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论语十二章中考真题
中考真题-《论语》十二章
一、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6分)
1.综合性学习
(1)综合运用。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______
(2)【成语大搜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______(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3)【观点大讨论】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1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D.我独亡(亡:死亡)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B.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C.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篇二:论语十二章中考真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
不逾矩..()()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
好.之者()
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有朋自.远方来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3.人不知.而不愠.
18.饭疏食...饮水.
4.不亦君子..乎
19.曲肱而...枕之
5.吾日三省...吾身
20.不义..而富且贵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1.于.我如浮云
7.传.不习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三十而立.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9.四十不惑.
24子在川上..曰
10.不逾矩..
25.逝.者如斯.夫
11.温故.而知新..
26.不舍.昼夜
12.学而不思则罔.
27.三.军.可夺帅也
13.思而不学则殆.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可以为...师矣
29.博学而笃.志
15.人不堪.其忧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2012年山西省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2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H.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1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2分)答:
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腰:
(2)知:12.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1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2分)
1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2分)
1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3分)
答:
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福建省泉州卷】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清流见底
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
释加点词。(3分)
(1)古来共谈
共:
(2)夕日欲颓
颓: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2010年吉林省)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识:记住。厌:满足。好古:爱好古代文化。及:赶上,追上。鄙夫:鄙陋浅薄的人。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1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2分)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答: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答: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答: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答: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
2012年山西省
7.wǎngdài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8.(2分)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
9.B(2分)
10.(2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11.(1)腰:腰佩。(2)知:通“智”,聪明。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3.对比
语录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评分说明:(3分)结合“不贤而内自省”1分,联系甲段内容加以论述1分,语句通顺1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
13.“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意思对即可)
【2015·福建省泉州卷】
(一)(16分)5.(3分)B
6.(3分)共同,一起
坠落
欣赏7.(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歇”,“乱”各0.5分)(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曲”,“亦”各0.5分)8.(4分)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2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2分,答出一点即可)
(2010年吉林省)
(一)文言文阅读(15分)9.儒。10.(4)。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回答即可。13.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
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
篇三:论语十二章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20题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19小题,每题15分,共计285分)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
(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只标一处)。
人不堪其忧
(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②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慢:_______________④年与时驰
驰:_______________
(3)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君子之行。
A.学而时习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翻译下列句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_________”字,使用了_______________手法。
试卷B.下车引之
D.两狼之并驱如故
(6)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填空。
《论语》是______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_______________》《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③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A.曲肱而枕之
C.温故而知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道德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试卷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请你就选段最后一章谈谈你的体会。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饭疏食,饮水()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从内容上分析,孔子这三句话依次讲的是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试卷(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从中选择一条,谈谈对你的启发。
(5)《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匹夫不可夺志也()
③传不习乎()
(2)下列句子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博学而笃志
三十而立
B.温故而知新
无缘无故
C.学而不思则罔
不逾矩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于我如浮云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试卷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①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李生论善学》节选)
【注】①志:记。②盖:大概。③还:同“旋”,转身。
(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的含义。
①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②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好:______________③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④王生益愠
愠: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下列画线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博学而笃志/人不知而不愠
C.三人行/与友期行
(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一处。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哪些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这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而时习之
D.不逾矩/元方入门不顾
③②试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选文中的“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他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_______家。
(2)解释画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②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_______的修养。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子夏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试卷(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含义。
①三十而立()
②三军可夺帅也()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_________”字,对比鲜明。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②③①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节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同“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如:__________②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③切问而近思
切:__________④孔子观于周庙
观: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B.学而不思则罔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试卷④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满则覆,虚则敧
