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几点建议6篇
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几点建议篇1
对照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的要求和基层工作形势发展需求,当前基层干部队伍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任务繁重责任加大”与“编制偏少人员偏老”矛盾较突出。目前,"一票否决"评估监督,"xxxx"平台全面运行,"三改一拆","四破"整风,"五水共治"等重点任务同步实施,,使乡镇(街道)作为最基层和落实各项政策任务的末端,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和压力。自该区成立以来,该区的行政编制总体上相对较小。全区x个乡镇仅有x名公务员。长期以来,公务员队伍长期偏紧偏满,但前线人手却不足。例如,有x个村庄,常住人口超过x人,总移民人口超过x人。今年,承担了x项重点任务(x项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全镇公务员编制x个,现有公务员x人,年龄平均x,其中x岁以上x人,x-x岁x人,x-x岁x人,x岁以下的仅x人,干部力量不足、队伍年龄老化断档问题日益凸显。
二是“专业人才需求迫切”与“干部来源渠道单一”矛盾较突出。近年来,除安置复员士兵外,由于受人员配备因素少的影响,该地区每年仅组织向社会招聘约x名乡镇政府公务员,其中半数以上需要招聘大学生村官和优秀村干部。由于职位的缺乏,社会的招聘只能是无限专业的,不能直接用专业知识补充最急需的新鲜血液。目前,乡镇领导班子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一般干部中农林水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xx年代招收的专业技术干部年龄即将达到“条”到“线”。直接招聘的年轻干部和转业干部大多专业不同,流动性强,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面临“断代”问题。
三是“基层队伍人心不稳”与“工作环境较难改善”矛盾较突出。由于工作的复杂性,干部的许多基本权益,例如节假日都得不到保障。同时,也面临着阶段性,突出性的检查监督任务。基层干部经常“两眼已开就忙到熄灯”。如果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或者被当场解雇。许多干部如履薄冰。在参观调研期间,不少村镇(街道)“一把手”反映前线压力大,经常睡不着觉。此外,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许多扎根基层、奔赴一线的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他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有的病了还坚守岗位,一拖再拖,小病变大病,急病变慢性病。与往年相比,患病和住院的干部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仅在xxxx年上半年,区委就前往医院向多达xx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表示慰问。正因为如此,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心不稳定,人心不安。在与干部的谈心中,不少乡镇班子成员提出了机关转岗的想法,有的甚至宁愿到机关部门当一般干部。
四是“干劲活力有待激发”与“考核管理落地乏力”矛盾较突出。目前,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大,工资低,社会关注度高。阳光工资实施和津补贴治理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吃大锅饭问题死灰复燃,“苦乐不均”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的重要性和干部的待遇在政治待遇上无法体现,一些基层干部由于身份和年龄的限制,没有晋升的希望。老干部的积极性难以调动,队伍中有不少"站客"和"看客"。在严格干部管理方面,虽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区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在基层工作考核管理方面,由于“粗放”措施相对较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好人”思想作怪、制度执行走样落地乏力等,导致干部队伍中“庸懒散”现象、“出勤不出力”问题依然改观不大、不能有效解决,不仅挫伤了部分同志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到干部队伍的整体建设。
二、有关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倾斜,让乡镇干部“暖心”。建议加大对基层一线的人员配备,特别是对开发建设任务重、社会管理压力大的乡镇。在严格执行的《规范和提高乡(街)干部待遇暂行办法》中,提出了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奖金基数,由乡镇党委全面考核,严格有序发放,使广大乡镇干部安心扎根基层。出台一般干部交流办法,在尊重自身意愿和乡镇党委意见的基础上,优先交流本单位表现良好、业绩突出的乡镇干部,对在现乡镇工作时间较长的一般干部,给予照顾性交流安排,重点抓好有特殊困难需要组织照顾的乡镇干部。
二是加大专业培训,给乡镇干部“充电”。建议各级党委在招聘乡镇公务员时,除优先考虑农林水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外,更要重视乡镇干部的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进行准确的理论培训,,针对乡镇干部的知识缺口、经济盲点和能力弱点,加强科技培训、管理培训和法律培训,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训,学习先进制造业、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知识,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形势的认识,不断锤炼乡镇干部的专业思想,提高专业素质,掌握专业方法,提高乡镇干部适应新常态、落实新思路的素质和能力。
三是加强心理疏导,替乡镇干部“解忧”。针对乡镇干部长期以来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责任压力不断加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失衡等不良心理问题,积极探索干部心理咨询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干部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成立乡镇干部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开通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并通过心理专家坐下来回答配对咨询,帮助广大乡镇干部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完善干部探亲慰问机制,建立干部“三必访、五必谈”机制,即干部遇到重大困难、生病住院、直系亲属死亡、干部提拔时必须探亲,交流调整,违纪处理,情绪异常,思想波动,群众反映强烈,工作挫折和压力过大必谈。
四是建立容错机制,为乡镇干部“撑腰”。探索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容错免责机制对于乡镇干部在改革创新和推动发展中出现的工作失误或无意过失,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或是符合上级方针决策精神,只要符合条件,乡镇干部可提出免责申请,组织考虑给予减轻或免除相关责任。充分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使乡镇干部放下因错得咎的心理负担,到事业工作中大展抱负,在全区大力营造鼓励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
五是加大选拔力度,给乡镇干部“鼓劲”。始终坚持“三个优先”选配干部,努力营造让基层乡镇好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优先推荐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善于解决复杂矛盾的基层一线党政正职为市管后备干部;除一些专业技术领导岗位外,选配区直部门主要领导,优先考虑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选拔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优先考虑长期扎根乡镇经受过扎实磨练的干部。优化干部推荐和考察办法,采取“无任用提名推荐+多级署名推荐”办法选拔“黄牛型”干部,即看推荐情况又注重考察现实表现,防止简单唯票现象,不让脚踏实地的“老黄牛”干部吃亏。注重优化选拔方式,为防止在选任工作中过度依赖考试分数的做法,使广大乡镇事业干部自觉埋头实干,取消笔试比选环节,增加量化比选环节,强化实干实绩方面竞争,做到不唯分取人。科学设置量化比选条件,量化项目向乡镇经历倾斜,给予一定加分比重,从而使干出实绩的乡镇干部更能胜出。
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几点建议篇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怎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第一,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
