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篇)人大代表议案汇编【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2-08-24 09:55: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4篇)人大代表议案汇编【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14篇)人大代表议案汇编【完整版】

人大代表议案汇编

(14篇)

目录

1.关于定向扶持乡村农业、培育产供精准对接的议案3

2.关于加快建设xx西至xx快速路的议案5

3.关于加快推进我区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议案8

4.关于加快我区大件垃圾处理体系的议案15

5.关于加强烟花爆竹经营、燃放管控的议案18

6.关于建立生态补水机制,恢复河道生态环境的议案22

7.关于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议案24

8.关于开展农村危旧房屋整理改造工作的议案27

9.关于切实解决企业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难”问题的议案30

10.关于统筹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议案34

11.关于推进xx制造企业参与“一带一路”38

12.关于推进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议案41

13.关于用新零售业打造xx产业名片的议案54

14.关于重视xx区西片美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议案59

关于定向扶持乡村农业、培育产供精准对接的议案

乡村振兴战略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后,相继成为20xx年***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点议题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但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xx区西片各乡镇山水林田资源丰富,多有种植养殖产业。行政区划调整完成后,xx片的广袤乡村和山区更是迎来了“城区后花园、市民菜园子”的发展新契机。在现代供应链条件下,通过农产品返城,为城区居民带来了如横街大雷黄泥拱笋、xx樟村浙贝等“原汁原味原产地”的本地优质农产品。但是农民受制于产销经验缺乏往往不能兼顾市场开拓与种植养殖,供需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会造成农村优质农产品滞销,农民利益无法保障;另一方面却是消费市场上对应农产品鱼龙混杂,消费者享用不到质优价廉的本地直供时令农产品。乡村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故此建议,首先由区农林水利局定向优先扶持有农林水产品传统产业的自然村、渔业村建设专业化种植养殖农场,引导村集体按市场经济规则将家庭联产承包土地流转至本地本村“种得好、养得好”的农业技术能人手中集中经营,优化规模农业技术、吸纳乡村闲散就业、开辟创收增收新路。另外由区商务局集中支持培育生鲜餐饮厨房文化企业,通过创新生态食材、农产品供应链等多种智能B2B模式,特别是引入订单式B2B供应链模式,与乡村农场在品种、数量、时间上实现精准生产、流通、加工的一体化对接,使农产品种植养殖减少盲目性、提高有效供给、满足市场需求。其间,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各个环节的业务指导与质量监管。

20xx年将是我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年、深入年,因此只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工协助、协同精进,才能促进我区乡村传统农业迅速实现向智慧农业的转型升级。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新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我区才算是真正实践了党***号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关于加快建设xx西至xx快速路的议案

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后,xx辖区面积由原先的xx.x平方公里扩大到近xxx平方公里,原有的交通路网已经严重不适应区域发展的需要。xx、xx、xx、xx没有直接通往xx的快速路,严重影响了该片区的交通,制约了整个xx片区,尤其是xx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大力呼吁,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xx西至xx的快速路已经列入xx区十三五交通规划,暂定名为xx二通道。其基本走向是:由规划中的庆元路引出,在xx西出口的西面跨越绕城高速,基本以直线穿越xx农田,从建岙打隧道到xx岭下,然后紧贴山脚穿过xx镇建成区到达终点。

xx西至xx快速路的建设可以使xx、xx、xx、xx及xx西部、横街南部地区的交通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彻底敞开xx山东大门,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生态环境能量,使xx山真正融入xx市民的休闲生活;有利于实施精准扶贫,促进山区农特土特产品对外销售和民宿经济、观光旅游的发展,拓宽老百姓脱贫致富渠道;有利于xx古镇风貌和周边环境的保护,从根本上解决xx古镇的交通瓶颈制约,形成xx—xx的第二通道;可以为临空经济区发展打开空间,将一些与临空经济密切相关的项目安排在xx、xx和xx,并利用快速路在环境优美的xx山脚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别具特色的临空经济区;从战略上考虑,利用xx的区位优势和快速路、xxx国道、甬金高速等内外交通在xx与xx、xx之间密集交汇,以及远期通往宁海的城际铁路经过xx,火车西站与机场近在旁边的条件,在xx、xx、xx结合地带建设交通换乘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xx山旅游服务基地,扮靓xx山东大门,这对xx旅游事业发展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建设xx西至xx快速路具有拆迁少、投入少、带动大、辐射广的特点。覆盖区域涉及x个乡镇,面积达到xxx平方公里,占整个xx区总面积的xx%。无论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生态效益考虑,建设xx西至xx快速路都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为此建议:

1.立即研究论证xx西至xx快速路的具体方案。尽快确定线路具体位置、土地政策处理、财政预算、推进时间表。

2.先行建设建岙至岭下段。虽然xx西至樟村快速路的整条道路设计施工可能会有种种困难,但建岙至岭下段主要利用山体和坡地,拆迁量极少,与其他规划冲突不大,可以作为xx至樟村xx大道的复线考虑,利用原有项目基础,作适当变更处理即可启动建设。建设资金可移用原来的xx大道改造工程资金。

3.先行建设xx国道xx至xx大道段。xxx国道将沿xx山脚从横街经xx通往xx接xxx省道,此段道路规划已经有相当深度,线路基本定型,可以先行建设xx至xx大道(xx高速xx出入口)段,按照规划要求一次性达标。此段道路拆迁量极少,政策方面也比较好处理,建设资金可以争取上级政府支持。xx西至xx快速路的建岙至岭下段与xx国道的xx至xx大道段相接后,可以打通xx至xx的交通瓶颈制约,有效缓解xx、xx、xx的交通压力。xx大道跨xx大桥预见20xx年可建成通车,届时通过xx大道接机场高架延伸线,可快速抵达xx核心城区。

关于加快推进我区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议案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国家的各项法律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都明确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在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发展中的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习***关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多次讲话都明确要求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与关心,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指明了方向。20xx年x月x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制定和施行实现了中医药领域立法的重大突破,为深入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xx—2030年)》,充分发挥中医药事业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大力发展和振兴中医药事业,既是历史选择也是现实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区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一)、历史地位及取得的成绩

xx区一直以来中医药传统浓厚,xx四大名医扎根xx,xx儿科、xx妇科、xx伤科、xx外科在群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贯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断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充分利用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推广中医中药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的中医药服务。xx区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也是xx省首批“卫生强区”。

xx区中医院组建于20xx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xx年的xx卫生院,历史悠久。作为在xx市中心城区老三区首个成立的基层中医一级医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是中医药服务特色明显,特别是中医儿科在xx大市及周边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深受广大服务对象好评。

xx区行政区划调整后,xx片区加入其中,xx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格局出现重大调整,服务区域范围、服务人群数量及构成出现重大变化,我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这为xx中医药事业发展再续新篇章奠定了现实基础和长远的发展空间。

(二)、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1、我区中医药事业的基础尚薄弱:

第一,xx区中医院目前仍是一家属基层医院级别的一级中医院,且医院规制不完整,难以形成能带动全区整个中医药发展的龙头地位,起到指导作用。现区中医院地处繁华商业区,现址狭小,医院以门诊为主,没有住院床位,严重制约了医技能力的发展和满足服务的需要。xx区区划调整后,xx区第二医院于20xx年xx月建成,作为一家二级综合性医院建设规模,并由xx市第一医院托管运营的县(区)级级别医院,我区西医医疗技术能力有望不断提升,相比之下区中医院处于发展受限的境地,中西医发展不平衡。