D.孔子观于周庙
于我如浮云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4)【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
方面的问题;【乙】文中孔子发出了“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启示我们。(5)【乙】文中孔子的做法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画线词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②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③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④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_________⑤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试卷(3)阅读本文,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不少成语是从文中转化而来的?请你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写出从本文转化而来的成语。
(4)如果让你从本文中选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那一句?并说出你的理由。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学而不思则罔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
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B.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D.三军可夺帅也(军队)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处决如流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读之竟日
C.可以为师矣
太祖常劝以读书
D.人不知而不愠
思而不学则殆
(3)对【甲】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似雪”“月如霜”,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
B.“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C.前两句写的是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____________
(2)下列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不亦君子乎/夫君子之行
B.吾日三省吾身/意与日去
C.博学而笃志/非淡泊无以明志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非志无以成学
(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下面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编写的,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原文中向我们讲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就是如何学习的方法。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珍惜时间。
D.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礼”与“仁”,他与孟子合称“孔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1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试卷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句子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C.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下列“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曲肱而枕之
C.四十而不惑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不/习乎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这样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一个人能做到这两条,就能重塑新我。
B.《论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十二章》,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D.《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复习的关系。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试卷B.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D.人不知而不愠(郁闷)
B.人不知而不愠
D.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D.匹夫不可夺/志也
1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①
卢
纶
步月访诸邻,蓬居②宿近臣③。
乌裘④先醉客⑤,清镜早朝人。
坏壁烟垂网,香街火照尘⑥。
悲荣俱是分⑦,吾亦乐吾贫。
【注】①崔补阙:崔峒。司空拾遗:司空曙。这两人是作者的好朋友,先于作者入仕。作者卢纶,曾三次应举,三次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①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李生论善学》节选)
【注】①志:记。②盖:大概。③还:同“旋”,转身。
(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的含义。
①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②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好:_______________③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_④王生益愠
愠: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请谈谈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解。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哪些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这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1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试卷③②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我国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
①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②切问而近思
切:_______________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_______________④吾日三省吾身
省: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文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
1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为人谋/而不忠乎
试卷(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D.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于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吾日三省吾身”从谋、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知新、不舍昼夜、匹夫不可夺志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试卷(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②传不习乎
传:_____________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____________④饭疏食
饭:_____________⑤民信之矣
信: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甲】【乙】段中提到“诚信”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甲】【乙】两文所提到的“诚信”有何不同?
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20题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19小题,每题15分,共计285分)
1.【答案】
(1)人/不堪其忧
(2)①越过,②坚定,③懈怠,④疾行,这里指迅速逝去
D(4)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5)静,躁,对比
(6)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诫子书(诸葛亮)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人”是句子的主语,“不堪其忧”为谓语,所以应在“人”后断开。故语音停顿为:人/不堪其忧。
(2)①句意:不会越过法度。逾:越过。
②句意: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③句意: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慢:懈怠,懒惰。
④句意: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这里指迅速逝去。
(3)例句:“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A项,代词,学过的知识;
B项,代词,元方;
C项,助词,的;
D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故选D。
(4)非:不,没有。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广才:增长才干。志:志向。成:达成,成就。
试卷(5)解答本题要分析内容,体会作答。依据句子“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以概括在做人治学方面,作者着重围绕“静”字论述。依据“险躁则不能治性”归结失败是因为“躁”。而“静”与“躁”又形成了对比,因此运用了对比手法。
(6)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论语〉十二章》中的“博学而笃志”和《诫子书》中的“非志无以成学”都强调了“志”对于“学”的重要性。“志”与“学”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据此进行阐述即可。
2.【答案】
(1)儒,大学
(2)①同“悦”,愉快,②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③能忍受,④于此,在其中
D(4)①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①C,②A,③B(6)示例: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学常识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结合自己的文学常识可知,《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2)①句意: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句意:别人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④句意: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焉:于此,在其中。
(3)A项,而:连词,表示顺承。
B项,而:连词,表示顺承。
C项,而:连词,表示顺承。
D项,而:连词,表示转折。
故选D。
试卷(4)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的人。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
②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5)①句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这说的是道德修养,故选C。
②句意: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说的是学习态度,故选A。
