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环保思政课教学设计
《我的环保小搭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环保,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2、发现身边的环保现象,认识什么是环保搭档。
3、通过秀出自己和家人的环保小搭档,丰富自身的环保经验和做法,感受寻找环保搭档就是在做环保,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身边的环保现象,理解什么是环保搭档,找出环保搭档。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情境寻找环保搭档,在活动中提高环保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学习单
【课
时】
本课共2课时完成。本节是第一课时探究“环保有搭档”话题。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全景地球图片。(这是什么?今天我带大家学习第12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她美得让人心动。在她的怀抱里,孕育着70多亿的人类和无数动植物,她是我们的母亲。她提供给我们生活用品、适宜的环境和温度,让我们幸福的生活着。
二、激发环保情感和意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展示美丽中国、美丽校园图片。
师:你想对地球妈妈说些什么?
生:感激、感恩、谢谢……
师:但我们人类对我们的母亲又做了哪些行为呢?
展示白色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师:地球妈妈怎么了?谁是罪魁祸首?
生:生病了,在哭泣……。
生:垃圾造成的。
生:我们自己造成……
师:我们能这样任其发展吗?应该怎么办?
生说。
师:我们要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家园,拯救我们的地球妈妈。
三、什么是环保?什么是环保搭档?
1、我为地球妈妈做件事。
师: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开展了“我为妈妈做件事”主题活动。
展示活动图片,学生从参与活动中感知“什么是环保”。
生:环保就是不乱垃圾
生:环保就是节约用水……(板书:环保
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做环保不容易,找个帮手就好了,也就是小搭档。
出示教材47页两个范例,让学生认识环保搭档。
师:植树造林可以绿化、美化、净化环境;(板书:绿化
美化
净化)
2、小组讨论:哪些可以成为我们的环保小搭档?哪些不可以?为什么?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出示图片)
生展开讨论。
生说。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不用一次纸杯可以节约资源(板书:不用一次性用品)
四、寻找我的环保小搭档:
1、小组探究:出示要求。完成学习单填写。
老师积极参与到小组中。与学生一起探讨。
2、秀一秀环保小搭档。
按小组汇报情况进行评比。及时表扬、肯定、鼓励。
3、帮家人寻找环保小搭档
出示图片
生:爷爷的环保搭档是自行车。师:绿色出行工具。
生:妈妈的环保搭档是购物篮。师:节能产品代替一次性用品。
师:环保搭档是绿色用品、节能产品(板书)
师小结:环保搭档可以是物品,也可以是一种行为(板书)
4、拓展练习:根据情境,请你选一选你会怎么做,并从中找出环保搭档,说出为什么?
师根据情况及时评价。
五、总结提高:
习主席植树图片。
师:习主席说: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读。
师:习主席每年都带领我们植树造林。在他的指引下,我们把属于自己的环保搭档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力量,我们的社会也必将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文明社会,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的和谐、美丽、幸福,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绿色中国梦。
五、家庭实践:
与爸爸妈妈们一起寻找环保小搭档,让家人们也加入到我们的环保小卫士的队伍中来。
学情分析
农村普遍不重视环保,对环境的破坏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学生的实践经验相对不丰富,环保教育缺乏持续性。为激起学生的环保情感和责任意识,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采用对比的方法,在强烈的视觉反差中提升学生爱护环境、节约不浪费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二年级的学生较一年级学生而言有了较为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对环保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能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力所能及与环保相关的事情,如植树、清理垃圾等等。同时他们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会增加,并且动手能力逐步增强。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提问及活动的形式,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尊重学生的个性想法,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二年级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是有限的,比如环保的概念,在课上我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通过具体事例实现对环保的理解。在课堂上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汇总各种上环保物品和环保行为的环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实现对环保搭档理解的提升和丰富,展示环保搭档就是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通过观察发现,进行有效的学习,将环保植根理念深入生活。
效果分析
1、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我们这个地方环境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情况比较严重,一次性用品滥用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大多数人漠视生态环境,而且木材加工产业已形成规模,对树木的采伐比较多。针对这一现实我设计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这一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搜集了大量的环境破坏的案例,包括学校学生身边的乱丢乱弃、日常不节约的坏习惯,与我们美丽中国、最美星球作对比,产生强烈的反差,学生在对比中激起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地球、拯救家园”的情感,并结合“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开展“给地球妈做件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什么是环保,进一步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2、学生的学习效果:
