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自己培养自己》读书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自己培养自己》读书报告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这本书。刚拿到书,我就被书后续上的那段话吸引住了,李镇西老师说:说到人的成长,我们总喜欢说是“领导的培养”。如果这里的“培养”指的是热情鼓励、真诚批评、提供平台、创造机会……那么,这“鼓励”“批评”“平台”“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最后并非每一个人都成长起来了。就像这地球上的空气、阳光和水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每一朵花儿都能结果。所以,成长与否全在自身。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说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是自己培养自己的结果。慢慢细品全书,我深深感受到,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从作者“心里流淌出来的”,都是作者自己成长的切身感受。下面,我把阅读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跟大家交流,不当之处,请各位多提意见。
一、主动成长,做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人 李镇西老师的生长之路,就是一步步走着,不断地想再往前进一步,再走一步。从“未来班”、小有名气、“教坛新秀”,到“高考神话”、国内小有名气“优秀青年语文教师”,从教科所的悠闲体面生活,到重返学校后教学实践带给他的思考结晶,再到“功成名就”,一路走来,用他的话说,现在的“他”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初的“他”。自我成长,就是要向着做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人去努力。在这条道路上,还需要自信、自律、梦想与自我鼓励。首先,自我成长一定要有自信,自信不等于自负,而是对自己能力有正确的认知,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更有自信前进。其次,一个人的自我提升,还必须懂得自律,才能
面对各种诱惑安然处之,恰当平衡生活和工作,继续前行。主动提升、拥有梦想的人,总是会散发着某种光晕,怀着坚定信念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
1.主动实践。教师要把教室当做自己成长的实验室,把讲台看做进步的平台。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日常工作,把每一个学生当做研究对象,任何后进生都是科研对象,跟踪他、研究他、思考他、剖析他,把每一个难题都当做课题,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实践。事实上,很多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精神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在此基础上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
2.积极思考。思考是前行的火把,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是教育科研。思考首先是对自己的思考,即把自己当做研究对象,多揣摩、琢磨、体验、品味自己教育实践的得失。
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过于关注学生的共性,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生命的成长;不断武装孩子的头脑,却忽略了极其重要的情感教育。只有在思考的深度上下功夫,常反思,反常思,思反常,那么每一次的错误才是一个进步的台阶,我们才能沿着台阶一步步地步步地把教书育人这条路走得更深更远。
3.坚持阅读。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主要途径,闫学说,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阅读。吴正宪说:“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能不懈努力,拜书本为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无捷径。”几乎所有的名师,都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就
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这是公开的秘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把阅读当作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一样的必需品。吴非老师说,老师爱读会读,有知识、有激情、有趣味,学生观察讲台前站立的这个人,也就可能对“学习”有清晰的认识。明白“人”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没有教师饱满的灵魂,就不会有学生充实的精神世界。
4.勤于写作。写作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记录、总结、梳理、升华。比方说,这节课自我感觉比较成功,就把它记录下来;和学生做了一次深入的沟通交流,把他们说服了,也写下来。只有精彩的“做”才能精彩地“写”,而精彩地“写”又能够促使我们更加精彩地去“做”。写作,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换言之,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知识只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思考和写作却会给教师带来灵气,一个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