第二,中医药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方面起的作用面上尚不深入,点上尚不平衡。如中医适宜技术等工作虽然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在开展,但是由于医护人员的缺乏,没有最大程度发挥其效果。此外,单位与单位之间中医技术与服务能力及适宜技术开展与落实情况也大不相同,明显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

第三,中医药事业人才储备不足,发展受限。辖区内有各级各类医疗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卫生机构xxx个,从事中医临床的人员结构来看,中医类别的医生占比远远低于西医类别,并且高级职称的比例更少,中医类别的学科带头人更加稀缺。人才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与兄弟县区相比,在中医院建设发展方面差距越来越大。

党的十八以来,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各县(区)政府特别重视作为龙头的县(区)级中医院建设,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如xx区中医院计划20xx年开业,以三级乙等综合型中医医院规模建设,总建筑面积一期约xxxxx平方米、床位xxx张,二期约xxxxx平方米,床位xxx张;北仑区中医院总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设计床位xxx张;镇海区中医医院成立于xxxx年,已扩建成总建筑面积xxxxx平方米,设住院床位xxx张。我区的中医院虽然成立较早,但多年的发展速度因多种因素影响相对滞后,格局较小。如不加以改变,目前的形势下某些方面医技服务优势(如儿科)会逐渐消失,人才的竟争更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缩小差距是当务之急。

二、加快推进我区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建议

(一)、以中医院迁建为契机,建立一所规划合理的县(区)级级别二级建设规模的综合性中医院

根据国家、省对县(区)行政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各县(区)级公立中医院应达到二级中医院标准,省市十三五规划中也强调每个县(区)要有一所县(区)级二级中医院。因此,我区应以xx区中医院迁建为契机,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建立一所具有一定规模,能带动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承上启下,起到龙头作用的区级二级综合性中医院。

目前xx区中医院迁建规划,新大楼总用房面积约xxxxx㎡,其中区中医院使用xxxx㎡,另xxxx㎡由区财政统筹另作安排使用。按照这一用房使用面积,医院仅能开展日常门诊工作,无法启动住院部建设。面对xx区区域调整后xx.x万左右服务人口,难以满足辖区群众就医需求。建议将区财政统筹另作安排使用xxxx㎡用房划归医院使用,根据新xx服务需求一次完整规划、一次总体设计、一次医技布局来完成建设,使之成为具有xxx左右床位相对完整的县(区)级二级规模中医院,为形成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龙头打下扎实基础。同时,也为今后以区层面进一步推动双向转诊的落实,完善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二级医疗网络构架,提供医疗培训平台和中医药服务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农村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相信迁、扩建后布局合理的xx区中医院会起好在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带头作用,在保障全区人民群众健康,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发挥更大的贡献。

(二)、巩固和推进三级医联体模式,发挥中医药服务体系在社区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中的作用

发展中的xx区中医院应与省、市中医院以项目化形式进行合作或以紧密型合作模式办医。做好各方面对接,如邀请上级专家指导并参与中医药专科建设、科研、教学工作,接受区中医院医技人员和管理干部到省、市中医院进修培训。同时区中医院要将中医优势资源下沉到社区、农村,与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建立和开展对口协作,中医院专家定期、定点坐诊,指导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等工作,并将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特点和家庭医生服务相结合,把中医的元素融入到社区、农村,深入到家庭,更好地推广、普及中医药宣传和服务。

(三)、加快中医人才培养,做好名中医经验传承工作

1、培养引进学科带头人。区中医院要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在进一步巩固、强化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医技团队的建设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措施,吸引并重点引进康复医学科、中医肛肠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妇科等学科带头人。

2、努力建设和形成中医药服务人才梯队。除积极招收中医药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外,要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选准学科、分期分批地选调临床业务技术骨干到省、市级医疗机构进修深造,努力培养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为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促进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也为迁建后的二级区级中医院做好人才储备

3、进一步完善全国基层名中医叶芹工作室建设,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影响力。聘请名老中医坐诊,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做好xx区中医名医培育工作,以目前各科的xx区名医为基础开展名医带徒,传承名医经验继承,以名医效应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整合xx区中医药人才资源,立足自身优势,错位发展,突出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努力打造xx市三个中心。即扩大区中医院原有中医儿科规模,完善儿科中医立体疗法,把儿童的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穴位敷贴等特色疗法充分结合,打造xx市儿童治未病中心,守护儿童健康;依据目前医院儿童生长发育科的基础,完善诊疗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矮小症等,打造具有效应品牌的xx市儿童生长发育中心;以原南门、xx伤科为基础,保持非遗传统,整合相关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中医骨伤方面的优势,运用传统正骨及物理疗法治疗疾病,结合区中医院李宗伟劳模工作室针灸方面的优势打造xx市颈腰病专科中心。

关于加快我区大件垃圾处理体系的议案

随着生活方式和审美的改变、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居民装潢更加多样,旧家具的淘汰更加频繁,而旧家具市场萎靡,导致这些类型的垃圾产生量显著增加,处理困境突出。废旧家具、沙发、床垫、装修废料等废弃物统称大件垃圾,一般整体性强、体积和重量大、运输和处理成本高。如何处理大件垃圾,是市民们面临的一大民生难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xx.x%的受访者遇到过处理大件垃圾的困扰,xx.x%的受访者建议设立大件垃圾投放点,建立大件垃圾拆解处理体系,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大件垃圾整体处理比较困难,但拆解后,有很多材料可以回收利用,诸如床垫中的钢丝、家具中的木板、沙发的海绵等。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完善大件垃圾专项处理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民生实效,同时创造新的产业价值。xx区应当着手建立大件垃圾处理体系,为市民解决民生难题。

因此建议:加强中心城区级大件垃圾处理站建设,理顺废旧家具、沙发、床垫等大件垃圾的处理渠道,健全大件垃圾收集、暂存、转运、拆解、资源回收和废弃物处置等全过程的管理体制机制和硬件设施配套。大件垃圾处理体系可分为区级处理中心、街道或片区处理站、小区暂存空间三个层次,分别定位不同的功能,同时建立市场主体参与制度,鼓励有资质企业参与。示范工程选择其中一个有大件垃圾处理基础的街道或社区进行。

一、在中心城区各街道(或一定片区)加强大件垃圾处理站建设。处理站配备通用拆解设施,拆解小区运送过来的旧沙发、旧床垫、旧家具等占空间的大件垃圾,分类回收可用资源。处理站同时可处理其它木质装潢垃圾、园林垃圾等。处理后分类回收的资源、废弃物以及没有能力拆解的大件垃圾统一送往大件垃圾处理中心。

二、对现有小区大件垃圾暂存空间进行功能调整,空间可与废家电、可回收物资等协同使用。小区居民将废弃的旧家具等大件物品送到大件垃圾暂存空间,空间管理人员进行评估,如有二次利用价值的可进行二手交易,无利用价值或超出交易成本范围的将成为大件垃圾,空间将满时由小区送到街道大件垃圾处理站。

三、建立市场主体参与制度。引进或培育资质企业,从事大件垃圾处理有关工作,鼓励物业或有兴趣的居民参与到小区层面的大件垃圾处理管理和宣传工作。

四、完善相关配套管理政策。制定限制大件垃圾随意丢弃的法规政策,明确大件垃圾处理由产生者负责和付费的原则,制定有关费用标准(上门搬运费用,处理费用等),引导市场主体规范参与。

