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2-06-28 18:40: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宜宾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宜宾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范文推荐)

 

  宜宾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送审稿)

 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2 年 6 月

 目

 录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开启新时代宜宾体育工作新征程····1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1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 (三)指导思想·····················4 (四)基本原则·····················5 (五)发展目标·····················6 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建成区域体育中心·······8 (六)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促进群众体育健康发展······8 (七)实施体育荣光工程,激发竞技体育发展活力·····10 (八)实施青少年育苗计划,打造体育人才后备基地····12 (九)实施体育产业振兴计划,挖掘朝阳产业发展潜力···14 (十)实施体育设施升级计划,构建完善场馆支撑体系···17 (十一)实施体育赛事腾飞计划,推动体育竞赛水平全面跃升·19 (十二)实施体育融合发展计划,大力增强体育发展动能··20 (十三)实施体育文化繁荣计划,大力营造体育运动浓厚氛围·21 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 ·····23 (十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23 (十五)建立多元投入机制·············24 (十六)提高体育治理能力·············24 (十七)加强执行监督落实·············25

 — 2 —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抢抓全国全省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期,是推动健康宜宾和体育强市建设的攻坚阶段。为促进宜宾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四川省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部署和宜宾市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开启新时代宜宾体育工作新征程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幸福宜宾”建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体育权益,加大体育事业投入力度,全社会参与体育的氛围日益浓厚,各项体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贯彻落实“绿色宜宾、阳光体育”发展理念,推进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全市共有体育协会组织 163 个、体育俱乐部 21 个,社会体育指导员 1.25 万名,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为 2.27 人。加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 33.7%,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达到 89.2%;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2167 个,全民健身路径 530 条;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累计 978.07 万人次;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15 分钟健身圈”全部实现;举办各级各类群

 — 3 — 众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3000 余次。

 ——竞技体育实力增强。瞄准奥运金牌梦,统筹抓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力做好各项保障。现有宜宾籍国家队运动员 5 人,共获全国以上冠军 32 个,其中全国冠军 18 个、亚洲冠军 7 个、世界冠军 7 个。实施赛事计划,积极参加青少年系列比赛锤炼队伍,均取得全国总决赛资格。定期联合市外、国外单位开展中学生篮球、排球等比赛。在全国运动会、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等比赛中名列前茅。实施“三大球”振兴计划。印发了《宜宾市“三大球”基地校建设办法》,市级命名一批特色示范学校,其中篮球基地学校 44 所、排球基地学校 44 所、校园足球基地校 6 所。成功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 112 所。宜宾籍运动员邹敬园在第 32 届东京奥运会上获得一枚金牌,实现宜宾籍运动员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青少年体育有序推进。坚持优化布局,实施“体教融合发展”计划,开展体育项目“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建设,全市基本形成“布点校、传统校、特色校、基地校”四级梯次格局和“幼、小、初、高”一体化训练体系。实施“幼儿体育工程”,加大苗子培养。完善竞赛体系,形成“校校参与、层层选拔”的机制。发挥我市篮球、体操传统优势,开展基地校和特色校创建。积极开展幼儿篮球嘉年华、幼儿快乐体操等活动,选拔了大量优秀苗子。“十三五”期间,全市青少年参加全省、

 — 4 — 全国各类比赛获得冠军 218 个、亚军 190 个、季军 125 个。

 ——体育产业活力迸发。编制《宜宾市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出台《宜宾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方案》,重点围绕项目编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发展潜力、创新驱动等方面,不断推进我市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赛事培育体育产业市场拉动产业消费,体育产业呈多元发展态势。2020 年,宜宾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1.41%,人均体育消费支出 1855元。抓好体育彩票销售,有力促进我市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体育基础设施改善。抓好《宜宾市中心城区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及体育场馆规划》实施,建成社会足球场地 60 块、健身步道 424 公里、户外活动营地 3 个。全市共有体育场地 1.08 万块(其中体育馆 16 个、体育场 8 个),总面积 501.75 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为 1.1 平方米。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开端,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开局时期,也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关键阶段。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将更加注重体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将为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实施将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支

 — 5 — 撑。国家深入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四川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将为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战略叠加的有利条件。