环保教育缺乏持续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所以学生对环保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如何做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抓住“寻找环保小搭档”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帮手这个工具,把环保具体化,具体到一种物品:绿色用品、节能产品;具体到一种行为:可以是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植树造林、爱护小动物等。学生学起来很轻松,环保意识增强了,再通过寻找搭档的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3、教学资源的选用效果:我在运用学生生活场景图片激发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没有忘记时代召唤,用习主席的号感染孩子们,收到了很好的道德教育效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的最后一课,与之前三课《小水滴的诉说》、《清新空气是个宝》和《我是一张纸》是分总关系。以总结性的活动课形式,创造性的寻找环保小搭档,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绿色生活的观念和行为。在内容的设定是从学生的身边抓起,让同学们找到自己的“环保搭档”,从自身做起重视环保,在生活中落实绿色生活的观念和行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小学一、二年级学会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应帮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
评测练习
一、寻找自己的环保小搭档,并按下面的格式填空:
1、因为()所以()和(我)可以是环保小搭档。
2、因为()所以()和(我)可以是环保小搭档。
3、因为()所以()和(我)可以是环保小搭档。。
……
二、根据情境,请你选一选你会怎么做。并从中找出环保搭档。
1、一学期结束了,作业本后面还剩下几页,我会()
A.根本不用管,开学我妈会给我买新的B.没写完的纸张攒起来做成草稿本。
2、过春节了,爷爷家那里并不禁止然放烟花爆竹,我会
()
A.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
B.尽情地燃放烟花,难得过个瘾。
3、洗头涂洗发水时,我会()
A.开着水龙头,然后神洗。
B.先关一会儿水龙头,等涂好洗发水再开
4、弟弟捉来一只小青蛙,我会()
A.劝弟弟放掉小青蛙。
B.和弟弟一起玩小青蛙。
课后反思
我们这地方普遍不重视环保,对环境的破坏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学生的实践经验相对不丰富,环保教育缺乏持续性。所以我结合这一实际,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什么是环保,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2、发现身边的环保现象,认识什么是环保搭档。
3、通过秀出自己和家人的环保小搭档,丰富自身的环保经验和做法,感受寻找环保搭档就是在做环保,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上,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学环节连贯性较强,利用“世界地球日”活动,学生亲历的“我为地球妈妈做件事”活动图片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增强学习兴趣,用“寻找身边的环保小搭档”的活动引导学生怎样做到环保。
当然,这节课的不足之处非常明显。我个人素质还有待提高:课堂教学组织上尤其是小组活动时学习单的运用有一定难度,用“因为……所以……句式”完整说出为什么是我的环保小搭档,对二年级学生有点难度,课前对学生参与的“我为地球妈奶做件事”的活动没有
跟踪指导,导致课上学生完成学习单遇到了困难,浪费了一些时间,课堂时长有点过大。再就是课堂气氛不太活跃,主要是我没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小组评比活动没开展起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环保小搭档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用“因为……所以……”这种句式回答不爱举手发言,由于一次性用品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对它的方便性有深刻的体验,替代环保产品现实中比较少,学生在寻找这方面的环保小搭档时遇到了困难,我感觉应该在下一节课中加强一下,通过制作一次性用品的替代产品的创新做法,结合它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思维和行为转变。还有由于学生的交流时间不充足,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沉闷,知识内容不够充实。如果课前能布置给学生这项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前做好调查准备,这样可能会交流的更好,有实效。像这样诸多细节之处,皆是由于备课功夫下得不深,没能很好的预见,遇到生成的问题没能很好的灵活处理。
我深知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学习的还很多,主要在课的设计和实施方面需要不断地探索磨炼,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经验,提高课堂实效性。
课标分析
农村普遍不重视环保,对环境的破坏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学生的实践经验相对不丰富,环保教育缺乏持续性。我国明确提出,环保教育从小做起、从娃娃抓起,力争到2020年,通过持续的环保教育使绿色生活方式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培育民众的生态意识、低碳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等,让绿色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小学年级应学会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课程标准》也提出,应帮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因此,在低年级开展“绿色生活”的指导,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参与环境保护的公民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培育学生积极的生活技能与生活智慧,提升他们的文明素养。这节课在通过“我为地球妈妈做件事”“寻找身边的环保小搭档”教育环节,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课程目标。
篇二:环保思政课教学设计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专业的必修课,课程涉及环境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知识面广,实践性和工程性强,同时教学内容紧紧结合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及国家不断更新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课程主要讲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程序、技术方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以及评价方法,掌握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课程思政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职业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本讲的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理念,使学生明确环境影响识别的目的,旨在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而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领悟环境保护背后蕴含着国家以人民至上的理念,环境保护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思政目标)。