大件垃圾拆解处理具备体系化和产业化潜力。国外如美国,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共同面对大件垃圾问题,政府一般都会提供一定面积的场所,企业和公益组织都积极参与大件垃圾处理,通过收集处理二手家具创造价值,增加就业机会,并把二手家具免费提供给困难人群,从而获得一定的政府补贴。国内如xx、xx、xx等城市已经开展大件垃圾专业化拆解体系建设,由专门的资质企业主体进行业务运营,政府提供法规引导、政策支持和全过程监管。xx区已经开展多年的垃圾分类,大件垃圾也是主要的分类处理对象,具备建立专门处理渠道的需求和能力。同时,xx有一些从事废旧家具拆解木材利用的企业,可以组织引导,参与到大件垃圾处理体系中来。

大件垃圾是整个垃圾处理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应根据大件垃圾的特点,建立合适的体制和制度。国外经验表明,建立搭建垃圾处理体系,一是政府制定统一的规范,给公众处理大件垃圾创造条件;二是出台刚性的法规措施限制大件垃圾的随意丢弃和存放,否则将受到处罚;三是建立市场主体的参与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培育作用,综合运用政策杠杆吸纳其他力量的参与,鼓励公益组织和企业参与大件垃圾的再回收和利用产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引导。

关于加强烟花爆竹经营、燃放管控的议案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习俗,在历史上的存在本无可厚非。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地上地下各种管线密布,燃放烟花爆竹所造成的危害也与日俱增。主要体现在:

一、容易造成火灾及人员伤亡。烟花燃放和生产运输能明显增加火灾隐患并危及群众生命安全,相关案例屡见不鲜。20xx年除夕当晚全市有多起因燃放烟花爆竹不当引起的火灾,仅我市第一医院就收治了x位被烟花炸伤眼睛的患者。20xx除夕我市一网吧发生火灾事故,造成x人死亡,由烟花爆竹燃放不当引起。20xx年春节期间,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电视台新大楼北配楼因燃放烟花爆竹发生大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亿余元,在火灾救援过程中,x名消防队员牺牲,x名消防队员和x名施工人员受伤,xx名责任人被公诉。

二、严重污染空气。鞭炮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粉尘,烟花爆竹能在短时间内使大气中PM2.5含量急速上升。20xx年环保部发布的《20xx年至20xx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分析》指出,除夕当天xx时,仅xx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及以上污染。而于此相对的,xx、xx、xx、xx等实施禁放限放措施的城市在除夕夜间PM2.5浓度均未出现明显上升现象。

三、造成噪音污染。烟花爆竹产生的噪音已成为城市公害之一。尤其在城市中由于高楼林立所产生的回声效应,烟花爆竹所释放出的声音对人的生理、心理、睡眠、听觉都有较大的影响。

四、影响市容。燃放烟花爆竹后,会产生大量的碎屑垃圾,一时之间难以完全清除干净,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和城市文明形象,而且给环卫工人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xx日报报道,20xx年xx限制燃放鞭炮后,环卫工人春节期间的作业时间减少近一半,烟花爆竹类垃圾也从去年的xx吨下降近xx%。

根据以上情况,特提出建议如下:

(一)将xx区划为禁止经营、燃放烟花爆竹地区。根据《xx市经营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xx区、江东区为限制经营、燃放烟花爆竹地区,xx、xx区部分区域为限制经营、燃放烟花爆竹地区。每年市政府对市区烟花爆竹的燃放实行时间、范围进行公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区划调整,xx区面积扩大了近xx倍,按照以往惯例,xx区春节期间限制销售、燃放区为机场路以东,与xx、xx区相连围成的区域。而新划入的xx片地域广,建筑复杂人口众多,均处于允许燃放范围。目前,限燃改成禁燃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共识,我省xx,xx等城市也先后实行禁放并取得良好效果。xx区无论从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上,还是民众素质上都已经满足禁放的条件,建议全区禁放。如果禁放实行难度大,建议将限制燃放区域扩展到全区,同时缩短春节期间允许经营、燃放烟花爆竹时间和范围。

(二)组织多层次的安全检查并开展有奖举报。烟花爆竹违规燃放和生产经营单位量大面广,建议市、县(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在依法开展行政许可的同时严格执法检查,并开通有奖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做到有报必查,并对举报人实施奖励。每年春节期间执法部门(联合执法)派出工作人员巡查及时处理群众举报查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

(三)鼓励生产销售环保型烟花爆竹或其替代品。为满足部分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生产一些少味、轻烟、残留物少的环保型烟花爆竹,减轻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损害。在技术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生产一些类似“电子爆竹”的产品,不仅可以多次使用,节约资源,而且相对安全环保,避免了造成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加大环保烟花、电子鞭炮等新型烟花爆竹的推广力度,让新型烟花爆竹的生产者有市场,让消费者得实惠,让社会收获更多的欢乐和平安。

(四)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综合功能。每逢重大节假日、各类庆典期间,燃放烟花户需经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社区登记备案,注明所燃放烟花的数量和类型(需符合制定的标准),并签署安全责任承诺书,若违规,接受相关部门处罚。尤其是在春节前后的重大节假日,社区居委会和辖区派出所、安监所应安排工作人员上门请社区住户签署燃放烟花安全责任书,并在小区内显眼处及各楼幢张贴相关燃放规定和要求。以此遏制和降低事故发生率,引导居民主动放弃燃放。

(五)加大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加大对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宣传力度,必要时可组织人员编写有关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教材,对从事烟花爆竹批发、零售的经营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知识业务培训,经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同时,专门制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宣传计划,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教育。

关于建立生态补水机制,恢复河道生态环境的议案

近几年,随着“五水共治”等行动的大力推进,我村加大了河道综合整治力度,如xx河道治理已基本完成,并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但xx河道常年发生断流,使河道失去原有的自然风光。

xx发源于xx乡xx山北麓,由x、x两坑在xx门附近汇合后经薛岙、山下、xx村附近与里村溪相会,经xx、xx至xx镇悬慈村入xx。溪坑总长约xx.xkm,其中xx段长x.xkm,平均河道宽度约xx米。xx是典型的雨源型山洪溪流,具有暴雨集中、源短流急、暴涨暴落等特点。

近年来,由于雨水较多,xx从xx年拓宽以后,砂石底脚越冲越薄,每逢台风季节,大量的砂石被冲到下游,导致溪两边的挡墙底脚部分已经外露,使得挡墙牢固性越来越差,一发大水就有挡墙被冲毁。每年不仅仅需要投入一笔较大的维修费用,影响老百姓出行安全的同时还造成了财产损失。

恢复xx水河道功能后还可提升我村旅游项目品质、改善生态环境、灌溉经流我镇x个村的田地农作物及休闲垂钓、观光旅游等,是一项水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水利建设项目。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对整条xx的挡墙增加护脚,以提高挡墙稳定性,让其具有防汛排洪、蓄水抗旱等功能。

2、让河道能实现防洪、生态、社会、效益、景观、人文在内的和谐统一。确保雨水渗透,让自然水循环畅通的同时融入人文关怀,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及休闲娱乐,实现人水和谐,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关于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议案

自20xx开始居民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后,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很多,特别是今年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力推进使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走访调查社区发现小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存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垃圾分类小区内专职力量不够

目前小区从事垃圾分类的人员,除了清洁工为专职人员外,其他都是兼职,更非专业人士,如社工,垃圾分类只是他负责的众多条线中的其中一条,目前没有一个社区拥有专职垃圾分类社工。志愿者参加更是拾零补缺的志愿服务,物业公司因垃圾分类工作量大而细,真正配合的不多。而垃圾分类又是一项专业性强,改变缓慢的长期性工作,需要专业设备,专业人员、物力的大量投入。