③句意: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这说的是学习方法,故选B。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可围绕着“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仅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的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3.【答案】
(1)①每天,②吃,③疑惑,④以……为乐
(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②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3)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曾子所说的“三省”。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要做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
(5)示例:①三十而立;②温故知新;③逝者如斯;④博学笃志。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子译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每天。
②句子译为:吃粗粮,喝冷水。饭:吃。
③句子译为:一味地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殆:疑惑。
④句子译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乐。
(2)①温:温习。故: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与体会。以:凭借。为:做。
②三军:指军队。夺:改变。
(3)解答本题,结合句意分析即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互相学习,由此可知孔子讲的是试卷学习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由此可知孔子讲的是个人修养(为人态度)。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取熟悉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启发即可。
(5)①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逾矩”流传下来的成语是“三十而立”,意为“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②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流传下来的成语是“温故知新”,意为“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③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传下来的成语是“逝者如斯”,意为“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④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流传下来的成语是“博学笃志”,意为“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4.【答案】
(1)①替,②改变,③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C(3)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4)示例:①三十而立;②温故知新;③逝者如斯;④博学笃志。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为:替。
②句意: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夺:改变。
③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A项,表并列/表顺承;
B项,学过的知识/原因,缘故;
C项,否定词;
D项,在/对于。
故选C。
(3)①温:温习。故: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与体会。以:凭借。为:做。
②不义:不正当的手段。于:对,对于。如:像。
(4)①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逾矩”流传下来的成语是“三十而立”,意为“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②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流传下来的成语是“温故知新”,意为“温习旧的知识,试卷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③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传下来的成语是“逝者如斯”,意为“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④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流传下来的成语是“博学笃志”,意为“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5.【答案】
(1)①河流,②生气,恼怒
DD(4)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①从“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可见他是一个态度专注,持之以恒的人。
②从他年少时“寡学术”,后来在太祖的劝说下发奋读书,可见他是一个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提升自己的人。
【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虚词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文言翻译
文言文人物形象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书本不离手,勤奋好学,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D项,古今义都是“选择、选取”的意思。
故选D。
(4)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5)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依据文中“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可见赵普在学习态度方面十分专注且有恒心;从他由年少时的“寡学术”,到后来在太祖的劝说下发奋读书,可见他在修身做人方面是一个谦虚,肯听取别人意见,愿意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6.【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爱好,喜欢,③疑惑,④恼恨,生气
(2)①你只是记下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②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A(4)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5)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一词多义
文言虚词
文言断句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说的知识,我都能够记住,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原来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了。
【解答】
(1)①句意: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好:爱好,喜欢。
③句意: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殆:疑惑。
④句意:王生更加生气。愠:恼恨,生气。
(2)①但:只是。谓:说。善:善于。
②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
试卷(3)A项,表并列关系/表转折关系。
B项,代词。
C项,同行。
D项,表示否定。
故选A。
(4)“而”,连词,表转折,其前应停顿。据此正确的节奏划分为: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5)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孔子和李生都认为学贵善思,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7.【答案】
(1)孔子,教育
(2)①生气,恼怒,②竭尽自己的心力
(3)忠,信,习,品德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应该先培养兴趣,学习才会感到快乐并有所收获。
(5)示例:子夏认为广泛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这样便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了。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学常识
文言实词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①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②句意:替人谋划事情却不竭尽自己的心力。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3)曾子说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分别从替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对待老师传授的知识三个角度在进行反省,反省的内容分别是“忠”“信”“习”。而这些都是关于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方面的,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治学之人十分重视品德的修养。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为“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以它为快乐的人”。“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故该句强调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学习为乐,才能在领略学习趣味的同时而有所收获。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试卷(5)结合“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可知,子夏认为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8.【答案】
(1)①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②改变,③放纵懈怠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静,躁
(4)示例: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诫子书(诸葛亮)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三十岁能有所成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②句意: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
③句意: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淫慢:放纵懈怠。
(2)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
(3)在【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突出一个关键字“静”;失败则是因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突出“躁”字。“静”“躁”对比鲜明。
(4)阅读两篇文章可知,【乙】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了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还要坚定专一,这样才能学有所成;【甲】文中“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了人要树立志向,这是学的前提。“志”是基础,“学”是行动,一个人只有确立了志向,才能成为一个勤奋学习的人。据此阐述即可。
9.【答案】
(1)①比得上,②坚定,③恳切,④参观
D(3)①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②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倾斜。
(4)学习方法与态度,一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试卷(5)示例: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动手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实词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倾斜,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而立,是这样的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倾斜。孔子感慨长叹说:“哎呀!哪里会有满却不倾覆的呢!”
