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意涵与实现机制①【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2-06-28 19:15: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意涵与实现机制①【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意涵与实现机制①【完整版】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意涵与实现机制①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oretical Meaning and Mechanism of Realization 作

 者:

 周建松/陈正江

 作者简介:

 周建松,陈正江,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周建松(1962- ),男,浙江海宁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陈正江(1977- ),男,山西临汾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研究。

 原发信息:

 《现代教育管理》(沈阳)2016 年第 20167 期 第 6-12 页

 内容提要: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开放系统、动力机制和学习过程,其关系模式、实现路径及发展趋势均在实践中呈现出独特性。通过理解和把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意涵,促进高职院校治理机制臻于完善。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oretical Meaning and Mechanism of Realization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意涵/实现机制/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theoretical meaning/mechanism of realization

 期刊名称:

 《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

 2016 年 12 期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6)07-0006-0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2]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无论在宏观的国家层面、中观的地区层面以及微观的单位层面,原有的治理体系遇到新的压力与挑战,面临着变革甚至重构的问题。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15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也反映着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进程。然而,当前无论对于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还是对于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应的理论研究尚未跟进,实践探索也处于初始阶段,亟待深化和拓展。因此,本文在国家治理新理念的指导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向度分别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意涵和机制展开探讨。

 一、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意涵

 (一)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含义

  1.治理与学校治理

 作为一个概念,治理在经济学、生态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被广泛运用。全球治理委员会在 1995 年发布的《我们的全球之家》的研究报告对治理做出界定:治理是多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3]依照教育社会学的观点,现代化本身是一种进程,教育是这一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主要推动力量。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治理逐渐拓展到对教育领域的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于 1997 年发布名为《治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作为一个教育组织,学校自其创设就与治理问题相伴。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指出,学校必须有某种社会方向。[4]学校治理问题的提出及其引起的持续关注,准确地说是由学校中一些简单而微小的变化所带来的结果。这些结果在作为整体的学校中相互作用与渗透,形成更稳定的结构和方式,并对学校运行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现代教育治理下教育管理权力的合理重构,必须坚持权责明确及权力重心适度下移的原则。[5]

 2.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

 有研究者指出,教育组织的关键性制约就是合法性。[6]治理体系是规范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它在实践中被客观建构,又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对社会现代性的研究,产生了注重研究复杂性的科学,学者们呼吁把普遍主义“置于具体背景中来加以认识”[7]。在这个意义上讲,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意在将治理的普遍主义置于高职

 院校背景中。作为一个特定类型的教育组织,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本质上包括三个基本问题:谁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样?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治理体系的三个要素:即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一方面,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种理想状态,这体现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双重属性,它承载着教育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实践过程,这又表现为一个有机的、协调的、整体的和动态的制度运行系统,且这种制度体系和运作方式处于不断调整优化的实践过程之中。从最一般的类的角度看,各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范畴大致包括了制度精神、法人制度、行政制度和职能制度等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容。[8]通过理解和把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要素间的特定逻辑,促进治理实现机制臻于完善。

 (二)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特征

 1.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开放系统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的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教性和职教性,从高教性出发,高职院校必须认真履行大学的四大职能,认真把握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形成高职院校治理的基本框架;从职教性出发,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特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点。开放开门办学意味着要整合和引进各种社会资源,这是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基本要求,其中涉及校政、校行、校企、校会等组织间关系及其内外部运作过程,因此,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如何在

 运行中统筹协调体现高教性的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和体现职教性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同时,如何以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集团化办学和现代学徒制培养,也应纳入这一开放系统加以统筹解决,才能将已经封闭甚至僵化的组织结构再度开放出来。

 2.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动力机制

 高职院校现存的治理体系还相对落后,具体表现为办学体制机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运行成本过高而效率较低,院校内部基层治理主体的自治程度偏低,师生参与治理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内外部主要治理群体间的关系还不够协调,动态稳定的治理机制尚未完全确立,这使得高职院校治理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有些院校甚至存在明显的治理困境和局部性的治理危机,亟待重建治理体系。而这些压力、挑战、冲突、困境和危机也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动力,但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制度,因为制度具有根本性,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最长久的动力机制。

