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调研报告6篇

发布时间:2023-04-30 14:30:07

篇一: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撰写日期:2021年7月

  作者:自然语言处理AI

  摘要

  本篇报告通过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发现了一些成就与问题,其中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包括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青少年职业教育等等,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1.调研背景

  职业教育是指在“合法、规范、规定时间内”受到职业培训的活动。它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培养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进行全市职业教育情况调查,希望从中了解全市职业教育的现状,以进一步为职业教育的提升和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2.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针对全市的职业教育实施

  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职业教育机构设置、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各类职业教育人员设置、青少年职业教育情况等等。

  3.调研结果

  3.1职业教育机构设置

  经过对全市职业教育的机构设置进行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全市共有60多所职业教育机构,这些机构涵盖了各个领域和行业,如工贸、信息、金融、旅游、医药等。每个机构都拥有一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如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等。

  3.2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我们对全市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也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全市的职业教育课程相对来说是比较齐全的,这些课程包括了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践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学习需求。

  3.3各类职业教育人员设置

  从调查结果来看,全市职业教育人员的设置相对比较充分,职业教育人员包括教师、辅导员、实习指导老师等。同时,在职教师资格的选拔与培训上也做了一些探索。

  3.4青少年职业教育情况

  对于青少年职业教育,我们发现目前的青少年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青少年职业教育的渠道较少,职业培训的个性化需求较低,以及课程设置不够丰富等等。

  4.问题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全市职业教育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我们的建议和措施。

  4.1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

  建议全市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在职人员和企业组织内部人员职业培训,提升在职人员的职业能力,尤其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4.2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建议各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开设一些应用型、实践性课程,这些课程将更加贴近实际,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4.3青少年职业教育

  建议在学校早期对青少年进行职业教育,通过丰富的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此外,鼓励家庭与社会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职业教育的支持和关注,并与职业教育机构及企业进行合作,扩大职业教育的渠道。

  5.总结

  通过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相信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举例分析

  本报告调查显示,全市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齐全,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和青少年职业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下面以两个实例进行分析。

  1.在职人员职业教育

  根据我们的调查,很多在职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与他们所从事行业相关的职业教育。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应对,不知道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

  在此方面,我们可以引进一些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特别是在线课程等,以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此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为员工提供职业培训课程,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例如,某公司在2021年针对员工进行了职业教育培训。公司为各部门的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课程,如销售技巧、管理能力、营销策略等,并配备优秀的讲师和在线视频资料。每位员工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课程,并根据公司规定结课后考试。

  学习通过后,员工可以获得公司认证的职业证书,并得到一定的薪酬调整和晋升机会。

  2.青少年职业教育

  青少年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着多种问题,如职业选择不够明确,职业培训机构比较单一,职业规划较为简单等。这样可能导致他们没有成熟的职业规划,将来在就业市场上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

  在此方面,我们可以增加职业教育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政府和学校可以推广职业教育课程,向青少年灌输正确的职业观念、成就感和竞争意识,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信息和实践机会。与此同时,需要加强青少年与企业的联系,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青少年们更加了解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实际情况。

  例如,某市的一家职业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上创新性地结合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和更贴近实际的学习材料。学生将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掌握实际技能和经验,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和了解相关企业和行业人员。机构还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所选专业的各类实习项目,并向企业推荐高质量求职人员,为学生提供就业切入机会。

  总结

  本报告的调查显示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如在职人员职业教育和青少年职业教育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举

  例,我们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如果能够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并遵循相应的建议,职业教育将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非常好,这份报告通过具体的调查结果和实例分析,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建议和措施。语言简明扼要,表达清晰,结构清晰且逻辑严谨。总体来说,该报告具备较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篇二: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五篇范例]第一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篇一】

  按照《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xx—xx)》和《xxxx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xx旗教育局认真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科学设置专业、建设职业教育实训楼、增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争创xx级中职示范学校。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是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xx年9月,投资x万元,建设总面积x平方米,集教学科研、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楼。建筑主体分为三层,设有40余个实验实训室,配套价值x余万元的仪器设备。xx年以来,累计接收中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x万元,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招投标,用于提高学校职业教育基础建设、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目前已支付x万元,余额为x万元。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成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全面负责培养对象选拔、培训项目安排、培训经费落实和考核评估等工作。组织学校分管职业教育领导和职业教育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等各类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赴北京、秦皇岛和大连等地职业教育先进的学校考察学习。xx年,举办全旗第一届职业教育教学能手比赛,评选出6名职业教育教学能手。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业教师队伍的50%以上。

  三是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结合我旗就业局的指导意见和当前劳务市场人才需求现状,xx年在原有蒙牧医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上,增设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与美容、旅游管理、民族服装设计与加工、家政服务、工艺美术等6个专业,xx年增设了搏克运动训练专业。其中,蒙牧医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新开设的汽车维修和美容、运动训

  练专业为全日制职业高中班,以向高等院校输出人才为主;

  牧医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汽车维修与美容3个专业的发展以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四是组织开展短期培训。联合旗就业局、草原站等部门开展环境保护、汽车维修、民族服装设计、木雕工艺、民俗毡艺等职业兴趣培训班,聘请专业人员举办草原生态修复讲座,邀请蒙古国专家举办奶食品制作培训班,学习30多种奶食品的制作,累计培训学生400余人次。

  五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xx年6月,综合高中与旗含宝饲料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签约、揭牌仪式,学校领导与企业负责人就职业学生实训、实验室利用等方面进行座谈。9月份,组织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到该公司饲料加工实训基地及巴彦胡舒苏木赛罕淖尔嘎查牧民苏格尔牧场实习。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旗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投入,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学生主动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与盟职业教育中心竞争力不足,xx年仅招收到54名职业班学生等问题。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投入,优化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加强政策宣传教育,改变家长和学生思想观念,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

  【篇二】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xx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省、xx市和xx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政府及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xx职业技术学校、xx民族职业中学等职教学校,并前往xx职业技术学院考

  察调研,先后召开了5场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即xx职业技术学校、xx市民族职业中学、潭头职业中学。xx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专业15个(其中“3+2”模式5年制专科专业3个),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xx市级重点专业3个;

  教职工144人,其中高、中级职称教师xx人,“双师型”教师63人;

  在校生1977人,校内实训基地12个。xx市民族职业中学是全省唯一的民族职业中学、xx市唯一的民族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设专业4个,教职工66人(其中中职教师37人,初中教师29人),在校生567人(其中中职生2xx人),少数民族生203人(其中中职生108人)。此外,潭头职业中学因近年初中毕业生生源数较少,目前暂未招生。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和xx市有关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和精准扶贫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

  ㈠发展有政策、重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及时出台了《关于贯彻省、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提出具体措施。市政府认真落实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责任,成立了职业教育中心办学领导小组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促进职教培养和企业需求对接。不断增加财政投入,“xx”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720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补助、生均公用经费等方面予以配套落实。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培训,实行免费和补贴相结合的农民培训政策,切实提高农民专业技能,促进农民就业。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市有中职学校,部门和乡镇办职业技术培训,企业、行业建实训基地的三级职业教育体系。

  ㈡条件有改善、上规模。积极申报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大力争取各级专项资金,新(改、扩)建职教学校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3幢、实训基地12个、实训室48个,新建运动场1座,添置设备价值1000万元。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9人,“双师型”教师比例77.1%,先后选派6名职教校长外出学习深造,选派教师外出培训100多人次。立足闽东、面向全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招生工作,仅xx年就招生1017人,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初中段在校生比例逐年提高。

  ㈢办学有特色、出成效。坚持职业技术为重点,因材施教、按需育人,促进职教理念与时俱进。xx职业技术学校创建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和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学校;

  xx市民族职业中学成为省第四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xx市模型运动科普训练基地。目前已形成以省级重点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和xx市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学前教育)为龙头,特色专业(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为支撑的专业群。遵循“崇德强能”的办学理念,“xx”以来,职业学校教师获国家级比赛奖项6人,省级比赛奖项39人次;

  学生获国家级比赛二等奖2人,优秀奖1人;

  获省级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14人。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与36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近年来向社会输送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毕业生4000多人,学生双证率98.22%,就业率98.16%。注重提升教学质量,xx年中职学生参加高职招考上线率xx.1%。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xx”以来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000多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㈠对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中,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从目前来看,我市有关部门对《职业教育法》和上级有关政策措施学习宣传不够深入,仍认为职业教育只是教育部门、职业学校的事。教育部门对社会引导不够,一些家长、学生的职业教育观念滞后。普职发展不协调,我市三所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配备相比普高学校仍有不足(民族职业中学甚至无法达到独立办学标准),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影响了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招生难度大。此外,社会力量兴办或捐助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也不高。目前,社会上尚未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㈡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国务院、省和xx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市在贯彻落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不够科学。目前我市尚未制定《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十三五”教育专项发展规划》及《现代职业教育专项发展规划》《职业学校专项发展规划》等编制也相对滞后,制约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二是财政投入不足,职业教育技能要求高、实训耗材多,办学成本高于普通高中,而在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国家级、省级示范学校的创建、实训基地的建立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目前我市职业教育缺乏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投入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中职经费在教育经费总量中占比不大,一定程度也导致了职业学校设施陈旧、设备老化、闲置,高新设施设备数量不足等问题。三是职业培训缺乏统筹。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涉及人社、教育、农业等多个部门,政出多头、缺乏统筹,没有形成合力,不能很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有效的结合,影响培训质量,也造成教育资源和公共资源浪费。

  ㈢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我市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层次不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

  技术技能人才的多方面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关部门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和调控不够到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信息渠道等方面的沟通不畅,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相对封闭,在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缺乏前瞻性,行业指导、校企合作、以强带弱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

  只在初中毕业生中招生,而对其他人群的职业教育需求重视不够,对教育市场开发不力;

  一些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存在形式化。二是职业学校特色专业不多,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特别是没有紧密对接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及时调整和设置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虽高,但就业质量不高,待遇偏低,在择业、升学等方面面临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三是校企合作缺乏深度融合。“学校热,企业冷”现象依然存在,主要是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配套政策、制度体系和补偿激励机制,校企双方责、权、利不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这也造成我市职业学校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实践、学生实习、“定单”培养等无法开展,职业教育服务企业、服务市场的能力较弱。

  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仍是当前我市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一是编制不足、有编不补,xx职业技术学校核编教师数为165人,目前缺编21人,xx年生师比为14.6:1(根据闽委编办〔xx〕210号文件精神,县(市)属中职学校编制按员生比13:1核定,每班再加0.3个编制),预计xx年将继续扩大。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化基础课教师多,专业技术课教师紧缺,“双师型”教师仍有不足,与《xx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到80%”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教师来源单一,新入职教师大多是学历高、技能低的高校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较为严重,无法胜任我市失业人员的职业教育,难以担负起繁重的就业培训任务。同时,受人事制度限制,优质专业教师引不进、留不住,企业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或通过招聘专职任教的通道不畅,政策不优。

  四、几点建议

  党的xx大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xx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㈠切实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职业教育。一是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升对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采取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有关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等措施,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制定科学的督导制度,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对普职比例、经费投入、教师待遇、学生就业等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评估。三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省、xx市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通过建立“校友库”宣传成才就业实例、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组织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方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以涵养“工匠精神”为出发点,在全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社会氛围。

  ㈡加强宏观指导,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结合我市产业实际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制定《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尽快完成《“十三五”教育专项发展规划》及《现代职业教育专项发展规划》《职业学校专项发展规划》等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和上具体任务,配套发展政策和措施,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建立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争取上级资金、金融信贷等多渠道筹措和增加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落实好教育

  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30%的政策,足额保障生均经费和教学经费,推进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教学实训设备,提升办学条件;

  制定优惠政策吸收社会资本投入职业学校,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格局。三是加强统筹协调,以改革发展思路做好我市职业教育布局的优化调整,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例如,可以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xx职业技术学校、民族职业中学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寻求集团化发展,壮大职教规模;

  按照“一个漏斗向下,一个阵地施训”的管理模式,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和经费,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调发展,发挥职业教育在推动精准扶贫脱贫等方面的最大效益。

  ㈢深化职教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一是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主动对接湾坞工贸区、溪北洋新区等主体功能区划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和趋势,围绕我市电机电器等传统产业和冶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引导职业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调整专业设置,尤其要注意与xx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衔接,做到优势互补、避免重复,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示范专业;

  采取“订单式教育”“定向培养”等新的办学模式,拓宽学生的升学和就业空间,使职业学校基本实现学生“升学有望,就业有路”的办学新格局。二是职业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行业办学,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统筹安排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积极开展市外招生工作,努力扩大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四是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搭建有利于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的“立交桥”,提升参加“高职单招”高考人数和录取率。五是《福建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教育部门要主动对接,尽早谋划,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进

  一步促进、规范和保障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㈣抓住关键环节,建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一是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我市职业学校缺编问题,实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公开招聘、动态管理”的编制管理模式,拓宽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业教师的渠道,认真组织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招聘工作。二是在职业学校人才流动和引进专业教师上研究制定较为宽泛灵活的用人政策,如: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放宽高工、高技退休人才兼职职教年龄限制等,同时,落实《福建省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试行)》(闽教人〔xx〕118号文)精神,保障兼职教师聘请所需经费,有效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把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实施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专业(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程,营造人人有课题、个个能参与的教育科研氛围;

  安排专项经费加强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践。

  【篇三】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常委会xx工作要点和委员会年初工作安排,6月7日,委员会成员在常委会副主任杨彦颖的带领下,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一)高职院校。至xx年年末全市共有高等职业院校2所,分别是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举办高职教育为主,同时开展中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高职教育现开设57个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918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2万人,中职在校生1000余人,电

  大、成教在册生5000余人,年均社会培训2万多人。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属民办非企业单位,学院开设高职专业27个。现有在校生1828人,教职工274人。

  (二)中职学校。至xx年年末,全市具有中职学历教育资质的中等职业学校8所,围绕我市煤电、煤化工、机械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和信息电子、生物制药等新兴战略产业,开设专业主要有:机电、电工电子、计算机、数控技术、服装、汽修、医护、农业技术、学前教育等。目前共有教职工1209人,其中专任教师数为807人。在校学生18058人,当年招生5374人,当年毕业学生7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在xx%以上。

  二、我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基本做法

  (一)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在全国辖区的地级市中率先成立正县级的淮北市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筹规划、指导管理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出台《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对体系建设基本内容、重点工作等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出台《淮北市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市级统筹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出台《淮北市职业培训市级统筹实施办法》,把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政府岗位目标考核,在“三不变”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安排,各计其功”原则,对全市各部门、各行业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资金,实行统筹管理。淮北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举措被教育部写入《全国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期(中职)评估报告。

