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兴北路北段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2-06-23 20:05: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兴北路北段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文兴北路北段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全文完整)

 

  设 设 计 说 明 1 设计依据 1)

 )

 通 用标准 (1)《市政公用行业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年版)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 年版)

 2)

 )

 道路工程 (1)《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 (GB51286-2018)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 版]》(CJJ 37-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8)《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2009); (9)《城市桥梁设计规范(2019 版)》(CJJ11-2011); (1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 (11)《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 年版)》; (12)《成都市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2012 年版)》; (13)《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0 版)市政分册》; (14)《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2012)。

 3 )其他依据 (1)《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构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 (2)《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 (3)《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建设技术规定》; (4)

 业主提供的片区控规资料。

 (5).项目测绘工程技术报告(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2020 年 4 月)。

 (6)文兴北路北段市政道路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2020 年 4 月)。

 2 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情况 1.建议将杂填土和素填土作为填料,采取局部换填结合翻挖、碾压措施予以利用。

 回复:根据地勘报告,现场的浅层杂填土不宜作为地基持力层;按照审查意见保留部分原状素填土,碾压后作为路基予以利用。

 2.请在设计图纸中补充片区路网规划图和《规划条件通知书》,说明终点相接规划道路横断面情况。核实交通等级设计是否合理,若采用重交通等级则应按规范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车行道稀浆封层规格和厚度应调整。

 回复:在设计说明中核实补充。

 3.终点与半径仅有 25 米的平曲线,道路相接不合理,若规划不变,应在本次设计范围内补充缓和曲线及超高过渡段等设计作为调整。

 回复:按审查意见将设计车速由 40km/h 调整为 30km/h 后,补充超高设计。

 4.请补充说明公交站的设施情况。

 回复:在设计说明中补充。

 5.建议设计车速由 40km/h 调整为 30km/h。

 回复:按意见执行。

  3 建设条件 本章节摘自勘察报告。

 3.1 自然地理概况 拟建文兴北路北段市政道路工程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与温江区交界处。道路总长约 390m。线形呈南北走向,南起现状文兴北路(南段),北至规划道路,交通便利。

 成都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多年平均气温 16.4ºC,极端最高气温 36.3ºC,极端最低气温-4.3ºC。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9.3mm,最大年降雨量 1343.3mm,年降雨日 141 天,最大日降水量为 167.6mm,最大降雨量降雨主要集中在 5~9 月,占全年的 84.1%;多年平均蒸发量 642.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7%;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 1228.3h;多年平均风速为 1.2m/s,最大风速为 14.3m/s(NE向),极大风速为 18.5m/s(2011 年 5 月 1 日),主导风向为 E 向。

 3.2 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家场,沿线地势整体平坦。拟建场地沿线主要为厂区空地,根据《成都平原区域工程地质图(1:200000)》及《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一级阶地。实测钻孔孔口高程 528.39~530.97m,相对高差 2.58m。

 3.3 工程地质条件 本章节摘自岩土工程报告。

 3.3.1 地质构造 成都市在大地构造体系上,东部是龙泉山构造带,西部是龙门山构造带,处于两构造带间的成都平原北起安县、南至名山、西抵龙门山前、东达龙泉山,习惯上称为成都坳陷。龙泉山构造褶皱断裂带,展布于中江、龙泉驿、仁寿一带,长约 20km,宽约 15km,为一系列压扭性逆(掩)断层组成,走向北东,构造形态狭而长,现期断裂活动甚少。

 龙门山构造带为滑脱逆冲推复构造带,经青山、灌县至二郎山,绵亘达 500km,宽 24~40km,是一个经过了多次强烈变动、规模巨大、结构异常复杂的北东向构造带(见图 2.5)。

 总体来说,成都坳陷与成都平原分布的范围基本一致,成都市区所处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东侧距龙泉山褶皱带约 20km,西侧距龙门山断裂带约 50km,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微弱,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强烈地震。

 2008 年汶川 8.0 级强震,该场区均未遭受破坏性地震危害。从区域地质构造来看,该场地属于相对稳定场地。

 构造纲要简图

 3.3.2 地层岩性 据钻探揭露,勘察场地覆盖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土、细砂、卵石层。地层结构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 杂填土①-1:杂色,松散,成分以建筑垃圾(砖块、瓦砾)为主,局部夹少量粉质土及粘性土,硬质物含量大于 20%,回填时间小于 3 年,沿线均有分布,钻探揭露层厚 1.2~2.6m。

