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加快建设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建功立业——在工会五届五次全委会上工作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去年工作情况和2022年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一、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富成效的一年。全市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紧扣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强化职工思想引领,履行维权服务职责,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一)强化职工思想引领,“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大讲堂宣传宣讲活动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550场次,20多万职工参与,社会影响广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工会网络平台建设,有力管控工会意识形态阵地。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全省职工(网络)宣讲*选拔赛、“中国梦、劳动美-劳动颂歌献给党”职工原创微视频征集,全网关注度93.3万人次,市总推荐的《民心安天下》《大楚警礼》微视频获得全总职工微视频原创作品优秀奖。
(二)强化党史学习教育,为民服务更加用心用情。广泛宣传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组织开展全市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健步走活动,市“四大家”领导以及13000余名职工参加;
举办全市职工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庆祝建党100周年诵读会、“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作品征集系列活动,4万多名职工参加。立足小切口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市筹资228万元开展“送清凉”活动,慰问职工90151人次,建立清凉驿站 42 个;
筹资193万元帮助544个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上学、就业;
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行动40场次,服务职工2万多人次;
开展女职工技能培训2000多人次,为全市300名困难女职工免费体检、购买安康保险;
举办相亲交友活动45场,参与职工5000多人次。市总领办的11件实事全部完成。
(三)强化服务中心大局,工会工作更加有为有位。助力打赢“德尔塔”病毒阻击战,全市组织200多名工会干部下沉社区开展防疫工作,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服务;
筹措资金393万元,慰问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4000多人,为重点骨干企业和重大工建项目赠送4000余份爱心防疫包,惠及职工11万人;
扎实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进企业”活动,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复工复产防疫措施,促进全市经济行稳致远。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组建志愿服务队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定期调研指导综治联系点工作,做好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工会爱心消费扶贫工作,争取省总专项补助资金556万元,市总配套补助56万元,带动全市用好职工福利政策购买我省农副产品1.8亿元。落实小微企业工会经费支持政策,全年返还工会经费715万元,惠及1752个小微企业,推动了企业健康发展。
(四)强化职工建功立业,创造激情更加释放迸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全年推荐评选全国“五一劳动奖”3个,湖北“五一劳动奖”13个,授予*市“五一劳动奖”48个。组织145名劳模和优秀职工疗休养,筹资5.3万元为53名全国劳模进行体检,为161名困难劳模发放260万多元补助金,慰问劳模18余万元。广泛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劳动和技能竞赛,紧紧围绕优化政务服务和汽车零部件、石油装备、绿色能源、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双创”大赛、行业对抗赛,涉及技能竞赛项目70多个,吸引3000多家单位、40多万名职工参与,我市山鹰纸业、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松滋经济开发区等3个优质项目被纳入全省劳动竞赛示范引领项目。充分发挥工会牵头抓总作用,扎实推进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培育省、市级示范性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2家,培育优秀创新成果65个,评选“荆楚工匠”“*工匠”11人,选树省、市级带徒名师20人和学习型职工30人,建立了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的5大体系,建成产业工人培训基地9个,拓宽了职工职业培训、竞赛、评价、激励、支撑模式,受到了省产改协调小组的通报表扬,有3篇材料编入了全省试点案例。
(五)强化维权服务职责,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帮扶、大关爱”活动,全市筹措资金800多万元开展“两节”送慰问活动,走访困难职工13000多人次;
筹措100多万元,开展服务外地职工就地过年和“稳岗留工”专项行动,慰问外来务工人员8000多人;
开展“春风送岗”就业援助招聘会,提供岗位548个,招聘4211人。推进工会会员小额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累计发放工会会员小额贷款757笔7649万元。推进全市“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县市区全覆盖,建立调解员队伍33人,共受理劳动争议调解案件89件,结案85件,达成调解协议41件,为职工和企业争取合法经济利益400余万元。全年信访接待职工群众253人次,提供劳动争议调解咨询服务516次,受理劳动争议诉调案件233件,办结197件,达成调解协议5件,为职工争取合法经济利益51.99万元。推进工会服务职工阵地建设,文化宫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户外职工爱心驿站73家、爱心母婴室55家、职工子女托管中心28家、外出务工服务站点10家,把形式多样的工会服务送到职工群体身边。
(六)强化工会自身建设,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夯实。实施全市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大力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攻坚行动和“关爱服务月”活动,在全省率先成立网约送餐员工会联合会,3.3万名网约送餐员、货车司机等新业态群体加入工会组织,入会率达到68%。成立全市道路运输与物流工会联合会,新增建会企业17家,新增会员570多人,新建“司机之家”5家。积极开展基层优秀集体、个人推荐选树活动,全市评选出市级“模范职工之家”46家、“模范职工小家”22家、“最美娘家人”29名、“最美送餐员”20名。强化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组织召开全市工会主要领导抓基层述职报告会,为全市39家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发放津贴92400元,评选表彰第二届优秀职工代表提案20个,推行家政服务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修订完善工会协理员管理办法,畅通工会协理员晋升通道,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得到有效增强。