  (二)加快职教资源整合,规模效应日益显现。一是职教园区一期工程如期建成投入使用,彻底扭转了以往我市职业教育办学空间狭小、过于分散,办学基础能力薄弱的状况。二是推动中职资源深度整合。打破隶属关系、行业、区域和所有制不同等体制性障碍,成立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三是园区二期工程扎实推进。成功申报上亿元项目资金,解决了园区建设融资问题。四是加快构建大培训工作格局。一方面通过年检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有效整合,一方面积极引导职业院校转变办学观念,发挥职业院校职业培训的主力军作用。xx年,全市职业院校所承接的各级各类培训达73000多人次,是省教育厅下达25800名年度培训任务的近三倍,培训质量显著提升。

  (三)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主攻方向更加明确。加强中高职衔接,推动属地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结对联合;

  推进区域内的校校、校企深度合作、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一是推进“双证融通”专业试点。xx年,启动了“相城金蓝领万人行动计划”,组队参加《中国大能手》(第三季)节目启动暨技工院校联盟签约仪式,与大能手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签订共建专业协议。“双证融通”专业试点工作渐次铺开。二是推进职普横向融通。组织有升学意愿的孩子参加“技能+素质”对口高考,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成才的路径选择。濉溪县职教中心、烈山职高等对口高考本科达线率逐年升高。三是推进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发展”的方针,着力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积极助推淮北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自xx年以来,连续五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营造了“时时能学,处处能学,人人可学”的终身学习氛围。

  (四)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产教融合逐步深化。据统计,目前我市开展校企合作的规上企业有29家,与我市职业院校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市内外知名企业有35家,合作形式多种多样。一是启动“现代学徒制”和“工学一体”试点工作。xx年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濉溪县职教中心、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同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入选安徽省中职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库。二是实行“订单”、“冠名”式培养。淮北煤电技师学院、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淮北卫校先后与相邦科技复合材料、华润金蟾药业、淮北辉克药业、淮北静安养亲苑、长治电子、京信电子等签订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市职教办先后组织382名职业院校学生到安徽京信电子“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既满足了院校自身办学需要,又及时解决了企业季节性招工难用工荒的难题。三是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先后将安徽金龙机电、苏州颐高电子商务、苏州明特佳电子等企业生产线引进

  校园,探索出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的新模式。四是主动服务淮北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xx%以上,其中淮北籍中职毕业生本土就业率高达80.06%,就业质量持续向好,职业院校生已成为支撑我市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

  (五)抓住关键环节,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加强职业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xx年,指导职业院校实施管理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教育教学四项改革,焕发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了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校企共建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推动杨杰、方国胜等一批技工大师工作室进驻校园。三是优化专业设置。围绕“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引导职业院校增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战略产业急需的专业,减少或取消人才饱和、就业率低的专业。四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先后与北京商鲲教育集团、xx视野教育集团、上海曙光集团先后联合开办高铁乘务、淘宝商务等专业。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北京中航天使教育集团、天路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空中乘务、机场地勤、无人机驾驶等专业。烈山职教中心和扬州生活科技学校联合开办“中式面点”和烹饪专业。朔里职高与广东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以“专业+行业+企业”的模式达成专业联合办学协议。开启中外合作。xx年4月,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采用“2+2+2”模式,与美中商学院达成合作办学协议,秋季即可招生。

  (六)以“三赛”为抓手,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展信息化校本培训,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提升。xx年,淮北工业学校跻身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行列,全省仅有2所中职学校入选。参加全省、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连续多年披金摘银。xx年,我市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决赛,荣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7个,优秀奖14个,获奖率位居全省各市首位。抓职业技能竞赛,建立完善市、县(区)、校三级竞赛制度,淮

  北工业与艺术学校成功入选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职业技能大赛竞赛点,并连续两年成功承办全省职业技能大赛,目前正全力争创全国职业院校大赛基地。

  三、存在问题

  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发展势头强劲,但与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

  (一)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依然较为普遍,一些用人单位还存在以学历为门槛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现象,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有待提高,尚没有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目前,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突出表现在: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结构、层次类型不够合理,个别专业存在重复建设、学生获得“双证书”的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县区职教中心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县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普遍未达到国家办学基本标准。目前,相山区职教中心“有名无实”,空留一块牌子;

  杜集区和烈山区职教中心在校生人数不足300人,办学定位不够清晰,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四)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编制管理、收入分配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流动仍有障碍,“双师型”教师总量不足、素质不高、激励政策不够。一是一些学校存在着结构性“缺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行政人员、文化课教师等比例偏大、专业课教师严重短缺等结构性矛盾。二是管理人员匮乏:目前市职教办党组尚未成立,工业学校中层班子已近四年没有调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整合后市编办定位为全额拨款的职业单位,但财政一直没有兑现,一校之中人员存

  在着几种不同性质的编制,不仅加大了学校运行困难,而且不利于学校发展稳定。

  (五)生源减少,中职招生困难。根据安徽省人口普查资料,未来几年全省适龄人口将迅速减少,职业教育生源将受到直接影响。xx年淮北市教育事业统计初中毕业生20763人,实际参加中考报名17314人,流失3449人,流失率16.61%。按照省教育厅规定要求,应以实际参加中考人数进行分配职普比指标。但实际上,今年普通高中计划总数为13983人,剩余3331人,形势异常严峻。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招生、就业政策时,应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职普比大体相当(4.7/5.3)的要求,促进生源向职业院校的流动,为职业教育争取发展空间。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质量兴国”、“质量强市”的重要基础,大批优质职高技能人才,是转型发展的重要人力支撑。必须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引导,形成合力,使我市职业教育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企业及广大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择业观,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强化市级统筹,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构建全市统筹、分级办学、专业错位设置、差异发展、资源共享的“大职教”格局。完善行业指导制度,建立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的联动机制。依托农业、加工制造、电子信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成立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政府部门、校企间的多边合作。支持县区按照“一县(区)一特色”的原则,依托县级职教中心,整合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和培训资源,做大做实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三)稳定中职招生规模。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统筹高中阶段招生,严格执行省政府岗位目标考核职普比大体相当(4.7:5.3)的要求。

  (四)强化质量保障。加快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推动职业院校构建校内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实施中职学校学生学

  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全市各职业院校发布年度质量报告。

  (五)强化经费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水平达标。落实市、县(区)中等职业学校财政生均拨款制度,不断提高财政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水平。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篇四】

  去年xx人大常委会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我区职业教育情况开展专题询问。xx党委书记、xx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参加了专题询问联组会议,在会上对我区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指示并提出了相关要求。为了落实彭清华书记的指示要求,跟踪检查xx人民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xx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xx人民政府关于我区职业教育情况的报告。为做好审议前的准备工作,xx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区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由xx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荣仕星任组长,成员由xx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组成人员、部分xx人大代表等组成。并邀请xx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同志参加。4月12-16日,调研组前往xx等设区的市和xx等部分县市区进行实地调研,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座谈,深入职业教育中心、职教园区、技工学校等地了解情况;

  4月19日,召开会议听取xx发展改革委、工信委、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商务厅、农业厅、扶贫办等8个部门关于近年来我区职业教育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xx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帮助下,xx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目前,全区共有高等职业院校34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院校2所,国家骨干院校3所,xx级示范性院校12所,xx级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3所。具有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328所(其中技工学校48所),其中立项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2所、xx示范特色学校70所,技工院校中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3所,xx重点技工学校15所,高级技工学校11所。高等职业院校覆盖了14个设区市中的11个,中等职业学校布局

  已实现市、县区域全覆盖。xx年,高等职业院校招生13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54%;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3.33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比例在全国排名位于前列。全区每年组织各类职业培训40万人次以上。至xx年,全区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40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xx.5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3%。

  (一)近年来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各级党委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xx党委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列入了我区“十三五”规划,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xx先后召开了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区县级中专综合改革现场会,部署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工作。xx制订并出台《xx壮族xx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xx壮族xx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xx-20xx)》、《xx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等30多个政策文件,就我区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办学方向、目标任务、改革重点等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人才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1)积极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立交桥。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职业教育走向了横向融通,纵向贯通。xx年全区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生4万多人,占当年中职毕业生近25%,普通本科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1800多人,占当年中职毕业生近2%。高职学生升入本科就读6000多人,占当年高职毕业生近6%。

  (2)职业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包括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培训和专项培训等。xx年xx参加职业培训人数34万人次以上,其中取得证书人数32万人次以上。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均有机会接受一次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业至少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有机会参加一次创业培训。努力实现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同时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机制。目前,我区已形成“学校企业培育,第三方技能鉴定机构鉴定、人社部门核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制。“培鉴分离”制度既保障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公平公正,又不断提升了职业培训质量。

  3.职教改革不断深化

  (1)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我区加大改革力度,力求解决xx职业教育总体结构不尽合理,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中职以设区市为主,高职以行业和市为主,巩固先发展地区,扶持后发展地区,切实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2)实施投入机制改革。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职业院校经费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正在建立和完善。制订并出台中职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建立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生均拨款制度。同时,结合xx高校投入机制改革政策,建立生均拨款考核和奖补制度。

  (3)实施中职机构编制改革。大力推进中职院校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动态编制机制,推行非实名编制,满足学校因办学规模、专业方向调整等变化对教职工人员结构的不同要求,妥善解决部分学校急需的实训教师难以进入学校任教的问题,不断提高优秀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4)实施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整体提升县级中专办学水平,推进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近年来,全区县级中专办学规模有较大突破。xx年县级中专全日制招生4.3万人,比xx年增长12%,比实施改革前增长26%,占全区中职全日制招生总数的24%。

  4.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1)大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坚持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规范顶岗实习管理。鼓励支持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教育教学。经过改革实践,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我区职业院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近三年来,全区职业院校共获得全国一等奖20项,二等奖111项。获中职“文明风采”一等奖371项,二等奖1447项,整体排名居西部地区前列、全国中上水平。

  (2)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和行业组织指导职业教育的作用。成立xx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15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专家团队对相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

  5.职业教育开放合作不断扩大

  围绕xx“走出去”战略,持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持续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xx-xx年成功举办了3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东盟国家参展职业院校达到74所,xx和东盟各国近20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是深化与香港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xx与香港共建桂港现代职业教育中心落户xx职业技术学院,促进xx与香港的职业教育学生交流、师资培养培训、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实施“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行动。xx年8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上汽通用五菱大力支持柳铁职院在印尼设立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建设和发展提供各类人才服务。

  (二)落实专题询问问题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xx人民政府十分重视xx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报告审议意见和专题询问问题,并认真组织研究办理。

  1.职教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实施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紧密对接市场需求。一方面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实体经济相关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引导、推动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目前,共设置393个高职专业和247个中职专业,覆盖一、二、三产业。二是优化专业布局。紧密对接我区“两区一带”发展战略,逐步

  建立区域间专业发展协同机制,初步形成与国家、xx战略相适应的专业布局。专业设置已覆盖中职18个专业大类,高职19个专业大类。三是主动对接xx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规划建设约500个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目前立项建设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实训基地”350个,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27个。

  2.加大经费统筹力度,完善财政投入机制

  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完善,财政有序投入的规定进一步明确。xx年,全区职业教育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到78.65亿元,比xx年的47.4亿元,增加31.25亿元,增长65.93%,高于同期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47%。加大经费统筹力度,对项目资金属于同类的进行资金合并,充分发挥企事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就业经费、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等各类资金在促进职业培训中的作用。xx年筹措中央和xx本级专项资金36.64亿元,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发展10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着力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薄弱环节。

  3.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贯彻落实《xx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探索引企入校、校办企业、办校进厂、企业办校等多种校企合作新模式。全区建成优质职教集团27个,参与学校和单位达1000多家,覆盖了全区职业院校近80%。

  4.现代服务业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应用不断加大

  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计划,组织开展农民电商业务培训,加大民族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力度。发挥xx国际商贸人才小高地和国家商务部“人才强商”基地的优势,以商务厅属中职学校“巾帼励志班”为平台,依托xx市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支持一批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员培训,持续助推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

  5.服务扶贫攻坚能力明显增强

  出台了《xx职业教育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整合教育资助和扶贫培训资源,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进行无缝连接,建立教育精准资助工作机制。xx年,全

  区累计投入职业教育学生资助11.62亿元,资助学生达53.09万人次。

  6.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有了新进展

  xx相关部门和地市、农业院校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发挥涉农高校、农业职业院校骨干作用,联合共建职业农民学院,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载体。目前,我区已有6所职业农民学院挂牌成立,其中xx玉林职业农民学院是全国首所职业农民学院。同时,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要素集成化、生产标准化、特色产业化的要求,落实了每个涉农县(市、区)建设1个xx级或市级“xx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育一批能创新、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区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仍属于薄弱环节。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任重道远。主要表现在:

  (一)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1.有些部门对职教工作重视不够

  有些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当前高考及中考的考试招生制度尚未完善,职业院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普通学校之后,“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仍很突出。加上传统成才观念的影响,往往认为职业学校只能录取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报考普通学校无望才会选择职业院校。家长望子成龙,孩子好高骛远,这就造成家长不想让孩子读职校,学生不愿意读职校。部分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较为简陋,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不强,也影响了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2.社会对职业教育有偏见

  虽然在职业教育法等有关规定中,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劳动光荣观念还未树立。“重管理,轻劳动”,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制定不切实际的用工门槛和歧视

  性的工资分配制度。再者,虽然产品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但由于产品质量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计较产品质量宁愿选择缺乏熟练技能的劳动者。另外,唯学历倾向的用人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技能型劳动者晋升渠道不畅。这些对技能型劳动者的不公正待遇,限制了职业院校的吸引力,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新闻媒体宣传不够

  新闻媒体、文学艺术创作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缺乏对劳动者应有的关注度,尚未能起到很好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职教资源布局不合理

  职业院校的区域布局、城乡布局有待优化。一是职业院校区域发展不均衡。目前xx独立设置的34所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xx、柳州和桂林,xx、玉林、贺州等地还没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二是部分专业设置不合理。部分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缺少统筹指导,没有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设置专业,因而部分专业重复设置和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大众学科泛滥,特色专业不“特”,优势专业不“优”,造成部分专业缺乏吸引力,学校资源闲置。三是较多县级中专招生困难,生源数量不足,生源质量偏低,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

  (三)职教师资质量有待提高

  1.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xx年,全国中职学校生师比为20.47∶1,我区中职学校的生师比为36.5∶1;

  全国高职院校生师比为18∶1,我区高职院校生师比为23∶1,我区与国家平均水平比较差距较大。

  2.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xx年,我区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1.46%,我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为38%,与我区职教发展文件提出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到60%的要求差距较大。高职专任教师队伍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约为26.3%,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为

  42.31%,中职专任教师队伍中副高以上职称比例约为17.6%,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为8.6%,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比例较低。

  3.专业教师“流入”渠道不畅,高技能教师缺乏

  由于编制、职称、转岗等政策存在障碍,影响能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

  4.教师待遇和激励机制缺乏吸引力

  职业院校教师待遇不高,对高技能人才缺乏吸引力。同时,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核定标准偏低,控制偏紧,不能形成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老教师退休多,新教师进不来,造成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和教职工逐年减少。xx年,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同比减少500人,降幅为4.31%,教职工同比减少747人,降幅为4.53%;

  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同比减少266人,降幅为1.30%,教职工同比减少742人,降幅2.63%。