2.通过“问题设计+自主探究”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高效进行环境影响识别,筛选出显著的、可能影响项目决策、需要进一步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教学目标);“清单思维和矩阵思1维”的启发与建立,使学生克服思维盲区,提高了分析、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思政目标)。
3.通过“案例体验+虚拟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影响识别的意义,并以环境污染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学习,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析(教学目标);针对污染事件引发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术、道、德”等多维度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强化学生坚守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思政目标)。
4.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教学形式,将“敬畏、责任、实践、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作为未来环保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思政目标)。
(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关注企业排污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采用“自主探究+启发+讨论”方式,通过问题设计,提示学生寻找自己身边较为熟悉的工矿企业,根据已学专业知识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引出本讲知识点——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以污染型项目化肥厂案例为线索,启发学生运用清单法进行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使学生明白识别环境影响首先要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了解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排放途径及污染源等。通过分析项目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剖析反面案例,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职业道德
采用“视频案例+启发+讨论”方式,通过播放《焦点访谈——河水污染
春耕无望》的视频,快速将学生带入实际环保问题中进行情景体验学习,案例文峪河水污染事件由于振兴化肥有限公司恶意偷排所致,企业职业道德缺失,以牺牲环境换取自己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汾阳26个村庄农作物因河水污染而颗粒无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安全隐患。最后振兴化肥有限公司被停产处罚,环境监管部门多位领导被停职、撤职、立案调查处理。视频观看中引导学生从环保法律法规、企业环境责任、环境污染代价、环境管理监督的漏洞、环保工作者的职责担当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对“污染事件”进行深度思考,提高了学生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和眼界,让他们用更高的视角解读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职业荣誉感,强化了学生作为未来环保者的责任与担当。
三、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案例的引出
课堂活动:
1.发布任务:请每位同学在身边较为熟悉的工矿企业中选取一例,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完成后进行主题讨论。
2.发布线上主题讨论:环境影响分析存在哪些困难?你认为对环境影响的识别是否全面?你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或方法?在学习通讨论区发言,谈谈自己对环境影响识别分析的认识。
3.教师活动:发布任务;发布主题讨论;收集整合问题。
4.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分析生生互评。
(二)案例内容
1.授课内容
总结课前“环境影响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出本讲知识点——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展示运用核查表法进行化肥厂环境影响识别案例分析。核查表法是将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质,通过核查在一张表上一一列出的识别方法,故亦称“列表清单法”,或“一览表法”。
2.教学活动
主题讨论:由于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如何保证环境影响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方法论)环境影响识别结论指导环境预测评价,影响评价结论与实际项目运行对环境真正影响之间有何差距?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理论联系实际)
APP应用:通过选人方式,对主题讨论话题进行发言。
问题驱动:项目真正投产运行后对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以“污染事件”做为反面案例,运用逆向思维,站在更高的视角认识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
3.知识拓展
焦点访谈——《河水污染
春耕无望》
4.元素融入
通过观看视频案例,深度剖析污染事件,用弄虚作假、偷排漏排等反面教材为学生敲响警钟;同时拓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节若存在违法行为也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帮助学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教导学生坚守职业道德。
1.思维反馈:(方法执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能力。
以文峪河水污染事件为主线,结合前面一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及内容”,谈谈地表水评价涉及的工作环节。
若振兴化工企业为拟建项目,结合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及方法,对各环境环境要素进行简要识别分析?
