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儿童心理》有感公开课,供大家参考。
《儿童心理》读后感
青研团的读书活动,我打开了《儿童心理》这本书,这本书的四个字深深的吸引到了我,什么是儿童心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如何去理解儿童心理?带着这些疑问,翻开了这本书,走进了这本书。
阅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佩服陈鹤琴老先生对于孩子深刻爱与理解,而这正是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的必备条件,所以我把自己读这本书时的一些收获与感受记录下来,希望能应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活动中。
书中的第一部分:儿童心理纸研究带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陈鹤琴先生以其长子陈一鸣为观察、研究对象,运用文字记录和摄影的记录方式,进行长达 808天的连续追踪观察,取得第一手的资料编撰而成。他认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内开始发展,所以儿童期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此外,儿童期对社会和家庭也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想尽职尽责,首先要懂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有一种使命感:我们将来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是人一生当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预备适应这复杂社会的重要时期。但是,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却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抹,或者按照我们大人的意愿去强逼着他们学习一些我们自认为对他们将来好的东西,到最后往往事得其反。实际上孩子的心理发展与身体发育一样都有其内在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衡量他们的某些行为,相反,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
陈鹤琴主张父母应该忘记年龄来和儿童游戏,做他的伴侣,认为这样做一方面儿童与父母的感情可以格外浓厚,另一方面可以明白孩子的性情、习惯、能力等。因此,我觉得不仅仅是父母,还有老师,在游戏中我们要加入孩子们的游戏,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能够懂游戏、懂幼儿。另外,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支配她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两三岁以内的儿童,固然能独自玩耍,但也喜欢与人玩。陈鹤琴认为虽然独自游戏固然可以发展个性,但团体游戏对于儿童社会生活与社会道德的发展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他还认为小动物也是儿童很好的玩伴,儿童与动物玩,一方面可以发展他们的同情心,另一方
面可以了解动物的性情,并且使他不致寂寞。所以我们在日常活动的教学中,应该多让孩子参加团体性的游戏,多让孩子接触自然,接触动物。家长给予孩子游戏的自由。陈鹤琴认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天生好动,外界的刺激与内部的冲动,都能引起他的动作。
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观其书足可见其人,在明白了书中的理论思想并获得启示时,我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日常的带班中向陈鹤琴先生那样一如既往的坚持与奉献!
推荐访问:读《儿童心理》有感公开课 儿童心理 有感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