【解答】
(1)①句子译为: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如:比得上。
②句子译为: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③句子译为: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④句子译为:孔子参观周庙。观:参观。
(2)A项,者:……的人。
B项,而:连词,表转折。
C项,则:连词,就。
D项,于:介词,在/介词,对,对于。
故选D。
(3)①三军:指军队。夺:改变。
②使:让。中:名词作动词,装到一半。
(4)【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课内古诗词曲阅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文言虚词
古诗词曲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断句
【解析】
【丙文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书本不离手,勤奋好学,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果二者有冲突,宁可选择仁义和道德也要放弃富贵。
示例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启发:它告诉我们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那就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不会“罔”和“殆”。
示例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启发:君子一定要有远大的志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示例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启发:学完一个知识要知道及时复习,这样,才能对过去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子译为:和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信:诚信。
②句子译为: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愠:生气,恼怒。
(2)A项,两个“君子”都是名词,指有才德的人。
B项,前一句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的意思;后一句中的“日”是名词,“时光”的意思。
C项,两个“志”都是名词,“志向”的意思。
D项,两个“学”都是名词,“学问”的意思。
故选B。
(3)饭:吃。疏食:粗粮。肱:这里指胳膊。
(4)A项,《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作答使任选其中一则,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
DBCD(5)①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②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试卷【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2)A、C、D三项,均表顺承。B项,表转折。
故选B。
(3)A项,“传”作主语,“不习”作谓语,主谓之间应停顿,正确停顿应为:传/不习乎。
B项,“而”是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其前应停顿,正确停顿应为:学/而时习之。
D项,“匹夫”作主语,“不可夺”作谓语,主谓之间应停顿,正确停顿应为:匹夫/不可夺志也。
故选C。
(4)D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5)①日:每天。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别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②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
14.【答案】
(1)①泛指多次,②能忍受,③以……为乐
(2)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
(3)都安贫乐道、超然豁达。《〈论语〉十二章》(节选)中的颜回箪食瓢饮,住在陋巷,不改其乐;《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诗中的诗人虽然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但也以自己的贫困为乐。
(4)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启示我们交友要热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启示我们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讲求信用。“步月访诸邻,蓬居宿近臣”启示我们交友要不分贵贱,志趣相投。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古诗词曲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诗
文言翻译
试卷文言文人物形象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
②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③句意:我也以这种清贫的生活为乐。乐:以……为乐。
(2)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论语〉十二章》(节选)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写颜回箪食瓢饮,住在陋巷,不改其乐。《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诗中“悲荣俱是分,吾亦乐吾贫”表现了诗人虽然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但也以自己的贫困为乐。
(4)阅读两文,结合具体语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能做到分析准确,表述恰当即可。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启发我们对待朋友要热诚,友情能给人带来快乐;“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启发我们与朋友交往要讲究诚信;“步月访诸邻,蓬居宿近臣”则告诉我们交友不分贵贱,关键在于志趣相投。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5.【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爱好,喜欢,③疑惑,④恼恨,生气
(2)①你只是记下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②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该句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学习作为快乐的人”。“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4)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说的知识,我都能够记住,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原来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试卷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了。
【解答】
(1)①句意: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好:爱好,喜欢。
③句意: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殆:疑惑。
④句意:王生更加生气。愠:恼恨,生气。
(2)①但:只是。谓:说。善:善于。
②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
(3)《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主要讲了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4)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孔子和李生都认为学贵善思,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16.【答案】
A(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3)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是学习态度方面。
启示:在生活中,一个人总会有很多优点是我们不具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学习他们的特长,取其精华,去其糠糟,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优秀。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说法不正确,《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不仅仅是孔子的言行。
(2)①温:温习。故: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与体会。以:凭借。为:做。
②不义:不正当的手段。于:对,对于。如:像。
(3)选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些谈学习态度,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些谈品德修养,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本题任选一则,然后对这则内容进行分析,写出体会,理解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
试卷C(2)①坚定,②恳切,③喜爱,爱好,④自我检查、反省
(3)①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4)“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人不堪其忧”中的“人”作主语,应在其后停顿。故可划分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①句意: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笃:坚定。
②句意: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③句意: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好:喜爱,爱好。
④句意: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
(3)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②义:正当。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学”与“思”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要先“学”后“思”才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8.【答案】
CCB(4)①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博学而且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那么仁德就在其中。
【考点】
文言实词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课内文言文阅读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解析】
试卷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该句意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快乐。
(2)C项,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人不堪其忧”的“人”作主语,应在其后停顿。故可划分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B项,“谋、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有误。应是从忠、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4)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②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切:恳切。仁:仁德。
19.【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老师传授的知识,③以……为快乐,④吃,⑤信任
(2)①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②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民无信不立,民信之矣
(4)【甲】文所说的是个人的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诚信;【乙】文所说的是统治者对待百姓的诚信。