二、垃圾分类工作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目前针对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督查除了市区派第三方检查外,街道社区内部的检查不够,主要体现在,检查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垃圾扫码员应该是对整个小区垃圾分类质量抽查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垃圾扫码员是由社区招募,因该工作又累又脏,人员不好招集,很多扫码员一人分管好几个片区,数量上去,质量自然难保证上,同时扫码员熟知整个社区的居民户编码,造假可能性更高,导致扫码工作流于应付指标完成的表面化检查,无实效。

三、考核指标留于表面形式大于实效

一是对桶边督导员的考核目前以对人员是否到岗作为重要依据,而非有无在指导居民投放。二是对设施设备的考核过于表面,如对大件垃圾的堆放问题,要求设置垃圾堆放点,要围起来,与清除违建工作相背,同时未考虑到装运和投放的不方便。三是垃圾桶的设置与摆放,一定要绿黑,颜色对应,数量相同,未考虑到其它垃圾(黑桶)的需求远远大于厨余垃圾(绿桶)的需求。三是回收垃圾(蓝桶)的设置基本上处于摆设状态,使用频率不高。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相关部门从设备的配置、人员的强化,检查的方式上做相应的改变,具体建议如下:

1、建议垃圾扫码员由第三方来进行,而非小区各自招募,熟知住户垃圾袋码,无法反映该小区垃圾分类的真实情况,只有加大检查督导力度,才能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2、统一规范各小区私人废旧品回收店,增设智能可回收垃圾箱,实现即收即付,提高回收垃圾的回收率,撤除蓝桶设而不用的尴尬。

3、增加厨余垃圾清运次数,从一天一次改为一天二次,其他垃圾也能由专车清运,减少清洁工为图省力采用混装的现象产生。

4、大型垃圾设置点考虑到运输和投放的方便,如能采用移动堆放点减少收集的成本,提高居民的使用率。

5、取消桶边督导员岗位,该项工作可以由扫码员代替,同时加强入户宣传与检查。

6、取消绿黑桶需要数量相等的要求,适当增加黑桶,根据实际情况绿黑桶一比二更适合。

关于开展农村危旧房屋整理改造工作的议案

xx镇是我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镇村建设起步较早,镇域内特别是xx和xx片区大部分农村房屋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或翻建,目前已经破旧不堪,群众居住条件日益恶化,矛盾问题十分突出。一是房屋质量堪忧。因当时经济物质条件限制,农村房屋建设标准和工艺普遍简陋落后,历经三四十年使用,大多已属于危旧房屋。二是许多房屋地处地势低洼地段,而我镇又属典型的江南水乡,临水临河房屋众多,逢台必涝、一年多涝、一涝多天的现象较为突出,长时间浸泡导致房屋质量雪上加霜。三是房屋集中区内市政设施配套落后,缺乏必要的污水和雨水管网,空中“蜘蛛网”和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基于以上现状,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整理改造房屋的呼声不断高涨,推动农村危旧房屋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已成为我镇当前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去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已邀请区农办、规划和国土等区级部门开展多次实地调研和探讨,同时广泛征求农村干部群众的建议、意愿,经慎重研究,决定于今年开始组织开展农村房屋改造提升行动,实施农村危旧房屋成片连线原拆原建工作。一是整体规划,分批实施。以村为单位对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建设实行整体规划设计,先行试点、分片推动。二是村民自主,联拆联建。由连排成片危旧房屋的业主提出房屋改造意愿并达成一致意见,自行制定改造方案、施工建设和承担建设费用,实现从“要他拆,要他改”变成“我要拆,我要建”的思想转变。三是村级牵头,政府配套。各村负责引导协调牵头村民房屋改造,制定改造计划和建设标准,镇政府负责对于改造区域主要道路、地下管网和绿化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四是原拆原建,适当调整。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基本遵循占地面积不变前提下原拆原建原则,但允许适度提高建筑标高和容积率,建筑外立面形态和建设标准由镇村共同审核把关。这项工作如能顺利实施必将极大调动基层干部群众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推动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杠杆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成效。

农村危旧房屋整治改造在目前情况下还是一项镇村建设的探索性工作,区别于一般性的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项目,尚需解决一些机制体制和政策层面上的矛盾和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1.区委、区政府允许将农村危旧房屋联拆联建、整理改造视同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项目享受同等相关政策补助。

2.农村危旧房屋整理改造需规划、发改、国土、住建等部门在尊重农村实际情况前提下,实事求是、特事特办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我镇农村危旧房屋大多临水临路临街,按一般规划退让要求几乎没有改造的空间,而且一些改造地段在城镇控规中已划为生态绿带或工业用地,只能采取原拆原建方式,同时改造后房屋结构和建筑面积发现变化,因此,在规划方案审批和不动产证办理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建设标准中消防、人防、保温或装配式建筑等内容制定应尊重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经济实用为主,不宜套用现有标准。

3.农村危旧房屋改造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和载体,恳请区委、区政府建立由区府办或区农办牵头,国土、规划、住建、消防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常态长效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共同担责,定期研究审核建设方案,及时解决矛盾问题,指导协调相关镇村开展工作。

关于切实解决企业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难”问题的议案

制造业是推动xx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为xx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目前xx制造业招工用工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普通工人流失严重、渐趋短缺,导致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经过企业内部调查,我们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难问题是导致员工离职最大的原因。能就近入学,享受与本地同龄孩子一样的学习环境和同等待遇政策,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广大外来务工家长的心愿。尽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充分考虑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但实际上收效甚微。所以,解决企业用工难,满足子女教育需求是关键。

而当前,公办学校“隐形”门槛高。外来务工子女在报考公办学校时,必须出示“户口本、居住证、劳动合同原件、养老保险证明、接种证、原居住地计划生育证明、无违法生育证明”等证件,这往往使外来务工人员为子女读书多次奔波、来回折腾,当初到城市务工人员的积极性受挫。

公办学校推诿多。我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公办学校会以学生已满,外来务工人员不在本学区等种种理由,拒绝证明齐全的外来务工子女入学,致使外来务工人员到处托人找关系,有的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安排子女回原籍就读,外来务工子女在所居住的城市很难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外来务工子弟学校资金短缺、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让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望而却步,使得外来务工子女就学成为进退两难。

对此,我建议:

1、提高认识,正视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充分认识教育是“全民教育”,外来务工子女也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搞好外来务工子女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xx建设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从而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享受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消除“隐形”门槛,探索建立适应“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机制。强化政府行为,合理整合资源,充分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教学资源,重视流动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要将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纳入政府整个教育招生计划之列,破除本地学生与外来务工学生的界限,消除“隐形”门槛,减免学资或取消公办学校的“借读费”。

3、放宽就学准入,简化入学手续,将“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广到外来务工子女就学中。首先要消除差等生歧视,人人享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对小学入学,建议只要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居住证明和就业证明即可享受就近入学政策。对于初中入学,除让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居住证明、就业证明外,另提供教育部门审核的符合就近入学的证明。其次,加大教育财政投入,进一步挖掘公办学校的办学潜力。通过插班就读、独立编班等方式,鼓励公办学校招收外来务工子女读书,并对学杂费进行减免优惠。