 素填土①-2:灰黄色、褐灰色、褐黄色,松散,成分粘性土及粉质土为主,夹卵石、碎石及其他杂物,回填时间小于 3 年。沿线均有分布,钻探揭露层厚 1.6~2.3m。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粉土②:褐黄色、褐灰色,稍湿~湿,稍密,以粉粒为主,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粘粒含量 10.4%~13.5%。底部渐变为细砂,沿线均有分布,钻探揭露层厚 0.9~1.9m。

 细砂③:褐灰色,稍湿~湿,松散,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等,颗粒磨圆度较好。沿线部分钻孔揭露,层厚 0.5~2.2m。

 卵石④:灰黄、灰白色,湿-饱和,松散~密实。颗粒母岩成分主要为中等风化的花岗岩,磨圆度较好,亚圆形为主,粒径一般在 2~12cm 之间,充填物以细砂、粘质粉土及圆砾为主。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未揭穿。根据 N120 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按《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可划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及密实卵石 4 个亚层:

 松散卵石:卵石排列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卵石含量 50~55%,N120=1~ 4 击/10cm;

  稍密卵石:卵石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卵石含量 55~60%,N120=4~7 击/10cm; 中密卵石:卵石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卵石含量 60~70%,N120=7~10 击/10cm; 密实卵石:卵石呈交错排列,绝大部分接触,卵石含量大于 70%,N120>10 击/10cm。

 3.3.3 水文地质 拟建场地现状较平坦,沿线地表水主要为场地北侧水沟(K0+100~K0+200)及 K0+200处水沟。其中北侧水沟距道路红线最小距离约 17m,沟宽约 3m,深约 1m,水深约 0.5m,水量较小;K0+200 处水沟宽约 2m,深约 1.5m,水深 0.5~1.0m。沿线沟渠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人工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及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上层滞水一般埋藏于人工填土层中,大气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源。无统一稳定的水位,连通性较差。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大气降雨水及沿线市政排水系统)及区域地下水补给,并通过地下径流、蒸发等方式排泄。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渗透性,本次勘察期间为枯水期,实测地下孔隙潜水水位埋深 4.5~6.3m,相应高程为 524.76~523.58m。本场地主要含水层(卵石层)的综合渗透系数可取 K=20m/d。该地区地下水年变幅 2.0~3.0m。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判定:场地水与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本工程无地下钢结构,故不评价对钢结构腐蚀性影响。

 3.3.4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根据沿线地层结构、成因类型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本拟建项目场地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区内未发现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拟建道路沿线现状多为厂区库房,可能存在建筑物基础等不利埋藏物,后期施工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根据钻探揭露,拟建道路沿线主要存在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及细砂。杂填土位于地表段,全线均有分布,成分杂乱,结构松散,层厚 1.2~2.6m 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不均匀性及压缩沉降变形;素填土位于杂填土下部,结构松散,层厚 1.6~2.3m,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不均匀性及压缩沉降变形;细砂局部分布于卵石层顶板,层厚 0.5~2.2m,考虑到本场区为 7 度设防区,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液化沉陷。

 3.3.5 岩土力学指标 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的划分是根据土体的形成条件、结构、岩性、力学特性及工程地质特征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进行划分的。工程区域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采用室内岩土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手段综合评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对获取的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数理统计,得出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

 本次勘察在钻孔内取粉土原状样 6 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取扰动样 12 件(卵石 6 件,细砂 6 件)进行颗分试验,并对粉土样进行粘粒分析,其试验结果统计详见下表。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统计指标 土层名称 含水率W(%) 密度 ρ0(g/cm3)

 孔隙比 e0 液限 ωL (%) 塑限Ωp(%) 塑性指数 Ip 液性指数 IL 压缩模量Es(MPa) 压缩 系数 a1-2 (MPa-1) 内聚力Ck(kPa) 内摩擦角Φk(°) 粉土 n 6 6 6 6 6 6 6 6 6 6 6 φmax 25.06 1.94

