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家】加快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2022-06-28 18:20: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享家】加快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供大家参考。

【思享家】加快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思享家】加快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2 2022 年 年 5 5 月 月 7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一重要论断,既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哲学强起来的根本标志,也指出了新时代中国哲学强起来的根本任务。202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从国家层面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安排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正当其时,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加快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增强主体性要注意彰显全人类的普遍性

  增强主体性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鲜明目标和要求。毋庸置疑,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从概念、范畴到研究方法、评价标准乃至整体研究范式有不少都或明或暗地受影响于西方话语,从而成为西方学术的复刻与回声。因此,“坚持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

 标识性学术概念,进而形成中国学术范式,这是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主体性的题中之义与必然要求。

  从实现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出发,在 “ 两个大局 ” 和发展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背景下,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要注意彰显普遍性 —— 这种普遍性当然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的普遍性,而不是所谓西方的普遍性。今天的中国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终于赶上了时代且在某些方面已经引领时代。中国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揭示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视野,具有世界历史的原则高度,代表着人类进步潮流。作为对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反映与智力支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吸收全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必须反映现时代人类的最新实践,必须解答与中国之问交互强相关的“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特别是在“提炼出具有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时,更要注意以讲好世界故事、人类故事的方式同时讲好中国故事,在促进人类进步中彪炳中国业绩。

  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传统文化及历史根基的挖掘,这是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主体性极其重要的方式方法。我们必须“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仅要基

 于民族、国家层面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且需要从当今人类生存美好、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也就是说,我们日益要侧重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普遍性、人类性而非纯粹地方性、民族性的智慧激活出来。

  总之,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努力为人类提供精神文化的公共产品,在促进。

 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强原创性要突出问题导向的实践性

  提升学术原创能力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线,也是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主体性的根本之策。但是,创新不是简单概念的翻新和理论的凌空高蹈,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创新的检验标准和最终归宿,必须突出实践性以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是马克思所说的“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

  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对伟大实践变革中的原创性实践进行概括和提炼。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多年,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以及进入新时代 10 年来,

 中国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阐释其背后深刻而系统的道理、学理、哲理,将中国人民创新、创造的成果以思想精华的方式凝练出来,以助益于民族复兴和奉献于人类进步,这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职责所在。对这些伟大的原创性实践视而不见、不加研究或者研究不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会成为了无源之水,就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意义上的理论创新。同样,基于普遍性的视角与胸怀,人类一切伟大的创造性实践变革也都应该成为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加以概括和升华的对象。

  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更要直面中国和全人类当下实践的大问题,以理论创新直接推动实践变革。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创新的起点。对于哲学社会科学而言,时代的大问题也是集结号和试金石。哲学社会科学中不同学科角度不同、方阵有异,距离一线具体实践也远近不等,但都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实际上也就是实践之问、实践创新之问,形成各方辐辏、合力聚焦的态势,从而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为人类和平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即便是一些所谓绝学、冷门学科的发展,也不应当只是养在深闺中,更不能满足于作为观瞻的景观,而应该从更高层面着眼于实践,从人类文明传承、民族复兴、现代化强国建设和

 人民幸福的角度和“计长远”的高度加以弘扬、光大。

  坚持系统观念要强调共同合作的真诚性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顶层设计已经搞好,行动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哲学社会科学工的齐心合力、通力合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与学术的分野、学科及专业间的割裂、学术环节之间的脱节、学者自我封闭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倡导真诚先于真理的精神,以真诚合作保障公共性的达成,共同铸就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管理角度看,有必要进一步细化有关举措。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不同学科的合作,包括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合作甚至是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合作,由此还涉及到不同科研院校、不同科研平台以及不同地方、单位之间的合作甚至是世界性的合作,更不用说同一个一级学科内部不同二级学科之间的合作——但当前的事实往往是即使在这个层面的合作也不够理想。在这些方面,个体的科研工总体力量是很小的,或者说他们的努力应该说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还是需要有体制机制的安排和保障。如何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真正实现

 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平台牵引和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真正保障以最好的资源、条件来确保最佳的阵容实现科研的最大效益,还有不少细致的工作要做。

  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亟需走出自我封闭的 “ 小圈子 ” 、走向真诚合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可能靠某个人或某个团队单打独斗去完成。在整个系统工程中,有学科分工、领域分工,也有环节分工甚至角度分工,每个学者和团队都是“因为专业所以卓越”,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各自的“片面性”为代价贡献了某个方面的深刻,最终集体铸就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伟业。因此,每位学者都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多维一体的本质,正视分工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每个学者从自己的角度坚持高度自信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但决不可以轻视他人的努力。在学术研究中,人各有志也人各有长,或善于致广大,或长于尽精微;或重在爬梳考据,或偏于义理辞章;或坚守基础理论之研究,或喜好对策建议之思考,只要目标一致、真诚而发,就要得到尊重,得到真诚对待。学者们不仅应该在科研中加强合作,而且在学术争鸣中要注意开展理性、健康的学术批评,不宜以自为重而党同伐异、文人相轻。

推荐访问:【思享家】加快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主体性 新时代 中国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