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当前就业压力(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2-07-02 11:10: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当前就业压力(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当前就业压力(范文推荐)

 

 图表索引

 图 1:今年以来城镇失业率大幅上升

 ........................................................................... 4 图 2:中采 PMI 就业指标

 .............................................................................................. 5 图 3:三大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

 ............................................................................... 5 图 4:城镇非私营企业的就业结构

 ............................................................................... 6 图 5:私营企业的就业情况

 ........................................................................................... 6 图 6:工业各细分行业的就业人数

 ............................................................................... 7 图 7:就业是工业景气的滞后指标

 ............................................................................... 8 图 8:经济活动人口:预测值(截至 2025 年)与公布值

 ......................................... 9 图 9:经济活动人口:预测增速(截至 2025 年)

 ..................................................... 9 图 10:脱离教育人数法估算思路

 ............................................................................... 10 图 11:各教育阶段毕业生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压力逐年缓解

 ............................... 11 图 12:根据预测结果,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逐年提高

 ............................................... 11 图 13:各年龄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函数

 ....................................................................... 12 图 14:未来每年自愿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预测(不含失业)

 ............................ 12 图 15: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就业压力可能凸显

 ....................................................... 13

 就业压力已初步上来,稳定就业将成为后续的经济关键点与重要政策目标。新 冠疫情以来,宏观经济景气度与企业经营状况急剧变化,特别是集中在下游消费 类、出口类行业的多数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更为显著。1-2月,由于建筑施工活动停滞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3.5%;由于物流与渠道停摆、终端零售与餐饮商户暂停营业,消费品零售规模同比收缩20.5%;由于销售环境约束,房地产销售仅实现了去年同期六成的规模。在这种情形下,供给侧也受到巨大冲击,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38.3%,特别是集中在下游消费类、出口类行业的多数中小企业在疫情冲击下盈利恶化更为迅速,即使在疫情冲击结束之后,短期内可能也难以恢复到原有的增长水平。因此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是未来经济关键点之一,而就业和中小企业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即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稳定性。随着就业压力的显性化,稳定就业将成为后续一个重要政策目标。

 图1:今年以来城镇失业率大幅上升 6.50

  %

  6.00

 5.50

 5.00

 4.50

 4.00

 城镇调查失业率 就业人员调查失业率:25-59岁 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

 数据来源:W ind ,

  常用的就业指标反映出哪些信息?2020年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由去年底的 5.2%攀升到6.2%;即使在就业压力相对小的两个领域:31个大城市与25-29岁中青年,失业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就业人数方面,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下降 37.9%,去年表现已经比较差的失业人员再就业与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今年 2月的降幅分别为36.8%与34.8%。中采PMI指标显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就业情况在今年1-2月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其中建筑业下降最快,制造业次之,但降幅都比较显著。

 2018/01 2018/02 2018/03 2018/04 2018/05 2018/06 2018/07 2018/08 2018/09 2018/10 2018/11 2018/12 2019/01 2019/02 2019/03 2019/04 2019/05 2019/06 2019/07 2019/08 2019/09 2019/10 2019/11 2019/12 2020/01 2020/02

 图2:中采PMI就业指标 57.00 %

  55.00

 53.00

 51.00

 49.00

 47.00

 45.00

 PMI:建筑业:从业人员 PMI:服务业:从业人员 PMI:从业人员

 数据来源:W ind ,

  除直观的就业指标之外,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与就业人群周平均工作时间也从侧面印证了就业情况的急剧恶化。一是今年1-2月,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增速攀升到 76.7%,同期失业保险与养老保险的收入增速下降到-10%以上;二是在就业人群 中,平均周工作时间也从46.7下降到40.2%,这也符合我们在《从发电量看劳动密 集型行业对经济的影响》中指出的,复工复产率的提升不代表生产效率的等幅度提升。

 我国哪些领域吸纳就业的能力最强?目前就业结构呈现出哪些特征?三大产业的就业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逐年下降,目前已经是吸纳劳动力人数 最少的产业部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在2012年触顶,随后每年不断回落,而三产就业人数则持续创出新高。2018年,三大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26.1%、27.6%与 46.3%。