2.价值观反馈(价值观升华):尊重自然,敬畏法律、责任担当。
四、分析讲解
(一)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
本讲课的内容是“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对人类某项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为自然环境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课程思政案例《河水污染
春耕无望》包含了诸多影响因素,契合本讲内容的同时,对专业知识进行了拓展,为后续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思维体系,奠定了基础。教学中将家国情怀、职业道德、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贯穿其中,达到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相统一。课前问题导入及课后反馈,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价值观进一步升华。
(二)如何达成课程思政预期目标:
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
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与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通过完成课前线上任务,对课堂专业知识进行了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通过课前反馈初步掌握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为后续课堂教学知识拓展提供了时间,使思政元素能够有效贯穿课堂,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最大程度地改善了师生互动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课下线上反馈,有效强化了学生输出,对专业知识消化和价值观提升都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学习相结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主题讨论,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学习内动力,最大程度上调动已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环境影响识别中遇到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通过讲授、视频、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专业知识和教材内容的拓展,学生开阔了思路和眼界,能从更高的视角解读问题,培养了创新思维。
教师引导和情景创设相结合。教师通过发放任务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视频播放和课堂互动,实现案例情景创设,使学生能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针对重点难点及知识拓展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采用讲授的方法,深入剖析问题,并将环境保护、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贯彻其中,使学生内化于心,激发学生职业荣誉感,内心情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课堂案例导入和主题讨论相结合。案例选取贴近实际,也契合课堂主题,能快速将学生带入到实际的环保问题和应对措施中,从“项目排污--河水污染--灌溉农田—污染土壤—农民财产损失”的体系,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做评价工作涉及的每一个“实体”,工程分析、水体功能、水体自净等一系列专业术语也变得非常清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同时从“环保措施-环境监测-环境监督”方面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
篇三:环保思政课教学设计
思政课《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课
题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执教人
新授
1.通过垃圾问题在生活中的实例,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对环境的严重影响,感受到垃圾必须有效处理的紧迫性。
2.认识可回收物标志,了解废弃物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宝贵资源,培养并强化充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的意识。
3.能够根据垃圾的不同处理方式,对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从垃圾产生的源头行动起来,落实政府“垃圾分类”政策减少垃圾量,减少环境污染。利用废弃垃圾再利用!
4.从生活物品着手,培养废弃物品循环使用的意识,尝试发现废旧物品再利用的好方法。从日常生活做起,有效利用废旧物品,减少垃圾的数量。把垃圾变成宝贝。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感受垃圾暴增的现状,建立垃圾污染的危机意识。
2.知道垃圾中有一部分废弃物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理解回收再利用垃圾的重要意义。
3.了解垃圾的分类方式,知道它们的不同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理解政府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政策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予以落实。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提倡垃圾分类。
了解垃圾的分类方式。
课前调查、垃圾种类。垃圾图片课件。
师
生
活
动
导
入
板
块
教
学
过
程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垃圾图片。请同学们说说看到图片的感受。学生大胆发言,感受垃圾带来的危害,谈谈基本感受,知道垃圾暴增有初步的危机意识,感受到垃圾分类的必须性,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废物处理的方式!
一、垃圾的数量
1.同学们,课前我们调查了自己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量。谁先来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板书:垃圾)2.算一算。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千克?(2)我们全班同学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千克?(3)我们全校有35个班级,全校同学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千克?学习环节2:垃圾的种类
1.刚才我们说的垃圾数量主要是生活垃圾。说说除了生活垃圾,还有哪些垃圾?(1)你在哪儿见到过这些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吗?(2)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垃圾……因此,我们认识到垃圾的种类也是各种各样的。(板书:种类各种各样)二、危害严重
