,打造新型经济增长极。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资金整合力度
要充分发挥晋城市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集中资金,精准发力,尤其要对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的中药材精深加工、仓储流通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大扶持力度。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林业、水利、发改、科技等部门的资金,将产业扶贫、生态治理、科技推广等项目,优先向中药材产业倾斜。要选择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中药材开发项目,向金融部门推荐,争取信贷支持。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资金投入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要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各负其责、搞好衔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补短板强弱项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
龙头企业少、加工能力弱、仓储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中药材产业全面发展的短板,加强中药材加工、仓储、流通项目建设迫在眉睫。一要重点对全市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进行扶持,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二要通过加强引导,改革、改制、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形式,促进生产力要素优化配置,组建大的中医药企业集团;三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全国知名医药企业落户投产,实现晋城市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全国知名品牌的强强联合。通过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扶持和服务,建立起各具特色,大、中、小企业合理布局、优势互补、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医药企业集群,带动全市中药材产业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快速上档升级。
(三)加强种苗选育繁育基地建设着力技术提升
当前全国各地大规模无序开发种植中药材,盲目引种、调种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中药材南药北种、种源混乱、种质混杂、品质下降,亟待规范。近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全国道地药材目录》,晋东南片主要以连翘、党参为道地药材产地,因此,抓好中药材良种繁育源头工作尤为重要。今后要加强与中医药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加强良种选育和繁育,提高种子、种苗产业化、专业化生产水平,为农民提供优质种子、种苗,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品质。要推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一是要加强对药农的技术培训,推广轮作倒茬和生物防治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问题,保证中药材的优良品质。二是推广省工省力技术。要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使现代技术成为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严禁私挖滥采加强珍稀野生药材保护
晋城市有野生药用植物640余种,除连翘、党参、黄芩、柴胡等传统、骨干大品种外,秦艽、羌活、半夏、重楼、九节菖蒲、淫羊藿、何首乌等一些名贵、珍稀药材品种在本地均有分布。野生中药材采集历来是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野生药材价格持续上涨,群众私挖滥采的现象愈发严重,造成了药材品质下降、资源遭到破坏。因此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已刻不容缓,林业、工商、药监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珍稀野生药用资源的保护。
(五)加强宣传推介,提升我市道地药材知名度
道地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要加大对我市道地药材的宣传力度,一是利用电视、报纸、微信等可视媒体宣传;二是利用“农博会、农民丰收节、太行连翘节、神农炎帝农耕文化节”等产品展销平台宣传;三是利用中药材共建共享联盟交流、中药材信息研讨会等中介进行宣传;四是利用制作公司网页、网络搞好网上宣传,把我市中药材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宣传推广出去,提高我市道地药材的知名度。积极开展地理标志、原产地认证和道地药材商标注册工作,通过建立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晋城中药材品牌保护工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深受消费者信任的“晋药”品牌。
(六)创新发展理念健全服务体系
现阶段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各地大面积种植中药材,产量出现暴发性增长。老百姓缺乏种植技术,多以种粮模式进行种植,打农药、上化肥,种植方式简单粗放、乱象丛生,粗加工环节也不尽规范,影响了中药材的药效和品质。市场调研不足、网络信息不畅、市场供给失衡、价格波动较大,销售渠道不宽等因素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长足发展。各地争相申请标志认证,药企之间各自为战,甚至于出现内讧、互黑行为,对中药材产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亟待解决。一是要成立“中药材联盟组织”。联盟是载体,联盟骨干企业为成员,共同打造平台,对接联盟,将利益捆挷在一起,从产业链入手“从种到用”着力解决种植、技术、加工、销售、资金、信息、需求等问题。二是要成立“联盟发展基金”。政府主导、企业出资,基金池不做固定基金,只做流通基金,负责“投、融、管、退”事项。三要成立“联盟专家委员会”。由政府引导、但不干预,所有事项都要经“联盟专家委员会”评审、论证、决定。四是要建立中药材网络信息发布平台。与全国大型药市药企联网,向药企及药农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七)统筹布局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
《山西省2018年农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将晋城市作为整市推进的试点市,极大鼓舞了当地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围绕道地中药材资源开发这个中心,将健康养生和休闲娱乐融为一体,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建设“药材种植观光园”“药材科普教育园”等中医药特色园区。突出创新理念,探索中药材+观光,中药材+休闲,中药材+康养等新的发展模式,打造中药材种植、观光、休闲产业示范带。撘乘“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的快车,在景道两旁种植连翘、黄芩、柴胡、党参、桔梗等中药材,使不同花期的中药材依次开放,花期可从每年3月一直延绵到8月,让“四季药花香”成为当地特色,既富了百姓、又醉了游人、还固了水土,达到观赏与获益的双向效果。
推荐访问:产业发展 中医药 壮大 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中医药产业发展——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药产业链研究报告 中医药产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