4、加强民工子女学校的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提高民工子女学校师资力量及有关待遇,留住优秀教师。根据管理权限,指导和督促各教育行政部门在民工子女学校的建校审批、招生、教育教学活动、财务、安全工作等方面加强管理。加强教学计划的执行、学校安全、课堂教学研究、教师培训、财务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工作,逐步提高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

5、如果目前的资源暂时不能满足所有企业的需求,也可以分步实施。首先对那些经济效益好、生产规模大、税收贡献多、信用程度高的重点企业,列为主要扶持和服务对象,在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能够完成相关任务的前提下,给予一定数量的入学指标作为奖励,用以缓解企业外来务工子女读书难问题,从而提升重点企业的吸引力,维持重点企业和熟练工队伍稳定,使之继续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然后再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低段人数多,小学所面临的压力远远大于初中这个特点,每年在外来务工人员大量聚集的区域新增一定数量的小学,在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域新建社区时配套的学校应扩大规模,预留一定的量,以供外来人员子女入学。

如果我区如果能够积极解决外来务工子女读书难问题,就能够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提高企业招工用工的吸引力,更能体现政府的人文主义关怀,提升我市的城市形象,使xx成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安居乐业的首选之地。

关于统筹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议案

一、基本情况

资源循环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体现,更是缓解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重要途径。xx区xx镇作为xx市固废处置中心的承载地,目前已经集聚了生活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及厨余处理、畜禽屠宰、废旧汽车回收等一批邻避项目。其中规划面积约xx平方公里的市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公示,垃圾焚烧、餐厨处理、大件垃圾处理等一些扩建及新建项目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说,资源循环利用在我区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归纳如下:

1、顶层设计缺乏。资源循环利用是一个牵涉面非常广的领域,产业链长发展前景好。目前该区域集中发展的是垃圾处理的末端产业,承担的是最赃最累的一个环节,而对产业链的上下游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如处理设备的研发生产、资源回收服务、环境改善服务、资源后续利用等,因此缺乏系统性的长远谋划成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民生问题突出。资源循环利用是一个扩散性非常强的产业,占空间多周边影响大。目前该区域存在居住和生产混杂、产业布局散乱的现状,百梁桥、鱼山头2个村处于核心范围,垃圾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滴、漏、撒”现象,严重影响沿线群众正常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时有投诉,扩散区范围内工业厂区用地xxxx亩,屠宰场、废旧汽车处理厂处于其中对周边的影响甚重。

3、机制保障欠缺。资源循环利用是一个关注度非常高的行业,出问题多协调处理难。目前该区域现有项目既有区级层面的问题,也有运行之中的问题、还有建设管理的问题,普遍存在相互推萎、难以协调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紧急事件的处理,因为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保障容易造成因不及时处置而引发紧急事件,从而进一步加剧项目运行和民生环境的矛盾。

三、对策建议

建议依托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规划的契机,利用现有产业基础,以“静脉小镇”打造为目标,在xx镇xx线以南片区约xx平方公里范围内统筹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一方面既能为破解垃圾处理、废旧回收等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社会管理难题,另一方面又能为当前我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1、统筹规划设计。目前xx平方公里区域内已初步形成“一心两翼”的产业形态,建议其中x.xx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将着重布局垃圾处理的相关产业,对鱼山头工业区块及百粱区块这“两翼”进行适度扩面优化,着重引进资源利用的上下游产业,打造一个资源循环利用全产业链集聚发展的健康生态;同时对区域内的八千亩农田以“美丽田园”建设为主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农业,最终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彻底改变目前居住、产业和邻避项目混杂的现状,扭转邻避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共生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样板区。

2、破解制约要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要素的支持,当前规划、土地等要素的制约仍非常明显,建议尽快实施该区域的规划研究,在现有统筹规划的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打造的基础上,着重推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布局问题;同时启动核心区域内百梁桥、鱼山头等村的内迁外聚工作,通过集中异地迁建,一方面既能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承载空间,又可以通过新村建设改善区域群众居住条件,有效消除该区域建设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为“静脉小镇”的打造营造一个长期稳定的有利环境。

3、强化机制建设。一是建议成立专门的运行机构,对循环产业建设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及管理,同时有效协调各级部门以及各产业主体,确保我区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有一个专业的推进思路;二是强化专业监管,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和社会监管力量建立公正公开的多方位监管机制,促进环境监管水平的提高,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稳定发展环境;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从根本上予以保障,确保属地政府能合理统筹日常管理和民生支出,以尽快形成社会民心稳定、项目顺利推进、产业高速发展的局面。

关于推进xx制造企业参与“一带一路”

一、基本情况

20xx年,国家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承载中国梦、和平发展和大国责任,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给世界和中国都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xx,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城市,更加应该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

经过改革开放,我区企业具备了较雄厚的资金、技术、制造力和竞争力,如xx、xx、xx、xx、xx等,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通过“一带一路”,一方面可以将中国优质产能与丝路沿途国家和地区进行分享,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亦可利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优势,为我所用,破解当前制造业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1、当前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政府不再支持,各种媒体宣传都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企业面临招工难困境,人工成本持续上涨,人口红利消失。随着欧美订单向亚东南国家的转移,工人的流动越来越大,对工厂订单信心不足越来越影响工人就业的积极性。

2、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正在降低,高端制造业逐渐回流至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则搬迁至东南亚,能够引起资本外流的,一是本土优势的衰落,二是竞争对手的崛起,或者两者兼有。成本的上涨和汇率的波动大大降低了中国制造的传统优势,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于跟多个生产基地合作来分散风险。

3、目前企业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中会遇到以下问题:一是大部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不太了解,不太清楚我们xx区政府对外商投资企业有什么优惠政策;二是目前一些国家政局不稳、治安较差,导致在这些国家投资的中国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同时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化运作经验,缺乏对当地政府、工会、社会组织、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容易产生员工罢工等纠纷从而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三、建议

1、作为xx区政府,要引导企业积极的参与“一带一路”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寻找合适时机走出去,加强海外布局,有效的打破企业发展瓶颈。同时,要帮助企业加强对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等国情的研判,给予企业正确引导,避免宏观风险,帮助企业更好融入当地社会,顺利实现本土化生存发展。

2、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应把培育中国品牌、扩大中国品牌知名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支持和引导更多中国品牌企业走出去,输出优势产能,扩大中国品牌影响力。

3、政府组织并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牵头抱团“走出去”,打造产业链集群或自建工业区,为企业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

4、总结已成功走出去企业的经验,探索他们可推广的海外工厂管理方法,向辖区内其他有能力走出去的企业进行宣传,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关于推进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议案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更新,“文化建设是灵魂”,已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xx区按照***和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在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大xx如何巩固新优势,拓展新思路,形成新路径,成为当前xx区的重要课题。

一、xx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xx区近几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与周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城市相比,仍存在总体规模偏小、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优质企业外迁加剧、文化产业园区带动效应不足等问题。

(一)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企业规模总体不大。

xx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地处市中心,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但区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缺乏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大多规模小、档次不高,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特别是对现有历史文化街区,如月湖盛园和xx老街经营业态单一,在产业分布、商家引进方面过多集中在餐饮业,而忽视文化企业引进,与苏州观前街、南京夫子庙、上海豫园、北京前门等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没有较好地反映这些历史街区的自然原貌和传统文化内涵,使不少已经改造好的历史街区没有产生预想的文化经济。