学习环节1:认识垃圾挤占空间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知识目标
德育目标
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1.你看到过类似的场景吗(出示堆积的针管图片)如果再不重视,可能会怎样?2.是啊,如果我们不重视垃圾问题,你们预测的场景就会发生。我们来听听天子岭垃圾处理厂的工作人员是怎么说的。
3.七天不清运,杭州就变成“垃圾城”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全部被垃圾给占领了。
(板书:挤占生存空间)学习环节2:认识垃圾的其他危害
1.小组学习。
“垃圾家庭”迅速扩大,除了挤占我们的生存空间之外,还可能带来哪些危害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活动要求:想一想:选择认为危害最大的一个方面,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说一说: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来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
2.全班展示分享。
预设(1):对水源的危害(动物的危害)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透到地下,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物繁殖和水资源利用。
有的垃圾扔到河流、海洋里,导致鱼类中毒死亡或被垃圾缠绕而死……教师随机补充图片。(板书:动物)预设(2):对大气的危害。在垃圾区,由于焚烧或长时间的堆放,垃圾腐烂霉变,释放出大量恶臭、含硫等有毒气体,粉尘和细小颗粒物随风飞扬,形成雾霾、酸雨等自然危害。
教师随机补充图片。(板书:环境)预设(3):对土地的危害。由于大量塑料制品、废金属等有毒物质直接填埋或遗留土壤中,难以降解,严重腐蚀土地,致使土质硬化、碱化,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影响农作物质量。
教师随机补充视频,垃圾的分解时间。(板书:土地)预设(4):对植物的危害
导致一些植物种类灭绝、一些植物变异生长……
教师随机补充图片。(板书:植物)预设(5):对人类的危害
垃圾中,有毒气体随风飘散,空气中二氧化硫、铅含量升高,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升高,对人体构成致癌隐患。地下水污染物含量超标,引发腹泻、血吸虫、沙眼……
教师随机补充图片和文字资料。(板书:人类)3.谈感受
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大家现在最想说什么?(板书:危害非常严重)三、变废为宝
学习环节1:参与垃圾回收活动
1.垃圾危害巨大,还连年暴增。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板书:变废为宝)
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再次提示学生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让学生认识垃圾的种类,通过各种介绍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废物再利用的好处。在本课中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调查,研究,感悟,实践,说说创意,让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达到核心素养。
2.认一认,哪一个是可回收标志?这是生活中垃圾分类的四个标志,哪一个是可回收标志?这个标志上的箭头带给我们什么信息?3.选一选,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1)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呢?正像大家说的一样,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再利用的垃圾。
(2)这些物品,哪些是可以放入“可回收”垃圾桶内。
4.猜一猜:废旧物品成宝贝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废纸,我们让他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
学习环节2:折纸垃圾桶,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变废为宝。
1.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垃圾“变废为宝”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变废为宝,你有哪些“妙招”?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教
后
反
思
篇四:环保思政课教学设计
《我的环保小搭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个总结性的活动课。这节内容的设定是通过创造性地寻找自己的环保小搭档,让学生从身边抓起,小处着眼,细处着手,找到自己的“环保搭档”,在日常生活中切实落实绿色生活的观念与行为。
教学目标:1、了解环保的意义,唤起学生关注环保的责任意识,通过寻找环保搭档,利用找环保搭档的活动,初步形成绿色环保生活观念。
2、在寻找了解和制作环保搭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
3、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保的好习惯,使环保生活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环保行为,找到自己的环保搭档;并学会利用环保搭档,加深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
学生准备:课前环保行动大调查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课堂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贝贝。
贝贝做自我介绍,并展示学生做资源回收分类身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卡通人物--低碳贝贝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使课堂富有趣味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播放本校学生身影,链接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
活动一:闯关游戏,争做环保小达人
第一关:
1.一学期结束了,作业本后面还剩几页,我会()
A.根本不用管,开学妈妈会帮我买新的。
b.把没写完的纸张存起来做成草稿本。
2.过春节了,爷爷家那里不禁止燃放烟花,我会()
a.尽量少放或不放b尽情的燃放。
第二关:
3.洗手打肥皂时,我会()
a.开着水龙头,打完肥皂再冲洗。
b.先关一会水龙头,等打完肥皂冲洗。
4.弟弟捉来一只小青蛙我会()
a.告诉弟弟青蛙是捉害虫小能手,劝弟弟放掉小青蛙。
b.和弟弟一起玩小青蛙。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与文本结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反馈中了解环保行动有哪些,了解环保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环保在我们身边,进而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活动二:环保行动有搭档
(一)师:那怎样才能做到环保呢,有什么好帮手、小搭档吗?(出示:小搭档)跟随环保小达人亮亮一起去看看吧。
1、会议室桌上有很多的纸杯乱摆放。2、会议室的灯在亮着。
3、两种出行的方式:自行车和小汽车该选哪个好呢?
