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政协工作经验交流研讨发言【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市政协工作经验交流研讨发言
强化“四项举措”破解“两个薄弱”
市政协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重视解决“两个薄弱”问题的重要决策部署为契机,抢抓机遇、创新破难,在“配强工作力量、加强基础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做强协商平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新时代发挥市县(区)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夯实了基础。
一、拓宽两个渠道,配强工作力量。一是向上争取扩大增量。中央、省委政协工作会议召开后,市政协党组第一时间向市委作专题汇报,在增加领导职数、增加人员编制、强化专委会工作力量配备等方面争取市委的重视和支持。市委专题召开编委会,为市政协新增×名办公室副主任职数,专抓专委会服务保障工作;
新增×个综合科室,做到专委会服务科室由原来“1对2”改善到“1对1”,实现了×个专委会服务科室、工作人员全覆盖。协调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和各县区委,积极争取增设县区政协信息中心,配备1-2名事业编制人员,专门为专委会履职提供服务。二是对内挖潜优化存量。严格执行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委不占政协机关行政编制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出台的《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规定:“转岗到市政协担任专委会主任、副主任的人员,工资关系原则上保留在原单位”,从制度上保证了政协机关存量编制资源主要用于解决“两个薄弱”问题的刀刃上。对文件出台前,已经转岗到政协工作的专委会负责同志所占用的编制,可适量使用,增调工作人员;
对文件出台后,人员退休腾出的编制资源全部供政协机关使用,逐步优化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职务结构。县区政协办加挂专委会综合办牌子,采取调剂、招聘等方式配强人员力量,作为县区政协专委会综合服务机构。
二、打造两支队伍,加强基础工作。一是打造住乡镇(街道、园区)政协委员召集人队伍。积极探索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新路径,在不增加机构、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在全市47个乡镇、街道、园区建立政协委员召集人制度。按照“两个明确、五有”的目标健全运行机制,即明确召集人由乡镇(街道、园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兼任,明确召集人为县区政协委员,做到“有工作人员、有活动场所、有工作职责、有活动经费、有协商平台”。在各县区探索创新基础上,下月拟召开全市住乡镇(街道、园区)委员联络机构建设工作交流会,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二是打造市政协界别召集人队伍。根据界别规模大小,每个界别确定1-2名界别召集人、1-2名界别秘书,每名界别委员按×元标准核定界别活动经费。每年度由界别召集人牵头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次集中学习、×次调研视察、×次“委员进基层”、提交×件以上界别提案、反映×条以上社情民意信息。继续发挥“全员入委”优势,由专委会召开所联系界别召集人会议,相互通报情况、共同谋划工作,促进专委会工作和界别工作相互衔接、相得益彰。
三、建立两项机制,增强服务意识。一是建立科级干部轮岗交流机制。坚持服务力量向履职一线倾斜,首批集中轮岗交流×名科长,直接服务专委会和政协委员的科级干部占比由×%提升到×%。轮岗后配套推行市政协机关内部科室AB岗工作制度,首批×个科室建立5组AB岗位,实行A(B)岗位责任人因出差、开会、培训、请假等原因离岗期间,由B(A)岗责任人代为履行职责,实现工作“不掉线”、服务“不断档”。二是建立副处级专职干部“一人双任”机制。针对当前机关工作力量薄弱的情况,对新提任的副处级领导干部,根据工作需要,继续担任原任科级领导职务,既充实加强了服务保障政协履职的一线工作力量,又在政协机关树立了重视基层的鲜明工作导向。
四、用好两种资源,做强协商平台。一是用好智库资源。整合专家学者和政协委员智力资源,建立了具有政协特色综合性智库,首批聘用×位市政协智库专家。市政协资政会、专题议政会、双月协商会等重要履职活动过程中,智库专家在调研报告撰写、协商意见提出等环节提供了高质量的智力支撑。组建了市政协文史研究馆,首批聘请×名馆员、×名顾问,建立凌家滩遗址、霸王祠等×个文史研究基地,较好地发挥了文史“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二是用好社会资源。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收集的一些有价值社情民意,成为遴选民主监督、协商议政重点课题的重要依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薛家洼生态环境“脏乱差”问题,市政协顺应民意、贴近民情、排解民忧,召开“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建设”资政会,有力助推了渔民上岸、污水治理、岸线复绿等综合整治工作,如今的薛家洼旧貌换新颜,成为×生态会客厅、网红打卡地。出台了提案培育工作暂行办法,建立了“群众提”的提案线索征集机制,助力打造一批高质量提案,推动解决了长江大桥本地小型车辆免费通行、老旧小区住宅楼加装电梯等一批民生热点问题。
推荐访问:市政协 经验交流 研讨 市政协工作经验交流研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