通常一个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的情况下才能称之为支柱产业。20xx年,北京市这一比例高达xx.x%、上海达xx.xx%、深圳市为x%。今年上半年,xx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xxx.x亿元,增长xx.x%,高于GDP增速x.x个百分点,占全市GDP达xx.x。而目前,xx区这一比例仅x.xx%,而xx区从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等具有高产出、高附加值、新技术的文化企业却普遍以中小企业为主,尚未成长为具有拉动产业发展、引领产业创新的大型企业,对文化产业发展贡献有限。

(二)传统文化产业盈利下滑,新兴业态少,创意文化产业增速缓慢。

20xx年xx区部分传统文化企业经营情况不容乐观,如xxxx集团受新媒体冲击增加值较上年减少了xxxx.x万元,xxxx有限公司较上年减少xxxx万元,xxx有限公司因为公司停业改造较上年较少xxxx.x万元。xx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中出现增加值不同程度的减少,占比超四成,文化企业总体呈现盈利能力下滑态势,既有外部大环境不佳的不利影响,也说明xx区文化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从目前xx区文化企业的规模来看,我区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文化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传媒等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在文化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不高,产业链不完善,内生动力不强。随着城市行政中心的东迁和文化产业中心的定位调整,政策导向性对xx的影响逐步显现,部分优质文化企业开始迁离xx。近年来,先后有xx市新华书店、xx移动通信公司、xx报社等企业外迁。随着这些行业带动能力强、辐射能力强的优质企业逐步外迁,xx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动力将被进一步减弱,从而影响xx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三)园区集聚能力低,带动作用尚未显现。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能有效的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文化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是提升文化产业运行质量的重要支撑。目前xx区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少、规模小,集聚带动效应不足。如“xxx号”入驻园区的单位中,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仅x家,且均没有达到限上标准。而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的xx“启运xx”微电影主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集聚效应还需时间。与此同时,周边县(市)区的文化产业却发展迅速。如东部新城联手打造东部文化中心,xx文化广场运营不到一年,已经形成了演出、培训、展览等几大板块,吸引市民逾xx万人次,文化企业逐渐从市中心向东部新城聚集。此外,xx商业区主要集中在鼓楼、天一广场、城隍庙一带,其他的商圈人气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培养,导致文化产业过于集中于这些狭小的商圈周边,产业分布和发展不够均衡,简单复制商贸区的做法,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形成布局合理的产业链或产业群。无论园区集聚能力较弱,还是文化产业过于集中,主要原因还在于对文化发展规划和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对待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文化产业上,全区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部门、地域之间的条块分割,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硬件设施及相关产业链不够完整。

(四)扶持政策不少,但龙头效应、引领作用尚不明显。

对于xx区来说,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深化“两区”战略现实要求。虽然xx区已经出台了《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倍增计划。但是在发展中仍然面临较多挑战,存在诸多问题。从目前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来看,只停留在投融资政策、财税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政策扶持上,缺乏对产业导向以及文化人才具体政策的引领和扶持。同时,在企业认定上,缺乏统一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没有对文化产业企业的税收贡献度、社会贡献度、成长贡献度进行全方位准确地评定,从而导致政府的扶持资金一直会往大企业集中,企业越大,获得的机会就越多。而现实的情况是,新兴业态的文化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要获得政府和银行的支持相当困难。比如对文化人才的政策,仍然参照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引进标准,没有考虑到文化产业人才的特点,在具体实施中,让一些没有留学经历、高级职称但获得一定知名度威望度的老艺术工作者很难获得政府补助。

三、xx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这种矛盾在文化领域也有突出的表现,也是我们接下来要着力解决的.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过去的吃穿用住等基本需求之外,人们在文化、心理、艺术、美学、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从近期非常受欢迎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就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高雅文化、传统文化内容正在被大家接受。这与全民素质的提高有密切关系,尤其是85后、90后、95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更高,显然也会推动社会对文化需求的提升。面对竞争与压力,发展与创新,xx区文化产业要在“壮大规模、放大效应”的总方针下,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形成xx核心区域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的聚焦点和发展优势。要根据xx自身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遵循特色化、差异化和集聚化的理念,“以项目化带动发展、以集聚化推动壮大”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引进一批示范文化企业、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为抓手,带动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新兴文化业态发展;以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和特色历史街区建设为载体,通过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全力推动文化与金融、旅游、科技等产业的融合,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

(一)紧抓传统主线,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优势,搭建都市文化旅游平台,促进历史文化街区文、商、旅互动融合发展

1.明确融合发展的基本策略。作为xx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文化景点多、文化底蕴厚、文化配套好,是xx较之于其他县市区的最大特色和优势,也是xx发展文化产业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把推进文商旅互动,有机融合“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结构,放大文化产业边际效益,作为xx实施文化产业战略的第一要务和切入点。应紧紧围绕方兴未艾的都市文化休闲旅游,坚持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深度融合,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文化创意与旅游创意深度融合,切实赋予文化更多的旅游承载,赋予旅游更深的文化内涵。加快历史街区的提升改造,挖掘整合xx特有的文化产业品牌,推出xx古城旅、名人足迹游、城市休憩游等丰富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2.确立核心区域的文化基地。要充分挖掘和利用xx区作为千年xx核心区域、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优势,打造一批社会影响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知名文化品牌,实施精品名牌带动战略,打响文化产业品牌。要把天一阁、天一广场和众多历史街区有机整合起来,如挖掘城隍庙传统文化精髓、倍增文化品质和商业价值为目标,按照彰显文化功能、优化商业功能、衔接地铁功能的思路,通过对城隍文化的深入挖掘,进一步优化提升城隍庙区域内文化、旅游、民俗、商业等多种业态,把xx城隍庙区域打造成为依托悠久的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品牌,以多元化发展互为补充的“文、商、旅”主题型商圈。要积极鼓励莲桥街文化商业综合区管理主体充分发挥园区士大夫第、杨氏宗祠、孙传哲故居、xx望族南湖袁宅等文物和历史建筑资源作用,引进与园区底蕴相协调的文化产业业态,将其打造成xx原味人文艺术院落街区。要加快推进xx街二期等历史街区建设和月湖西区历史街区建设,按照“科学规划、稳妥推进”要求,从保护街区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三条原则出发,以文化为向导,充分发掘月湖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打造成具有xx传统文化和历史特点的高品质人文博览、文化交流、宜居生态、商业休闲、创意旅游社区。

(二)聚焦新兴产业,重点培植新兴文化业态,抢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弥补优势企业外迁之困

1.发展新兴文化企业。随着城市行政中心的东迁和文化产业中心的定位调整,政策导向性对xx的影响逐步显现,部分优质文化企业开始迁离xx。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只有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文化产业、与年轻人消费特性紧密相关的电影、游戏、动漫和互联网新媒体等公司的发展壮大,才能填补优势企业外迁带来的缺口。新兴业态是推进区域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弯道超车的最佳路径选择,在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方面,xx和其他县市区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2.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贯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部、财政部、工信部《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化部、财政部《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注重“媒体融合”的良好政策预期。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导向和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对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网络文化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策划等新兴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扶持广告传媒、会展服务、教育培训、影视放映等文化产业与网络、各类手机客户端构架的“智慧产业”的融合发展,占领电子出版、无线广告、无线院线、电子商务等产业新高地。