 图3:三大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

 45,000.00 万人

  40,000.00

 35,000.00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就业人员:第一产业 就业人员:第二产业 就业人员:第三产业 数据来源:W ind ,

 2013/06 2013/09 2013/12 2014/03 2014/06 2014/09 2014/12 2015/03 2015/06 2015/09 2015/12 2016/03 2016/06 2016/09 2016/12 2017/03 2017/06 2017/09 2017/12 2018/03 2018/06 2018/09 2018/12 2019/03 2019/06 2019/09 2019/12 2020/03199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8

 进一步深入到产业内部,不同大类行业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私营部门与非私营部门之间的就业结构又各不相同。首先,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就业结 构由乡村为主向城镇为主逐年演化,目前城镇就业在全部就业人员中占比57.1%,这一比例在2000年仅为32%。其次,就城镇就业来说,私营部门(私营企业与个人)吸纳就业人数是非私营部门的1.41倍,且这一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第三,不同领域中各行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存在差异,例如在城镇非私营企业中,就业占比最高的四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24.2%)、建筑业(15.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组织(10.5%)与教育业(10.1%),涵盖了全部城镇非私营就业的60%以上。而城镇私营部门就业则更多地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40.3%)、制造业 (1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3%)与住宿和餐饮业(8.8%)。乡村私营部门的就业结构也比较类似,只是比例略有差异,特别是制造业就业占比21.3%,明显高于城镇私营部门。

 图4:城镇非私营企业的就业结构 30.00

  %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制造业 建筑业 交运仓储 批发零售 住宿餐饮 租赁服务 其他服务

 数据来源:W ind ,

  图5:私营企业的就业情况 45.00

  %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制造业 建筑业 交运仓储 批发零售 住宿餐饮 租赁服务 其他服务

 数据来源:W ind ,

 在就业吸纳能力最强的制造业领域,也存在细分行业的结构性差异。例如,下 游行业往往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一方面下游行业包含了上游产业链的产值创造部分,因此产值规模更高,另一方面我国的上游工业往往具有资本密集特征,下游工业表现出更显著的劳动密集特征。正因如此,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更多地集中在下游领域,如电子通信制造、电气机械、汽车制造、非金属建材与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合计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34.5%。从今年2月就业人口的变化情况来看,多个行业的用工人数同比下滑,如可选消费、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与公用事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受到贸易需求收缩与下游行业加速出清两方面因素影响,采矿、出口与低端消费领域的用工人数降幅最为显著。

 图6:工业各细分行业的就业人数 800 万人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电电汽非通化金专煤纺电橡纺农黑医皮食有文酒交家造仪石木印石水化燃开有黑非其金烟废其子气车金用工属用炭织力胶织副色药革品色体类运具纸器油材刷化生纤气采色色金他属草弃他 通机制属设制制设开业热塑服食冶制制制冶用饮设制

 仪煤加业开产制生辅采采属制制制资采 信械造建备造品备采 力料装品炼造鞋造炼品料备造 表炭工 采供造产助矿矿采造品品源矿 材 应 矿 数据来源:W ind ,

 自供给侧改革以来,就业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加速转移,并更多地进入个体与私营经济。就业是经济的滞后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就业增速大约滞后于收入一年左右,自2018年起持续进入下降通道,今年1-2月更是达到了-6.4%的降幅。但三产的就业吸纳能力自2019年开始已经急剧下降,疫情中更是受到极大冲击,就业压力甚至高于第二产业。

 图7:就业是工业景气的滞后指标 40.00 % % 12.00 10.00 30.00

 20.00

 10.00

 0.00

 -10.00

 -20.00 8.00 6.00 4.00 2.00 0.00 -2.00 -4.00 -6.00 -8.00

 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增速 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目增速(右)