  (四)职教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1.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办学条件相对落后

  《xx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全国各级各类教育财政支出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xx职业教育财政支出幅度有一定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其他民族地区水平相比较差距较大。xx年,xx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平均值为6978.7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9128.83元低,在少数民族xx排名倒数第一。xx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平均值为2901.2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3680.83元低,在少数民族xx排名倒数第一。

  2.部分学校实训设施和实验设备落后

  部分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的设备设施仍为第一轮职教攻坚期间购置,设备陈旧老化、数量不足,与当地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差甚远,制约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3.职校负债问题突出,部分职校基本办学条件较差

  部分职校历史欠债较重,特别是由普通中专合并升格而成的部分高职院校基础设备贷款债务较大。截止xx年,xx20所公办高职共有债

  务12.7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1.8亿元。学校的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办学规模有限,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最基本的办学条件不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需求。

  (五)职业培训缺乏统筹

  目前,我区的职业培训涉及人社、财政、农业、林业、科技、扶贫、移民、妇联、团委、残联等多个领域和部门,除人社部门开展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外,还有区党委组织部开展的农村党员技能大培训、团区委开展的青年职业技能大培训、区妇联开展的xx妇女技能培训、农业厅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多个培训项目,呈现“政策不统一、部门不统一、标准不统一”的状态。由于政出多头、缺乏统筹,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部分经费审批重复、部分项目重复、部分培训对象交叉,出现“政策累加、优惠累加”的现象,使得部分人群能重复享受多项补贴,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和公共资源浪费。

  (六)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有待加强

  1.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实现有效衔接

  当前,学历证书由教育行政部门授权学校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由人社部门颁发。职业院校的部分专业没有得到授权,不能直接授予学生职业资格证,特别是高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认证,目前没有职业院校得到授权,导致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不能及时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影响毕业生求职与就业。

  2.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跟不上行业发展实际,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职业资格证书由人社部门授权学校组织考试或直接组织考试,需要收取一定费用,增加了学生家长的负担,降低家长的认可度,影响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七)部分政策措施难以落地

  1.中职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部分市县难以落实

  xx年xx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规定xx直属、市属(含城区)、县属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700元、600元、500元,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市县难以落实。

  2.“非实名制”编制政策,部分市县落实不到位

  xx年xx出台了中职学校“非实名制”编制政策,“非实名制”数可以占学校人员总数的30%左右,用于聘请满足学校灵活办学需要的专任教师。在区直中职学校这一政策落实得比较好,但在部分市县尚未落实到位。主要原因是财政安排工作的工资补贴标准较低,难以聘请到社会上优秀的技术能人,有的市县非实名编形同虚设。

  三、意见和建议

  我区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相对薄弱地区。加快教育发展是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尽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劳动者技能教育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工作。通过近几年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还有相当数量初中毕业生没有继续学校教育,就读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数量比例离“大体相当”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我区应当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总量上扩大,在结构上优化,在质量上提高。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1.提高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职教氛围

  全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加快发展地方产业的有力支撑。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小康,抓职教就是抓素质,抓职教就是抓效益。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展示我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做法。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和方针政策,宣传我区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做法,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技能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2.提倡“工匠精神”,树立职业英雄

  要更好地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劳动者最光荣”、“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环境,弘扬工匠精神,树立职业英雄,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增强技能人才对青年和学生的吸引力,提升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3.制定倾斜的就业政策,促进职教长远发展

  打破“重管理、轻劳动”不切实际的用工门槛和歧视性的工资分配制度。对技能水平要求比较高的重要岗位在招工考试时,应当设立必须经历职业教育的条件门槛。劳动技能型人才在工资待遇、岗位晋升等方面都应要求有职教经历。要切实制定倾斜职业教育的就业政策,促进职教长远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职教改革,优化职教资源布局

  1.深化职教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将职业教育融入全区经济社会战略大局统筹发展。根据xx主体功能区划,积极对接xx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等主体功能区划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加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职教体系建设,继续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增强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

  2.优化职教资源布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要加强统筹规划,优化职教资源布局和专业结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改革发展思路做好职业教育布局的优化调整,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例如,可以以市为单位,根据需要把部分县级中专合并办成基于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的职业教育集团。要把职业教育同本地经济发展需求结合起来,瞄准重点产业,对应我区重点发展的14个千亿元产业和10个新兴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打造特色专业。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建立以职业院校为龙头的培训基地。要发挥职业教育的产业支撑作用,探索建成区域互补、优势共享、适应市场、满足需求的职业教育格局。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要按编制标准及时给职业院校核定编制,尽快启动新一轮的职业学校编制核定工作,落实非实名制政策。把非实名制政策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将非实名制工资待遇转化为用于聘请高技能人才成为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的报酬,有效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二要

  改进教师招聘管理办法,专门制定中职学校教师招聘办法,落实高职学校教师招聘管理自主权,在职业学校人才流动和引进专业教师上要给予较为宽泛灵活的用人政策。如放宽企业或差额拨款单位人员进入职业学校的规定等等。三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给予职业学校更加灵活更明确更利于操作的工资绩效制度。职业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所获收入应明确一定比例提成用于奖励相关教师。四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

  相比其他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材料损耗大,对实习实训设备要求高,人均教育费用一般要高出普通教育1-3倍。建议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解决职业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继续建设中高职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项目,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降低贫困地区承担高职学生生均拨款经费比例,避免这些地方学校因财政困难造成拨款无法到位,造成职业教育与其它地区差距更大局面。

  同时,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研究制定鼓励社会投资职业教育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深化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办学,吸引社会投资,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打造多元化职业教育投资格局。

  (五)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推进职业培训改革

  1.加强工作协调,统筹职业培训资源

  开展全区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工作,由xx人民政府牵头,xx党委组织部、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教育厅、农业厅、科技厅、扶贫办、移民局、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等部门联合参与,财政、人社部门具体落实,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等方式,切实改变部分经费审批重复、部分培训项目重复、部分培训对象交叉的现状,实现全区职业培训工作“一站式”管理,加快各类人才队伍培训体系化建设。

  2.转政府职能,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将培训项目、资金下放到职业院校,使职业培训集中在职业学校进行。

  3.完善考核机制,提高培训质量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职业培训的考核评价,逐步引入社会、企业、行业等综合考核评价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六)进一步做好协调,加强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严格按照国家“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要求,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加强主管部门工作衔接,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七)进一步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国家和xx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系列文件,各地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细化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职业教育教学和职业院校管理各项工作的工作效能,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篇五】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和前几年的低谷后,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好机遇。能否把握这个机遇,把我市职业教育做强、做优,做出株洲教育品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20xx年3月中上旬,我们组织部分教育界委员和教育界专家,对全市职业教育重点特别是城区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4所高职学院和城区7所中职学校(其中技工学校3所,民办职校2所)和个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召开了4次部分职业院校领导、教师代表和1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向全市34所职业院校发放了调查表,就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后,委员和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市职业教育起步早,历史长。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十分重视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职业教育一度成为我市教育事业的一大亮点。近几年,我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株洲经济的战略措施,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优势比较明显,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职业教育层次多,类型丰富,办学形式多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经过几次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高职与中职协调发展、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一是完善了层次结构。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42所,其中高职学院4所,中职学校38所。特别是本世纪初高职院校的发展填补了我市培养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的空白。目前我市高职院校数量仅次于长沙,排名全省第二。二是形成了多元办学格局。从区域来看,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集中分布在市区,中等职业学校市区和县(市)各19所。从办学主体来看,教育行政部门主办中等职业学校7所,劳动部门主办1所,其他行业主办5所,另25所为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力量举办中等职业学校虽然规模小但学校数量占中职学校总数的65.8%。(见表一)三是办学形式多样化。为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各职业院校在举办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下岗职工和城市再就业人员,面向“三农”,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积极开展了函授教育、网络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目前全市设在职业院校内的国家和省级高级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就有10家,国家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1个。近两年培训企业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0万人次。与此同时,各职业教育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如xx铁道职院、xx铁路科技职院、市职院、市技术学院等分别与时代集团、株洲汽齿有限公司、三一重工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xx化工职院、xx铁路科技职院等院校还积极与国外如日本、印度niit等企业合作。市中职学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和专业基础课、在企业一线学习操作技能,学习期间学生还可获得企业报酬,免费入学,减轻了贫困学生家

  庭学习负担,目前该模式被教育部列为全国100个“工学结合”试点单位之一。

  (二)职业教育发展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

  一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连年攀升。20xx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11907人,较上世纪末增加8500人;在校生达2.8万人,增加2.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27067人,增加1.1万人,在校生5.1万人,增加0.4万人。在校生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学校有5所。高等职业学院由“九五”期间的1所发展到4所,在校生8000人以上的高职学院2所。

  二是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品牌专业。我市职业教育是伴随着株洲工业新城发展壮大起来了。多年的办学历史已形成了自己的的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有着“职业教育排头兵”之称的xx铁道职院、“铁路‘黄埔军校’”美誉的xx铁路科技职院和“现代技工的摇篮”的株洲技术学院被媒体誉为“株洲职业教育的三杂奇葩”。20xx年,xx铁道职院又以雄厚的实力评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全国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xx省仅2所)。xx化工职院的化工类专业、xx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焊接专业、xx省商业技术学院的烹饪专业等成为xx省特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国家级重点中专5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5所,农村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5所,围绕支柱产业建设成了一批涵盖机械、机电、化工、信息技术、商贸等领域的骨干特色专业。

  (三)职业教育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

  株洲由7000人的小镇崛起成78万人的现代化工业城市,职业教育挥写了浓重的一笔,全市各级各类企业活跃的一批骨干大部分来自我市职业院校。近几年,各职业院校坚持“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致力于深化改革,克服困难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近三年,每年都有一万多名职业院校毕业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管理一线。据统计,目前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

  都在xx%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3%。(见表二)一些紧缺技能型人才如饭店服务类、化工类、机加工类专业供不应求,学生在毕业期间就可拿到800—1000元实习工资。特别是目前我市职业院校的学生96%来自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培训新农民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不少毕业生回乡后自主创业,成为了当地的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民营经济的带头人,有的成为了村干部,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有部分毕业生到沿海地区就业,不仅促进了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的几年后带回了新工艺、新技术,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正成为我市“不冒烟的工厂”,在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当前制约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潜力,但发展水平不平衡,发展条件受到限制,特别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形势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到职业教育优势的进一步发挥,而且影响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对今后形成人才智力优势和经济建设的跨越发展造成潜在危机。

  (一)资源分散影响发展职业教育合力的形成

  目前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和部门共同办学的多元格局虽然有利于发挥社会各界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但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效益的发挥。一是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分属劳动、农业、扶贫办等部门,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二是职业院校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各自为政,专业设置重复,招生恶性竞争,建设重复浪费,没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合力。三是缺乏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机制,校企信息缺乏有效沟通机制,校企合作推动难度较大。四是民办职业教育数量多,质量差,亟需调整。

  (二)经费投入不足制约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由于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大部分学校设备陈旧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政府投入的主要是学校教职工人头经费,学校主要依靠

  收取学杂费维持运转。据统计,近三年我市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的学杂费收入分别占到总收入的72%和59%(见表三、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同时加重了学生家庭负担,部分贫困学生无法接受职业教育。大部分学校为了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负债运行。目前全市职业院校负债总额2.7亿元(不含xx铁路科技职院、xx化工职院和市技师学院搬迁费用),其中中职学校负债4910万元,高职院校负债2.2亿元。二是经费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和“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没有落实。三是人头经费和生均经费没有很好落实。目前财政投入学校的人头经费也没按编制拨足,学校利用缺编指标外聘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工资无法解决,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四是获取经费渠道单一,学校贷款困难,造血功能不强。

  (三)技工队伍薄弱,劳动准入制执行不严

  目前,我市无论从各类各级人才拥有数量,还是劳动者受教育的整体水平都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据劳动部门提供的数字,目前全市共有中级以上技工98xx7人,占工人总人数的37.42%,还不到工人总数的一半。在高级技能人员中,高级工18390人,占工人总人数的6.xx%;技师1850人,占工人总人数的0.69%;高级技师157人,占工人总人数的0.06%。技工人才严重匮乏。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存在差距,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再上岗的制度尚未真正落实,一些企业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职业院校毕业生当地就业,影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三、加快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我市要抢抓机遇,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做强做优,铸造职业教育名牌,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资源。

  (一)树立大教育观,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和

  普通教育是教育的“两翼”,只有两翼齐飞,教育才能真正发展。目前我市正面临中部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大好机遇,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四大战略”,提出到20xx年要把株洲建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目标。现代化大工业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量人力资源的支撑,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打造特大城市,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实力,必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彻底摒弃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对职业教育要特别的关心和特别的支持。一是要确保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切实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二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并适当降低中职生的学费标准。目前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下层下阶层,大部分学生家庭比较贫困。降低学费标准,保证与普高学生学费标准大体相当,可以保证更多学子的有机会进入职业学校学技能、学技术。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职业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这种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由政府和市场共同调节。市场调节保证职业教育的效率,政府调控确保证职业教育的公平。做强做优株洲职业教育,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1、统筹职业教育管理,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是一项牵涉到多部门、各行业乃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必须建立由政府牵头,教育、发改、财政、人事、劳动、农业、扶贫等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或职业教育协会,定期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

  2、统筹职教经费管理,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目前,一方面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可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分散。要集中有限的经费用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刀刃上。一是统筹管理各部门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如由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统筹扶贫资金、“阳光工程”专项资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农村科学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以及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用于下岗职工再就业与转岗等培

  训经费。建议将这类培训任务交职业院校完成,其费用由相应部门拨给院校,确保职业培训的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发展。二是统筹管理职业专项经费。建议政府从20xx起每年预算内安排900万专项经费,分别用于实习基地、重点专业和师资培训。三统筹落实政策经费。落实好人头经费和生均经费。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任何部门不得挤占;落实好和“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四是率先制定出台我市承担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任务企业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五是保证职业教育发展配套经费。“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将实施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国家启动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1000所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工程。xx省也将投入2.5亿资金建设30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4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20个省级重点实习基地。我市要围绕支柱产业,重点扶持一批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职业院校和专业,并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和资源共享的一流实训基地,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打造株洲职业教育名牌。此外,市财政还应按照各校应有教师编制,将人头经费足额拨付到校,支持职业院校聘请“双师型”教师。

  3、统筹专业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专业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名牌学校需要名牌专业支持。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是职业教育两张重要名片。政府要加强管理,调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一是实行专业准入制,对学校专业设置严格审批,把好专业入口关。二是定期对专业建设进行督导评估,对专业条件差,招生人数少,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限期整顿或者停止招生资格,把好专业发展关。三是对骨干专业进行资金扶持,支持专业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做强做大一批市级乃至省级和国家级精品专业,把好重点专业建设关。