4、亮亮和爸爸一起种下了小树苗。
生寻找亮亮植树之旅的环保搭档,并明确环保搭档的作用。
(二)环保小儿歌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内容的适当扩容,创设情境,发现环保行动只要有了小搭档,就变得简单,还能发挥出大作用;而通过朗朗上口的环保小儿歌更是让孩子体会环保搭档虽小却作用大。】
活动三:环保眼睛找搭档
1、观看视频,找视频中小朋友的环保小搭档。
2、找身边的环保小搭档。
师小结: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环保小搭档。【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找搭档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不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能力,也让学生发现原来环保小搭档就在我们身边,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使环保生活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歌曲:《低碳贝贝》
【设计意图:学生耳熟能详的环保歌曲,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也再次加深环保的理念。】
活动四:环保搭档变变变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做笔帽。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制作笔帽,让学生明白原来只要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变废为宝,体验动手动脑、节能环保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1、师总结。2、说说你的收获。
3、课后作业:生活实践单。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较一年级学生而言有了较为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经过一年的学校学习,对环保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能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力所能及与环保相关的事情,如植树、清理垃圾等等。同时他们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会增加,并且动手能力逐步增强。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提问及活动的形式,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尊重学生的个性想法,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年级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是有限的,比如环保的概念,在课上我会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通过具体事例实现对环保的理解。在课堂上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效果分析
本堂课通过讲故事从节约资源,绿化环境两个角度阐释了小水壶、小树苗、小铁锹、自行车、爸爸为什么成为了环保搭档。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环保搭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环保其实并不难,只要改变我们的一些生活习惯,形成绿色的生活观念就可以做到。
使小学生初步树立参与环境保护的公民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初步培育学生积极的生活技能与生活智慧,提升他们的文明素养。
教材分析:
《我的环保小搭档》是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中的一个主题,本单元所对应的课标要求是: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行为与习惯。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寻找我的环保小搭档”的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资源、爱护环境,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本课的编写体现了单元主题学习由点及面,螺旋上升的特点。
本主题包含两个话题,分别是“环保有搭档”和“展示我的环保搭档”,计划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完成第一个话题“环保有搭档”。本话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明白环保的重要性,环保其实并不难,只要改变我们的一些生活习惯,形成绿色生活的观念就可以做到。如果有了环保小搭档,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绿色更环保。环保搭档变变变通过小笔头的哭诉引导学生自制笔帽变废为宝,形成绿色环保行为习惯与生活观念。小主持人的话提示了“环保搭档”不仅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也可以是一种行为习惯。
测评练习
闯关游戏:
第一关:
1、一学期结束了,作业本后面还剩几页,我会()
a根本不用管,开学妈妈会帮我买新的。
b.把没写完的纸张存起来做成草稿本。
2.过春节了,爷爷家那里不禁止燃放烟花,我会()
a.尽量少放或不放b尽情的燃放。
第二关:
3.洗手打肥皂时,我会()
a.开着水龙头,打完肥皂再冲洗。
b.先关一会水龙头,等打完肥皂冲洗。
4.弟弟捉来一只小青蛙我会()
a.告诉弟弟青蛙是捉害虫小能手,劝弟弟放掉小青蛙。
b.和弟弟一起玩小青蛙。
课后反思
反思本节课,有收获,更有不足。例如,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环保小搭档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原因之一是我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不到位,给与学生的交流时间不充足,此时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沉闷,知识内容不够充实。原因之二如果课前能布置给学生这项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前做好调查准备,这样可能会交流的更好,有实效。像这样诸多细节之处,皆是由于备课功夫下得不深,没能很好的预见,遇到生成的问题没能很好的灵活处理。
总之,通过此次复赛活动,我深知自己在今后的品德教学中需要学习的还很多,主要在课的设计和实施方面需要不断地探索磨炼,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经验,提高课堂实效性。今后
我还要不断地向其他星学员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吸取别人的优点,变通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还渴望得到教研员的指导,虚心学习,才能更好的成长。我会努力前行!