【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参考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解答】
(1)①句子译为: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子译为: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句子译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快乐。
④句子译为:吃粗粮。饭:吃。
⑤句子译为:百姓才会信任统治者。信:信任。
(2)①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②信:信任。立:立足。
(3)通读原文,抓住【甲】文关键句子“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乙】文关键句子“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4)【甲】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孔子说的是人际交往中个人的诚信;【乙】文孔子认为“为政”主要有三项: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试卷百姓信任。其中“信”是最不可舍弃的。统治者要考虑人民的利益,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体现了民本思想。
试卷第37页,总37页
篇四:论语十二章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20题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0分)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攲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
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攲,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②③①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①攲(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满则覆
(2)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谈的是__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_与________应该相结合。
(4)孔子为什么“使子路取水试之”?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试卷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解释句中画点的词: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人不堪其忧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3)这段文字从内容上看,都是谈论________方面的问题的。
3.《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1)不亦说乎
(2)传不习乎
(3)饭疏食饮水
(4)曲肱而枕之
(5)择其善者而从之
(2)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按要求写出一例下列句子
A.谈学习方法的:
C.谈个人修养的:
(4)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试卷B.谈学习态度的: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解释加点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2)不逾矩(________)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
(4)饭疏食,饮水(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选文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迪。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②不逾矩________③人不堪其忧________④不舍昼夜________
(2)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①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亦有阐述:“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试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5)选文中的这几章,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的启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不患①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②,敏以求之者也③。”
(《论语?述而》)
子曰:“吾尝④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子曰:“过⑤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巧言乱德⑥,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注】①患:担心。②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③敏以求之者也:自己是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知识的人。④尝:曾经。⑤过:犯错误。⑥乱德:败坏道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②夜不寝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
②小不忍则乱大谋。
(3)谈谈你对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饭疏食,饮水________②曲肱而枕之________③博学而笃志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噫!斗筲之人④,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注释】①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底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②果:果断、坚决。③硁硁(kēnɡ):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④斗筲(shā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能够在行为上虽曾有令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时,能不负君命的人。
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是属于最后一个层次。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是器量狭小的人。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
1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②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④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释】①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②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③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④事:从事,照着去做。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A、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一切都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孔子认为,一旦大家这样做了,天下就可以归于仁道。
B、孔子认为,仁德的修为,既要靠自己来实行,也要依靠别人的检查督促来完成。
C、孔子用克己复礼来回答颜渊所问的“仁”,实际上就是强调人们要通过道德修养来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D、这一章,孔子以礼来回答“仁”,实际上就是用礼来规定仁,在他看来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2)结合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于孔子提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理解。
11.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回答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试卷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
C.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
D.五十而知天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翻译下列句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12.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练习。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4)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试卷(5)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13.课内阅读。
阅读《论语十二章》课文(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C.可以调素琴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1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家。
(2)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
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
④三人行,_______________。
试卷B.可以一战
D.皆以美于徐公
(3)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饭疏食()
④博学而笃志()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1988年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共同宣言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儿重新寻找智慧。”这说明儒家的根本智慧和核心价值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作用。请从上文任选一则,谈谈你的理解感悟。
1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画线词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有朋自远方来
(2)下列“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C.三十而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试卷B.人不知而不愠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从中选择一条,谈谈对你的启发。
1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传不习乎
传:
②尊君在不
不:
③人不堪其忧
堪: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乙】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乙】文的成语。
试卷(4)【乙】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5)《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字。(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限标2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负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传不习乎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⑤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乙】文中“亲贤臣,远小人”一句与【甲】文中哪两句观点一致?