  4、统筹需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桥梁

  调研发现,无论职业院校还是企业,普遍反映缺乏校企双方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渠道和机制。一方面职业院校和企业要改变现状,不能等靠要,应主动上门沟通联系。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媒人”,通过成立校企联谊会、建立校企供求信息网等形式,定期组织活动,发布供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5、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机制,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一是建议把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列入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督政与督学结合起来,推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在各地的贯彻落实。二是实行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制度。建立以就业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就业率、就业质量、可持续就业能力、心理和身体素质作为评价学校的核心指标,以是否能有效满足学生就业需求来评价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制度。客观公正地定期公布评价结果,公开学校指导思想、就业率、就业质量、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弓导社会合理选择就读学校。三是全面评估民办职业教育。民办职业教育是初中毕业生高峰期的产物,为满足应届初中毕业生求学的要求发挥了作用,但大多数民办职校没有校园,缺乏师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发展前途径堪忧。因此,调整民办职业教育势在必行。一方面应严格控制民办职业教育申办资格,鼓励和支持办学思想端正、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对现有民办职业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凡不具备发展条件要停办,或与公办职业院校合并,以确保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三)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努力促使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协调并进。一是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人事改革制度。在确定和支持1—3家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市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同时,加快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建立绿

  色通道,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职业教育好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二是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片面追求学历面轻视技能的做法,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有关部门加大监察力度,建议人大、政协对此加强监督检查。三是要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激励机制。提高一线技术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是扭转追求高学历、鄙夷职业技术的社会观念、价值取向的根本性措施。劳动保障部门要提高新聘中职、高职生的月薪指导价位,吸引更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服务本地企业。建立奖励制度,对突出成绩的优秀工人、高技能人才给以奖励。在劳动工资、奖励等制度政策上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四是加大宣传国义,大力宣传技术工人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爱岗敬业、倾情奉献和不断进取的人和事,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职教人才成长的社会舆论。

  (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院校活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改革发展之路,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是职业教育获得发展和新生的根本出路。改革办学机制,促进多元办学,也是职业教育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办学条件、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一是创新办学体制,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化。要选择试点单位,积极推进公办职业学校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鼓励公办职业学校引进民办运行机制,探索与企事业单位、其他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个人合作,形成多元的办学格局。允许职业院校在校内在或职业院校在社会企业内合办合作创办工厂、车间,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职业院校独立或与社会企业联合创办的工车、车间享受征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是创新办学模式,走集团化、地方化之路,打造株洲职业教育“联合舰队”。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生源高峰期过去,职业院校在适度控制规模、做强做精的同时,可以通过联合办学、组建集团等形式,互补资源,扩大办学规模,避免重复建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一方

  面,可以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愿等方式,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采取高职与中职、公办与民办、市区与县市、学校与企业等多种联合办学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招生、就业、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以办学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学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组建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

  三是推进校企合作,丰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两条腿”。职业院校要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办学局面,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前和职后教育相结合,打破原来单一的学历教育模式。要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准则,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要实行开放式办学,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开放式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职业教育只有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创新机制,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第二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肇州县职业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肇州县教育局

  2012年4月22日

  按照市局《关于开展职业教育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教育局成立调研组对我县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肇州县职教中心是一所集职业高中教育、中等学历教育、成人本专科函授教育、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5.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2012年有7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83人。职教中心现有教职员工127人,专任教师103人、大学本科80人,高级教师42人、具有双师型教师16人。专任教师能够胜任自己所教专业和技能需求。几年以来,职教中心先后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授予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优秀教学点’?、?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并多次受到省市县人事、教育、劳动等闭门的表彰奖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省农民科技

  培训星火学校。

  (一)专业设置情况

  职教中心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依据就业前景进行专业设臵。停办就业前景暗淡,从业待遇低,用人市场少,专业与对口升学不能对接,满足不了学生高层次就业需要的专业。鉴于上述原因,职教中心面向第三产业开设和发展:焊接技术、电子电工专业、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学前教育,工艺美术等专业。焊接、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对口升学前景好,职教中心教1学设备和师资配备强,也是近几年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汽车维修专业是学校近年和今后几年重点发展的专业。

  (二)成人教育与培训情况

  我县职教中心与绥化卫校开展联合办学模式,开设护理专业、现有学生75人。成人电大开展本专科教育共10多个专业,已累计为社会输送3000余名人才。近几年来我校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雨露工程?培训、?再就业?培训、?双百工程?培训、女职工培训、继续教育等培训任务。从建校至今培训人数达3万人次。技工学校与各级政府、教育、劳动等部门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现已进行农民工、乡村医生、劳动监察等多种类型培训,几年来共培训5000人,为我县社会和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今年并成功为2000多名农民工进行了木工、瓦工、钢筋工、砌筑工等专业技能认证工作。肇州是农业县,?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棚菜、育种、林果、畜牧业确定为发展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职教中心将开设棚室栽培等涉农专业,为肇州县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职教中心现有电焊、美容美发、电工电子等实习实训基地4个,其中电焊实习基地可容纳80人进行实习。

  (三)教育教学情况

  多年来,职教中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文化课教学为基础,以专业课教学为中心,抓住专业技能训练和对口高职升学两个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搭建立体化联合办学网络,实现了?招生、培训、实习、专业人才交流?一

  体化,为学生开辟了优质就业、高职升学、自主创业的成才渠道。

  职教中心注重加强德育工作。树立了德育为首的观念和意识,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比较完备,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措施得力,重视班主任队伍的校本培训,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得扎实有效,开展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德育系列活动。

  (四)招生就业情况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及广大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择业观。调动家长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就是现身说法,让他们能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要多树立通过职高教育考入大学、通过职业教育就业前景就好、通过培训就能致富并能带动一方的典型事例,通过这些典型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家庭愿意将子女送入我校就读;让更多的外出打工返乡人员愿意来职教中心接受职业培训;让更多学业成绩偏低的学生来职教中心寻找最好求学出路。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职教中心将5月份定为?职教宣传月?,对职业教育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组织编写了《致全县初中毕业生的一封公开信》、《致毕业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等宣传材料,深入全县初中学校,在全县初中毕业生中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结合典型生动的实例,让学生认识读职业学校同样前途光明。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墙体广告、宣传标语等进行宣传,为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现象突出。从社会层面看,?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认为职校招录的学生

  都是?淘汰生?,用升学率评判职校,用能否考上大学来衡量学生,忽视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执行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从学校层面看,?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情况较为突出,专业教师难招聘,实训操作无设备,学生厌学,老师烦教,忽视了职业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特性;从家长层面看,?重学历,轻技能?现象相当普遍,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读高校让人高看,职校毕业生是打工

  仔,高校毕业当干部,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读大学,其结果大学没考上,职校不愿读,没有任何技能就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二是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奇缺。我县职校专职教师大多数是由基础文化课教学和普高转行而来,有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或?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从普高转行的老师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学模式,实习指导教师高校分不来,社会聘请实训指导教师又没有教师资格证,职校仍延用?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技能,毕业生仍是普通的打工仔。因此,职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奇缺,严重地影响了技能教学质量、职校生源、实用型人才需求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是特色不突出,专业课程设置缺品牌。我县职教中心所设专业课程基本上是教学成本低,不需任何实训设备的专业,有实训设备的只有电焊专业。因此,学校没特色,专业缺品牌,学生无专长,毕业生就业只能当普工,不能当技工,更谈不上当技师。如教学成本相对较高机电专业的毕业生,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量大,劳动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强,毕业生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一个机电专业的车、刨、钻、镗、铣、钳、电焊、氩孤焊等

  工种的毕业生,只要精通上述1-2门专业技能,就可享用终身。但因缺乏专业指导教师、实训设备而没有开设,或开设得不完全。

  四是招生不规范,有偿招生严重。中职招生管理不够规范,招生计划、学籍档案管理规定执行不严。有偿招生现象突出。我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约2300人,除普高招收1400人外,大部分被招生贩子以每生200元-800元不等的价位招收到外地就读,导致我县职教中心生源?吃不饱?。

  五是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前几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欠帐太多,办学条件较差缺少实验场地、实训设备不足。其它无实训设备的专业只能进行理论教育,在没有实训设备和没有投入的前提下,要办好职业学校是困难的的。

  三、几点建议

  (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保障资金投入。抢抓当前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大批专业人才这一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积极寻求国家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对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争引项目、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市场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政府投入、企业合作、社会捐赠、校办产业回报等形式,盘活资金来源,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实现学校规划目标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二)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专业。对现有专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进行科学规划调整,形成电子电工、汽车维修、电焊

  等专业体系。按照骨干专业评估标准,进一步规范建设和管理,使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等专业达到骨干专业标准。充分发挥骨干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学校各专业协调发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加快教师队伍培养步伐,深化名师工程,要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政治坚定、作风端正、乐于奉献、业务过硬、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培训制度,提高教师跨学科、跨专业与其他教师合作的能力、提高教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继续实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制度,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师队伍。

  (四)深化办学体制和模式改革,增强办学活力。积极探索校校联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机制,从制度上探索职业教育企业化管理理念,探索开放办学运行机制,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联合办学的辐射面,提高联合办学的层次,在充分挖掘本地优质生源的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域的联系,扩大招生规模,开展师资交流。

  第三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中高等职业教育部分

  在国家层面上,“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一五”期间,一个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1、普通高校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模式

  普通高校发展职业教育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归口管理,成立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或者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典型的高校有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另一种是成立学校层面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典型的高校有北京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

  2、我校发展职业教育的优势

  我校在开展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具有特定的优势:社会知名度较高,在省内外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社会所认可;具有师资上的优势,我校拥有实力强大的师资队伍,具有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和科研人才;教学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好,多年的校园建设和投入使我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基础设施;拥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3、构建我校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

  鉴于我校职业学历教育的空白,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甄选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的办学场地和相当的师资、管理队伍以及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和生活设施的中职学校,开展联合办学,签订协议,举办成人高等教育,我校作为办学主体,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中专、大专两段教育,中专段为中职教育,大专段为成人专科教育,专业与中专段相同或相近;中专段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大专段学习形式为脱产或半脱产;中专段教育在中职学校进行,由中职学校负责,我校定期进行检查;大专段教育主要在我校进行,其中实践

  教学部分在中职学校进行,我校协助中职学校实施教学。完成中专段教育的学生可获得由中职学校颁发的中专毕业证,可选择就业或进入成教专科段学习;对参加成人高考取得学籍且完成大专段课程学习的学生可获得我校颁发的成教专科毕业证。

  利用我校原有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继续开拓我校各类职业培训的宽路子。

  第四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贯彻

  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计划安排,2010年5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执法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县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实地走访了县职高、杨桥职高和长青技校;组织召开了由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财政局、政府办公室等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和建议;调研组成员分头听取了用人单位以及就业学生等方面的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业教育开展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9所,其中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县职高),市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一般职业学校6所。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类、农林类、机电类、电子类、服装类、宾馆服务类、机械制造加工类、艺术类、家电维修类等二十多个专业。在校学生1677人,教师242人。全县共有民办职业培训学校26所,其中县级就业训练中心1个,农民工培训定点机构18个,在校生6000余人。

  1、职教工作得到重视,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县政府以及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为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做了大量工作。县政府于2005年召开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小组,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

  振兴职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逐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2、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一是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县政府进一步健全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从2006年开始,设立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项目,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职业教育教学条件、实习设备有了改善。县职高现有教学用计算机300台,各类实训设备343台/套,实验、实训自开率达96%。县职高还在谭棚建立农学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学校拥有的教学、实习设备基本能够满足需要。杨桥职高投资360万元实训建设项目即将完工,160万配套实训设施正在实施招标采购。项目完全实施后能基本满足教育、实验、实训需求。经过政府投资和学校努力,各类职业学校配有大小实习实训室30个(间)。

  3、国家助学政策得到落实。政府协调财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将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手中。今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925人享受了国家助学金。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补助工作,农民工技能培训规模逐年扩大,由2004年以前的2000人左

  右发展到现在的每年上万人。

  4、办学规模有所扩展。在办学数量上,职业学校由3所增加了9所,与普通高中持平。民办职业学校增加3所,初步形成了公办、民办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格局。在办学上,全县9所职业学校有7所学校实施了联合办学或校企合作办学,办学渠道不断拓宽。全县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有了提升。

  二、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一是社会认同率不高导致招生难。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突出,导致职业学校招生难。2010年,长官职高、吕寨职高、张集职高三所学校高一在校学生都只有11人,高二在校学生都不超20人,有的只有几名学生。二是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措施不够有力。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完善,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乏力,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

  能型人才的需求仍不相适应。

  2、经费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资办学体制尚未建立。一是财政投入不足。我县职业学校都是从普通中学改制过来的,存在先天不足,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和实训设施都很短缺,相当多的学校办学条件简陋。二是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缺乏制度的保障,各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没有充分发挥。

  3、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一是职业教育统筹协调不到位。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业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农广校和企业培训机构等分别隶属于教育、劳动、农办、经贸等不同部门,相互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滞后。

  二、职教资源整合不到位。长期存在专业设置重复、招生矛盾冲突等问题,学校要求整合呼声强烈。

  4、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业务素质偏低。一是师资队伍远不能适应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原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绝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有许多中职学校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培训不到位。三是相关政策落实不力。学校从企业和社会招聘具有相应学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作为专、兼职教师的政策落实难度大。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录用、职称评聘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缺乏倾斜扶持。

  5、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目前,多数中小企业招收、录用职工没有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相关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不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优势地位不明显。

  三、进一步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职教大省的战略决策。县委书记、人大主任朱爱民在今年“两会”期间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时提出:

  “工业立县、商贸强县、人才兴县”战略,强调只要人口变人手,人手变人力,人力变人才,就能把人多的问题和包袱变为别人难以企及的资源和财富。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上新水平。一年来,通过工

  业强县战略,我县工业经济呈高速发展的强劲态势,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设投产,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加剧了我县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实用人才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解决就业、增加收入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形成全社会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县政府要合理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包括学校布局、事业规模、发展目标等,形成职业教育快速有序发展的局面。

  (二)高起点建设县职教中心。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每个县(市、区)都要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的要求,我省把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纳入“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我县应尽快抓住这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按照“政府统筹,整合资源,集中建设”指导思想,发挥县级政府的统筹职能,打破中专、职高、技校、农广校、党校等教育类别和部门、行业界限,通过合并、联办、共建、划转等方式,实现全县辖区内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的整

  合,集中力量建设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中心。把劳动保障局承担的劳务输出培训,农委承担的“阳光工程”培训,人事局承担的公务员培训,安监局承担的安全生产培训,技术监督局承担的特殊工种培训等所有行业培训项目,都集中整合到职教中心;各部门年初上报培训计划,县政府统一审批,由职教中心具体承办。借鉴外地创办职教中心的成功经验,大胆引进先进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经营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与市场的充分接轨,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县职业教育有一个大的飞跃。

  (三)加大投入,切实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一是依法保障财政投入。二是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足额提取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并专项用于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三是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

  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充分利用金融、税收、企业和社会捐助等手段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

  (四)完善政策,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一是财政部门要依法将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纳入预算,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切实保障。二是要完善落实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的政策。三是要抓紧制定有利于职业教

  育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的政策,对承担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学习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资金补助。