 当前,市委、市政府提出高质量建设区域体育中心的战略目标。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步入蓬勃发展期,人民群众对于健身需求和健康渴望更加迫切和强烈,全民健身渐成主流。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全市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未达国家要求,规范高效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品牌赛事活动匮乏,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任务依然艰巨。竞技体育管理运行机制和结构布局还不够科学,职业化水平亟待提高,运动员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体育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较小,发展水平偏低,“体育+”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有待增强。体育法治建设亟待加强,体育多元价值有待深入挖掘。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尚需深化,体育发展方式亟需转变,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全社会体育氛围与全面建设体育强市的奋斗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指导思想

 — 6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宜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为遵循,全力申办四川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全面提升体育治理能力,提高体育事业发展综合水平,为实现宜宾高质量发展贡献体育力量。

 (四)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全市体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为加快建设区域体育中心和体育强市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至上为宗旨,牢固树立体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体育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让体育植根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破除一切不利于体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决补

 — 7 — 齐发展短板,着力激发市场活力。以体制改革为引领,积极探索体育发展新模式、新机制,推动体育领域的创新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以协调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体育均衡发展、区域体育联动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健康、养老、互联网等融合发展。

 ——坚持依法治理。认真贯彻实施依法治市要求,以依法治理为手段,坚持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动体育治理,着力夯实基层体育工作组织,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力量建设,全面提高体育工作依法行政水平,坚持走法治化、规范化的体育发展道路。

 (五)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建成体育场馆设施一流、全民健身体系健全、竞技体育水平领先、体育产业发展壮大的区域体育中心,铸就“阳光体育、律动戎城”宜宾体育品牌。

 ——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建成一批大型综合性和单项体育场馆,全力以赴申办 2026 年四川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补齐城市体育健身场馆设施短板,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8 平方米以上。

 — 8 — ——形成全民健身、全面发展的体育发展格局。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培育体育健身组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0%,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力争达到50%,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达到91.5%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 3.19 名。

 ——打造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体育竞技品牌。依托研训平台,发挥特色优势,重点打造 2~3 个国家级省级竞技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宜宾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事中夺金实力显著增强,实现竞技体育全省一流、国内知名。

 ——构建体教衔接、文体融合的体育事业格局。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推进体育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大力弘扬体育精神,增强体育育人功能,繁荣体育文化工作,建立文体协同育人机制。

 ——发展融合一体、稳定增长的体育产业形态。深度融入成渝双城区域内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体系,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 70 亿元,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达到 2%及以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赛事运营和体育产业发展格局。

 宜宾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分类 指标名称 单 位 2020 年 2025 年 属性

 — 9 — 群 众 体 育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 33.7 40 预期性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万人 1.25 1.5 约束性 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 % 89.2 91.5 预期性 体育社团组织 个 163 300 预期性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 1.1 2.8 预期性 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率 % 100 100 预期性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 % 100 100 预期性 各类群众体育赛事 次/年 600 650 预期性 竞 技 体 育 竞技体育激励办法 / 无 建立 预期性 市级及以上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个 3 5 预期性 五年向省级以上训练部门输送 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人 4 30 预期性 市级及以上体育特色学校 个 180 300 预期性 体 育 产 业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 1.4 2 预期性 体育产业规模 亿元 35.72 70 预期性 星级体育服务综合体 个 - 30 约束性 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个 - 2 预期性 户外露营基地 个 3 30 约束性 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

 个 - 3 预期性

 — 10 — 全市人均每年体育消费金额 元 1855 2300 预期性 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建成区域体育中心 (六)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促进群众体育健康发展 1.创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制定《宜宾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年)》,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模范县(区)”创建活动。健全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推进落实机制。大力引导、培育、扶持体育社团建设发展,强化社会体育骨干培养、培育和培训,构建全面建设组织网络。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以及区域、人群均衡发展。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面向大众”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建立全民健身目标考核体系。发挥体育协会作用,引导社会力量蓬勃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完善全民健康体制监测制度,每年体质监测不少于 1 万人次。

 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推进全民强身健体理念,大力弘扬体育运动新风尚,按照“一县(区)一品牌,一乡镇(街道)一特色”原则,打造一批宜宾特色、市县联动、全民参与的“百城千乡万村”等群众体育精品赛事。开展多项目、多层级联动的社区运动会。深入开展“8·8”全民健身

 — 11 — 日、传统节假日体育健身活动和大型群众体育运动项目,每年全市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650次以上,县(区)举办(承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赛事活动 12 次以上。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参与体育运动,稳步扩大体育人口比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 40%,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达到 91.5%以上。

 3.推动全民健身组织建设。推动县级...

推荐访问:《宜宾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宜宾市 发展规划 推荐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