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传承创新(完整),供大家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有效防范化解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筑牢了国家安全屏障。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与实践,鲜明体现出党的国家安全思想历史传承、实践创造和理论升华的辩证统一和必然逻辑。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传承与理论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创建就有了国家安全思想的萌芽,并在革命斗争中生根,在新中国成立后发轫,在历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筹帷幄中丰富发展,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中创新升华。毛泽东同志始终把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独立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对国家安全问题保持高度警觉。毛泽东思想回答和解决了中国这样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顶住外部超级大国威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系列重大挑战,牢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基石。邓小平理论揭示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如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维护国家安全,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演变的一次重大转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问题,是党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一次重大创新。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利益问题,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
进入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并作出了系列部署和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的论述和实践,科学回答了在国家由大向强阶段如何有效应对内外挑战,如何积极引导和塑造有利的发展环境,跨过和平发展门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党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创新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将其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境界。
在党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演进发展和丰富实践中,其不变的灵魂和基调,是始终保持了实践性与科学性、全面性与系统性、和平性与防御性、战略性与战术性、引导性和塑造性的高度辩证统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经过丰富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有效的、全面系统的、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宗旨的、有旺盛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国家安全科学理论体系。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脉络与创新
国家安全问题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国家在不同阶段面临着具有不同特点的挑战和威胁,必然要求通过不断的实践创造予以应对。毛泽东同志清醒判断来自各方面的威胁,通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大力加强国家安全能力、综合运用政治军事和外交手段、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促进反美反苏国际统一战线等,让新中国巍然屹立世界东方。邓小平根据对时代条件的科学分析,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国家安全中的国家利益导向,强调要通过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来。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国家间竞争已转变为综合国力竞争、要注重增强国家战略能力等重要判断,强化了对国家安全事务统筹管理的力度。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拓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为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和平发展面临外部风险和挑战急剧上升,非传统安全问题大量出现并与传统安全问题交杂,围绕领土领海领空的斗争更加复杂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全面总结党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首次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国家安全法》完整界定国家安全的范畴,强调“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况,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从法律上确定了总体安全观的准确内涵。按照总体安全观要求,围绕维护新时代国家安全的道路、体制、经济、强军、底线思维和引导塑造等,进行了丰富而卓有成效的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实践。
可以通过一组数字来说明党的国家安全战略实践创新的历程。在十四大之前,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多使用安全概念,并未明确使用“国家安全”。十四大报告首次使用国家安全概念,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在三处使用国家安全概念,十七大报告五次使用国家安全概念,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分别六次、十八次使用国家安全概念。这组数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对国家安全问题认识和实践的创新历程。从生存之战,到发展安全,再到实现由大向强的历史跨越,党的国家安全思想实现了不同阶段的理论升华。
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四个自信”的时代魅力,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而应运而生的,是基于对人民群众幸福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而形成的,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而形成的,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涵养中对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国家安全思想的集大成与再升华。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