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津:我眼中万物与自然

发布时间:2022-06-27 08:40: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写作指津:我眼中万物与自然,供大家参考。

高考作文写作指津:我眼中万物与自然

 

 高考作文写作指津:我眼中的万物与自然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和谐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价值的一级指标“世界观与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以及对应的二级指标“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品德修养”“责任担当”等都与“万物“和”自然”密切相关。学科核心素养的二级指标“科学思维”中强调“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关键能力中也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可以在“我眼中的万物与自然”这个母题中体现。高考考察要求包括“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其中,应用性要求以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问题情境为载体,因此,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将是一个热门的命题方向。

 我眼中的万物与自然 母题阐释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突出,生存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十八大以来,我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美丽中国建设等话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和谐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价值的一级指标“世界观与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以及对应的二级指标“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品德修养”“责任担当”等都与“万物“和”自然”密切相关。学科核心素养的二级指标“科学思维”中强调“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关键能力中也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可以在“我眼中的万物与自然”这个母题中体现。高考考察要求包括“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其中,应用性要求以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问题情境为载体,因此,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将是一个热门的命题方向。

 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时代中,同学们要学会思辨,看清社会发展

 背后的环境代价,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并能与社会实践结合,探索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道路;同时,也要了解我国在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的努力,看到中国共产党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增强民族自信心;还要有大格局,能够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关注地球生态现状,了解全人类在环境保护上做出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在写作中做到准确把握、理性分析,体现出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备考角度 “我眼中的万物与自然”这一母题,在命题中常以“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持续发展”等考点呈现。

 “生态文明”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与我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相呼应。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社会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同学们要了解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新能源等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也要关注精神文明建设,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

 “美丽中国”是近年来兴起的热门话题,十八大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更需要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不断修复生态系统,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最终,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最动人的底色。

  “持续发展”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战国时期的《孟子·梁惠王上》到今天我党的治国理政方针,无论历史怎么变化,持续发展都是一条不变之路。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短缺,更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断探索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新型道路。

 真题链接 【2020 年全国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

 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考点解读:这是一篇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需要注意主持词的文体特点,需要开场有问候语,点名主持人和节目名称,结尾还应有结束语。写作中,考生可以写自己的家乡或者任何一处熟悉的地方,对该地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的综合考虑,选取好入手、具有独特性的角度展开介绍,还可以结合该地区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展示该地的时代新面孔,让文章更具时代活力。在介绍中最好能融入自己难忘的记忆与独特的感情,体现精神文化内涵,彰显民族自信。

 【2018 年北京卷】

 二选一写作(一略)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合理。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考点解读:记叙文写作需要较高的语文素养,这篇作文需要考生对生态文建设这一时代命题有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又需要较高的审美创造水平。考生们可以从历史文学名著中汲取营养,进行具体场景的审美创造,营造人、事、物、环境上的和谐一体,要包含环境描写、人的活动和主题意蕴三个方面。记叙文要有逻辑顺序,可适当加入想象丰富文章内容,可以描写优美的生态环境内的场景,激发人们对和谐的生态文明的美好向往,也可以从环境污染的角度构思,以此引发反思,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适用素材

 小小竹桥斩获国际大奖

 在重庆渝北区杜家村,有一座新建的观音桥,每到节假日就会有许多人专程来拍照打卡。它长 21 米,宽 3 米,只是一座小桥,但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 716 根竹子组成,而且是一座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桥梁。

 这座桥的主创,是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博士邵长专。多年前,邵长专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看到一些南方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学时要跨越小河,但是他们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能踩着水中的竹子跳着过去。那危险的情形,让邵长专反问自己:“我是学工程的,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从此,邵长专就开始研究如何因地制宜,用南方随处可见的竹子建桥。

 2017 年,邵长专带领团队来到杜家村实践梦想。“一般人印象中,竹子可能比较软,强度达不到。”但邵长专与团队经过无数次实验后得出结论:“一辆载重 55 吨的卡车,用四段竹柱基本上就能撑起了。” “竹子其实是很好的建筑材料,经过处理后,环保耐用无污染。” 桥建成了,村民过河再也没有危险。这座漂亮的桥还成为了村里一个中心,夏天大家都喜欢来这里乘凉。也因为这座桥走红,有开发商在旁边承包了土地准备投资兴业。

 因为从环境、经济等方面充分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观音桥在 2019 年被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评选为当年年度大奖,这个奖项被誉为“建造领域奥斯卡”。