我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人口城镇化过程。1978年农村人口7.79亿,城镇化率17.9%。1995年农村人口达到高峰8.6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29%。2018年农村人口减少到5.6亿人,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到8.3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近60%。我国城镇化正在持续推进,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按照2030年人口峰值 14.5亿人、城镇化率70%计算,今后10年左右,农村人口将减少1.25亿人左右。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户籍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8年43.37%。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58%,相差16.21个百分点 ,缺口2.26亿人。全国现在离开土地务工经商的农民大约是2.88亿,其中举家进城务工经商的有3000多万户。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推进城镇化要回归到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这个本源上来,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富农惠农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农村社会事业明显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仍旧很突出。现代化必然由现代城市和现代乡村共同构成。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大部分国土面积是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到了70%,还会有四亿多人生活在农村。没有乡村的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进程中,要重新发现并利用好乡村的多元价值,使之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第二,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矛盾出发提出的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三农”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贡献少,不如工业项目来得快,在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还是向城市倾斜,“三农”往往排不上号。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优先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优先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战斗一线。《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懂“三农”、会抓“三农”,分管负责人应当成为抓“三农”的行家里手。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要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干事创业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农村工作干部。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要优先满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引导和支持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释放农村发展潜力。应当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农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医生队伍素质。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要建立“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我们初步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元以上。财政支出压力再大,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三农’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同时,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四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现在,农村地区通公路、通电、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平稳。2015年底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6.7亿,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180元,各级财政补助450元。2018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4亿人,领取待遇人数1.6亿人,月人均养老金150元。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速。但全国还有近1/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80%村庄生活污水未得到处理;拥有卫生厕所农户比例仅为48.6%。约有1/3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农民养老是大问题,完善制度任重道远,农民人均缴费只有249元/年。农民养老保险政府财政补贴840元/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5160元/年,差5倍。城镇职工养老金2251元/月,是农民的20倍。总之,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超越发展阶段,不提脱离实际的目标,要把那些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找出来、解决好,不开空头支票,说到做到,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三,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为根本促进乡村振兴。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一是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农产品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现在,许多优质农产品还是在田头卖、在马路边卖,还是“提篮小卖”,还是“披头散发”在卖,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要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特别是要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做足文章。农村电商为城乡商品流通创新了渠道,有助于带动仓储物流、标准化生产、包装设计、品牌营销、质量溯源等配套产业和服务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体系,培养适应数字农业发展的人才,赋予农民更多数字化工具,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三是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产业链收益。农村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关键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四是在粮食问题上不能掉以轻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粮食还没有过关。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到那时谁也救不了我们。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要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建立健全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不能让生产粮食越多越吃亏。各级地方政府要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特别是粮食主销区要切实落实责任。如果一个地方真把粮食生产搞没了,就是抛弃了责任。这方面还需要有硬约束。
第四,要在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好地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在乡村振兴更加重要的位置。乡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乡村传统建筑急剧减少、乡村风貌发生巨大改变、乡土文化特色遭到破坏。一些地方以城市审美为标尺改造农村的做法大行其道,乡村建设退化为简单的环境整治,甚至等同于建筑立面的化妆式改造,乡村建设“千村一面”。乡村美食、文化习俗、手工艺、生活形态日益去乡土化,乡村社会关系和文化特色逐步丧失,乡村文化日渐荒芜。与此同时,乡土文化赖以生存的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基础逐渐消失,生存滋养空间显著缩小。现代都市文化和工业文明冲击日益升级,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生存空间受到显著挤压。一定程度上,乡村社会空心化、相对衰弱,背后交织的是乡村价值失落、差序格局式微、乡土文化流逝。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乡村,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促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把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好,还要不断发扬光大。要提倡见人见物见生活,让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生产耕作、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保存文化基因,守护文化根脉。要从乡村风貌、传统技艺和文化资源等方面,复兴乡土文化,从整体上恢复乡村活力,形成独特的乡村魅力,增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要在保护和弘扬优秀乡土文化上下一番“绣花”工夫,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乡村物质文化的整修保护,留住乡土文化记忆。要下大力气保护农业文化和农耕文明遗产,做好传承弘扬工作。挖掘保护民间表演艺术、传统戏曲、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把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文明元素相结合,传承独特风格样式,赋予新兴文化内涵,让乡土文化焕发新生机。二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养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有悖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的现象增多,家庭的稳定性不断被削弱。一些地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和过度消费盛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弘扬乡村文明。三是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总的看,乡村社会仍然是国家治理中的薄弱环节。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重点从治理理念更新、治理体系优化、治理手段创新方面综合用劲、精准发力,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第五,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做好村庄规划。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社会正经历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要看到,现阶段我国农村转型变化还处于进行时,农村还在演变分化中,有的村庄要逐步向城镇形态靠,有的村庄会长久存在,有的村庄会逐渐衰落,这符合村庄演进发展的规律。哪些村保留、哪些村整治、哪些村缩减、哪些村做大,都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研究不同的办法,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不能不顾农民意愿,把建设城市那一套放到农村照搬照抄,大搞撤村并居、集中上楼。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要扎实做好市县级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科学编制好“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注重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保留乡土风情风貌,保存特色乡土文化,重新认识、不断挖掘田园和乡土价值,扬农村之长、补农村之短,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
