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关于“七五”普法工作调研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为深入了解“七五”法治宣传教育决议的贯彻情况,认真总结“七五”普法工作,推进“八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2022年2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山率调研组对我市“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走访了太白公园“法治文化长廊”、国网江油市供电公司、青莲镇太华村和青莲镇综治中心,深入了解基层普法、依法治企和法律服务工作;
在市司法局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市司法局、国网江油市供电公司、文广旅局等与会单位关于“七五”普法工作的情况汇报以及对“八五”普法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的方式,对我市“七五”普法工作情况有了较为详实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五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下,我市按照“普治并举、整体部署、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广泛深入开展普法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先后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法治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被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省司法厅表彰为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
(一)党委领导、齐抓共管,增强普法教育保障。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市委领导牵头的普法守法协调小组,科学编制“七五”普法《规划》,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听取汇报,表扬先进,形成了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责任落实到位。把“七五”普法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和各级各单位工作目标,作为一项硬任务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奖惩。加强督导考核,定期不定期进行专项督查,对认识不够、履职不主动、措施不力的严格追究责任,确保了普法工作责任的有效落实。三是保障措施到位。成立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挑选各行业专家型骨干会员和高校专家教授组成“法律服务专家库”。市财政将普法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对普法工作给予强有力保障。
(二)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提高普法教育针对性。把握“七五”普法的重点对象,以“法律七进”为载体,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重点对象法治教育覆盖面达100%。一是着力推进“法律进机关”,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制度化。坚持集中学法,实行中心组学法、常委会常务会会前学法、领导干部大会学法和专题学法,累计组织开展集中(专题)学法84次。坚持年度述法制度,督促领导干部自觉学法用法。二是着力推进“法律进学校”,青少年学法多样化。我市所有学校都聘请了法治副校长,开展学校法治宣传、讲座、报告会、法治教育课等活动1026场次,开展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1500余次。深入开展法治示范学校创建工作,2017年,胜利街小学、太白小学被评为全省“依法治理”示范校。三是着力推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村(居)民学法实用化。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治培训,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法治文艺节目汇演等240余次。充分利用“农民夜校”等载体对基层干部和群众进行法治培训;
成立法律宣讲小组,对居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进行宣讲,累计举办村(社区)干部法治培训班80期。四是着力推进“法律进企业、进单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具体化。组织人员深入到企业、建筑工地,通过图文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宣传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提高了企业职工的法律素质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五是着力推进“法律进寺庙”,僧尼学法常态化。深入开展“法律进宗教场所”活动和政策知识宣传活动16次,发放《宗教事务条例》《四川省宗教事务条例》《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宣传资料12000余份,受教育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34000余人。
(三)创新载体、建强阵地,弘扬法治文化精神。一是创新法治宣传载体。创新开展“法治周周行”活动,在全绵阳市得到广泛推广。创新开办“法律夜市”,有效满足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以外群众的法律咨询需求,2020年,“法律夜市”被省厅表扬为“七五普法”特色亮点点位。二是强化法治宣传媒体。坚持多媒体、多层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设《法在身边》电视栏目、《法治江油》广播节目,拍摄法治微电影,编发法治短信和手机报,运用“两微一网一平台”打造普法宣传新媒体矩阵。五年来,播出《法在身边》电视节目102期,《法治江油》广播节目698期,发送法治手机报110余期。三是积极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创新开展法治文艺巡演和书法美术作品展览、法治江油电视大赛,拍摄播放普法栏目剧、法治微电影,创作传唱法治歌曲等多角度多方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每年“12.4”国家宪法日开展大型法治文艺演出,同时利用科技、游戏等进行普法,增强群众法律素养和法治建设认同感。四是积极营造浓厚法治氛围。2019年,对法治公园进行升级打造,新增了法治雕像、宪法长廊、中国法制史浮雕墙等景观。2020年,在太白公园建设了法治文化长廊,让法治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四)普治结合、依法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一是深入开展法治创建。积极开展法治示范创建活动,2017年12月,我市义新镇白庙社区等14个村社区被评为“绵阳市法治示范村(社区)”。对青莲镇中河村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检查,充分保护好民主法治示范创建的成果。二是政法机关扎实推进公正司法。市法院实施“智慧执行”系统建设,依托执行指挥中心,通过手机这一单兵载体实现移动执行、移动办案,这一做法得到省法院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市检察院打造了“智慧检务”,在2019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研讨会暨2019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成果展上获得“2019智慧检务创新案例”和“智慧检务十大创新产品”两项奖牌。市公安局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创造了"两项运行机制改革"江油样本。市司法局建立了社区矫正监管“江油模式”,实现了“矫正调查评估无缝对接”。三是全面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创新“2345”工作模式,搭建“1+6+N”矛盾纠纷集中分流化解平台,建立“136”法律服务体系,为改革发展大局创造良好法治环境。创新开展城区“三无”小区依法治理,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工作推进会、省法学会系统培训暨基层法学会“实体化实战化”建设推进会相继在江油市召开,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对江油法学会工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普法责任制落实不到位。“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未严格落实,部分乡镇和部门对“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认识不到位,认为普法工作只是司法行政部门的事,没有结合日常工作开展法治宣传。一些村(社区)未严格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制度,经费保障不足。
(二)普法形式较为单一。大部分乡镇、村社区日常普法大多采取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摆摊设点等方式,受众人员有限,普法效果一般,满足不了不同群众的法律需求。
(三)群众法治意识还不足。一些群众对普法工作关注度不高,学法不够积极主动,还是抱着遇事找人不找法,信法不如信访,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态度,缺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工作建议
为推动我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切实增强“八五”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各尽其职,党委领导下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二)创新普法形式,提高工作质量。准确把握法治宣传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创新宣传载体,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法治文化的挖掘、培育和打造,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把法治宣传的触角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三)加大经费投入,强化队伍建设。积极落实普法工作经费,推动建立本级财政预算动态增长机制。加强专兼职普法队伍建设,提升普法队伍的宣讲水平。
(四)加强监督检查,健全评估体系。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度,提高普法工作在年度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做好我市普法规划中期评估督导和终期检查验收,加强检查结果的运用,确保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
推荐访问:普法 市人 监察 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关于“七五”普法工作调研报告 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关于 “七五”普法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