 0.75

 27.80 18.80 9.40

 0.71

 6.93

 0.28

 14.23

 25.60

 φmin 22.78 1.92

 0.702 27.10 18.00 9.00

 0.52

 6.06

 0.25

 10.73

 24.00

 φm 23.98 1.93

 0.73

 27.47 18.2

 9.18

 0.62

 6.49

 0.27

 12.23

 24.92

 σf 0.93

 0.01

 0.02

 0.24

 0.30

 0.17

 0.07

 0.30

 0.01

 1.29

 0.61

 δ 0.04

 0.00

 0.02

 0.01

 0.02

 0.02

 0.11

 0.05

 0.05

 0.11

 0.02

 γs 1.03

 1.00

 1.02

 0.99

 0.99

 0.99

 0.91

 0.96

 0.96

 0.91

 0.98

 φk 24.68 1.92

 0.74

 27.27 18.03 9.05

 0.56

 6.24

 0.25

 11.16

 24.41

  根据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并结合邻近工程经验,经工程类比、分析提出本路段各类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如下: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力学指标 岩土名称 天然重度 g (kN/m3) 凝聚力c(Kpa) 内摩擦角 φ(°) 压缩模量(变形模量)Es(MPa)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fa0(Kpa) 基底摩擦系数 μ 杂植土①-1 19.5 / / / / / 素填土①-2 18.5 10 12 / / / 粉土② 18.5 9 24 5 110 0.25 细砂③ 19 / 18 (6)

 90 0.3 松散卵石④-1 20.5 / 20 (15)

 180 0.35 稍密卵石④-2 21.0 / 35 (25)

 300 0.4 中密卵石④-3 21.5 / 38 (30)

 500 0.45 密实卵石④-4 22.0 / 40 (35)

 700 0.5 3.3.6 地震效应评价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拟建场地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

 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08306-2015)附录 D 的有关规定,拟建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 Vse 估算为 236.22m/s,覆盖层厚度按 3~50m 考虑,场地类别为Ⅱ类,中软地基土。

 拟建场地位于位于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版),粉土粘粒含量大于 10,为不液化土,场地内分布的细砂初步判别为液化土,根据标准贯入试验进一步判别如下表。

 砂土液化判别计算表

 孔 号 土层名称 N0 ds(m) dw(m) N(击)

 Ncr(击)

 是否液化 Ile 液化程度 ZK4 细砂 7 2.3 0.5 5 6.47 是 5.43 轻微 ZK5 细砂 1.5 4 4.41 是 4.38 轻微 ZK11 细砂 1.3 4 4.11 是 3.51 轻微 ZK12 细砂 1.4 5.00 6.09 是 1.97 轻微 注:N cr 为液化判别标贯锤击数临界值; N 0 为液化判别标贯锤击数基准值;d s 为饱和土标贯点深度(m);d w 为地下水位深度(m),本工程按场地最高水位考虑; N 为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I le 为液化指数。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 3 或为砂土时,应采用 3。

 根据计算表可知,场地细砂在最高水位下,处于饱和状态时其液化等级为轻微液化。设计应采取措施消除液化影响,处理措施可采用挖除换填或者地基处理。

 本场地地形平缓,地层稳定,但存在液化土层,综合判定,本场地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3.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本章节摘自岩土工程报告。

 3.4.1 场区稳定性评价 拟建场地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区内无断裂通过,无诱发地震活动的断裂构造,新构造运动微弱,属相对稳定期,区域构造稳定。场地地貌为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地势较平坦,无埋藏的古河道、塘堰、沟、坑、洞、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亦无其它不良地质作用。适宜筑路。

 3.4.2 土、石工程分级 路线的土石工程分级依据工程施工对土、石的可挖性来进行划分,参照标准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表 J-1,本场地内各岩土层土石分级见下表。

 土、石工程分级表

 土石等级 土石类别 土石名称 Ⅰ 松土 粉土、细砂 Ⅱ 普通土 素填土

  Ⅲ 硬土 杂填土、卵石 注:表中土、石分级主要参考以往同等强度岩土体的可挖性,最终分级应依据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开挖情况,结合开挖过程中的净钻时间、所需炮眼长度及开挖方法等综合确定 3.4.3 路基干湿类型评价 根据《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第 4.2 条规定,路基干湿类型根据不利季节路床顶面以下 80cm 深度内路基土的湿度情况确定。由于本项目为道路新建,因此通过路基临界高度值与路基设计高度来综合判定路基的干湿类型。拟建场地成都市自然区划为Ⅴ2a,根据钻探揭露,拟建道路沿线土组主要以粉性土为主,其对应的临界水深 H1 (2.3~2.5m),H2(1.4~1.6m),H3(0.5~0.7m),根据设计要求,拟建道路相对路基高度大多介于 H1 与H2 之间,因此本项目路基土干湿类型建议按中湿考虑。

 3.4.4 路基土适宜性评价 杂植土...

推荐访问:文兴北路北段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 北路 完整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