 数据来源:W ind ,

 未来劳动力供给压力如何:关于经济活动人口、毕业生规模、劳动力市场退出人群的测算。判断未来的就业压力,劳动力供给也是重要指标。经济活动人口指的是年龄在16岁及以上、实际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不包含在校学 生、退休人士与病残人士。经济活动人口为经济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了劳动力供 给,是衡量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就业压力的重要变量。这一指标由我国的人口基 数、年龄结构与劳动参与率来决定,相对客观、变动也比较缓慢,因此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另外,我们还需关注两个对经济活动人口形成重要影响的因素,一是各个教育阶段以毕业生形式向市场输送的劳动力供给,二是因劳动意愿下降等原因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群(这一因素不考虑失业,因经济活动人口本身包含了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失业人数变化并不影响经济活动人口的数量)。

 经济活动人口已经于2016年触顶(7.9-8.0亿),之后10年将面临长趋势下 降。我们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使用队列要素法对2011-2025年的的经 济活动人口进行预测。在预测过程中需要根据各个年龄段(级差为1岁)的死亡率对不同年龄的人口数加以调整,再考虑不同年龄的劳动参与率特征,逐年递推得到每年的经济活动人口。与统计局公布的2011-18年经济活动人口数量相对比,我们在2011-15年期间的预测误差控制在1%范围内,由于2010年死亡率与劳动参与率数据的有效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2016-18期间误差略有扩大,但仍然能够控制在2%左右,且经济活动人口的预测数据与统计公布数据同时在2016年见 顶,预测方法与预测结果体现出比较强的有效性。那么根据预测结果,经济活动人口自2017-2025年持续下降,且降幅每年扩大,到2020年之后平均每年下降400万人,降幅0.5%。预计到2025年,经济活动人口将由2018年的8.0亿左右下降到7.6亿左右。

 2006/01 2006/08 2007/03 2007/10 2008/05 2008/12 2009/07 2010/02 2010/09 2011/04 2011/11 2012/06 2013/01 2013/08 2014/03 2014/10 2015/05 2015/12 2016/07 2017/02 2017/09 2018/04 2018/11 2019/06 2020/01

 图8:经济活动人口:预测值(截至2025年)与公布值 850

 百万人

 800

 750

 700

 650

 600

 经济活动人口:预测数据 经济活动人口:公布数据

 数据来源:W ind ,

  图9:经济活动人口:预测增速(截至2025年)

 经济活动人口年度增速(预测)

 0.8%

 0.6%

 0.4%

 0.2%

 0.0%

 -0.2%

 -0.4%

 -0.6%

 -0.8%

 数据来源:W ind ,

 针对不同级别教育向市场输送劳动力供给的情形,我们使用张车伟(2016)的脱离教育人数法进行预测。由于目前我国实行9年义务教育,所有都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都至少经过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大学和研究生中的某一 个或几个阶段。因此,针对每一个阶段,可按照入学人数→辍学人数→毕业未升学人数→升入更高教育阶段人数几个步骤预测,最后将辍学与毕业未升学人数加总,得到每年各个教育阶段结束后向市场输送的新增劳动力数量。在预测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每个教育阶段的教育类别,以及各教育类别的招生数、毕业生数、在校生数、辍学(肄业)人数、教育年限,上一阶段的毕业生数与下一阶段的招生数,以及对应年龄阶段的死亡率。基于该种预测方法,我们可以对劳动力结构和质量变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E2 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 020E

 图10:脱离教育人数法估算思路 [1] (张车伟,2016)

 数据来源:张车伟( 2016 ),

  预测结果显示,各个教育阶段的毕业生向市场提供的劳动力规模在2015年见顶(1900万左右),随后快速下降。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规模底部大致出现在 2021年(1500万左右),2022-25年将缓速回升,预计2025年这一数据将为1600万。结构上看,高等教育(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生比重逐年上升,其中本科毕业生占比可能由2018年的39.2%提升到2025年的46.9%;初等教育 (小学)、初级中等教育(初中)、中等职业教育(中专)、高级中等教育(高 中)占比持续下降,预计高中以下(含)毕业生占比将很快回落到50%以内。从这一预测结果来看,未来各个教育阶段输送毕业生对劳动力市场...

推荐访问: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当前就业压力 角度看 劳动力 供给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