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几点建议篇3
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加强社综治基层基础社会管理建设的几点思考跟建议。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把基层组织做强、把基础工作做实是确保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职能实现的重要保障。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7周年,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
一、我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现状
X区下辖X个乡镇街道,总面积X平方公里,总人口逾X万(其中流动人口逾X万),行政村X个,社区X个。区委、区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的同时,高度重视基层综治工作。近年来,以社会管理创新竞赛、百家示范单位评选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重点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基层综治力量配备。区综治办现配备主任一名(兼任区委政法委委员),副主任一名;X个乡镇街道,分管副书记担任综治办主任的X个,党委委员担任综治办主任的X个,其他领导担任综治办主任的X个;配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的X个;综治办干部配备X人及以上的X个;各行政村(社区)共配备X名综治调解室主任。
二是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全区共划分网格X个,组建服务团队X支,服务团队人数X人。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竞赛活动,创建“创新社会管理百家示范单位”X家。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与X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办公X家,分别办公X家,正在改建的X家。建立综治信息系统平台,全区X个村安装了综治基层信息系统,开通了平台帐号,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分期培训,方便了各类信息的上报。
三是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在区委《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深化创新“老娘舅”“和事佬”等民间调解组织,探索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调解中心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日常性、基础性工作。
四是基层系列平安创建。通过开展平安乡镇、平安家庭、平安校园等X个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各行各业的落实,大量的社会矛盾得到及时化解,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力整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如教育系统的“平安校园”创建,在蒋堂小学试点创新“走进平安”教育模式,开辟出“平安博览馆”“平安体验馆”等教育新阵地,扎实推进安全教育活动。受到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全国通报表扬,被授予“全国文明交通安全示范学校”。
五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012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人防上加强协管员、巡防员、调解员、联络员等为主体的群防体系建设,做到警民互动,专群结合,特别是加强巡防队伍正规化建设,按标准配备巡防队员单警装备,将巡逻重点由街面向居民小区延伸,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现场盘查率,全区,各乡镇街道共有各类巡防队伍X支,群防群治队伍X支,群防群治人数X人;技防上按照“科学规划、加密成网、形成规模”的要求,合理设定重要部位治安监控点,发动社会单位自建探头,逐步消除监控死角,目前运行使用的视频监控探头共有X个;物防上结合“平安小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行综治警务室建设,在案件多发、人群聚集部位安装“户外警示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与中央、省、市综治委要求还有诸多不足,与人民群众的期盼需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综治干部配备不强。综治工作一直被认为是苦差事,综治干部责任重、压力大、待遇不高,有些干部不愿到综治岗位。目前大部分乡镇街道配备了X名综治干部,X名综治办主任,X名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但都身兼数职分身乏术,与当前所要承担的综治工作量极不相称;乡镇街道派出所、司法所负责人都是享受副科职级待遇,而综治办副主任一般是科员职级,却要担负起大协调工作,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二)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受限于经费紧张这一实际困难,使得我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达不到省平安考核要求。按照省里要求,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的配备比例是X,目前我区的实际流动人口数量在X万左右,应该配备专职协管员X名以上,但实际配备数量远远低于这个标准。治安视频监控方面,每年市里下达的探头安装任务,我区也是基本无法完成。同时,中小学特别是幼儿园的安保器材配备率也都是达不到要求,去年“平安X”考核“三防”建设被省里扣了分数。
(三)群众参与平安综治热情不高。2019年的全省平安创建基础调查,我区平安建设知晓率仅为X%,参与率仅为X%,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是平安创建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支持率决定了创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全区“全民参与,共创平安”的理念尚未广泛形成。
三、对策和建议
省委书记XX在今年的全省平安大会上指出,平安考核要落实到位,将按照“标准更高,执行更严”的要求,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全面深化平安建设。所以,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强基层、以走在前列的标准求实效,努力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X。
(一)强基固本,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队伍建设。突出抓好乡镇街道综治委(办)建设,按照省委、省综治委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实力量,明确职责,增强权威。综治委主任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综治办主任由党委分管副书记或专职党委委员担任。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按照乡镇街道中层正职以上职级配备,并落实副科职级待遇,重点镇配备X名以上、其他乡镇街道配备X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抓好乡镇街道综治委(办)干部及专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重点抓好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使之成为基层各部门、各单位协作配合、便民利民的高效平台。按照省委、省综治委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名称、设置、职责任务和工作保障。切实强化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在民情信息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重点人群管理、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规范较大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室和规模企业社会服务管理站建设,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整合综治资源,加强与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衔接配合,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