  (五)深化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一是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二是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三是积极推进“三段式”办学模式试点工作,立足培养适应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四是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要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县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以解决职业学校实训资源缺乏的困难,为职业学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供公共平台。五是要抓紧制定完善就业准入政策,确保用人单位招录职工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县人大常委会执法调研组二0一0年六月

  第五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重庆市永川区职业教育中心调研报告

  2010年6月8日,应职业技术教育学老师教学安排,我们小组一行四人来到了永川职业教育中心进行专业调研。主要从该校的专业设臵、师资队伍、教学实训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简短调研。

  一、总体印象

  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位于重庆职业教育基地腹心地带,始建于1949年,前期由一所普通中学与一所职业中学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教育管理严谨,交通条件方便,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这次调研,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感触是,中职学校的老师对学生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专业

  知识、动手能力这方面的培养,他们为该校学生培养工作付出大量的心血,功不可没。在调研中,我们感觉到这些年来,中职学校和生源学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因此有些方面产生了一些误解和隔阂。时至今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学生家长的传统观念也有所改变,越来越趋向于务实。

  据该校教务处主任张主任介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73人,在校生4000余人。学校开设有机电类、电子类、艺术类、计算机类共11个专业。建有机械厂、制衣厂、晋江亿盛服装培训中心、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实训基地、电子实训基地等38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有校园宽带网,教师现代办公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系统,双向教学监控系统。为增强学生技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学校特色专业

  永川职教中心坚持“特色铸品牌,和谐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了机电、服装、电子三大类骨干示范专业,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的专业特色和“校企结合、校校联合”的办学特色,正在为创建国家级

  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阔步前进。

  1.机电类专业

  据张主任介绍,该校现在正大力发展机电类专业,该专业现居该校骨干专业之首,学校现今拥有大量先进教学实验设备,为该专业建立优良的教学后盾。但因其作为主要发展专业,除了要求教授该专业课程的教师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说对老师的录用要求甚高。正因为如此,现在该专业的师资相当缺乏,为了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学校前期采取的方法是将电子类科目的老师,经过保送培训,再转为教机电类专业的老师。现今采取的措施是,在重庆各高校进行广泛招聘,从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公招了数名机电类教师,但机电类教师在职教中心仍是相当缺乏,这为我们职教师资专业的学生敲了一个警钟,也为学生培养方案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2.服装专业

  该校服装专业位居全市高职服装专业排名之首,在每年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该校服装设计多次荣获一等奖,和团体奖,并且还承办了2009年技能大赛服装设计比赛。该专业有很好的教学设备、教学实训基地、专业老师,但作为专业的服装设计老师还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规划。所以也给该专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学生有很好的就业前景,特别是与晋江亿盛服装培训中心的长年合作,让在读学生提前接受到企业培训,毕业后可直接转向异省工作,而且实训基地会派专业的师傅到校亲自指导学生,这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实训知识与经验。

  3.电子类专业

  电子类专业作为该校的第三大主干专业,其师资力量显然是也是比较好的,本科学历及以上的教师虽然少,该校的大多数教师是高职毕业再通过培训然后到校任教,虽然他们只具有专科学历,但他们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能让学生学得更多的实际动手知识,后期学校正准备购进一批新的教学设备,使教学基础设施逐渐增强。

  三、学生学习管理

  1.高考升学

  该校升学率较高的是建筑、财会专业。在职教师资升学方面,该校感到较为无奈,因往届的学生,仅用两年的时间来准备升学,导致升学率一直未能有所突破,从2010年起学校已经将高考升学班的教学时间改为三年制,希望以此提供给有意向升学的学生们更充裕的时间,学校对后期升学率的提升抱有信心。

  2.成绩管理

  该校的学生成绩仍以教委指导为主,主要是由统考科目以及技能课成级组成。统考科目成绩是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的总和,六十分为合格,不合格的同学实施补考制度,强化学生学习自学性。技能课成绩根据该专业的老师以优、良、中、差等级来评定。

  3.技能培训

  “不要说你学了什么,要说你会做什么。”这是该校生产实训车

  间的一条标语,该校的专业技能实训在高一第一学期占学期的教学总课时的50%,第二学期占教学总课时的60%,到高二时占每学期占教学总课时的70%,并且学校有许多教学实训基地,如服装厂、机电车间,为学生的技能提供了许多发展空间。由此可见,中职学校除了在文化课方面继续教育之外,更看重学生技能培训。

  四、学校招聘教师的要求

  最后,我们从职教师资类学生的主要特点,向张主任提出了一个关于该校招聘教师的相关要求的问题,张主任说:

  1.应当具良好的班主任工作技能、足够的经验及深厚的潜力;

  2.应当具有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

  3.应当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4.应当具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有能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

  5.应当思维活跃、工作积极主动。

  这次调研,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通过与接待我们的教务处主任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该校乃至整个永川区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并不缺乏,在前三四年,该校就已经招聘到了许多合格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而且近几年并未有再招聘该专业教师的打算。总的来说就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中职学校就业前景并不乐观。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最为缺乏的主要有机电类、电子类、服装类的专业教师,我想这一现状能给我们职教师资学生的培养作出一定的调整,以满足社会需要出发,才能根本的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另外,从该校了解到,作为重庆职教城的永川,期后期发展不可估量,但现今的永川其80%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机电专业上,教师十分缺乏,教学设备陈旧,甚至是部分学校没有教学设备,作为重庆市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在教学设备、经费等条件的允许下,我想应该为自己以后的培训发展方向作出规划,让职教事业得到长足进步。让职教城的后期越来越有特色。

篇三: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汇川区职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等的四大教育类型之一。

  我国现今的职业教育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但职业教育将一直是发展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生力军。他对于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汇川区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历史情况

  遵义市地处黔北,自古以来都是入黔的重要交通要冲。在国家“三线建设”时期,有一大批重工业从东北、上海、天津等地内迁至此。而汇川区前身是1992年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遵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汇川区,它是一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历史的根源上讲,汇川区的职业教育很大一部分,都是由这些老工业基地的附属学校转变而来的。

  现在区内包含有四所中等专业学校?、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其中有两所学校隶属于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一所原属于长征电器集团。

  (二)政策支持

  从2012年起,为更好贯彻国发二号文件关于“加强建设贵注?及?:中等专业学校即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即职校。它们原是隶属于两个不同部门的学校形式。具体情况见第3页“2”。下文混称,不再注解,其表意相同。

  州教育”的要求。贵州省教育厅每月安排一位班子成员赴京申请各种政策支持及资金支持。

  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开展“9+3”九年义务教育与三年职业教育全免费工程。实行免费三年中等职业教育,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学费。计划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员额,于2013-2015年分别招生人数达到27万、30万、33万。另外扩大奖学金政策覆盖,60%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

  汇川区积极响应省教育厅部署,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努力完善其配套设施的建设。

  (三)现存问题

  1、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

  许多群众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及歧视,认为只有上高中,参加高考才是人生唯一的上升途径。事实上,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就业率都高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例如汇川区内的遵义航天工业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达到98%以上。同属汇川区的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中等部,就业率也达到80%以上,还有部分学生可以在该校高等部继续深造,获得大专文凭。

  但是大部分群众并不了解职业教育的情况,盲目寄情于高考与高中,为未来国家的就业埋下隐患的同时,也算是自毁前程。

  2、学校归属上的历史问题;

  以前,职业技术学校由劳动部门管理,负责颁发工人等级认证及毕业证。而中等专业学校由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门颁发毕业证及技能等级认证。这使得学校在经费的申请上面临一种窘境。

  3、部分企业办学造成的公立非政府学校的问题;

  由于遵义的特殊历史原因,汇川区现有的5所中等职业学校有2仍属于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有一所原属于长征电器集团。这些由国企创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人事任命和经费支持上,本应由国企负担。由于国发办[2005]4号和财政部[2005]21号文件要求企业将所属学校分离移交给地方政府。但是学校转地方需要一个时间的运作,在此期间许多学校面临企业和地方政府都申请不到经费的窘境。

  4、学校教育缺乏实习场地的问题;

  职业教育本质而言是对技能的训练和学习,而技能的训练与学习是最最需要实践去磨练的。汇川区现存的中等专业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往往经费紧缺。而与职业教育的低廉相对应的是其实习场地建立的昂贵。经费的稀少使得这些学校别说健全实习场地,许多学校根本无法建立可供使用的实习场地。

  (四)发展方向——德国模式

  1、优势一:条条大路通罗马;

  德国的职业教育,其一大特色在于其与高等职业教育甚至本科教育的直接联系。对于就读于德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命运绝对没有决定,通过努力的学习他们完全可以继续去高等职业院校、大学深造与读高中在未来是一样的。而其又具有高中不具备的优势,中职教育的毕业生通过结业考试成为技术工人,经过几年的实际工作,就可以考取技师证。这样,如果想继续深造,最后完成大学学位学习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比起同样的普通大学毕业生,拥有更多的职业技能,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需要。但是同样的,他们也要比普通大学生多读3年的书。

  即使不愿意继续深造,德国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也可以考取技师、技术员、工程师甚至通过努力成为企业的领导人。他们的未来并未定性,仍然不可限量。

  与之相比,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尽管就业率还比较客观,但主要是培养产业工人,普遍开始时薪资待遇较低。而且,大多数中职教育毕业生是与高等职业教育无缘的,和本科教育那就更是隔了千山万水了。

  2、优势二:企业、政府、学校三方合作,最大程度保障学生利益;

  德国的中等职业学校,由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学校负责保证学生的能力素质过硬,企业负责保证学生获得合适的报酬,一般在1300欧元左右(约合人民

  币10000元),而政府要做到监督和保障的功能,确保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确实提高技能水平,确保学校提供的实习生确实符合一个标准,确保企业不会过分压榨剥削学生的劳动力。这种三位一体,互相监督、保障的模式使得德国中职教育拥有了广大的实习场地,而非像我国的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大量经费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

  3、优势三:“双元制教育”——巧妙的结合;

  德国职业教育还实行了一种称为“双元制”的方法,即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起来,使得学校和所有公民直接联系,接受任何需要学习某种职业技能培训的人的需求。这种结合既满足了终身教育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人本位思想。人们对自身的职业不再需要“从一而终”,一个人也可以更大发挥其潜力。比如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规模较大的职业培训基地兰道职业培训学院。这所学校,既开设全日制的班级,也开设一月、两月的短期培训。它与周围60余家企业都有实习培训协议,既将学生送至企业实习,也可以为企业专门培养自己需要的工程师、技术员。该校内的学院,也是老少皆有,上至年过半百的老学员,下至青春正茂的年轻人,都在此学习。如今,德国全国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仅为20%,而剩下的80%都选择了职业教育。

  相比之下,以汇川区2012年中考结束后的统计来看,有60%的初中毕业生都继续在高中学习。更糟糕的是,剩下的40%初中毕业生,并未全部都继续在中等职业学校深造。可见,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之路还很艰辛漫长。

  三、十八大的新要求结合调查结果的启示

  十八大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从十八大的新要求来看,结合汇川区职业教育的现状,我想我们军校学员优先还是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让自己成为有用之才的同时,更加以身作则地、言传身教地宣传党的最新政策,在实现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中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相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定会实现!

篇四: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xx高等职业教育是在贯彻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三改一补”发展高职的方针,特别是在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提出“六车道”一起办高职的一片热潮中发展起来的。但xx起步要比浙江、广东迟三年,20xx年我们才开始运作起步,此时教育部已开始调控。因此,xx高职教育存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问题,也可谓“先天不足”。

  短短近几年,xx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谷,迅速从14所发展到如今的53所(其中公办31所,民办22所),尚有2所公办未备案。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xx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发展形势可谓相当喜人。

  根据近三年高职院校招生数统计已达17。53万人,且呈逐年增多趋势。省刻育厅提供50所高职院校资料(其中公办33所,民办17所)统计分析:专任教师总数已达9040人,公办校均专任教师数为211人,民办校均123人,公办比民办校均专任教师多出70。9%,明显优于民办。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研究生公办校占10。34%(民办为

  15。95%);本科公办占84。39%(民办为80%);专科以下公办占5。27%(民办4。1%)。教师职务职称结构:公办高级占25。91%(民办23。54%);中级公办占33。49%(民办占19。58);初级公办占29。74%(民办占42。07%)。以上显示高职专任教师学历,职务结构均不尽合理。

  又据我们调研涉及26所高职院校,其中收回17所(公办11所,民办6所),自报完整统一的“补充调查表”统计:高职院校平均校园占地396。75亩(最大占1200亩,最小占147。18亩),公办校均占地369。4亩(民办校均446。9亩),17所院校平均建筑面积为9。78万㎡(最多有20万㎡,最少仅3。5万㎡)公办明显高于民办。从自报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比例来看,17所平均占43%,最高已占70%,最小况占7。0%,公办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强于民办校。以填报的在校学生数分析,公办在校生平均数为4972人(民办校3273人);师生比例分类,公办校平均为1:24,民办校为1:26。4。再从自报毕业生就业率比较,17所高职院校平均为93。9%(其中公办94。7%,民办92。4%),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达99。6%,最低仅有81。16%。

  调查的17所高职院校年生均学费平均为5975元(最高8000元,最低4800元),公办平均是5530元,民办6717元,民办收缴学费明显高于公办。我们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有银行贷款的已占52。9%,银行贷款最高已达1。25亿元,最少的71。4万元,个别院校银行贷款已成沉重的负担。

  在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中,也有办学条件、规模质量、效益比较好,对经济社会贡献较大的高职院校,如xx交通职院、福州职院、省水利水电职院、厦门城市职院以及民办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等。尤其是xx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近代官办百多年高等实业xx船政学堂,深厚文化底蕴和明确办学理念,是20xx年以前,xx唯一被教育部批准成立并选入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计划”的立项建设单位,其办学综合水平在xx居领先地位,选为xx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的执行主席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综合水平以优秀等级已获通过了教育部评估,现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xx高职教育研究会长单位。xx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迁入内陆永安市已五十余年,是省水利厅公办的行业高等职院,虽然占地仅209亩,但以其品牌的水利水电工程及国家级发电电机维护精品

  课程和“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办学理念,注重实训,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几乎供不应求,对区域经济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民办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深刻认识到办学指导思想是民办高职成败的关键,也是我省民办院校少数能正确处理好投资者与教管者关系,注重内涵建设,“以生为本,服务就业”做得比较突出的民办高职院校。

  上述状况说明:近几年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并努力下,xx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规模是应当肯定的,质量也有一定提高,而且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创新特色更是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的。但是,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这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克服的。

  去年省刻育厅组织教育专家组对xx电力职院,泉州华光、中营,省信息职院,福州职院,xx水利电力职院和厦门海洋职院等七所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预评估”,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方案”标准测评,结果具备和基本具备部评条件的仅2所,必须抓紧整改的占5所。为此,省刻育厅发出通知要求各院校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抓紧整改。