(七)强化从严治党管会,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建设有力推进。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管会各项要求,推动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扎实做好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工作。认真开展“思想破冰大研讨” “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反复查摆检视问题,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推动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工会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深入基层开展“四联三促”活动,组织职工广泛开展“职工说了算”测评工作,得到全市职工群众广泛好评。统筹全市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全年培训基层工会干部3000多人次,提升了服务职工的能力素质。加强工会经审和财务工作。强化工会财务资产管理,推进预算编制执行规范化,工会经费税务代收实现8620万元,超额完成省总下达的任务。加强工会经审工作制度机制建设,在全省创新地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纳入经审工作范畴,加大了工会经费审计整改力度,基层工会经费管理更加规范。
一年来,全会上下奋勇拼搏、砥砺前行,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协同发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平安建设、学法普法、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机要保密等工作扎实有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会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在服务中心大局的手段上载体不多,在服务职工的方式方法上与新形势下职工群众的诉求还不相适应,还有部分小微企业职工、新业态从业人员没有加入工会组织中来,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不足、工会干部的能力不强等问题,这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是建设*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开局起步之年。全市工会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服务“五区五中心”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职工思想武装,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为奋力冲刺三千亿、加快建设*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凝聚强大合力,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 紧扣喜迎党的二十大主线,不断强化职工思想引领
一是喜迎党的二十大。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全省职工(网络)宣讲*选拔赛和主题征文评选活动。组织全市工会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万企”活动,建立市级理论宣讲库,推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不断引导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工会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大力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道德模范”“最美职工”选树活动,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大力推动“职工书屋”规范化、便捷化、电子化建设,积极选树推荐全国、省、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高标准举办职工交友读书系列活动,发掘推荐、宣传一批优秀阅读组织团体、读书成才个人,努力把职工书屋建成精神文化家园。常态化征集“工”字文艺作品,打造“荆江之春职工艺术节、荆江之秋职工体育节”升级版,重点筹办五一“中国梦、劳动美”职工文艺汇演,展现全市职工的新时代风采,持续唱响主旋律。
三是把牢意识形态主动权。严格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学习、定期研判、定期上报工会意识形态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工会系统意识形态领域和职工思想状况的分析研判,做好工会网站、微信公众号、QQ工作群等阵地的管控,确保网络舆情信息全掌握、零失控,负面舆情不蔓延、不发酵。持续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引导职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紧扣服务“五区五中心”建设,不断激励职工建功立业
一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开展庆“五一”暨劳模表彰活动,评选表彰全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00名,推荐评选一批全国、湖北省五一劳动奖、“荆楚工匠”和“*能人”。整合部门、企业、社会等各方资源,探索“工会+”服务劳模、工匠的工作模式,全方位关心职工成长成才。大力宣传劳模、工匠诚实劳动、勇于创新的感人故事,开展“e有绝活”全市职工短视频征集活动,用网络抖音方式讲好技能人才故事,展现新时代劳动者的风采,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
二是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紧紧围绕“五区五中心”建设和“4611”现代产业体系,广泛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劳动和技能竞赛,重点在智能家电、汽车零部件、轻工建材等行业,深入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和创业创新大赛;
围绕全市道路桥梁、水利设施、港口码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广泛开展“五比一创”竞赛活动,推动精品工程、优质工程建设。在全市各类工业园区广泛开展“建功新时代、有为在园区”主题劳动竞赛。在高毒、高危和高密集型企业和50人以上非公企业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全力服务中心大局。紧盯全市奋斗目标,主动担当作为,强化“工业优先、招商优先、项目优先、环境优先”意识,全力服务好“四大会战”。动员全市工会干部以“第一力度”抓招商,推动大员挂帅、专员驻点、全员出击。选派优秀工会干部包保服务“双千”企业,做到“十问十帮”,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职工爱心消费助农兴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把握重点、抓住关键,统筹做好平安建设、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机要保密、绩效考核、老干、档案管理、援疆援藏等工作,为*发展贡献工会力量。
(三)紧扣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不断提升职工维权服务质效
一是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引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风险防范化解“两手抓”,切实把“五个坚决”落到实处,维护好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深入做好信访与维权维稳工作,健全劳动关系风险监测、分析、预防、处置长效机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围绕“五一”“十一”重要节日,党的二十大、省党代会等重要会议时间节点,开展全市职工队伍稳定风险排查化解行动,联合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及时研判劳动领域风险隐患,积极做好涉工舆情处置工作,有力维护全市职工队伍稳定,确保做到“五个不发生”。