(三)积极探索,进一步创新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规程,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联合调处作用,加强企业、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地等区域调解组织建设,在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等领域,探索建立专业性调解组织,进一步健全诉调、检调、警调衔接等机制,抓好法院人民调解窗口建设,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社情民意调查机制,依照法律和政策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化群体性事件隐患“专案经营”工作,完善应急处置机制。重点引入第三方机制,建立行业性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如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
(四)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宽基层社会治安防控。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和打防管控等各项措施,建立健全由街面巡逻网、社区群防网、重点部位监控网、卡点堵截网、区域协作网组成的动态治安防控网络,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效能。扎实抓好中心城区、重点集镇、主要街区、交通干线、繁华地段、专业市场、公共复杂场所等重点要害部位和易发案部位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农村因地制宜地推广使用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和技防设施,提高农村社会治安防范水平。鼓励有条件、较大的村市场运作化安装探头,政府采取奖励措施。大力推进群防群治队伍的社会化、职业化、规范化,抓好村(社区)治保会、调委会队伍建设,积极有序发展治安巡防队、治安信息员、治安楼栋长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深化城乡社区警务建设,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广平安志愿者这一群防群治新形式,明确其职责任务和权利义务,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五)强化宣传,进一步营造平安综治工作社会参与氛围。围绕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知晓率和参与率,广泛动员群众,充分依靠群众、积极组织群众,使平安综治工作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以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为着力点,下功夫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现实问题,最大限度赢得群众对平安综治工作的参与和支持。以“所有媒体都为我所用”为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舆论工具,不断扩大平安综治宣传的覆盖面,以“进企入户”为手段,做好一家一户的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平安综治宣传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树立“全民参与,共创平安”的理念与氛围。
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几点建议篇4
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 大力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的几点意见及建议。
为全面推动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现就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大力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坚持“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按照**工作要求,锚定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系统谋划推动今后五年干部队伍建设,大力锻造具有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实干家”精神的过硬干部队伍,以坚如磐石的决心、久久为功的恒心、决战决胜的信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让“崇尚实干、注重实绩、不务虚功”蔚然成风,为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锻造激情状态更加昂扬的“实干家”队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对**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篇,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勇担国家使命,扛起龙头责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2.锻造作风能力更加过硬的“实干家”队伍。严格落实**“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大力倡树“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作风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担当作为,锤炼硬作风、练就真本领,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干出实绩、干出口碑、干出形象。
3.锻造创新突破更加有力的“实干家”队伍。围绕市委“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坚持以事择人、人事相宜,坚持优秀干部资源向中心聚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优化班子配备,增强整体功能,全方位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激发和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推动各项工作在全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
4.锻造源头活水更加充盈的“实干家”队伍。抓紧抓实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源源不断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始终保持干部队伍“一池活水”,用1至2年时间建成储备一支符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需要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形成动态管理、优进绌退的良性机制。
二、以“实干家”精神涵养干部培育干部
5.筑实理想信念。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在各级党校实施党的创新理论专题培训工程,实现领导干部轮训常态化,推动入脑入心、落地落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心系“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月至少组织1次集体研讨交流,每次聚焦1至2个主题,深学细悟、融会贯通,上级党组织每年做到巡听全覆盖。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施意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建好用好红色教育基地,激励广大干部以信念铸魂、以实干立身。
6.砥砺实干精神。坚持韧劲、快劲、细劲相统一,以实干求实效,以实效促实干。各区市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对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细化提出五年规划、三年目标和年度任务,常态化开展“书记擂台”“局长述讲”活动,健全“按月调度、季度通报、半年考核、年终评估”的工作链条,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抓落实。广泛开展部门(单位)、机关干部“亮绩”“赛绩”活动,加大交办事项、业务工作督查督办力度,压实责任,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倒逼工作落实。强化精准思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建立健全重点工作研讨答辩制度、群众评议制度、督导整改制度,推行日周月季年“五个回头看”工作机制,提高精细程度,加强过程管控,以绣花功夫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7.练就过硬本领。打造“贯通式”干部培养新模式,推动“党校培训+专业实训”“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相衔接,分期分批点名调训“优秀苗子”“业务骨干”,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加强换届后新任职干部政绩观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聚焦现代产业、科技创新、经略海洋、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等重点领域,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举办“一把手”领学攻坚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专题研修、实战演练。注重在急难险重岗位历练干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建设、项目招引建设、信访维稳、疫情防控、镇街村居“五个一线”本领提升工程。
三、以“实干家”标准识别干部发现干部
8.考准干部德才。把实干实绩作为评价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以实干见德才,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制定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若干措施,注重从精神状态、作风状况上考察政治素质,对政治素质不高、实干精神欠缺的“坚决不用”。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每年开展一轮市管领导班子全覆盖深度调研,每季度开展一轮市级重点工作专班跟踪调研。健全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机制,探索建立领导干部“随访”制度和重要岗位干部“家访”制度。强化综合分析研判,探索建立“人岗相适度”评估体系,着眼发展分析班子,透过班子分析成员,结合岗位分析干部,实行动态优化调整。