  从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了解,主要是对高职教育认识还不到位,政策不落实,普遍反映办学经费来源不畅,投资不足,已严重制约着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行业办校和欠发达设区市办校,投资更不落实,发展困难。部分民办院校反映更为强烈,要求公平对待,纳入政府扶持、引导、服务。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不少新办高职院校困难甚多,呈现“后天乏力”现象,不容乐观。总之,办学理念、目标、质量与加快“海西”建设发展,产业人才支撑,还有相当距离,必须引起进一步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提升、运作的。

  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对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作用认识尚不到位,紧迫感不足: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xx)。全国28省市都先后已经召开“职教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然而,我们xx虽亦积极筹备,几易其稿,但至今政府尚未召开会议全面动员部署贯彻,及时出台实施办法和具体政策性措施。这对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xx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新办的高职院校,如何抓紧科学论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与特色,注重内涵自身建设,影响很大。

  省委早已明确指出,加快xx“海西”建设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支撑产业体系。“海西”战略决策,要求xx职业教育必须又好又快发展。时代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赋予了xx职教事业的责任定位和极大的战略意义,以及重要性、紧迫性。

  三教统筹,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战略重点,需要媒体舆论的正确导向,引导社会、家长,以及青少年学子如何认识职业教育与个人谋生就业志向,这是高、中级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但目前还宣传不力。

  (二)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引导、管理、服务、扶持尚不到位,具体化不足:

  按中央要求,职业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如何理解,细化职责,明确责任,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相互监督,目

  前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政策性强,涉及部门行业多,事关重大民生就业和社会关心热点。如何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各级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必须认真研究,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有关实际问题的更好解决。根据调研中反映,目前存在的以下问题,有待具体办法解决。

  办学理念不够清晰,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内涵建设不够重视;有的院校领导班子尚未配齐配强,协作决策能力尚弱;土地置换、供地建设、融资渠道协调不够,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校企之间的互动平台、利益协调、合作互补有待加强,校企、工学、产学研结合合作亟待具体政策和运作机制建立;区域、行业界线障碍,教育资源整合运作力度不大;有的院校基础卡设存在重复、浪费现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亟待列入议事日程,加以落实;建立高职院校职称独立系列评审制度,消除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准入障碍有待努力;职业教育“双认证”制的就业渠道亟待疏通,就业准入制度需要规范加强;根据xx实际和“海西”发展需求,需要合理调控高职发展规模,尽快制定本省高职院校独立体系,评估标准;专业设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亟待改革,重点及精品专业需要大力扶持建设;招生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有待实行灵活指导性指标,并需要研究建立普通、职教同等学历学生合理交流、互动及高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机制等。

  (三)高职院校自身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调研涉及的高职院校,虽然还不够普遍,但各种类别院校选择还是注意到了,因此,具有代表性。我们发现外部环境条件制约因素,固然是主要的,但院校自身发展不平衡,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这是不容忽视的,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海西”,明确目标作用,准确定位不足;正确处理好外延扩展与内涵建设,摆正规模、质量、效益关系缺乏力度,有的甚至盲目圈地扩展基建,靠银行贷款负债经营;新办院校班子建设滞后,决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不足;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适应能力教育不够,学校教育管理不强;教师培养乏力,双师型欠缺,未形成专兼职实力队伍;有的专业设置不能量力而行,存在文、理科倒挂,工科成本高无力设置的现象,“万金油”专业,教材难以规范,社会就业难;校内实验、教学设施差,技能操作难以实施,校企关系松散,实习效果欠佳,严重影响职业教育本质与毕业生就业;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疏于规范管理;少数院校出现官场化、企业化趋向,作风浮躁,甚至弄虚作假,治学不严。凡此种种现象,我们认为院校主管单位重视不够,监管不力,教育行政部门督导不足。

  (四)民办高职院校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已占22所,是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中普遍反映,民办院校不同程度存在下列问题与困难:

  公平待遇问题反映普遍:在政治、双重主管、税费、供地、融资、经费补助、教职人员待遇、保障等方面要求与公办院校相对公平的待遇;如何正确理顺举办者(投资者)与学校产权、管理者的利益关系及经费使用、分配原则有的尚不落实;民办院校树立正确办学理念,明确公益性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个别尚不明确;慎重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强化优势特色加强内涵与师资、教管队伍建设,培植品牌专业,提高就业率和社会公认度,有待强化;教师权益保障及寻求合理的职称评定新办法,稳定专兼职教师队伍亟待努力;个别民办院校尚存在短期行为,追逐营利,盲目圈地建设而又实力不足的不良倾向,必须高度重视引导督促纠正。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八十多年前就倡导并践行了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宗旨,“脑手并用,双手万能”是职教本质要求和培养途径等,至今乃不失其指导,仿效之意义。

  世界公认制造业品牌“德国制造”,实是得益于德国至今还是世界“职业教育帝国”。朱鎔基总理在位时,曾研究过世界职业教育四大模式,并崇尚于德国双轨制工学模式。我国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一直在探索着职业教育强国之路。20xx年,在国务院《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同时中央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这充分说明,中央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选择和定位、决心。最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等原则要求又写入胡xx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既指明了方向,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xx的责任、任务,就是全面理解、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结合xx实际,尽快把xx自己的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事办实办好,做强做大,服务“海西”,促进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绝于调研情况及上述认识,我们谨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建议政府尽快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认真总结五年来xx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动员、部署今后五年职教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具有“海西”特色的具体化“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针对性地引导、协调、统筹解决一些带普遍性、紧迫性的职教问题。

  (二)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委教工委、省刻育厅,根据中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研究制定“职教宣传大纲”及方案,大造媒体舆论,引导正确导向。安排省电视台、省刻育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及主要报纸刊物,增设专栏、节目,大力宣传中央决策与我省职教发展经验典型,使社会、学校、企业、家长形成共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选择就学、就业志向,促进教育公平,社会稳定,人人关注民生和就业。

  (三)建议政府强化省、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议事计划”和“议事规则”,明确责任分工。建议“联席会议”原由教育厅局主持改为由省、市分管的省、市长担任,提升“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能力,增强职教“联席会议”的地位作用,为我省高、中级职业教育发展,多办实事好事。

  (四)建议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调整力量,明确分工,加强协调,真正体现“三教统筹”,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围绕

  “海西职业教育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当好参谋,用好职权,公开政务,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对高等职教院校

  的服务意识与督导力度。

  (五)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及科教文卫委加强“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监督与评议,并结合xx实际与海西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短缺需求,尽快研究制定我省有关“实施办法”等相应法规,推动职业教育服务海西,加快发展。

  (六)建议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协、民主党派,以及中华职教社,高、中等职教研究会和院校职教研究所中专家、学者的优势,关注民生与就业,关注“海西职教事业”,开展参政议政,出谋献策活动。加强政协对职业教育的民主监督,共同推动xx职教事业健康发展,为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八十多年前就倡导并践行了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宗旨,“脑手并用,双手万能”是职教本质要求和培养途径等,至今乃不失其指导,仿效之意义。

  世界公认制造业品牌“德国制造”,实是得益于德国至今还是世界“职业教育帝国”。朱鎔基总理在位时,曾研究过世界职业教育四大模式,并崇尚于德国双轨制工学模式。我国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一直在探索着职业教育强国之路。20xx年,在国务院《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同时中央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这充分说明,中央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选择和定位、决心。最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等原则要求又写入胡xx的xx大报告。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既指明了方向,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xx的责任、任务,就是全面理解、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结合xx实际,尽快把xx自己的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事办实办好,做强做大,服务“海西”,促进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绝于调研情况及上述认识,我们谨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尽快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认真总结五年来xx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动员、部署今后五年职教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具有“海西”特色的具体化“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针对性地引导、协调、统筹解决一些带普遍性、紧迫性的职教问题。

  (二)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委教工委、省刻育厅,根据中央和xx大精神,研究制定“职教宣传大纲”及方案,大造媒体舆论,引导正确导向。安排省电视台、省刻育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及主要报纸刊物,增设专栏、节目,大力宣传中央决策与我省职教发展经验典型,使社会、学校、企业、家长形成共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选择就学、就业志向,促进教育公平,社会稳定,人人关注民生和就业。

  (三)建议省政府强化省、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议事计划”和“议事规则”,明确责任分工。建议“联席会议”原由教育厅

  局主持改为由省、市分管的省、市长担任,提升“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能力,增强职教“联席会议”的地位作用,为我省高、中级职业教育发展,多办实事好事。

  (四)建议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调整力量,明确分工,加强协调,真正体现“三教统筹”,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围绕

  “海西职业教育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当好参谋,用好职权,公开政务,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对高等职教院校的服务意识与督导力度。

  (五)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及科教文卫委加强“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监督与评议,并结合xx实际与海西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短缺需求,尽快研究制定我省有关“实施办法”等相应法规,推动职业教育服务海西,加快发展。

  (六)建议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协、民主党派,以及中华职教社,高、中等职教研究会和院校职教研究所中专家、学者的优势,关注民生与就业,关注“海西职教事业”,开展参政议政,出谋献策活动。加强政协对职业教育的民主监督,共同推动xx职教事业健康发展,为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篇五: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职业教育是培养经济建设第一线人才的主阵地,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一)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举足轻重。它是培养经济建设第一线人才的主阵地,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特别在近几年更是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发展经济的战略位置,从政策导向到经济扶持等方面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我县职业教育起步也不算晚,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总体上看仍然显得薄弱,发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存在不少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此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结合教育实际,围绕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深入开展调研。现把对职业教育专题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一、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一)职业教育发展沿革

  据史料记载,职业技术起源于清宣统二年(192019年)距今近百年的历史。先后创办过两所农业学校和一所职业学校。农业学校开设园艺实习班,开展茶、果栽培和加工技术传授。职业学校从请来两个师傅为教员,教学内容是教学生纺线织布、染布等技术,学员学习大小花格子布的纺织和印染技术。享有盛名的马邓茶的栽培、制作加工以及振太街花布均是农业学校和职业学校传授技术后得以提升和延续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文化和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各类文化学习班和技术培训辅导班大量举办。

  1958年在大办农业中学的要求下,全县区社办起农业中学32校,学生712人。

  1959年农业中学调整为两个公社一校,全县保留10校,学生

  220人。

  1961年至1963年农业中学再度调整保留为1校(者东农业中学),学生129人。

  1966年,全县农业中学校数又增至5校,学生261人。在恩乐开办了农业技术学校,学员44人。

  1967年,全县农业中学校数发展到9校,学生261人。其中县扶持指导办者东农业中学,公社办勐大平掌农业中学,其余农业中学均为区办。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农业中学先后停办。

  1972年,县农科所开办一所农业技术学校,招收新生1班,40余人,2年后停办。

  1973年,者东农业中学改为“第三中学”(普通中学)。

  1978年8月,开办“师范班”。1980年10月经思茅行署批准改建为“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1985年经省教育厅备案协同省计委批准正式属中等师范学校规格建制,开始招收全日制离职系统进修中等师范学员。1987年停招系统进修中师班,转为在职教师岗位培训。,教师进修学校与民族学院联合招收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班。同时面向社会在职干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多项职业技能培训。

  1985年,以教育部门为主,农、牧、卫生部门联合创办了“县农职业中学”,同时挂“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分校”牌子。1986年开始只招初中毕业生,进而过渡成“职业高级中学”。

  1986年10月,县委、政府决定将县农机站改办“县农业机械技术学校”。到1989年止,共举办50班(驾驶39班,管理员11班),学员2392人次(驾驶1911人次,管理员481人次)。

  1991年,按板镇成人技术学校创建。1999年6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示范性成人技术学校”。学校以科教兴镇、科技致富为宗旨,培训迎着季节走,按照农闲学,立足文化、着眼技术、服务生产,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全县还有合格成技校2所,村成技校110所。

  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纪初以来,社会各部门,各种组织从自己工作需要出发,纷纷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站、辅导站等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增多,培训范围增大。县委党校、婚育学校、驾驶技术培训学校、农广校、农函大运应而生,社会化的职业教育网络已经形成。职业教育真正成了部门单位普及业务知识,提高职工素质、职工个人提高业务水平、就业机会所必须,参与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增强、自觉性提高。

  (二)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县教育局主要管理学历职业教育,同时也协同管理农村职业教育中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管理非学历职业教育,劳动就业主管部门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等。各部门因工作需要组织的培训班由部门自主管理。

  二、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此次调研中,县教育局主要对县主管的学历职业教育和协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行调研,调研报告中所提的“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也主要针对学历职业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一是学生、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不强,积极性不高,全社会兴办职业教育的氛围不浓厚。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是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不到位。不少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视普

  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读普高、上重点、考名校”仍然是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攻目标,视职业教育为“旁门左道”,认为上职校没出息。加之高校扩招普高扩容,职业学校生源匮乏,职业学校招生难的现象十分突出。职中现有在校生是181人,与普通高中生数比是1:13,跟1:1的要求差距很大。原因之二是一部分干部群众对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看不到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科技普及所起的作用,全社会兴办职业教育的氛围不浓厚。县职业高级中学连续多年完不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招生指标,生源问题成了困扰职中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二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为当地经济服务功能不强。学生

  招不进、留不住、送不出,掌握不了一技之长。学生走到社会上就不了业。究其原因是职业学校受师资,设备等因素影响,不能发挥科技示范和科技推广的龙头作用,带动不了当地经济发展,专业设置与目前社会就业和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职业学校的骨干专业没有形成,对学生、家长缺乏吸引力。职业学校之间专业雷同,无序竞争,我县职业高级中学始终没有找到适合县情,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引导,支持作用的专业,形不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是职教专业教师匮乏。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质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在于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专业门类多,课程设置复杂,对职教师资的配备不但要注意数量,更要注意专业结构。县职业高级中学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专业教师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1%。专业教师所占比重偏低,几年来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专业教师与学校专业设置需要差距较大。县依照普洱市教育局要求在农村初级中学开设了职业技术教育课,使用市教育局编印的职教乡土教材,但各校普遍缺乏适应教材需要的专业教师,初级中学职业技术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难以收到实效。

  四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硬件建设亟待加强。职教专项经费紧缺,教学设备“残、破、老、旧”,缺乏与专业设置相配套的教学仪器和实验实习场地,在黑板上学技术,学校硬件设施急需充实。由于县财政运行十分困难,县人民政府多年来对职业教育没有大的投资。加之上级扶持教育的专项资金多倾向于普及义务教育,“世界银行发展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国家“贫义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等,县职业高级中学均沾不上边,故职业高级中学的硬件设施长期得不到充实和改善更新。

  五是职校学生学习费用高,困难家庭子女缺乏经费支持,职校学生毕业就业率低,加之社会上技术工人工资待遇低于管理人员,教育成本难以回收。困难家庭子女打消了接受职业教育的念头。

  六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混乱,职教资源浪费。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培训机构林立,各类培训班层出不穷,但由于受师资、设备、基地影响制约,往往是培训质量不高,社会效益难于显现。一方面培训经费、人力、设备的的严重短缺。造成资源浪费,培训效益事倍功半。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保持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决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变职业教育的现状。

  三、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首要的问题还是要提高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重要地位的认识