课标分析:
第12课《我的环保小搭档》,是一个总结性的活动课,旨在通过创造性地寻找自己的环保小搭档,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切实落实绿色生活的观念与行为。
本单元四课是分与总的关系,前三课是三个并列的环保主题,最后一课是行动,可以看作是总结。此主题内容,教师可结合自己学校的“绿色环保月”“绿色环保周”等话动进行整合式安排。在课的设计中,要注意强调将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与创新观念及环保法律、法规相结合来进行。
“绿色生活”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崇尚“绿色生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生活智慧之一。《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小学一、二年级应学会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应帮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因此,在低年级开展“绿色生活”的指导,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参与环境保护的公民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培育学生积极的生活技能与生活智慧,提升他们的文明素养。
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引导学生。明白环保可以有搭档,并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环保搭档
通过讲故事从节约资源,绿化环境两个角度阐释了小水壶、小树苗、小铁锹、自行车、爸爸为什么成为了环保搭档。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环保搭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环保其实并不难,只要改变我们的一些生活习惯,形成绿色的生活观念就可以做到。
篇五:环保思政课教学设计
《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自我校环境科学专业2002年成立起,就一直是本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建设团队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树立学生生态环境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生态环境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成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者。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在讲授基础知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建立可持续发展观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基于环境生态学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对于人类活动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认真的反思,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环境生态问题的理性思考,加强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其次,注重教研相长,将反应当前环境科学发展的最新动向和科研成果引入到授课内容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兴趣,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新思路。此外,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与生态学实验和实习内容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紧密联系时事,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在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逐渐加大力度,环境生态学作为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授课内容注重联系国家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使课程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和与时俱进,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牢固树立良好乃至专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担当。如课程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和第十章“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部分,通过给学生讲述我国现行的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我国在全球环境问题解决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作为环保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授课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充分利用慕课资源和雨课堂等教学平台,2021年依托中国大学慕课优质资源建成SPOC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引入课堂讨论环节,对环境热点问题在课后留一个讨论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己通过书籍、网络、慕课资源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授课过程中,对生态修复技术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设计小组展示环节,通过学生展示典型生态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刻、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通过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课程思政”不只是一种理念,而是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融入课堂的一点一滴,并做到自然巧妙,润物无声,这也才是教书育人的最根本目的。
篇六:环保思政课教学设计
中职思政课与绿色生态文明教育教案
一、班队会目的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劣,关注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最终受害的将是人类。呼吁同学们一起来关注生态环境,让我们共享幽雅校园。
二、活动准备
1、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环境的科学知识。
2、进行环保教育,通过各种形式了解环保知识和方法。
三、主持人:
王勃、丁奇四、活动过程:
王勃:老师,同学们,“关注生态环境,共享幽雅校园”主题班会开始。
丁奇:同学们,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越来越被世人瞩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关心环境问题,了解环保知识。
现在进行第一环节:环保知识抢答!
“春节燃放烟花炮竹是环保还是不环保?”
“有人把垃圾塑料袋烧了,请问这是环保还是不环保?”
“生活中可回收资源主要有哪些?”(废纸、塑料、玻璃、金
属等)为保护蓝天,我们在出门时,应该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对吗?
……王勃:同学们,下面进行第二环节,说说自己的环保金点子。
同学1:将旧练习本中未用完的纸张装订起来,做草稿本
同学2:收集用过的草稿纸和旧作业本及试卷,重新加工可再使用。
同学3:在废报纸上练习写毛笔字和画国画。
同学4:夏天在家时,气温超过30度再开空调,并且固定在26度左右。
同学5:尽量不用一次性碗筷。
同学6:可以把洗脸、洗菜的水擦地板、冲马桶、浇花。
同学7:随手关上水龙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丁奇:为营造幽雅校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不乱扔废物,净化校园环境;不攀枝折花,爱护花草树木;杜绝浪费,节约能源;废物利用,平衡生态;捡脏护绿,还学校一片绿色;播撒绿色,创建绿色学校,共享幽雅校园。
……王勃: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准备的环保小标语。
汪慧娴:我是环保小卫士,和谐世界我来创!
胡娜:播种一颗环保的种子,开放出一朵生命之花。
李嘉琪:不要因为我们的行为让水龙头孤独而悲伤的流着眼泪。
叶洲:你忍心让我们这么美丽的地球,成为你的垃圾场吗?