9.拓宽视野渠道。完善多渠道发现识别机制,健全干部毛遂自荐、领导举荐、组织推荐制度,探索采取任职意向调查、无任用推荐、张榜招选等方式,把优秀干部及时纳入组织视野。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更大力度统筹全市干部资源、职位资源,打通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把“好苗子”及早选进党政机关培养。广开进贤之路,在更宽领域统筹干部资源,引进更多国家部委和央企干部来青实践锻炼,与驻青单位建立优秀干部共育机制,对功能区、市直企业等亟需紧缺专业岗位,加大面向全国遴选引进力度。
10.充盈源头活水。树立战略眼光,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快建设有潜力重实干后劲足的好梯队。坚持“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每年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配备目标、重点措施、调整计划“三张清单”,实行台账管理、挂图作战。实施年轻干部“苗圃计划”突破提升行动,分年龄、分层级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战略储备库,加大培养力度,做到“用育备”结合,实现梯次储备、动态平衡。坚持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大胆选拔使用一批确有潜力、干出实绩的优秀年轻干部,看得准的“到点就用”,破除隐形台阶,缩短储备周期。完善年轻干部配备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一个班子一本账,实行“红蓝绿”挂牌、季度预警,督导有关党委(党组)提升落实。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拓宽优秀年轻干部来源渠道。
四、以“实干家”要求用好干部管好干部
11.树牢用人导向。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大力选拔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真抓实干的干部,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坚持赛马场上选干部,建立综合比选机制,一切从岗位需要出发,打破论资排辈,打破条条框框,不唯年龄,不唯资历,不唯班子排序,表现优秀的及时提拔重用,该破格的大胆破格。聚焦主责主业配班子,选优配强“领头雁”,着力改善专业结构、经历结构,切实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对在疫情防控、信访维稳、重点专班等火线一线作出重要贡献的干部,实行“火线提拔”,形成优秀干部往一线去、在一线选的强烈导向。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制定不胜任不适宜干部“下”的办法,细化完善“负面清单”,畅通“下”的渠道,果断“叫醒”“叫停”,坚决把那些不担当不实干、相形见绌的淘汰出局。
12.严格奖优罚劣。坚持奖罚分明、奖惩并举,不断健全有功必奖、有过必罚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激发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指挥棒作用,完善综合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办法,强化正向激励,在干部选拔、职级晋升、教育培训、考核奖励、干部疗休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领导班子和干部,果断进行调整。按规定每年选树一批“争先创优”团队、“夺旗扛旗”标兵,用足用活及时奖励政策,大力表扬在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和专项工作中苦干实干、实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
13.坚持严管厚爱。强化组织为干部担当、上级为下级担当,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办法,鼓励干部大胆改、大胆试、大胆闯,推动各项工作“当龙头、得一等、争第一、多拿奖”。落实基层减负要求,最大限度精文简会、规范检查考核、减少会议陪同,为基层干部“松绑减压”。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用足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纠错纠偏,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深入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常态化开展“四项治理”,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干部的惩处力度,引导各级干部自觉“拧螺丝”“钉钉子”,在全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五、强化组织保障
14.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履职尽责,带头弘扬“实干家”精神,抓紧抓牢“实干家”干部队伍建设,班子其他成员要坚持“一岗双责”,做到管业务与抓队伍相统一,组织(人事)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15.狠抓执行落实。各区市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措施,切实抓好执行落实。市委组织部要细化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突出问题导向实施攻坚突破,加强调查研究和监督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提高干部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舆论引导,坚持激浊扬清,大力宣传实干典型,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以斗志昂扬、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几点建议篇5
除了能造福于人类的工作之外,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事业能真正而永久的名声了。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我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现状
X区下辖X个乡镇街道,总面积X平方公里,总人口逾X万(其中流动人口逾X万),行政村X个,社区X个。区委、区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的同时,高度重视基层综治工作。近年来,以社会管理创新竞赛、百家示范单位评选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重点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基层综治力量配备。区综治办现配备主任一名(兼任区委政法委委员),副主任一名;X个乡镇街道,分管副书记担任综治办主任的X个,党委委员担任综治办主任的X个,其他领导担任综治办主任的X个;配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的X个;综治办干部配备X人及以上的X个;各行政村(社区)共配备X名综治调解室主任。
二是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全区共划分网格X个,组建服务团队X支,服务团队人数X人。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竞赛活动,创建“创新社会管理百家示范单位”X家。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与X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办公X家,分别办公X家,正在改建的X家。建立综治信息系统平台,全区X个村安装了综治基层信息系统,开通了平台帐号,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分期培训,方便了各类信息的上报。
三是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在区委《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深化创新“老娘舅”“和事佬”等民间调解组织,探索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调解中心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日常性、基础性工作。
四是基层系列平安创建。通过开展平安乡镇、平安家庭、平安校园等X个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各行各业的落实,大量的社会矛盾得到及时化解,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力整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如教育系统的“平安校园”创建,在蒋堂小学试点创新“走进平安”教育模式,开辟出“平安博览馆”“平安体验馆”等教育新阵地,扎实推进安全教育活动。受到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全国通报表扬,被授予“全国文明交通安全示范学校”。
五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012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人防上加强协管员、巡防员、调解员、联络员等为主体的群防体系建设,做到警民互动,专群结合,特别是加强巡防队伍正规化建设,按标准配备巡防队员单警装备,将巡逻重点由街面向居民小区延伸,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现场盘查率,全区,各乡镇街道共有各类巡防队伍X支,群防群治队伍X支,群防群治人数X人;技防上按照“科学规划、加密成网、形成规模”的要求,合理设定重要部位治安监控点,发动社会单位自建探头,逐步消除监控死角,目前运行使用的视频监控探头共有X个;物防上结合“平安小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行综治警务室建设,在案件多发、人群聚集部位安装“户外警示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与中央、省、市综治委要求还有诸多不足,与人民群众的期盼需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综治干部配备不强。综治工作一直被认为是苦差事,综治干部责任重、压力大、待遇不高,有些干部不愿到综治岗位。目前大部分乡镇街道配备了X名综治干部,X名综治办主任,X名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但都身兼数职分身乏术,与当前所要承担的综治工作量极不相称;乡镇街道派出所、司法所负责人都是享受副科职级待遇,而综治办副主任一般是科员职级,却要担负起大协调工作,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二)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受限于经费紧张这一实际困难,使得我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达不到省平安考核要求。按照省里要求,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的配备比例是X,目前我区的实际流动人口数量在X万左右,应该配备专职协管员X名以上,但实际配备数量远远低于这个标准。治安视频监控方面,每年市里下达的探头安装任务,我区也是基本无法完成。同时,中小学特别是幼儿园的安保器材配备率也都是达不到要求,去年“平安X”考核“三防”建设被省里扣了分数。