试卷(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诚信”,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2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丙】论
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之情,同时也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B.首句中“花落尽”“了规啼”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诗的开头虽不见悲痛之句,但悲痛之意自现。
C.诗歌三、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于法,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之事的忧愁、不能当面话别的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D.这首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意境深远,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下列画线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试卷A.俄而雪骤
B.友人惭
C.吾日三省吾身
D.传不习乎
(3)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闻道龙标过五溪
龙标:_______________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_______________③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④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乙】文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6)在【丙】文中,关于学习方法,孔子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20题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0分)
1.【答案】
(1)①温习,②学过的知识,③疑惑,④翻倒
(2)一个人如果骄傲自满,那他一定会失败或遭受挫折。
(3)学习方法,学,思
(4)孔子想要验证宥座器的特点。有必要。因为他没有亲眼见过,只是“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要验证真伪,必须实际操作一下。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分析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
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习,温习。
②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故,学过的知识。
③句意为: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殆,疑惑。
④句意为:满了就会翻倒。覆,翻倒。
(2)“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意思是“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这里的“满”应该理解为“骄傲自满”,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3)【甲】文谈论的是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乙】文谈论的是做人要谦虚,不能自满,自高自大。所以都是学习态度。乙文讲的是学习和思考要结合的道理。
(4)①根据文中信息“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可知,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攲器)的特点。②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表明自己观点,然后再陈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体现了孔子务实求真的精神。
示例二: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2.【答案】
(1)生气,恼怒,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诚信,能忍受
(2)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②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试卷(3)修养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文言翻译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为: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愠:生气,恼怒。
②句意为: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句意为: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信:诚信。
④句意为: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2)①于: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②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衷:竭尽自己的心力。
(3)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明确其分类。所涉及的这句话都是涉及修养方面的。
3.【答案】
(1)通“悦”,愉快(2)老师传授的知识(3)吃饭(4)胳膊(5)跟从,跟随
(2)(1)温习(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凭这点可以当老师了)。(2)几个人一同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A(4)态度:不改其乐精神:安贫乐道
【考点】
文言翻译
文言实词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此题注意通假字现象“说”通“悦”,愉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1)注意反问语气。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根据老师的讲解,结合关键词,学习方法的、谈学习态度的、谈个人修养找相关句子即可。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回也不改其乐”关键词“乐”表现其安贫乐道的精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卷【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答案】
(1)(1)多次(2)越过、超过(3)诚信(4)吃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3)人不知而不做,不亦君子乎?启发:做人要有修养,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首先理解文言句子的意思,找出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和学习来谈启示。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答案】
生气,恼怒,法度,能忍受,舍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知道这种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示例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从心所欲
择善而从
示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的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启示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译文参考: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试卷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解答】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②句意为:不超过法度。矩,法度。
③句意为:别人不能忍受这种忧愁。堪,能忍受。
④句意为:昼夜不停。舍,舍弃。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筛选作答。本文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阐述了如何面对他人的优点和缺点。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故,旧的知识。可,可以,以,凭借。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知,知道。好,喜好。乐,以…为乐。句意为:知道这种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本题考查文中涉及的成语的积累,只要求写出成语,难度较低,而且只要写出两个,一般的学生都可以答出。文中涉及的成语有: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从心所欲
择善而从等。
本题为阅读启示题。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从文本中任选一则,然后谈自己得到的启示即可。
6.【答案】
不是,睡觉
①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②小事情不忍耐就破坏了大的谋略。
试卷担
心自
己不了解别人。意思是要善于了解别人,从对方身上学到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参考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的文化,勤奋敏捷地去寻求来的啊!”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孔子说:“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解答】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非,不是。
②句意为:晚上不睡觉。寝,睡觉。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患,担心。知,了解。句意为: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忍,忍耐。则,就。句意为:小事情不忍耐就破坏了大的谋略。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作答时,需正确翻译句子,然后即可分析作答。这句话话的意思是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因为只有了解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去学习,才会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据此分析可作答。
7.【答案】
吃饭,胳膊,忠实,坚守
①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③我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D【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参考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试卷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解答】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②句意为:弯着胳膊做枕头。肱:胳膊。
③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忠实,坚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逝者:指流逝的时光;不舍:不停;如:就像。句意为: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③句中重点词有:择:选择;从:学习。句意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分析正确;
B.分析正确;
C.分析正确;
D.有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取舍,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故选:D答案:(1)①吃饭;②胳膊;③忠实,坚守。(2)①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③我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并改正自己的缺点。(3)D8.【答案】
B(1)B(1)答案示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
孔子说:“茶淡饭,喝水(而不必一定喝酒),弯曲手臂就可以枕在上面睡觉,乐趣也就在其中了。(朴实的生活之乐).不道义,富有,地位高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子夏曰:“博学而且志向坚定,喜欢提问而且乐于思考。那么仁义就在其中了。”
【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例句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而:表转折
A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而:表承接
B句意: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表转折
C句意:弯曲手臂就可以枕在上面睡觉。而:表修饰
D句意:喜欢提问而且乐于思考。而:而且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来从分析语言特点。
答案:(1)B(1)答案示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
这句话孔子强调了一个人的行为要符合礼。不同的时代对礼有不同的要求,孔子所强调的礼有一些已经不适合当代生活了。但是对于那些符合现代道德秩序的礼,却是我们应该遵守的。
【考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参考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符合礼,这就是仁。一旦人人都能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合于礼,那么天下就回归仁道了。(由此看来)实践仁道要先从自己做起,难道还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道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的声音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请让我照着您说的这些话去做吧!”