(三)突出专业创造,充分发挥楼宇优势,抓住xx宜居特点,规划文化园区形成集聚效应。

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能有效地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文化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是提升文化产业运行质量的重要支撑。xx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和孵化器的楼宇优势,政府要加强规划,逐渐形成“一楼一产业”的发展态势。要借鉴绍兴发展专业市场的经验,谋划和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集聚。采取挂牌增设、改造提升、规划新建等多种方式,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孵化基地、专业市场、文化街等多种类型。要研究制定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实施意见,出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优惠政策。对经认定设立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区内文化企业和项目要享受服务业企业、项目相关的税费优惠,要积极争取投资用地要享受市重点投资项目有关土地政策,市有关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要优先重点扶持。目前,要大力推进和扶持全额由民营资本投资的xx省首家微电影产业园区–“启运86”xx微电影主题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帮助其尽早将园区打造成集微电影策划、拍摄、后期制作、平台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影视数字产业核心区。发挥xx是xx最成熟最宜居区域的优势,吸引高端文化人才居住落户。积极鼓励园区管理主体引进龙头企业以及创作工作室、名人工作室,不断提高园区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还要通过平台搭建,扶持园区与国内影视传媒教育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将园区打造数字影视软件研发及制作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同事,做好xx光影动漫进一步完善动漫孵化器平台建设,扩大平台影响,完善产业链,增加企业收益。

(四)强化规模效应,培育核心企业拉动发展,引导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高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1.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做强文化企业,增强竞争实力。政府应实行“大小有别”的政策,形成产业梯度发展,加大重点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完善重大项目引进和服务机制,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xx投资兴业。

2.坚持开渠引水。进一步引导、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充分激发民间资本在文化领域的创造活力,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通过财政贴息、播出补助、文化专项资金定额支助、国资参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一些正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阶段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在用地、税收、融资和人才引进这些方面给予扶持“组合拳”,以支持企业发展。鼓励中小型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促进企业差异化发展,不断壮大企业、提高抗风险和盈利水平。

3.实施内扶外引战略。对符合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好的限上文化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制,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落实工作措施,解决发展难题,进一步扩大限上文化企业规模。努力培育、孵化符合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好的小微文化企业。通过“个转企”以及其他产业政策扶持,进一步鼓励文化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各种平台,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展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通过引进培育一批具有拉动产业发展、引领产业创新的大型企业,跨区域、跨行业整合资源壮大一批种子企业,扶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增强区域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从而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迅速形成产业高地。

4、引导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高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为引导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国家应着手开展“文化与经济融合示范城市”建设,对入选城市给以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开展国家级、省级“文化与经济融合”示范企业、试点企业,引导传统产业通过文化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形象;在传统产业(服装、纺织、、旅游等)集聚区建立相配套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建立文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价值观。在与高科技产业融合方面,完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和文化科技企业认定工作,每年把文化科技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支持开展文化科技创新。文化科技类企业符合相关条件的,按规定享受xx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现行有关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技术成果向文化企业转移,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文化企业提升科技研发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

1、强化资金支撑。要实行财政资金扶持和国资引导。在研究制定支持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政策的同时,在原有基础上,适度强化对文化产业企业、项目有关政策、要素保障的支持力度。学习借鉴上海徐汇区整合国有文化资产成立国企——光启文化投资公司的做法,探索组建国资文化企业,或鼓励和引导现有大型国企投资文化产业发展。要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通过贷款贴息、税收减免、项目补助、绩效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民营资本、外资、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资文化产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积极探索区域共建、文企联姻、个体联合、社会赞助等融资方式,加大投资招商力度,以引资促项目、促发展。要推动文化与金融的有效融合。学习借鉴青岛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做法,建立“政企银”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政企银”信息共享机制,评审推荐机制、诚信共建机制和全面合作机制,实现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建议我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意见。要拓展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长期投资合作,以资本运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2、强化人才支撑。文化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区人事部门要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库工程。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挖掘、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突出人才优先、高端引领、以用为本原则,通过专业培养、委托培训、实践锻炼、引进吸收等多种渠道,充实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库。要加大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要依托在甬高校或者各类培训机构培养善于开拓创新,掌握现代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文化产业职业经理人。通过提高文化创意产业高层管理者战略思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意创新大环境。要重视特殊文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人文关怀。除了要出台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人才政策、积极引进和培育名人名家工作室外,还要高度重视高层次、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人才,特别是名人名家引进后的人文关怀,通过关注其精神需求,关心生活环境,改善创业环境,进一步发挥领军作用。

3、强化政策支撑。一方面,要加快清理一批不合理的政策,逐步取消投融资、税收等方面不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一批新的扶持性政策,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围绕扶持创意设计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文化品牌培育等重点,在用地、财税、融资等方面出台一些支持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比如学习绍兴市,对仓桥直街、书圣故里等地,出台专门政策,鼓励居民通过房产入股、出租等方式,组建专门公司发展有关文化产业。

4.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完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要借鉴外地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建立文化产业协调和推进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按照把文化产业打造成xx重点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核心产业的要求,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宣传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关于用新零售业打造xx产业名片的议案

xx是商贸强区,在区域调整之前第三产业占到GDP的百分之xx以上,区域调整后第三产业的比例仍达到xx%以上,扩区后的新xx受土地指标等多方面的影响,第二产业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发展第三产业应该还是发展xx经济的重中之重,第三产业中零售批发服务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们xx区一直是我市的商贸中心,但这几年随着市政府的搬迁,市区的东易,商贸中心的位置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第三产业特别是传统零售业如何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属于我们xx自己的经济亮点及名片,是我们xx人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智能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零售业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线上销售同样因为同行的无序竞争及物流人工等成本大幅提供、利润率的下降,同样也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

xx说过纯电子商务的时代已经结束,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将是今后商品销售的趋势,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在想抓住互联网第二次革命特别是新零售的经济风口项目,在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中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样我们xx区也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引导传统零售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培养和引进新零售及线上线下结合的新产业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新经济体强区,培养在全国及世界有影响力的新零售独角兽,打造xx名片,促进xx经济由量变转为质变,真正实现xx经济跨越式发展。

新零售是互联网时代特别是智能手机出现后传统零售的转型升级,我认为的新零售的定义是:商品的品质化(用区块链技术追源,保证商品的品质及安全)、个性化、碎片化;服务的个性化、体验化及亲邻化;推广渠道的多元化。互联网作为新零售的工具将在支付的便捷、商品的追源及管理、推广渠道特别是社团营销上大幅的提高效益,将是零售业的一次革命。如何利用xx的优势打造新零售,在此我提一下五条建议:

1、打造进口商品供应链源头。xx是国际港口城市,也是第一批跨境购试点城市,作为世界第四大的港口城市,一带一路的试点城市和国家级博览会每年一届的中东欧博览会长期落户xx等独特的地理优势,许多世界各地的优质商品都是通过xx港进入中国销往全国各地,各类品项的原生态优质的源头商品可以通过新零售的方式打造进口商品的供应链源头,将会是我们xx特别xx的巨大商机,目前xx及保税区都把引进进口商品的源头作为招商的重点。建议对直接进口商品的xx企业按进口额的百分比进行补贴;进口商品除批发之外,对以专卖体验店和专柜销售的零售企业按网点数量进行补贴;在税收工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协调好海关商检等通关报关报检的等方面的关系,确保进口渠道的畅通。