(三)群众参与平安综治热情不高。2019年的全省平安创建基础调查,我区平安建设知晓率仅为X%,参与率仅为X%,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是平安创建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支持率决定了创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全区“全民参与,共创平安”的理念尚未广泛形成。
三、对策和建议
省委书记XX在今年的全省平安大会上指出,平安考核要落实到位,将按照“标准更高,执行更严”的要求,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全面深化平安建设。所以,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强基层、以走在前列的标准求实效,努力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X。
(一)强基固本,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队伍建设。突出抓好乡镇街道综治委(办)建设,按照省委、省综治委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实力量,明确职责,增强权威。综治委主任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综治办主任由党委分管副书记或专职党委委员担任。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按照乡镇街道中层正职以上职级配备,并落实副科职级待遇,重点镇配备X名以上、其他乡镇街道配备X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抓好乡镇街道综治委(办)干部及专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重点抓好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使之成为基层各部门、各单位协作配合、便民利民的高效平台。按照省委、省综治委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名称、设置、职责任务和工作保障。切实强化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在民情信息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重点人群管理、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规范较大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室和规模企业社会服务管理站建设,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整合综治资源,加强与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衔接配合,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
(三)积极探索,进一步创新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规程,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联合调处作用,加强企业、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地等区域调解组织建设,在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等领域,探索建立专业性调解组织,进一步健全诉调、检调、警调衔接等机制,抓好法院人民调解窗口建设,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社情民意调查机制,依照法律和政策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化群体性事件隐患“专案经营”工作,完善应急处置机制。重点引入第三方机制,建立行业性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如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
(四)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宽基层社会治安防控。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和打防管控等各项措施,建立健全由街面巡逻网、社区群防网、重点部位监控网、卡点堵截网、区域协作网组成的动态治安防控网络,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效能。扎实抓好中心城区、重点集镇、主要街区、交通干线、繁华地段、专业市场、公共复杂场所等重点要害部位和易发案部位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农村因地制宜地推广使用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和技防设施,提高农村社会治安防范水平。鼓励有条件、较大的村市场运作化安装探头,政府采取奖励措施。大力推进群防群治队伍的社会化、职业化、规范化,抓好村(社区)治保会、调委会队伍建设,积极有序发展治安巡防队、治安信息员、治安楼栋长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深化城乡社区警务建设,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广平安志愿者这一群防群治新形式,明确其职责任务和权利义务,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五)强化宣传,进一步营造平安综治工作社会参与氛围。围绕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知晓率和参与率,广泛动员群众,充分依靠群众、积极组织群众,使平安综治工作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以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为着力点,下功夫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现实问题,最大限度赢得群众对平安综治工作的参与和支持。以“所有媒体都为我所用”为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舆论工具,不断扩大平安综治宣传的覆盖面,以“进企入户”为手段,做好一家一户的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平安综治宣传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树立“全民参与,共创平安”的理念与氛围。
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几点建议篇6
你既认准这条路,又何必在意要走多久。尽管社会是这样的现实和残酷,但我们还是必须往下走。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高校新时代党建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深刻分析国际局势新变化情况下,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并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它包括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根本任务、基本立场、主要方针、具体方法等等。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也不能简单沿用以往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应该从极端重要性高度,立足高校党建中的新问题,有效地、创新性地贯彻落实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
一、强化贯彻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
(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积累的宝贵经验
意识形态工作是否被重视、是否做出成就,关乎党自身建设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共产党人的事业是改造现实社会的现实运动,必然会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破坏,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建设是共产党人完成自己伟大事业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社会空间生产加快加深,并且其纵横关系网络化越来越明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激荡,传统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手段、地位和话语权极易被弱化。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微信、微博、互联网论坛等网络传播手段不断升级,文化传播空前之快,各种思想体系在不同主体利益的驱动下抢占社会市场。传统意识形态工作的表达方式、传播手段难以回应意识形态领域发出的各种杂音、噪音。新科技的应用不知不觉地借助消费行为和观念麻醉人们。在如此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制高点上指示我们:“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所谓极端重要,即重要的程度与经济建设工作是一样的高度。这是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达到的全新高度。
(二)高校是广大师生教研和青年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领域,必须重视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马克思从社会历史发展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高度,集中概括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如何保证青年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报效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大学生有知识还得有思想意志,才是我们党的事业的接班人。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实施,所谓的西方民主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以各种方式加以影响、渗透和抢占。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重要的“五个事关”指示,即“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同样的道理,除了新闻舆论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样重要。