 【解读】

 邵长专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通过现代工艺,让充满古意的竹桥完美融入当地环境。中国的建筑就应该体现中国的美学,观音桥就很符合中国美学,实现了精神传承与文化延续,所以,它最终也被世界认可。

 立法保护长江

 建设美丽中国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生态宝库和黄金水道。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一场场生态保护攻坚战接连启动,沿江省市发展理念深刻嬗变。从 2021 年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 10 年禁渔全面启动。重点水域十余万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持久战全面打响。

 同时,《长江保护法》于 2021 年 3 月 1 日施行,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写入法律。这是我国出台的首部流域法律,为保护母亲河构建硬约束机制,揭开了母亲河保护新篇章。

 【解读】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自古以来都是治国之要。今天,在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时代背景下,《长江保护法》的出台,揭开了母亲河保护新篇章,必将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王尔德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人类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漫长过程中,总结出许许多多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认识自然,探索自然,改造自然,敬畏自然,臣服自然征服自然,顺应自然.....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你认为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自然?请将你的思考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 800 字。

 写作导引:本题属于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三句关于自然的名言是写作的导引,题目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考生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然后列举了一系列人类社会进程中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即人对自然的不同态度,这其中有太过谦卑的,也有过于狂妄的;有值得推崇的,也有需要纠正...…写作时,可以抓住一种态度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指出其得失优劣,亦可将正误两种态度对比着写,彰显出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反馈自然的重要性。注意,无论选择怎么阐释主题,都要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传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传递正能量。

 且听风吟,共护山月

  张志熔 《礼记》言曰:“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日夜为我们掌灯伴读。身处都市,林木弥漫出的新鲜空气叫人心向神往;身居山林,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闲憩生活更是令人心旷神怡。那么,守护好这方绿土,便成为了你我共同的责任。

 细听山间清风,流连自然美景。庄子曾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眷恋自

 然的性格自古便刻在了中国人的基因中。靖节先生曾远离宦海,一生与草木清风为伴,由此便可见山之风韵所在。还有那自幼生活在湘江之滨的左宗棠,对绿树有着特殊偏爱,便用希望之绿照亮了整片荒漠,得到了“左公柳”的称号。透过那一棵棵挺拔的树苗与萦绕的诗意,我们似乎能看见中国人对这片土地特有的眷恋与守护。忽而明白:这片土地不就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吗? 勿伤山间林木,以防自然反噬。随着人类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工业文明也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美丽的家园。曾经诗人笔下“天苍苍,野茫茫”的美景今日已变成一个又一个矿坑,昭示了人类的种种罪行。曾经郁郁葱葱的茂密森林也在中国人的代代摧毁下沦为“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的黄土高原,狠狠报复了人类的破坏。要知道,灾难,在一棵大树的倒下开始;福报,从一棵草木的成长起步。曾经我们因为无知而犯下的罪行都得到了大自然的惩戒,那么今日的我们更应遵守大自然的法则,勿伤那片美景。

 共守山间明月,留住自然之韵。21 世纪,是以绿色为主色调的新世纪。今天的中国正在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带动生态保护。在习总书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大力倡导下,美丽中国的建设与日俱进。当长江流域重点水域 10 年禁渔全面启动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要誓死捍卫母亲河的坚决信念,让我们相信未来只会更美丽。当用竹子搭建成的观音桥斩获国际大奖时,我们可以畅想未来的生活材料都将变成环保耐用无污染的绿色材料,既可以留住中国情怀,又能彰显环念。新时代的我们,都将参与到这场守护绿色的浪潮中,努力留住这片土地最美的景色。

 或许,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与倔强早已决定了我们会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选择前者,留住那片洋溢着诗意与生机的土地 ——这是我们最值得守护的宝藏。

 电影《霍比特人》中曾说:“如果有更多的人把家园看得比金钱重要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那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那片山林定会更加葱茏,这个世界定会更加美好。

 作文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考场佳作,文章论证说理结构清晰,逻辑连贯,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自古至今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与方式的变化,破题,点题以及对分论点的运用都做得自然恰当,不着痕迹,体现出老练的议论文写作功底。从内容上看,面对环境问

 题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作者能够推陈出新,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也能够直面当下,反思我们曾经在环境保护上的错误,肯定如今取得的成绩,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提出对策,有一定的思辨性,体现出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文章在语言上也颇有造诣,多处运用对偶,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在说里中蕴含着古色古韵。

推荐访问:高考作文写作指津:我眼中万物与自然 万物 高考作文 眼中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