 3.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学习过程

 治理体系是在办学实践中习得的。从发展阶段和环境看,20 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经历了规模扩张,在专业门类、校园面积和在校生规模等方面均大为扩展。当前,内涵建设正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议程,如何建立一套规范、科学、高效、有序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助力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外在的要求,更是内在的需要。在国家示范性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期间,院校领导能力建设是一项重点任务;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院校建设期间,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是一项重点任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学习过程。

 (三)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价值

 1.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是一个包括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活动、教育政策和教育文化在内的整体变迁。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征。美国教育家兰德尔·柯林斯就曾指出,学校教育发展的动力在于不同身份团体间的冲突。[9]衡量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标准包括民主、效率和协调。民主即师生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效率即教育组织运行和教学活动开展效率提高、协调即体系内外的各种制度和秩序的协同等,这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更好更有效地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责使命具有重要价值。

 2.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

 治理体系具有自动维持组织功能的天然作用。当人们共享相同的价值时,他们趋向于依照他们所期望于其他人行动的方式来行动。“当这种制度取得成功以后,就会为其他同类组织所模仿,而在这个时候,这种制度就成为一种‘制度环境’,具有了‘合法性’,从而形成‘共享观念’。”[10]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超越关于大学治理传统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二分法,以公平、透明、责任、高效为原则,在学校的

 决策、管理、监督等环节进行改革和重构,努力达致追求卓越的目标和注重策略的行动两方面统一,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3.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怀特海曾指出,大学在机构数量、规模以及组织的内在结构的复杂性的发展上,暴露出某种危险。[11]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对过去 30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对高职教育在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各种挑战的主动回应。在这种情势下,拒绝顺应治理现代化的潮流而采取的“鸵鸟政策”是不明智的,不知从何处下手切入治理体系建设同样也是令人惋惜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依据其发展定位,加快完善发展机制,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优质高职院校,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二、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机制

 上文从含义、特征和价值三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意涵,使我们关于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知识基础更为丰富。在此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来武装相关治理群体,构建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机制。

 (一)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系模式

 1.内部关系

 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指出,大学的有效性,部分来说取决于它们的集体自觉意识,取决于它们对自身作为这样一个单一的、协调一致的实体的认识:它强制实行一套规范和规则,并制定个人成员必须遵守的标

 准。[12]按照大学组织的一般机理,这一中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聚结,从来不是完全和谐或者很容易地达到稳定的平衡。每一个构成部分都有通过长期的传统形成的和在专门化的机构培育起来的自身的价值模式。各个组成部分处于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一致的关系、妥协的关系和冲突的关系。按照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和组织制度,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010 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这些文件都对构建学校内部的治理体系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此前提下,以校长为首的行政团队负责治校,学术委员会行使学术自治,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就形成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关系,并增强组织内部主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2.外部关系

 美国教育家布鲁贝克指出,在大学与周围社会秩序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变革不仅受到大学内部的推动,而且也受到大学外部的推动。[13]大学是资源依赖性组织,需要持续的经费投入与配置。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与高职院校开展紧密型合作的那些企业会使自己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并且越来越有效,校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赢关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参与者的责权利如何保证、如何行使、如何体现,这既涉及资本,又涉及资产,也涉及话语权,高职院校的组织和职能必须适应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需要。

  3.系统关系

 系统是一个以共有功能、内在统合和自我调控为特征的有机体。学校就是这样一种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有机体。系统观是把世界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自然的、生物的、经济的和政治的,以及信息和评价的系统来进行系列分析的观点,是一种整体哲学观与方法论。系统由各要素构成且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产生整合效应,避免出现结构混乱和功能失调。美国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强调,形成各种联系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关键。[14]高职教育打破了传统学校的封闭,跨越了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高职院校必须在社会参与办学的过程中协调校政、校行、校企、校会等各种关系,在宏观大格局和大框架下,允许合作方取得相应的利益,行使相应的权力,并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学校治理,使系统内外沟通与联系充满活力和富于弹性。

 (二)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1.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依托于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的共享价值形成行为标准,诱致相似的行动,这种持久且稳定的融合是结构性的。英国学者格里·斯托克认为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15]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打破在学校里办教育的思维定势,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形成系统集成,采取跨界行动,推动专业...

推荐访问: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意涵与实现机制① 完整版 治理 现代化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