【解答】
本题考查选段内容的理解能力。“也要依靠别人的检查督促来完成”错,原文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实践仁道要先从自己做起,难道还要靠别人吗”。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答题时一是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的行为要符合礼。不同的时代对礼有不同的要求,孔子所强调的礼有一些已经不适合当代生活了。但是对于那些符合现代道德秩序的礼,却是我们应该遵守的。
11.【答案】
疑惑,喜欢
D(D中二者都是“了解”A项,转折/承接B项,…样子/这样C项,作为/替)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示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之。”(《学而》)意思是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③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④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⑤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⑥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试卷【解答】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殆:疑惑。
②句意为: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好:爱好。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断两处。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故断句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知:了解;愠:生气,发怒。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句中重点词有:故:旧的知识;可以:可以凭借。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③句中重点词有:罔:迷惑,无所适从;殆:疑惑。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④句中重点词有:逝者:指流逝的时光;斯:这里指“川”,即河水;舍:停。句意为: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本题是对成语知识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结合所给的句子,根据积累的成语知识,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按照:学习方法、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个人修养三方面进行分类。②③⑥谈学习方法;④⑤⑦是谈对学习和时间试卷的态度;①⑧⑨是谈个人修养。
A:分类不正确;
B:分类不正确;
C:分类正确;
D:分类不正确。
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答题时围绕学习兴趣、安贫乐道、学习态度、志气品格、学习方法其中哪一方面谈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③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④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3)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4)C(5)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13.【答案】
通“悦”,愉快.,学过的知识,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温故知新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不是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
②句意为: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故:旧的知识,学过的旧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愠:生气.
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试卷(3)本题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考查,需要注意两点:1、默写《论语》中的句子;2、不要有错别字.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答案:
(1)①同“悦”,愉快
②学过的知识
(2)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3)(示例):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14.【答案】
B不矛盾。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内心虔诚。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考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参考译文: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解答】
本题考查理解选段内容的能力。孔子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的作用。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敬鬼神而远之”,是指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内心虔诚。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因此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15.【答案】
wǎng,dài
通“悦”高兴,旧的知识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可以为师矣”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意思是凭借选项中,A,因为C,可以D,认为只有B项是凭借,因此选B项
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因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本句中“知”通“智”,聪明的,是关键词语。
本题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考查,需要注意两点:1、默写《论语》中的句子;2、不要有错别字。
答案(1)①wǎng②dài(2)①愉快
②学过(旧)的知识(3)B(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试卷【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翻译: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危险了。”
孔子说:“仲由啊,我教你如何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解答】
本题是基础的字音题,注意拼音的拼写要正确,还有音调准确。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内容,考生要重点积累。“说”通“悦”,高兴;故,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的知识。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可以为师矣”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意思是凭借;选项中,A,因为;C,可以;D,认为;只有B项是凭借,因此选B项。
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因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本句中“知”通“智”,聪明的,是关键词语。
本题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考查,需要注意两点:1、默写《论语》中的句子;2、不要有错别字。
答案(1)①wǎng②dài(2)①愉快
②学过(旧)的知识(3)B(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答案】
(1)《论语》,儒,教育,思想
(2)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思而不学则殆,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④必有我师焉
(3)①旧的知识;②跟从;③吃;④坚定。
(4)①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诫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文学常识
名篇名句默写
文言翻译
文言实词
【解析】
试卷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文中提到的“子”是指孔子,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论语》一书,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2)①注意“愠”的写法。
②注意“殆”的写法。
③注意“之”的写法。
④注意“焉”的正确写法。
(3)①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故:旧的知识。
②句意为:选择他的优点而跟从,针对他的缺点(反省自己)加以改正。从:跟从。
③句意为:吃粗粮。饭:吃。
④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志向坚定。笃:坚定。
(4)①说:同“悦”,愉快。
②如:像……一样。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应挑选合适语句,根据句意进行理解。如“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句意为: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而跟从,针对他的缺点(反省自己)加以改正。据此可知孔子对于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看法,告诫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17.【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学过的知识,③疑惑,④志同道合的人
B(3)①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②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曾子所说的“三省”。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要做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言翻译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虚词