(三)我们需要从新时代高度重新认识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
一方面,要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内在因素:其一,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其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青年;其三,解决高校传统意识形态教育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困境;其四,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抵御消费主义思想的侵蚀。另一方面,要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外在因素:其一,认清国内各种思潮涌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其二,揭露和批判西方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渗透方式、途径;其三,排除网络传播方式对大学生思想造成的干扰;其四,解决社会失范行为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与弱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和话语权问题。
二、落实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
从战略任务高度来说,意识形态直接关系到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政治方向问题,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带领各民族人民所要坚持的政治目标导向和社会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xx”重要讲话和同年xx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中指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两个巩固”的新要求赋予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使命。
(一)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好第一个“巩固”
第一,通过积极回应现实问题的方式,帮助师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建党和建业成功的思想理论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及共产主义美好理想的影响下诞生的。铁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以及赢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从根本上让中华各族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第二,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中国近代史,帮助师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针对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环境条件、对象范围、方式途径等发生复杂变化带来的信仰动摇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是解决他们思想问题的关键。树立崇高理想与否,是他们活得有没有劲、学得有没有劲、干得有没有劲的力量源头。在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中特别需要给大学生讲透彻共产主义理论的内容,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接受。要让大学生明白共产主义理论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口头说教,更不是乌托邦。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他们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必要为之奋斗和牺牲,那共产主义就真的实现不了了。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虽然实现共产主义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是不等于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其实,从共产主义作为推动社会不断朝着美好方面变革的现实运动来看,共产主义一直在我们身边。正是因为我们心中向往着美好的社会,我们才能实实在在地建设出美好的社会。我们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心中向往什么,祖国才可能建设成什么样。关键问题是,我们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理论是怎样的理论,它与中国人的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密切关系,与我们的将来有什么关系;讲明白马克思主义何以是先进的社会理论,其科学性在哪,如何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及其理论生命力有哪些,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
(二)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好第二个“巩固”
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做好第二个“巩固”的政治基础。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要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师生自觉树立“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中央权威。第二,崇高的共同理想是做好第二个“巩固”的信念基础。有理想就有动力。有共同的理想,才能有共同认识。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梦。中国梦的提出,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要讲清楚中国梦的形成发展、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讲清楚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共同的根本利益是做好第二个“巩固”的道路基础。历史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应该立足改革发展实践,结合高校实际变化,加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育。第四,认清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是做好第二个“巩固”的现实基础。在推进全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国内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涌现中,要引导广大师生用辩证思维认清这些问题的本质。任何改革都是在问题和困难中前进的,既要看到问题的现实和历史原因,又要看到问题也在倒逼我们出思路、想办法,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才是正道。第五,改革发展的成就是做好第二个“巩固”的物质基础。看到问题更要看到成就,成就给我们信心。中国共产党成立xx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特别是改革开放xx多年来,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第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做好第二个“巩固”的价值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将其融入到各行各业实际工作和大众日常生活中。核心价值观要接地气,不能光有理论说教,要将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从抽象转化为具体,具体到对每人来说是“可见”的。
三、坚持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立场
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立场就是我们到底为谁说话、说什么话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应该为党和人民说话,说党和人民的话。党和人民本来就是一体的,党是人民的党,人民需要党。党的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立场就是党和人民的统一。
(一)高校党建工作要坚持党性
“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党性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党领导一切是中国国情的客观要求。我们是大国,要干大事业,没有领导权威必然会出现一盘散沙、内外交困等问题。树立党的权威必须建设好党。权威来自党自身的性质和质量的保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党管党,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高校党建工作应强化“看齐意识”,坚定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二)高校党建工作要坚持人民性
坚持人民性,要求高校广大师生树立起人民群众的思想路线,尊重人民、历史、政治、法律、经济等各领域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立场,体现在聚焦广大师生、学校发展和满足社会人才需要的现实关切上,要将广大师生的心声融入到意识形态工作当中。高校以培育青年大学生成才为目的,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人民性就要切实做到培育青年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目标上,坚持将人民性原则贯彻到高校教育中。
(三)高校党建工作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