査钰雯:天上鸟儿独飞,地上花儿垂暮,那是人类最好看到的美景。
余玥:种下环保之树,结出希望之果。
……王勃、丁奇:同学们,通过这次环保队会,我们又增添了不少环保知识。希望全体队员们积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双手为地球增添新绿,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爱护环境,人人都做环保小卫士。让我们关注生态环境,共享幽雅校园。
篇七:环保思政课教学设计
《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及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思路:
(结合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价值目标,介绍整门课程“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情况和思政元素的挖掘建设情况,1000字左右)环境生态学是一门集干扰因素识别、生态监测评价、生态修复治理、生态规划管理为一体的绿色元素浓郁的课程。依托河北农业大学的办学定位、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情分析和课程特点,制定了本课程的知识、能力和价值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识别和判断生态环境演化与生态修复的关键过程等。具备干扰因素分析判识、态监测和受损生态系统诊断、评价和生态修复、生态工程设计、生态规划与管理等能力:价值目标分三个层次,“形成正确的生态环境价值观”、“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提高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门课程从厚植生态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责任担当等方面下功夫,精选优秀思政案例,针对学生新思想、新诉求,将课程思政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有机结合,构建了课程思政教学,充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身心素质。
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就、依托青年群体关注的焦点、热点和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要求、依托本课程学科和专业的形成背景、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特别是所涉及的重大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成果,模范人物事迹,前瞻性成果等,围绕厚植生态文明、培养职业素养、树立责任使命的三条思政教育主线,从“两山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环保政策解读、榜样人物、国学经典、生态保护红线等方面,契合知识点挖掘思政素材,构建丰富多彩的素材库。目前,建立“生态文明”素材20+篇,“国学经典”素材10+篇,“责任担当”素材20+篇,“家国情怀”素材10+篇。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实现方式:
(介绍整门课程“课程思政”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如何与课程内容结合、思政教育的具体实现途径等,1000字左右)《环境生态学》具有基础知识范围广,理论性强的特点,课程思政设计重点从实践应用方面出发,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确定了厚植家国情怀、树立生态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责任担当四条思政教育主线。契合课程“干扰识别、监测评价、治理修复、规划管理”四个应用阶段,进行知识点分解,建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对应关联性,通过顶层设计,构建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库,采用新媒体教学模式和方法,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形2成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育融合路径,让绿水青山润物无声地入脑入心。
1.问题导入式
设计课堂教学,通过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引发思考,促进自我成长。如在讲授种群生态学部分时,引入云南亚洲象迁移事件,让同学们充分展开讨论,自然而然理解种群动态变化,并深刻体会此次实践中全社会的努力和态度,体会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实力担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生态文明。
2.画龙点睛式
通过引经据典、俗语谚语等耳熟能详的话语,更能引起共鸣。在讲授生物与环境关系时,解读《尔雅》、《管子》、《齐民要术》等著作中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论述,增强文化自信。
3.榜样引领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通过汲取榜样力量,助同学们树牢正确“三观”。在讲授生态监测方法与技术时,介绍中国生态系统网络建设过程,自然引出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榜样人物事迹和精神,引领同学们树立保护环境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对比分析式
有比较才有说服力,通过采取措施后不同时间跨度的比较,展示更有说服力的效果。如在介绍生态工程技术时,采用塞罕坝造林前后对比、区域海洋牧场建设前后对比,让同学们在掌握了生态工程技术的同时感悟环境生态工程对区域环境保护的重大贡献,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科技报国。
5.体验感悟式
百闻不如一见,在课后,通过布置自主完成的调研和设计任务,传递明底线,知敬畏、团结协作、质疑探索、良好职业素养的精神。
三、课程思政型案例:
(一)“干扰及其生态效应识别”知识点教案设计
1.章节概述
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点:干扰因素识别
本知识点为本课程“4问”结构(问题识别、问题评判、解决问题、预防问题)的第一问,即问题识别。
2.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经验:先修了环境学、化学等基础课程:学习了本课程生态学基础知识。
学生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3.教学内容
包括干扰的类型及特征、干扰的生态效应、适度干扰理论及应用等。重点:干扰的类型及特征、干扰的生态效应;难点:适度干扰理论。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干扰的类型、特征及识别方法,理解适度干扰理论。
能力目标:具备干扰因素分析判识能力。
价值目标:辩证思维,家国情怀;环境保护责任感、使命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5.教学手段和方法
利用学习通平台,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启发式授课。
6.思政素材
某水库富营养化案例:塞罕坝森林资源能否采伐的问题。
7.教学过程设计
8.课后作业
调查分析校园湖泊富营养化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判识其主要干扰因子,结合前沿文献,提出初步的解决对策。
9.教学评价与反思
进一步充实适度干扰理论的应用案例分析。
四、课程思政设成效:
(概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500字左右)本课程从育人目标、素材资源、授课方式等方面构建了课程思政教育三大体系。建立“榜样人物”素材10+篇,“国学经典”素材10+6篇,“职业素养、责任担当”素材20+篇,家国情怀素材10+篇。相关教研论文荣获2020年度河北农业大学教研论文1等奖;辐射示范作用,本课程也带动了《海洋生态修复》、《环境学》等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形成了良好的课程育人氛围。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过实习检验,掌握了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拨云见雾的辨析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
五、教学反思:
1.不断构思思政元素融合点,建立知识点和思政元素自然纽带,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2.平衡知识讲解和课程思政穿插的比重。
3.与时俱进,进一步挖掘、更新思政素材。
4.进一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升教学和育人效果提升。
5.站在“O0后”角度换位思考,做好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