文言实词
【解析】
【解答】
试卷(1)①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故:学过的知识。
③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殆:疑惑。
④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朋:志同道合的人。
(2)A、C、D三项,均表顺承。B项,表转折。
故选B。
(3)①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别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②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取熟悉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启发即可。
18.【答案】
(1)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②同“否”,③忍受
(2)①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当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赶到。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3)①三十而立;②温故知新;③逝者如斯;④博学笃志。
(4)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是学习态度方面。
启示:在生活中,一个人总会有很多优点是我们不具备的,我们要善于学习他们的优点,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5)丘,仲尼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学常识
文言翻译
文言断句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卷(1)①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②句意:令尊在不在?不:同“否”。
③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忍受。
(2)①舍:舍弃。去:离开。乃:才。句子翻译为: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当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赶到。
②不义:不正当的手段。于:对,对于。如:像。句子翻译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3)①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逾矩”流传下来的成语是“三十而立”,意为: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②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流传下来的成语是“温故知新”,意为: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③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传下来的成语是“逝者如斯”,意为: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④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流传下来的成语是“博学笃志”,意为: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4)【乙】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些谈学习态度,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些谈品德修养,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本题任选一则,然后对这则内容进行分析,写出体会,理解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5)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6)句意为: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则”,连词,相当于“就”“便”,其前应断开。故断句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答案】
(1)①省:反省。
②传:传授的知识。
③苟:苟且。
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⑤有:通“又”。
(2)①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他们的缺点则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②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体现了做人要有诚信,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讲究诚信,别人才能相信你,才能与你合作;“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体现了诸葛亮的忠君爱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国,有“大家”才有“小家”。
【考点】
出师表(诸葛亮)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试卷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反省。
②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的知识。
③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苟:苟且。
④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⑤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有:通“又”。
(2)①择:选择;善:好的;从:跟从,这里是学习;改:改正。句子翻译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他们的缺点则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②此:这;所以:用来……的;报:报答;职分:职责和本分。句子翻译为: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3)【甲】文中与“亲贤臣,远小人”意思相近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者都强调要学习好的一面,不好的要作为借鉴。
(4)答题时结合【甲】文谈诚信、结合【乙】文谈爱国与忠诚,并且要联系实际。
20.【答案】
AA(3)①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②大体,③同“悦”,愉快,④竭尽自己的心力
(4)①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讲论文章的义理。
②广泛的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5)补叙,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侧面突出她才华横溢,让读者对文中人物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表达了作者对谢道韫的赞赏之情。
(6)①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②读书时应积极思考。③要增加学习的乐趣。④要向优秀的人学习。⑤学习要有耐力,要善于发问。
【考点】
课内古诗词曲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古诗词曲内容理解与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咏雪(《世说新语》)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文比较阅读
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试卷【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同时也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错误。诗中并没有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2)B项,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C项,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D项,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故选A。
(3)①句意为:听说王昌龄已经过了五溪了。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②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
③句意为: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④句意为:替人谋划事情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吗?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②博学:广泛的学习。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
(5)作答此题,应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概括。画线句的意思是“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这句话表明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体现出了谢道韫的才华,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6)①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看出,孔子强调按时温习。②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看出,孔子强调学思结合;③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看出,孔子强调学习的乐趣;④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看出,孔子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⑤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可以看出,孔子强调要学习要坚定志向,多思考眼前的事情。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试卷第32页,总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