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议论文阅读(2022年2月)

发布时间:2022-06-23 09:25: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议论文阅读(2022年2月),供大家参考。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议论文阅读(2022年2月)

 

 2022 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议论文阅读(2022 年 年 2 月)

 一. 议论文共 阅读(共 20 小题)

 1.(2021 秋•九龙县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文中敌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 (2)文中第⑧段加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将其改为陈述句,并对比一下哪个好。

 (3)第⑨段画线的“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分别指的是什么? (4)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

 2.(2021 秋•龙华区校级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1)从选段看,白求恩是一位怎样的人? (2)简要概括选文第①段中“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3)从表达效果看,下面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改句: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全都..为之感动。

 (4)《纪念白求恩》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作者热情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最后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时,用“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

  ”热情议论,这具有超越时代的教育意义。(请用课文中原句作答)

 (5)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上,由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抽组的白求恩医疗方队,作为地面受阅部队压轴亮相,成为众人关注的一道靓丽风景。这所军校,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白求恩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支援中国抗战的深深纪念。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也时刻在鞭策着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白求恩这种精神的人是很多的。请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要求:先叙后议,50 字以内)

 3.(2021 秋•道县期末)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逆境是人生的财富吗 ①有人说,逆境可以变成财富。但逆境要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要使逆境变成财富,需要理解逆境、管理逆境。

 ②那么怎样做算是理解逆境?人一旦遇到逆境,要接纳自己身处逆境这个事实,要坦然面对,接受他。这不是世界末日。当然人生没有太严重的逆境应该更好,可谁能保证自己不会遇到逆境?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在不同时间身处逆境,就像家里来客人一样,这是正常人生不能回避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张海迪 5 岁时就高位截瘫,她努力调整心态,首先接纳了“身患重病”的事实,而不是不敢承认、不肯承认。接受“身处逆境”这个事实,在此基础上强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能轻易放弃。

 ③我们又要如何管理逆境呢?我们可以通过变换视角、合理化、转移、替代、升华来处理逆境。变换视角:可以借用伊壁鸠鲁的观点来描述变换视角所谓含义,“不是事情本身使你不快乐,是你对待事情的看法使你不快乐。”半瓶水可以看成半瓶空,也可以看成半瓶水。同样道理,是不是逆境,看你从哪个角度看,逆境是财富还是负资产,也是看你从哪个角度来认识,这就是变换视角。合理化指的是需要找到合适的理由,而合适的理由来自于看问题时用相对观、全面观、动态观来代替绝对、片面和静态。所谓“相对观”,强调不好中有好的一面,例如胆小可以认为是谨慎,危机也是机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全面观”强调补偿,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例如,“我个子矮,但我很灵活”就是补偿,视力不好往往听力好,等等。总之,“相对观”注重胸怀宽广;“全面观”注重思路宽广;“动态观”注重眼界宽广。转移是指转移自己的关注点和场所,“吃不到葡萄”,绝不欺骗自己说葡萄酸,而是从吃葡萄转移到另一个关注点,例如锻炼、书法等等;转移一个新的环境,忘掉葡萄。替代就是用新的内容取代原有的东西,例如,“吃不到葡萄”可以吃橘子或其他水果等等。升华则是利用所谓的逆境和不顺,把它作为进步和发展的

 阶梯。太史公遭酷刑,反而写成了《史记》这部不朽之作。张海迪身残志坚,却坚持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 4 门外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成功翻译了 16 本海外著作,完成了 100 万字的作品。这些感人的事迹,就是对在逆境中升华的最好诠释。

 ④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有才干的人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勇敢的人是笔财富。但在生活中,我们也看到逆境对于弱者往往是一个又一个万丈深渊。

 ⑤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那是有条件的:理解逆境、管理逆境,使其成为人生垫脚石。

 (1)对选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逆境是人生的财富吗 B.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C.要使逆境变成财富,需要理解逆境、管理逆境。

 D.逆境可以变成财富 (2)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提出逆境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 B.第②段中运用了举例论证 C.第③段中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 D.第⑤段说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4.(2021 秋•乌兰察布期末)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问题。

 孝敬父母需用心 张一琪 ①曾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名母亲做好年夜饭等待着儿女回家,可是儿女们却接连打来电话告诉母亲,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回家吃年夜饭。饭热了凉,凉了又热。看到这则广告的时候,很多人潸然泪下。

 ②广告谈的是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孝文化,一直绵延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代有以“百里负米”“卧冰求鲤”为代表的二十四孝的感动故事,有“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的谆谆教诲。但是,时代在变,孝敬父母的内涵也在变。在新时代背景下,用心孝敬父母,应该是我们要坚守的准则。

 ③首先,孝敬父母要“用”心。这个“用”要作动词讲。也就是在孝敬父母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认真,让父母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孝顺和关心。这是与古代孝文化一

 脉相承的。具体说来,就是要时时关心父母的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和思想状况。还未成年的孩子要懂得关心父母,在他们工作之余,力所能及给予他们快乐,缓解父母由工作带来的疲劳。已经成年甚至成家的人,更要时时关心父母身体,关注他们的生活,首先保证父母在物质上的满足。

 ④其次,孝敬父母要用“心”。进入工业文明的人类社会,每个人都变得无比忙碌,一分钟都想要当成几分钟来用。物质的极大丰富刺激了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努力地追求物质,反而忽视了心的交流。1999 年春晚上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感动了无数人,歌词打动人心,发人深省。“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对于老人来说,金钱上的孝顺固然重要,但是能够时常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聊聊天,说一说工作和生活中的乐事和烦恼,让父母感到他们在参与你的生活,则更加切中实际。这里的用“心”,就是希望能够给予老人心灵上的关怀,不要造成他们心灵的“空巢”。

 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社会已经来到。根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超过 60 岁人口将超过5 亿。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除了国家要建立健全养老、医疗等体制机制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每一位儿女用心孝敬孝顺父母,让操劳忙碌了一辈子的父母能够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⑥家和万事兴。其实孝顺父母很简单,只要肯用心,父母就会开心,儿女也才能放心。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的“孝敬父母要‘用’心”和“孝敬父母要用‘心’”两观点的区别是什么? (3)简述文章的论证思路。

 (4)找出文章第④段中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5)说说你对结尾句“其实孝顺父母很简单,只要肯用心,父母就会开心,儿女也才能放心。”的理解。

 5.(2021 秋•麦积区期末)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

 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章中对方的论点是什么?对方确立这样论点的论据是什么? (2)文章是如何反驳对方论点的? (3)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又是怎样论证的? (4)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

 (5)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

 6.(2021 秋•大兴区期末)阅读《小议“舒适区”》,完成问题。

 小议“舒适区” 刘根生 ①研究者通过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甲】走出舒适区,一个人才能真正激活自我,适应变化,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是指离开舒适而熟悉的环境吗?当然不是。这里的“舒适区”并不是某

 个环境或区域,而是指心理上自我的安全空间。舒适区虽然是个美丽的地方,但没有任何东西在那里生长。比如有人沉湎于过往成就的舒适区,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就如同用同一张底片冲洗出很多张照片,似新实旧。再比如有人陷入“工作陷阱”,有难度的不愿干,没先例的不敢干,假装忙碌以使自己保持在舒适区,避免去学习新的东西,最终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乙】不日新者必日退,长期处于舒适区会降低学习潜能,让人逐渐失去学习新事物的动力。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方可获得应对变化的能力,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③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

推荐访问: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议论文阅读(2022年2月) 议论文 速递 年中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