从内在性看,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最高利益,我们的党没有特殊利益。我们的党一直扮演着表达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先行者角色。从现实性看,党的路线、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际政策”。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必须从抽象的一致转化为现实的一致,就是要用党的路线和政策把党的主张和人民心声具体统一起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高度认同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和政策。
四、创新运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方针
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方针,是指这项工作应该向着什么样的方向、抓住什么样的重点及为实现什么样的目的去做。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方针,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指南。
(一)以正面宣传为主,起积极鼓劲作用,促进团结稳定
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方针是基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做出的客观而正确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大事业,需要各民族、各领域同心同德的团结和信心。国家意识形态的正面宣传对我们的共同而伟大的事业是建设性的。正面宣传就是通过对党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对国家制度和社会改革等方面,结合成功的实践予以客观的合理性论证和完善。保持国家长久的稳定和团结,是我们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针。
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正面宣传方针的要求有:首先,在宣传方向上,向广大师生宣传社会主流思想和社会生活中积极、正向、健康的内容,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把正能量传播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增强师生的社会主义文化自觉自信。其次,在宣传重点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一种观念体系被社会多数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同,成为社会的共识,它就不再是一般的观念,而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具有凝聚力量的价值和信仰体系”。“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内核,是国家制度、发展模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思想条件”。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力,是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之重点。最后,在宣传效果上,正面宣传要有高质量。高质量在于:
1.教育宣传要第一时间发声,产生首发效应。抓住第一时间往往可以获得第一话语权。
2.教育宣传要有理有节。有理就是要掌握正面事实和合理角度,有节就是要把握好教育宣传的力度和分寸。教育宣传角度一旦出现偏差,会适得其反。
3.改进教育宣传方式,艺术性地增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在正面宣传为主的基础上,主动向错误思潮出击
在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中,对于原则问题我们一定要适时地主动出击,坚守我们的底线,坚决同错误思潮斗争到底。意识形态工作要在维护中批判、在批判中维护,并且在批判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就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创立和发展的。我们要警惕虚假的、欺骗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年轻大学生的侵蚀。针对国际国内敌对势力散布的虚假错误观点,我们要做到:高举红色旗帜,守住我们的主阵地;主动向社会黑色地带出击,灭除负能量;掌控社会灰色空间,形成红色遍地的喜色。我们必须打好主动仗,抢占舆论的制高点。
(三)重视网络舆情,打好现代仗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中最大社会空间和最快传播载体。客观事实表明,中国网民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早已过半。因此,习总书记指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看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互联网技术催生出无数的自媒体,非中心主义个体的思想观念可能产生飓风般强大的影响力、传播力和震撼力。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实,社会上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喜欢看主流媒体新闻,喜欢从网上获取承载着各种社会思潮的信息。他们获取信息的量很大,速度也很快,但是,他们对信息的分析和分辨能力却不见得强。西方敌对势力就利用年轻人的弱点与我们争夺互联网这个大战场,企图扰乱我们的民心和军心。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者必须提升这方面的本领,掌控舆论战场的话语权,净化校园网络生活空间。
五、创新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要从战略理论、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创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抓好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一)理念创新
理念是依靠理性思维把握事物本质、本源而凝结的观念。理念创新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顶层设计”的意义,它要从根本上回答“建设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如何建设意识形态”的问题。高校党建理念创新方面,要依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和校园文化优势,有针对性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信念融入师生的主心骨之中。理念创新是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先导,要以新国际国内视野和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思维模式,从新的实践得出新的结论和观点。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理念创新可以从四个方面突破:一是要依据全球化社会发展新趋势,树立“大宣传”理念;二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同奋斗目标,树立“高价值”理念;三是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时空跨越规律,树立“快时效”理念;四是适应现代数据信息和智能技术新局面,树立“融媒体”理念。
(二)方法创新
方法创新指探索解决难题的新方法、新举措。时代变了,人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消费观念、审美观念、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角度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等都会变。面对这些改变,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手段不能守着以往的旧方式了。意识形态是精神层面的,但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手段必须是物质性的。尤其是我们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有适合新时代特征的物质性手段。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现代技术下的新媒体,不管是运用主流理论、典型事例予以灌输引导还是运用形象艺术等文化方式和手段给予感染熏陶,关键是我们要能支配这些手段背后的经济、技术等物质性力量为我们的党建工作服务。西方的腐朽思潮和反动理论自有它腐朽的物质生活方式和技术操纵力量。西方消费主义和技术主义就体现为一种强大的物质性力量来推进它的意识形态对我们的渗透。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手段必须选择能抵御和超越西方腐朽的物质生活方式和技术操纵力量的方式。
(三)基层工作创新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在基层。高校意识形态基层工作创新在于:其一,要提高基层队伍的意识形态主体性,即提高基层队伍对意识形态观念及其工作的辩证认识,用发展的、运动的、联系的观点理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其二,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构建文化软系统。其三,要广泛开展高校师生社会实践活动,以解决师生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意识形态主流思想客体化和有效化。其四,要转换话语体系,把握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及“xx后”“xx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认知观念,用他们喜爱的、易懂的、诙谐的、简洁的语言讲故事、做比喻、引典故、举事例,增强高校师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推荐访问:学科建设 几点建议 做好 对学科专业建设的建议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联系与区别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 对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 对学科建设的建议 对大学学科建设的认识及建议 学科建设措施 高校在加强学科建设管理中要注意哪三点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