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教研小论文(三篇)

发布时间:2022-07-01 09:10: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育教研小论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教育教研小论文(三篇)

 

  1 语文教育教研论文(三篇)

 第一篇 小学语文情感升温教学浅探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现象。常常表现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它的产生 是以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个人的需求为中介的。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此充分地调动学生情感,一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形成,有利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充分落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怎样才能充分在语文学科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呢?

 一、教师以“露”,调动学生情感

 情调是事物所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各种感情的性质。教材中的文章是各种题材的典范,它们所蕴涵的情感基调不尽相同,或高昂,或低回;或热烈,或沉郁;或

  2 急促,或舒缓,不尽相同。教师要把握好课文的感情基调,并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把它表现出来。教师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学生感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要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就能吸引学生、感动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达到“共 鸣”之效。教师可以在走进课堂那一瞬间或是在导入课文时就有所表露,根据不同的基调做出可做相应的动作、表情,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基调就有初步的感知。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课时,我哭丧这脸走进教室,在导入课文时我声音有些哽咽 ,学生受到影响也跟着有些异样——小脸上没了笑容,空气中好像弥漫着悲伤。就这样,我以我的情感把学生带到了和我相同的情感世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习课文,情感爆打下基础。假如把情感升温比作生火,那这一步是我刚刚把火点着。

 二.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体验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正如刘勰所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以感情著文,文章的字字句句都

  3 涌动着感情的溪流,跳动着感情的波澜。在教学时我们就要抓住文章中重点的字、词、段,在这些构成文章的“零件”中加于挖掘。在一年级下册《阳台上的小鸟》,我充分的把握住“飞来飞去”这个词语,问学生:“小鸟为什么会在雨中飞来飞去呢?”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答案很多,有说:“小鸟找不到家的。”,有说:“在雨中找自己的妈妈的”……学生情感阀门已被打开了。我接着问:“你觉得这只小鸟怎么样?”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很可怜。”我发现学生的表情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便引出“啊,可怜的小鸟!它肯定是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反复指导朗读。从读的语气中我可以充分地感觉到学生的情感被我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感情却很丰富,只要教师把握好教材,充分地挖掘,找到突破口,学生的情感是很容易被调动起来的,每个学生都在感受小鸟的可怜。如果把情感升温比作生火,那这一步是我不断的往火上添柴的阶段。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化学生情感

 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富

  4 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形象感知的情况下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调动学习的情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表现优势,利用图片、视频、音乐、图形、声音、影像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上一年级下册的《小英雄王二小》时,在我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王二小的勇敢与敌人的凶残后,接着把王二小纪念碑的图片展示出来,问学生:

 “看到王二小的纪念碑我们该怎么做?”,学生一起站了起来对着图片默哀致敬,在这时我乘机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音乐。我看到有的学生听着、听着,眼圈红了,当听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上摔死在大石头上”,学生的情感已无法自控,全部泪流满面了。我想学生的情感已别彻底激化了,对小英雄悲惨、崇敬、怀念之情,对敌人的憎恨之情全部涌上心头,此时哭出声来是这节课积压情感的最好宣泄方式了。如果把情感升温比作生火,那这一步是我借助多媒体手段往火上浇油的过程。

 四、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情感被激发后,如果不及时加于牵引,便会与现实生

  5 活无法接轨,产生差距,或者慢慢淡化。所以我们还要对情感进行处理,把产生的情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慢慢的通过积累学生的情感会变得很丰富。像学《阳台上的小鸟》时,我们就要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爱护小动物,给小动物一些关爱,和小动物有很深的感情。如果把情感升温比作生火,那这一步就是埋下火种。在学生的心中埋下永不灭的情感之火。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所以教师对情感调动得巧妙,就会带动学生的情感激化,那在语文的学习中一定是有效的学习。教学中,教师若能积极主动地融入感情,做个播火者,“点燃起许许多多的火堆”,引发学生的情感燃烧,就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状、如闻其声。那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是成功的。

 第二篇 语文情感教学之我见 内容提要:没有感情的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心灵涟漪……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情感加温,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让情

  6 感教学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浓浓的情意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开拓创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

  关键词:语文

  情感教育

  在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在语文学科领域里,人们也大力探索着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希望改变目前这种“少、慢、差、费”现象。我想在这里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谨以拙见抛砖引玉吧。

  从语文教育形势看,语文教学的情感教学虽然也提了很多年,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举个简单例子,按常理说,师生之情是逐渐深厚的,可长期以来有个怪现象:许多语文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疏远的,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是因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或者多半带有“畏”的成分,真正的情感是达不到的。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流于表面的、肤浅的,更谈不上关心爱护;而因为学生不遵守纪律或偶尔的不敬造成师生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学生的情感是麻木的,对老师的辛勤劳动视而不见,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清不楚,更别说报答,对同学毫不关心,对什么都没有热情。这样的学生,教师再不用情感去打动他们,后果不堪设想。