  1、建立县职业教育发展领导机构。由县人民政府主管教育副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农业、畜牧、科技、卫生、民族、扶贫、宣传等部门领导作为机构成员,主要负责研究解决协调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监督计划、规划的执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

  2、召开职业教育发展领导机构联席会议,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3、成立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二)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就县职业高级中学师资队伍建设而言,首先要把好教师的入口关,教师的调入要根据学校专业缺额需要,缺什么专业就调什么专业;其次是要抓紧现有教师的职业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从经费上、时间上为教师培训开绿灯、给政策。其三是要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培训要为学校的专业设置服务,培训回校后要用好受训教师,使其在学校专业教学中发挥作用。其四是要选准培训路子。现在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更有盗用培训之名谋利者,要把教师送到国家相关部门举办的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企业进行培训。其五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更要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只有热爱职业教育、热爱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才可能办好职业教育。

  (三)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实验

  器材和设施,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虽然在简陋的教学条件下,仅职业高级中学至今就已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1200人次,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00人。中央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但仅仅依靠国家的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要想更深层次发展,还需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1、要切实落实国家关于“城市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

  2、除管好用好国家“职校贫困生生活补助费”政策外,县人民政府对在职业高级中学就读的农村户口及享受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再给予困难补助,以吸引上述家庭子女到职业高中学习。

  (四)加强职业学校内部管理,深化职业教育部管理体制改革

  1、加大职业高中招生改革力度。在执行以往职中招生改革中联合办学、取消年龄限制、取消往届类别限制、实行专业大类招生等基础上,继续改革招生办法。实行职业高中提前录取,春秋两季的招生办法。

  2、改革办学模式,拓宽“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办学思路。积极扩大学历教育生源,为职业高校储备人才;同时,结合当地人才市场需求及新农村建设需要,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当地劳动者素质。

  3、改革职业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教职工全员聘任及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调动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

  4、加强职业高中学校管理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市共有中等职业院校4所,即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市职业教育中心)、青铜峡职业教育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县石狮职业中学。在校生总数为4587人。生源结构以城乡分:城市占23.3%,农村占76.7%,以地域分:本市辖各县(市、区)占95.2%,周边县(市、区)及陕、甘、蒙毗邻地区占4.8%。

  4所职业院校共有教职工421人,其中管理人员20人,工勤人员

  43人,教师358人,其中兼职教师60人,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16人,本科以上学历342人,占全体专任教师

  的95.5%。

  20xx年全市用于职业教育总投入1756.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83.2万元,学费收入241.8万元。到目前为止,尚未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财政拨款标准。

  全市现有市级综合实训基地1个,县级实训基地2个,近五年中央财政共投入73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24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60万元,院校自筹36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

  2、全市有农村中等职业学校3所,即青铜峡职教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石狮职业中学。3所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162人,生源主要来自本县(市、区),农村学生占80%以上;共有教师151人,其中兼职教师17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92.1%;20xx年职业教育办学资金总投入1648.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50.2万元,学费收入166.8万元,各县(市、区)尚未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财政拨款标准;现有实验实训基地2个,近五年内中央财政投入青铜峡职教中心实训基地160万元,投入盐池县职业中学实验实训楼400万元,青铜峡市和盐池县财政分别投入30万元和166万元。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学校建设步伐加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但与外省区及本区部分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既有整个职业教育的共性问题,也有本市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从总体上看,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山区县(区)教育发展极为缓慢,表现在一是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教育资源配置过少,办学条件薄弱;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份额过低,在校学生普职比为5:1;三是农村职业教育及成人各类培训无法全面、有效开展,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2、本市职业学校招生难、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

  因:一是人民群众和学生观念比较陈旧,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在就学的价值取向上有偏差,把培养目标定位在科研或管理人才上,重理论学习,轻动手操作,都想当“白领”,不愿做“灰领”和“蓝领”。在升学选择上总是先选择普通高中,实在没有办法才选择职业学校;二是由于本地经济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小,就业岗位相对过少,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由“出口难”反作用于“入口难”;三是本市的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差距,人才规格与市场需求不对应,造成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四是政府在毕业生就业方面作为不够,没有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出台相关的政策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3、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最大的难点是投入严重缺乏。职业教育是成本最大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师资配备、学校功能建设和实训设备配置。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空编75人,由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制约无法补充,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学校也无能力自主聘用教师。学校实习、实训设备数量缺乏,档次较低,所有学校都没有建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设备充足的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实训实习需求,严重制约着办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条件差,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没有形成,不能满足部分学生采取灵活方式完成学业的需要;校校联合效益不明显,“一年在农村学校,一年在城市学校,一年在企业实习”和“一年在学基础,一年在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两个“三段式”的培养机制及“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工厂操作”的学习循环方式没有完全形成。

  5、校企合作路子不宽,机制不完善。从学校角度看,乐于合作的企业较少,主要原因一是有的企业提供顶岗的岗位少,不能满足一批毕业生的需要;二是有的企业的专业与学生实习专业不对口,一批学生要分散到几个企业顶岗,管理难度大,从学校方面考虑安全责任大;从企业角度看,顶岗实习毕竟是实习,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必须特别做好劳动保护和安全保护,要派出师傅指导、提供顶岗工资等,只有义务而没有收益,如果不是订单培养,为本企业增加

  技术工人,企业是不合算的,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对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一是要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市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是在全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学校,原校址布局零乱,容量有限,制约了学院的持续发展。根据自治区20xx年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关于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做特职业教育的精神,市委、政府决定将其迁建入教育园区,占地1000亩,概算投资4.7亿元,目前仅完成投资5000万元,资金缺口非常大。建议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借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教育基础建设投入的机遇,重点支持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暨**市职教中心迁建工程,给予大额度的资金投入,将其建成教学、培训、住宿、文体活动、实习实训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塑造职业学校的新形象,发挥市级职业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和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使其改变薄弱状况,达到规模适度,满足当地中等学历教育、各类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托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个全市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共享的综合实训基地,达到设施完善,设备一流、数量充足;同时在各县(市、区)建设一个中等规模、满足所设主要专业实习实训需求的实训基地。

  2、改革人事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职业

  学校普遍存在缺教师、现有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要加强师资配备,区、市人事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要实行灵活的编制政策,给予职业学校招聘教师的自主权,要让职业学校根据专业教学需求,在人事部门的监督下,在编制总额范围内自主选聘专业教师,引进人才。

  2、深化改革,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要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设置专业,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培养方式。在专业建设上即要依托当地主导产业设置与之相适应的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也要设置为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

  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外向型、标准化专业,着力加强专业建设。同时全市范围内应统筹设置专业,避免重复设置,实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在办学模式上,要积极探索与东部职业学校实行分段接续式合作办学模式,利用东部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就业环境,使本地学生实现输出培养和就业;在培养方式上建议采取“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再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的方式,强化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及学生充分认识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宣传好国家给予中职学生每年每生1500元生活补助的政策及中职学生就业趋好的形势,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在就学选择上更加实际,逐步认同职业教育。

  5、建议在国家已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无论城市和农村学生实行全免费,学校的培养成本均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担。实行免费后,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籍管理系统,要出台更加具体的学籍管理办法,严格学籍管理,对学生的流向和在校学生情况要加强监测,并按月上报教育行政和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使用财政拨款情况的审计,保证财政核拨的教育经费有效用于教育教学。

篇六: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联合办学调研报告(汇编)

  第一篇:职业教育联合办学调研报告

  联合办学,某某县中等职业教育破冰之路

  ——某某县职业教育联合办学调研报告

  2005至2006学年,某某县职业中学有在校生557人,招生145人;2006至2007年,某某县职业中学有在校生448人,招生147人;2007至2008学年,某某县职业中学有在校生1355人,招生873人。

  以上数据表明,某某县中等职业教育在2006年已经进入办学低谷,遇到了办学坚冰。到了2008年,我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取得了跨越式的突破,办学以来首次突破千人大关。至此,某某县中等职业教育打破了办学的坚冰,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提供智力支撑和建设人才的作用。

  突破,源于一条科学的破冰之路,那就是——联合办学。现在,细细总结破冰之路,以期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一、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县职业教育主要集中在某某县职业中学,2006年,我县职业中学的学生只有448人,职业教育办学已经进入了低谷,和国家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相差甚远。当时我县职业教育虽然提出“升学与就业”两条腿走路的构想,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办学主要以升学为主,这种办学方式已经使我县职业教育走进了死胡同,要想

  走出办学死胡同,只有改革。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势在必行,如何改,改成什么样?这个问题摆在了某某县职业教育的面前。看着同级职业学校无论在规模还是办学效益上都远远超过了自己,经过几番研究之后,决定以其闭门造车,不如走出去看看外面的职业教育状况,借他人经验促我职业教育发展。于是,从2006年起,某某县职业教育开始了辛苦的探索之路。2006年2月,县职业中学赴广东、浙江、福建、上海等地的企业、学校情况进行为期22天考察。2007年,现任

  校长、副校长再次到以上发达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看着外面的职业教育红红火火、蓬蓬勃勃地发展着,我们的职业教育却举步维艰,这种差距是不能用时间来丈量的,某某县职业教育坚定了一个信念,只有大胆改革才能走出困境,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才能让我县职业教育步入发展的春天。只有改变以升学为主的办学模式,采取联合办学的模式,某某职业教育才能发展壮大。

  二、回到家,励精图治显希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着自己与发达地区同类学校的差距,经过反复的专题会议研究,一条符合某某实际的办学路子清晰地出现了,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立足于质量、稳步发展,用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坚持以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

  力的实用人才为目标,立足于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的技术人才,以市场为导向,面向企业、服务企业、贴近企业,形成以就业促招生、以就业促发展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人才。

  思路的确定,为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真正实现“三能、四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县稳稳抓住“联合办学”的路子,充分利用发达地区优越的职业教育资源为我服务,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努力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以实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三、拉起手,“以生为本”三方获利笑颜展

  “升学与就业”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模式一经确立,我县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的办学方针,积极采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校联合”的办学的模式。其一是采取“1+1+1”的办学模式与福建闽江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联合办学,一年在某某县职业中学学习,一年在联办学校学习,第三年由联办学校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把学生输送到企业定岗实习,实习结束由联办学校推荐就业;第二种是采取“2+1”的办学模式与上海信息技术学

  校联合办学,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先在我县职中学习2年,然后再到联办学校学习1年,学习结束后由联办学校推荐就业;第三种是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浙江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先在县职业中学学习2年,第三年到企业定岗实习。

  (一)校校联合,为学校办学增添活力

  2007年12月至今,我县职业教育与福建闽江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联合办学以来,向福建闽江职业技术学校输送了597人,目前报名参与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的学生分别有49人和79人。校校联合,让我们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能紧紧跟上发到地区的劳务市场,学生的每一次外出,我县都派出专业对应的老师随同,目的有二:一是协同联办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让学生感觉到亲人在身边的安全感,不至于由于远在他乡而无心学习,让学生安心、让学生家长放心;二是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校校联合办学,我县职业中学实现了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增强可办学活力和吸引力,扩大了我县职业教育规模,办学的社会效益和办学质量获得了双丰收。仅2008年,我县职业中学就招生1216人。目前,福建闽江职业技术学校已经送11人到与之联办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近平均工资在1600元左右。

  (二)校企合作,为学生点亮就业明灯

  我县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来自于农村,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找到一条快捷的就业路,尽早就业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在对某某县职业高中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我县有57.6%的学生读县职业中学的目的是尽快实现就业,38.3%的学生是为了进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深造,4.1%的学生只是为了拿到一张高

  中文凭。面对这组数据,除了校校联合外,我县中等职业学校想学生之想,急企业之所急,贴近市场,积极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订单培养”办学路。通过实地考察,再三论证之后,决定与浙江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联合办学,目前已有46人在申洲针织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实习工资在1500元左右,实习期间,县职中派出老师到企业实

  地管理学生,同时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服装设计、缝纫技术等技能操作,把自己的理论水平转换为实践能力,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提升学生预备就业能力。

  校校联合还是校企联合的步伐一经走出,立刻为我县职业中学带来了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以就业促招生,通过拉动出口带动进口,县职业中学目前的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000人以上。

  联合办学,让学校看见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让农村家庭学子就业的愿望得以实现,满足了发达地区对人才需求的渴望。是一条三方获利的长久之路。

  四、严格国家助学金发放,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随着发展形势的多元化,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扶持。我县根据《关于下达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国家助学金预算的通知》(文山财教[2007]45号文件)要求,及时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根据国发[2007]13号,财教[2007]84号、90号、91号、9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某某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国家助学金评审办法,包涵了国家助学金的性质和资助对象,国家助学金资助人数和标准,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国家助学金的申请办法,国家助学金的评审程序,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国家助学金的监督等7个方面。成立了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家助学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学校总务处,实施对国家助学金的全面评审和资助金的严格管理,由总务处副主任郑有云负责办理具体业务。并对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管理好国家助学金,坚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决不能虚报、瞒报,更不能将学生求学的救命钱挪作他用。2007年11月学校制定了《某某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国家助学金评审办法》,成立了某某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国家助学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某某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我县的国家助学金管理工作紧张有序、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了。具体程序是:学生提出申请—班主任报学部初审—学校评审确定并进行公示后办存折—报送县财政—划拨助学金到学生存折上。

  第二篇:xxx县职业教育办学情况调研报告

  XX县职业教育办学情况调研报告

  XX县教育局2014年12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职业教育发展和壮大,突出前瞻性、预见性和发展活力,县教育局、职教中心组成专门调研组,对全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在摸清我县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就加快我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诸方面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

  XX县职教中心学校是全县唯一一所公立中职业技术学校,是由原XX县技工学校、XX县农职高中、XX县电大合并而成。200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XX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XX县职教中心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学校在编教职员工116人;在校生共1306人,其中职高269人,技校37人,电大1000人。

  学校共设教学班16个学校设有40座台微机室3个,70座台微机室1个,共有微机280台;阶梯教室1个,卫星地面接收系统2套。实训车间(室)19个,其中,焊工车间2个,内设各种焊机110台;钳工车间1个,内设实习钳台15台套;电工车间1个,内设实训设备10台(套);汽修实训室3个,内设示教板、划,科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教学,教学质量始终位居全省前列。三年来,累计为高职院校输送357人,三年来升学率均为100%,升本率始终超出全省平均升本率30个百分点。2012年升本率为72.2%(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升本率100%),2013升本率56.3%(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升本率100%),2014年升本率59.5%(其中:护理专业升本率100%)。

  (三)电大教育

  电大教育主要任务是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的成人学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现开设本科专业有中文、法律、财经、英语、计算机、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金融等17个

  专业;专科涉农专业有农村行政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园艺技术、林业技术、畜牧兽医5个专业。电大教育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在春秋两季毕业。三年来,累计毕业808人。目前,学历教育在籍学生1186人。

  三、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不高。

  目前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轻视职业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忽视职业教育,许多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造成职业招生困难。

  (二)办学条件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品牌专业为龙头,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把我县职业教育打造成为综合实力强、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全省一流职业教育,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创建“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形成办学综合体