2、用社交社团微商营销平台开拓消费者渠道,打造新零售平台。目前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企业,已经形成了线上销售的寡头企业,其它电商平台已经很难同这些平台去竞争,本地企业入驻他们的平台,对地方经济特别是财政收入基本没有什么贡献,只是对这些平台公司的注册地等在财政及经济上有很大的促进,xx对xx的贡献就是很好的例证,互联网改变了xx,也使十年前GDP同xx相当的xx近几年的差距越来越大,阿里巴巴已经成为xx的一张闪亮的名片,xx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互联网之都,扬名海外。所有xx要抓住这次互联网第二次革命的机遇,多培养、引进及打造社交营销的新零售平台,用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商品特别是生鲜、蔬果、地方特色等商品作为引流商品吸引消费者(也是粉丝),通过社区社团等亲邻营销等方式把优质时鲜的商品由基地直接到消费者,让消费者销售到优质价廉的商品,另外打通最后xxx米方便消费者购物,通过社区亲邻营销建立了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上推荐高品质源头供货高性价比的新的供应链体系民生商品,进而发展品牌联盟,培育新零售独角兽企业,打造xx名片。

xx扩区后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增加,农村的蔬果养殖业等商品可以同市区的商业网点及新零售平台公司合作,通过社区微商营销等方式,把最时鲜的商品第一时间给市民享用,这样农民也多了销售的渠道,通过商品的净菜分装分割等深加工及农家乐和体验旅游等,提高商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一条路。建议:对当地产出的农副产品进行标准化认证,及多打造产品地理名片如我们xx的xx西瓜等,以保证商品的品质及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和品牌价值,对销售三农的商品希望政府在销售渠道上、税收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优惠和补贴,对新零售的平台企业落户xx在办公、人才引进、税收及办证等方面应该出台系统性的优惠政策,确保对引进新零售等平台企业政策上的吸引力。

3、引进、培养和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第三产业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互联网+特别在教育培训、医疗、服务业等行业都产生了积极的革命,对地方经济的促进及地方财政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建议政府出台对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互联网+的平台型企业出台全方位系统性的优惠政策,吸引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落户xx。

4、培训及引进新零售及互联网+产业的人才。互联网+特别是新零售是新兴产业,缺少大量的人才,需要通过开培训班,委托大专院校开专业课及引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打造xx新零售名片打好人才基础,建议对培训新零售的企业及大专院校按培训人数进行一定金额的不同,对引进新零售等方面的人才出台系列的引进政策。

5、占领打造新零售产业之区的舆论制高点。通过各种媒介特别是新媒体及展览会、推荐会等渠道全面推广xx打造新零售名片的政策地理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各地的平台型企业及供应链源头企业落户xx,营造新零售及互联网+行业招商的舆论氛围。

新零售是智能手机出现互联网第二次革命的风口项目,新零售等互联网+的平台型企业落户xx,相当于把落户平台的全国甚至世界上的实体企业带到了xx,对促进xx经济及增加财政收入及产业转型升级将会有积极的意义,我们xx区应该抓住这重要的历史机遇,通过打造新零售强区之都,培育挖掘新零售独角兽企业,打造xx名片,为xx经济跨越式发展找到一条很好的发展之路。

关于重视xx区西片美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议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给亿万农民提振了信心。近日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xx片区的“三农”工作,区划调整后出台了《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打造城乡高度融合标杆区的若干意见》(x党办[20xx]xx号)文件,为全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不久,出台了《关于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实施意见》(x党办[20xx]xxx号)作为指导全区旧村改造新村建的指导意见。

xx镇作为xx片区的重要节点镇,从20xx年开始推进新村建设,截止20xx年底,有x个村(自然村)已通过区美丽镇村幸福家园联席会议。经过x年发展,累计投入资金共计约x.xx亿元,整片拆旧约x万平方米,整片建新约xx.x万平方米,交付住宅xxxx套,总交付面积约xx.x万平方米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镇村难以克服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的矛盾:

一是基层人才匮乏,工作要求高。据调查,xx片区每个镇乡专职的新村工作人员x人左右,而每个镇乡的规划员主要负责镇乡重点工作的项目报批,难以兼顾新村工作,因此各镇乡的新村建设工作采取镇新村办指导,各村具体负责落实。一方面现在的村干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处理农村问题游刃有余,但年龄偏大和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以xx镇为例,全镇村干部xxx名,年龄xx周岁以上xx人,xx周岁以下xx人,学历本科及大专以上xx人,大专以下xx人。而新村手续办理牵涉部门多、方案专业性强,村干部往往在处理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新村相关内容的学习,增加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基层条件艰苦,难以引进且留住优秀的人才。

二是基层资金短缺,建设成本高。xx、xx、xx、xx都属于三类乡镇,村级收入少,各村在开展新村建设过程中首先做到资金平衡,除去上级补助外,剩余的建设成本由各村村民自行分担。但在建设过程中,有些项目复垦节余土地资金到位慢,如xx镇的xx村、xx村已完成复垦建设用地面积x.xxxx公顷,按xxx万/亩已预拨xxxx万元,约定余款在两个村复垦项目通过验收并达到对等质量要求后拨付,工程现已竣工验收,复垦资金迟迟未到位,一方面导致财务成本上升,预计每户每年增负xxxx元,另一方面因资金短缺导致工程进度滞后,不利于地方稳定;有些收费标准高,如强电需要xxx元/㎡(公变低压xx元/㎡、专变低压xx元/㎡),物业维修基金需一次性计提xx元/㎡;有些原xx区可减免,但xx区需要缴纳,如异地安置人防费xxxx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住宅xx元/㎡,非住宅xxx元/㎡;有些技术指标两区有差异,如车位配比按原xx区拆迁安置标准是x:x.x,根据现有的xx区执行标准商品房和拆迁安置房都是x:x.xx;有些基础设施配套难以补助,如污水管网的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改造由新村建设自行解决,而其他农村生活污水改造项目由区排水公司统筹解决。

三是审批手续多且时间长。从编制村庄规划,做可行性研究报告,到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再到发改局立项、到规划局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然后到住建局合同备案,办理施工许可证,最后进场施工,整个前期走下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新村完工后需要各种检测,还需要规划验收,质检验收,资料备案,办理产权证等工作。新村建设牵涉部门多,往往需要多次沟通才能办好,存在门好进,事难办的情况。另外,各村往往忽视权证办理工作,工程验收后没有及时跟进权证办理工作,导致相关资料遗失,而补办手续无从下手,村民利益无法保证,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为加快推进我区美丽新农村建设,解决新村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保障人员。对招录的有规划、城建方面经验的人员优先安排到基层工作。加强新村工作配置,设立新村专职副主任。大力培养“头雁”书记,树立典型,筑巢引凤,吸引本村大学毕业生回家工作,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选派规划、国土、住建、消防等基层迫切需要的业务骨干驻村指导镇村开展新村建设。

二是倾斜政策。城市支持农村,以绕城高速为界,区别对待镇乡与街道,商品开发和新村建设。探索强电实行市场公开招标程序,鼓励社会公司公开竞争。减免各类费用,按原xx区标准执行,免征人防费以及城市基础设施费能降低新村减少成本xxx元/㎡,降低农民的负担。降低对新村项目的技术指标要求,按拆迁安置房要求执行。各部门应优先安排解决新村建设过程中的配套项目,将新村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改造列入生活污水改造补助范围。物业维修基金分年提取。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既能解决中心城区用地指标问题,又能加快推进镇乡新村工作。

三是简化手续。协调理清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公布各部门工作流程、节点、注意事项、联系电话、所需资料等,做到心中有数。效仿xx区行政服务中心,完善集士港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做到一站式办理,逐步实现“最多跑一次”。探索制定联席制度,每月一次例会,针对各镇乡提交的需多部门协调、难办理问题统一协商,形成相应决议,化解基层不稳定因素。

推荐访问:议案 人大代表 汇编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