二、主动成长,就要自我提升教育智慧与技能 书中,李镇西老师就班主任工作和课堂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学生管理、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不可回避的主要阵地。
1.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 他说,班主任的“善于讲故事”是一项基本技能。孩子们喜欢听故事而不愿听说教。这部分我读得特别细,很感兴趣。
他认为,讲故事,首先要把自己放进故事里。他一直主张班主任要善于给学生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当孩子时的故事,这最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他多数讲“在错误中成长”的话题,让学生懂得,在做
过错事后,后来战胜了自己,懂得了文明、教养、尊敬他人等等。班主任很多时候也要讲别人的故事,“把自己放进故事里”,把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故事之中。他会选择把自己感动的故事,情不自禁产生要给学生讲的欲望,读来的,听来的,故事的精神内涵是自己认同的,这样,才能做到,在讲的时候,每一个字都是从我心里流淌出来的。唯有这样讲故事,才能体现出教育的真谛。
讲故事要自然切入。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教师要把教育意图尽可能隐藏起来,不要让孩子每时每刻都感觉到被大人教育。李老师也向我们建议,讲故事,就是追求一种不露痕迹的教育,从情境中切入,从真实生活中引入,从教学内容中引入,等等。《一碗清汤荞麦面》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感人故事,主题是爱与坚强。李老师是这样切入的。刚才在开学典礼上,全校同学都齐呼了校训……“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问。小家伙们往往争先恐后、叽叽喳喳地回答。嗯,不错。我这里再给大家提供一个例证,请大家吃一碗“面”,等大家吃完这碗面之后,对我们的校训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碗面来自日本北海亭面馆……故事导入完成。
2.做能把话说到学生心里去的教师 书中,李镇西老师的一篇文章——要把评语写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给我印象很深。当前多数教师的评语,没有亲和力,枯燥乏味,孩子不愿意看,家长未必认真看。李镇西教师倡导个性化评语,让评语换面孔。文中提到了南京芳草园小学班主任郭文红老师写的期末评语,让人很是感动,因为这些评语才是真正写进了孩子的心灵深处。
郭老师的字里行间浸透着真正的平等观念,丝毫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她仿佛忘记了是在给学生写评价性的“评语”,而是俯下身子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诉说。诉说自己的开心,比如:“你说“我的学习要加油,争取赶上大家”,亲爱的孩子,你知道我看了这话心里有多高兴吗?”“亲爱的孩子,你知道吗,这个学期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亲手在你的期末试卷上写上了 100 分,这是我们两个共同的心愿哦,很高兴你实现了,这是你平时勤于思考的最大收获,恭喜你!” 评语也诉说自己的矛盾、纠结与苦恼,比如:“亲爱的孩子,提起笔来,心里觉得非常矛盾:一方面你是我最爱的孩子之一,敏锐的观察能力,出色的数学思维状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数学水平、成绩都在班级名列前茅,课外学习也收获满满,取得了迎春花杯”决赛一等奖的好成绩,恭喜你!我非常欣赏并期待你在数学之路上越走越好!另一方面你又是让我非常操心的一个孩子,常常因为管不住自己而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就这样,郭老师不知不觉把自己的心也交给了孩子。这种真诚、爱心,是从她心里不知不觉流淌出来的,而不是仅仅凭“语言技巧”写出来的。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交流中最常见的手段是谈话或文字。在立德树人活动中,面对学生,我们要学会修炼基本功,学会接纳、包容,通过理解、建议,打开学生心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为他们送去阳光雨露,孕育智慧,让孩子的生命在我们的引领下健康成长。
三、谁都不会一帆风顺,勇敢面对
初入职场的人有初入职场的烦恼,工作多年的人有工作多年的烦恼,改用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那就是:幸福的人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烦恼。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甚至“打击”,这个时候,家庭、朋友是我们的温馨港湾,是我们成长的后盾;同时,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并非自己是不幸的,比我们不幸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吃得苦、受的罪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既然我们都知道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那就要勇敢地面对。人的一生很长,衡量成功的尺子很多很多,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我们都可以遇到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
李镇西老师说,35 年就这么过去了。并非一直都顺风顺水,其间的艰辛、困苦、挫折、“打击”,还有种种所谓的“不公”,有时候甚至似乎山穷水尽、兵临绝境……一言难尽,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读李镇西老师成长故事与随笔,对照自己成长历程,倍感知识的缺少与能力不足。平台再好,不参与,也成就不了梦想;舞台再大,不表演,永远都是观众。让我们结伴而行,用“一生的时间”在教育路上不断成长,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
推荐访问:2022《自己培养自己》读书报告 培养 精选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