  为进一步推进职教中心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招生、升学与就业等工作水平,应在结构、办学、链节、保障四个方面做到“三位一体”,形成职教中心的办学特色。

  1.结构“三位一体”,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技能教育。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必要的文化知识。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做到学以致用。职业学校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稳步输送高职人才。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科学管

  理,规范化教学,紧盯就业市场,稳定招生工作,突出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护理、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工艺美术、电子技术应用、畜牧兽医、种植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为高校稳步输送优质人才。

  三是电大有力补充职业教育。按照《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

  多重保障。

  三是扩大学生就业准入空间,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积极与相关上级鉴定培训机构合作,对学校培养后获得中级技能证书的学生进行再培训,经鉴上级培训部门考核和鉴定,获得更高一级的技能证书或特色技能证书,同时学生的专业水平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更大程度的满足市场需求。与有关高职院校联合,实施贯通式培养,确保中职学生学历证书及技能证书顺利向高职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竞争力。

  (二)优化学校教育管理,实行集团式经营。

  为使职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参照企业管理运营模式,采取集团化管理。依据“三位一体”模式,职高、技校、电大的教学管理实施塔式管理、独立运行的方式,校长兼任董事长,设置若干个部,下设经理、副经理。根据学校办学模式,确定相应职责,引入企业的竞争淘汰和科学评估机制,奖勤罚懒,优胜略汰。

  (三)打造职业教育专业板块,注重品牌专业社会效益

  面临招生难、就业难的局面,打造职业教育专业板块,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把现有学校专业分成五大板块,在每板块中打造品牌专业。

  1.工业板块。工业板块主要设置焊工专业、汽车维修专业,将汽车维修专业打造成品牌专业。加强该专业的投入力度,进行实训基地改造,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产品,教学目标对准企业需求,达到“做中学”。基地课堂化就是生产实习基地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产品生产,更重要的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以不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达到“做中教”。三是改变传统纸质试卷考试的教学评价方式,将考

  场搬进基地,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技能水平测试考核。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技能等级考核认定执行训考分离制度,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考核参照行业岗位技能考核标准进行,而不是根据教师传授的具体内容进行。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教学技能质量。

  (五)“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现教师队伍多元化。为解决县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理顺现有长期聘用优秀教师的工作关系,稳定现有师资队伍;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实施政府行为,在事业单位中选聘专业技术较强的人才到校兼职任教;到高职院校聘请优秀的专任教师,把职教中心建成相关专业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同时让高职实习学生作学校兼职教师,补充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注重基础教辅设施提升。根据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需要,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栽培)专

  011-第三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肇州县职业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肇州县教育局

  2012年4月22日

  按照市局《关于开展职业教育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教育局成立调研组对我县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肇州县职教中心是一所集职业高中教育、中等学历教育、成人本专科函授教育、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5.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2012年有7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83人。职教中心现有教职员工127人,专任教师103人、大学本科80人,高级教师42人、具有双师型教师16人。专任教师能够胜任自己所教专业和技能需求。几年以来,职教中心先后被中

  央广播电视大学授予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优秀教学点’?、?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并多次受到省市县人事、教育、劳动等闭门的表彰奖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省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

  (一)专业设置情况

  职教中心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依据就业前景进行专业设臵。停办就业前景暗淡,从业待遇低,用人市场少,专业与对口升学不能对接,满足不了学生高层次就业需要的专业。鉴于上述原因,职教中心面向第三产业开设和发展:焊接技术、电子电工专业、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学前教育,工艺美术等专业。焊接、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对口升学前景好,职教中心教1学设备和师资配备强,也是近几年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汽车维修专业是学校近年和今后几年重点发展的专业。

  (二)成人教育与培训情况

  我县职教中心与绥化卫校开展联合办学模式,开设护理专业、现有学生75人。成人电大开展本专科教育共10多个专业,已累计为社会输送3000余名人才。近几年来我校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雨露工程?培训、?再就业?培训、?双百工程?培训、女职工培训、继续教育等培训任务。从建校至今培训人数达3万人次。技工学校与各级政府、教育、劳动等部门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现已进行农民工、乡村医生、劳动监察等多种类型培训,几年来共培训5000人,为我县社会和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今年并成功为2000多名农民工进行了木工、瓦工、钢筋工、砌筑工等专业技能认证工作。肇州是农业县,?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棚菜、育种、林果、畜牧业确定为发展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职教中心将开设棚室栽培等涉农专业,为肇州县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职教中心现有电焊、美容美发、电工电子等实习实训基地4个,其中电焊实习基地可容纳80人进行实习。

  (三)教育教学情况

  多年来,职教中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文化课教学为基础,以

  专业课教学为中心,抓住专业技能训练和对口高职升学两个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搭建立体化联合办学网络,实现了?招生、培训、实习、专业人才交流?一体化,为学生开辟了优质就业、高职升学、自主创业的成才渠道。

  职教中心注重加强德育工作。树立了德育为首的观念和意识,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比较完备,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措施得力,重视班主任队伍的校本培训,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得扎实有效,开展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德育系列活动。

  (四)招生就业情况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及广大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择业观。调动家长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就是现身说法,让他们能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要多树立通过职高教育考入大学、通过职业教育就业前景就好、通过培训就能致富并能带动一方的典型事例,通过这些典型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家庭愿意将子女送入我校就读;让更多的外出打工返乡人员愿意来职教中心接受职业培训;让更多学业成绩偏低的学生来职教中心寻找最好求学出路。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职教中心将5月份定为?职教宣传月?,对职业教育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组织编写了《致全县初中毕业生的一封公开信》、《致毕业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等宣传材料,深入全县初中学校,在全县初中毕业生中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结合典型生动的实例,让学生认识读职业学校同样前途光明。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墙体广告、宣传标语等进行宣传,为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现象突出。从社会层面看,?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认为职校招录的学生

  都是?淘汰生?,用升学率评判职校,用能否考上大学来衡量学生,忽视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执行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从学校层面看,?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情况较为突出,专业教师难招聘,实训操作无设备,学生厌学,老师烦教,忽视了职业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特性;从家长层面看,?重学历,轻技能?现象相当普遍,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读高校让人高看,职校毕业生是打工仔,高校毕业当干部,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读大学,其结果大学没考上,职校不愿读,没有任何技能就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二是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奇缺。我县职校专职教师大多数是由基础文化课教学和普高转行而来,有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或?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从普高转行的老师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学模式,实习指导教师高校分不来,社会聘请实训指导教师又没有教师资格证,职校仍延用?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技能,毕业生仍是普通的打工仔。因此,职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奇缺,严重地影响了技能教学质量、职校生源、实用型人才需求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是特色不突出,专业课程设置缺品牌。我县职教中心所设专业课程基本上是教学成本低,不需任何实训设备的专业,有实训设备的只有电焊专业。因此,学校没特色,专业缺品牌,学生无专长,毕业生就业只能当普工,不能当技工,更谈不上当技师。如教学成本相对较高机电专业的毕业生,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量大,劳动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强,毕业生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一个机电专业的车、刨、钻、镗、铣、钳、电焊、氩孤焊等

  工种的毕业生,只要精通上述1-2门专业技能,就可享用终身。但因缺乏专业指导教师、实训设备而没有开设,或开设得不完全。

  四是招生不规范,有偿招生严重。中职招生管理不够规范,招生计划、学籍档案管理规定执行不严。有偿招生现象突出。我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约2300人,除普高招收1400人外,大部分被招生贩子以每生200元-800元不等的价位招收到外地就读,导致我县职教中心生源?吃不饱?。

  五是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前几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义

  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欠帐太多,办学条件较差缺少实验场地、实训设备不足。其它无实训设备的专业只能进行理论教育,在没有实训设备和没有投入的前提下,要办好职业学校是困难的的。

  三、几点建议

  (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保障资金投入。抢抓当前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大批专业人才这一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积极寻求国家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对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争引项目、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市场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政府投入、企业合作、社会捐赠、校办产业回报等形式,盘活资金来源,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实现学校规划目标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二)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专业。对现有专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进行科学规划调整,形成电子电工、汽车维修、电焊

  等专业体系。按照骨干专业评估标准,进一步规范建设和管理,使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等专业达到骨干专业标准。充分发挥骨干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学校各专业协调发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加快教师队伍培养步伐,深化名师工程,要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政治坚定、作风端正、乐于奉献、业务过硬、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培训制度,提高教师跨学科、跨专业与其他教师合作的能力、提高教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继续实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制度,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师队伍。

  (四)深化办学体制和模式改革,增强办学活力。积极探索校校联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机制,从制度上探索职业教育企业化管理理念,探索开放办学运行机制,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联合办学的辐射面,提高联合办学的层次,在充分挖掘本地

  优质生源的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域的联系,扩大招生规模,开展师资交流。

  第四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中高等职业教育部分

  在国家层面上,“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一五”期间,一个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1、普通高校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模式

  普通高校发展职业教育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归口管理,成立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或者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典型的高校有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另一种是成立学校层面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典型的高校有北京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

  2、我校发展职业教育的优势

  我校在开展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具有特定的优势:社会知名度较高,在省内外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社会所认可;具有师资上的优势,我校拥有实力强大的师资队伍,具有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和科研人才;教学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好,多年的校园建设和投入使我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基础设施;拥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3、构建我校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

  鉴于我校职业学历教育的空白,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甄选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的办学场地和相当的师资、管理队伍以及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和生活设施的中职学校,开展联合办学,签订协议,举办成人高等教育,我校作为办学主体,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中专、大专两段教育,中专段为中职教育,大专段为成人专

  科教育,专业与中专段相同或相近;中专段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大专段学习形式为脱产或半脱产;中专段教育在中职学校进行,由中职学校负责,我校定期进行检查;大专段教育主要在我校进行,其中实践教学部分在中职学校进行,我校协助中职学校实施教学。完成中专段教育的学生可获得由中职学校颁发的中专毕业证,可选择就业或进入成教专科段学习;对参加成人高考取得学籍且完成大专段课程学习的学生可获得我校颁发的成教专科毕业证。

  利用我校原有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继续开拓我校各类职业培训的宽路子。

  第五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贯彻

  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计划安排,2010年5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执法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县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实地走访了县职高、杨桥职高和长青技校;组织召开了由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财政局、政府办公室等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和建议;调研组成员分头听取了用人单位以及就业学生等方面的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业教育开展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9所,其中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县职高),市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一般职业学校6所。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类、农林类、机电类、电子类、服装类、宾馆服务类、机械制造加工类、艺术类、家电维修类等二十多个专业。在校学生1677人,教师242人。全县共有民办职业培训学校26所,其中县级就业训练中心1个,农民工培训定点机构18个,在校生6000余人。

  1、职教工作得到重视,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县政府以及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为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做了大量工作。县政府于2005年召开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小组,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振兴职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逐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2、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一是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县政府进一步健全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从2006年开始,设立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项目,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职业教育教学条件、实习设备有了改善。县职高现有教学用计算机300台,各类实训设备343台/套,实验、实训自开率达96%。县职高还在谭棚建立农学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学校拥有的教学、实习设备基本能够满足需要。杨桥职高投资360万元实训建设项目即将完工,160万配套实训设施正在实施招标采购。项目完全实施后能基本满足教育、实验、实训需求。经过政府投资和学校努力,各类职业学校配有大小实习实训室30个(间)。

  3、国家助学政策得到落实。政府协调财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将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手中。今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925人享受了国家助学金。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补助工作,农民工技能培训规模逐年扩大,由2004年以前的2000人左

  右发展到现在的每年上万人。

  4、办学规模有所扩展。在办学数量上,职业学校由3所增加了9所,与普通高中持平。民办职业学校增加3所,初步形成了公办、民办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格局。在办学上,全县9所职业学校有7所学校实施了联合办学或校企合作办学,办学渠道不断拓宽。全县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有了提升。

  二、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一是社会认同率不高导致招生难。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突出,导致职业学校招生难。2010年,长官职高、吕寨职高、张集职高三所学校高一在校学生都只有11人,高二在校学生都不超20人,有的只有几名学

  生。二是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措施不够有力。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完善,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乏力,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仍不相适应。

  2、经费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资办学体制尚未建立。一是财政投入不足。我县职业学校都是从普通中学改制过来的,存在先天不足,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和实训设施都很短缺,相当多的学校办学条件简陋。二是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缺乏制度的保障,各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没有充分发挥。

  3、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一是职业教育统筹协调不到位。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业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农广校和企业培训机构等分别隶属于教育、劳动、农办、经贸等不同部门,相互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滞后。

  二、职教资源整合不到位。长期存在专业设置重复、招生矛盾冲突等问题,学校要求整合呼声强烈。

  4、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业务素质偏低。一是师资队伍远不能适应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原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绝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有许多中职学校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培训不到位。三是相关政策落实不力。学校从企业和社会招聘具有相应学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作为专、兼职教师的政策落实难度大。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录用、职称评聘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缺乏倾斜扶持。

  5、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目前,多数中小企业招收、录用职工没有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相关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不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优势地位不明显。

  三、进一步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职教大省的战略决策。县委书记、人大主任朱爱民在今年“两会”期间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时提出:

  “工业立县、商贸强县、人才兴县”战略,强调只要人口变人手,人手变人力,人力变人才,就能把人多的问题和包袱变为别人难以企及的资源和财富。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上新水平。一年来,通过工业强县战略,我县工业经济呈高速发展的强劲态势,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设投产,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加剧了我县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实用人才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解决就业、增加收入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形成全社会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县政府要合理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包括学校布局、事业规模、发展目标等,形成职业教育快速有序发展的局面。

  (二)高起点建设县职教中心。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每个县(市、区)都要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的要求,我省把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纳入“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我县应尽快抓住这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按照“政府统筹,整合资源,集中建设”指导思想,发挥县级政府的统筹职能,打破中专、职高、技校、农广校、党校等教育类别和部门、行业界限,通过合并、联办、共建、划转等方式,实现全县辖区内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的整

  合,集中力量建设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中心。把劳动保障局承担的劳务输出培训,农委承担的“阳光工程”培训,人事局承担的公务员培训,安监局承担的安全生产培训,技术监督局承担的特殊工种培训等所有行业培训项目,都集中整合到职教中心;各部门年初上报培训计划,县政府统一审批,由职教中心具体承办。借鉴外地创办职教中心的成功经验,大胆引进先进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经营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与市场的充分接轨,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县职业教育有一个大的飞跃。

  (三)加大投入,切实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一是依法保障财

  政投入。二是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足额提取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并专项用于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三是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充分利用金融、税收、企业和社会捐助等手段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

  (四)完善政策,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一是财政部门要依法将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纳入预算,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切实保障。二是要完善落实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的政策。三是要抓紧制定有利于职业教

  育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的政策,对承担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学习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资金补助。

  (五)深化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一是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二是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三是积极推进“三段式”办学模式试点工作,立足培养适应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四是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要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县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以解决职业学校实训资源缺乏的困难,为职业学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供公共平台。五是要抓紧制定完善就业准入政策,确保用人单位招录职工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县人大常委会执法调研组二0一0年六月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 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