二是建立健全职工维权机制。主动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协调劳动关系的政策措施,健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深化集体协商专项行动,狠抓典型培育,全年新增集体协商企业不少于100家,协商率达到80%以上。扎实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加强新修订《工会法》的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提升广大职工法律素质。深入开展“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主题活动,开展“聚合力、促发展”职工代表提案征集,引导职工为企业献计献策。深入推进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力争规模以上企业建制率达85%以上。
三是改进服务职工群众方式。坚持普惠特惠结合,加大常态化帮扶力度,巩固拓展解困脱困工作成果,推动解困脱困与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有效衔接,完善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监测预警和预防返困机制,确保广大职工不返贫不返困。做好全省工会“*工惠”手机APP程序推广应用的相关工作,实现“劳模管理、交友联谊、会员管理、文体活动”等工会业务线上线下紧密结合,让职工普惠性服务更加便捷。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服务职工效能,推进“爱心驿站” “爱心母婴室”“职工子女托管中心” “司机之家”“职工心灵加油站”“骑手之家”等服务职工阵地建设。大力开展单身青年职工交友活动和女职工关爱行动,推进“健康职工、幸福企业”创建活动,深化企业职工健康食堂、健康宿舍建设,推动广大职工共享美好生活。
(四)紧扣群团组织改革要求,不断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
一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巩固“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成果,加大产改向非公企业延伸覆盖力度,推动“五大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把更多的农民工培育成新时代产业工人,把技术工人培育成产业工人中的中坚力量,形成一批示范典型,不断扩大改革综合效应。坚持履行牵头责任,压实协调小组各部门责任,重点拓展产业工人技能竞赛和技能培训体系,完善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深入推进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工匠型高技能人才培训,培育选树一批“荆楚工匠”。持续开展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和“名师带徒”活动,命名市级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0家、“带徒名师”30名、“学习型职工”60名。
二是提升工会组织改革质效。坚持增“三性”去“四化”,持续深化工会改革,重点加强县级工会和市直产业工会组织建设,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领导机制和运行方式改革,激活“小三级”工会的神经末梢,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动力。强化基层工会“六有”规范化建设,培育和选树100家基层工会规范化典型。大力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的工作模式,不断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在保持百人以上企业建会入会率达100%基础上,向50人及以下非公企业延伸。深入开展“工会干部培训月”和规模以上企业研讨会活动,全年对全市优秀职工代表、工会协理员、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不低于1000人次。完善县市区工会工作考核机制,全面推广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津贴制度,加强工会协理员队伍管理教育,不断夯实工会基层基础。
三是推进新业态群体工会工作。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三新”领域就业群体,重点推进货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送餐员等重点群体建会入会工作。聚焦新业态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开展走访慰问、扶贫帮困工作,组织开展金蓝领、月嫂、家政等职业技能培训,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把他们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团结在党的周围,确保全市新业态群体建会率不低于65%。围绕“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工作目标,在做实建会入会、服务关爱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思想引领、素质提升、权益保障等工作。争取党政部门的支持,充分发挥产业工会、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的作用,推动平台经济、关联企业与工会或劳动者就劳动报酬、支付周期、休息休假和职业安全等开展平等协商,努力打造新就业群体维权服务品牌。
(五)紧扣工会系统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刻领悟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特别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成功经验和宝贵启示,全面推进工会系统党的各项建设,持续打造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的政治机关。全面落实理论学习制度,切实抓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主题党日,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做到学深悟透、真信笃行。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加强对党忠诚教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落地落实。
二是突出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巩固“大研讨”和“双优化”活动成果,着力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准配强基层工会干部。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工会干部的必修课,统筹抓好基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四联三促”联系职工活动,不断提升机关工会干部服务职工能力素质,真正把广大工会干部培养为职工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三是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贯彻市纪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各项要求,自觉接受和大力支持派驻纪检组监督执纪,把政治监督做深抓实、融入日常。加强工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管控,着力查找工会风险点并制订防范措施,进一步规范工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工会经费使用绩效。依法依规加强工会资产监督管理,深入推进工会系统经费审计工作,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阳光工会、清廉工会。
2022年,让我们在市委和省总工会正确领导下,继续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牢固树立“开局就是决战”的意识,保持“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断创造新业绩,努力实现新突破,奋力开创建设*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