  7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应该是改善和发展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持正确的态度和体验,这样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这种需要说白了就是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和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中产生。”哥白尼对天文学的不懈追求,自己说是源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涨和鼓舞”。“兴趣与爱好就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它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探索追求真理”(华东师大《心理学》)。这就是说追求真理,学习知识,钻研学问都需要情感。法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认为:人是发展与教育的过程,经过若干阶段才真正成为人,所以需要借助种种作用来促进成长,教育的目的是用情感来促使学生个性化,加强人与人的接近和合作,因此,教育应该辅导学生感情的发展。

  从学科本身来看,虽然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同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形象性、综合性等特点,使语文学科不可避免地具备各种情感等非智力

  8 因素。因而,无论新旧大纲都强调它的人文性。这表明语文教育的目标,不应再一味追求培养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培养具有独立判断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素质教育把人文教育提到了关键位置。人文教育的核心我认为就是情感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把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用什么去唤醒学生?情感是最好的武器。

 我这里所指的语文情感教学,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师生情深,是学习语文的催化剂

  中学生正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阶段,反抗意识、破坏意识特强,如果教师不以情感去打动学生,引导学生,而老是采用高压手段,必然会造成师生矛盾加剧,也不能体现素质教育提倡的人文精神,发现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师生间保持正常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必需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心甘情愿地为学生付出一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自会热爱和尊敬老师,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中间,老师是主体,不仅体现地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更体现在课后你改作业的一圈一点,你的一笑一怒,一次轻声的问候,一下柔和的抚摸,都可能改变你在学生中的印象,

  9 甚至影响他的一生。很多都认为这道理很简单,甚至有人认为这与语文教学没有根本的联系。这些想法都是天真的,荒谬的。

  二、教学手法的情感,是调动学生兴趣的妙招

  教学手法的情感 这是情感教学较高级的形式,是教师需认真研究的。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1、 充分使用多种教具,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具,用以增加直观性、生动形象性,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

 如学习《简.爱》选段,就可以先看电影《简.爱》,这样对主人公的形象有更深的了解;选放圆明圆遗址.希腊古城废墟幻灯片,一定有利于《废墟》的教学。学生的情感被提到了高潮,学习兴趣高涨,教学定会事半功倍。

  2、扩展课本知识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增添乐趣。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点科学知识,生活小常识,一两句或整首诗词,欣赏名篇名著,有助于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更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且有无穷乐趣。这样以课本教学带动课外知识的学习,又以课外知识的补充促进课本教学任务的完成,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3、教学语言生动、丰富 语调适当,语气适度,词语丰富,幽默风趣,就象说书艺人的鼓琴之类,是

  10 对教学内容的有力陪衬,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有力的武器。若果教师教学语言干瘪无味,象老和尚念经,只会把篇篇情感丰富的好文章教得七零八落。学生再也不把教师奉为神明,一见语文课就哀声叹气,一会儿就“魂”飞“魄”散,完全失去兴趣。

  4、课堂结构灵活多样 依据文章本身特点及学生理解能力与兴趣点,选准课堂教学切入点,力争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做到既环环相扣, 又有张有弛,把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充分体现出来。采用多种形式的竞赛,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学风,在竞争中进步。或把课文改编成小品、剧本,师生共同表演,让学生从中体会文中的深刻含义,受到启发和教育。当然,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课堂结构,都应该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使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兴趣,克服困难,学好语文。

 三、和课文内容共鸣,擦出思想的火花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主要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通过什么交流?主要还是课文的思想内容。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

  11 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

  12

  在学习《陌上桑》这篇课文时,我说道:“太守调戏罗敷,足见其荒淫无耻,卑鄙下流,这种做法是对罗敷美的亵渎……”有一位同学当即站起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能喜欢罗敷,为什么太守就不行呢?是不是我们戴上了有色眼睛呢?凡是封建官僚都是坏人呢?只不过太守表达感情的方式过于率真和鲁莽罢了,怎么能说他荒淫无耻呢?”一时间同学们热情高涨起来,形成两派,经过争论,基本同意了我的看法。我又趁机解决了几个问题,一堂课就这样轻松完成了。

  四、热爱生活,让之成为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

  语文学科确实与生活联系得很直接、很紧密。根据这一特点,尽量把课本知识、把写作放到社会生活这个大课本、大课堂、大学校中去上,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获取第一手感性材料,从中去感悟人生的真谛、知识的可贵、世界的精彩。在教学中我把课本内容向学生的生活迁移。在学习舒婷的《致橡树...

推荐访问:语文教育教研小论文(三篇) 教研 语文教育 三篇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