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部长研讨发言材料:关于对高质量发展理解和把握,供大家参考。
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2021年,恰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时。特殊时刻的两会,习近平接连强调“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1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内涵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要立足大局、抓住根本,看清长期趋势、遵循经济规律,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被短期经济指标的波动所左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二,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增强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应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第三,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直接表现。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度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遵循这一根本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二、矛盾关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也合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我们要学好、用好辩证法,审时度势,科学设计,以辩证思维来处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关系。
第一,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时、度、效”。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依据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做到相互促进、协同发力。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工作主线、基本路径、制度保障和具体着力点,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当前,我们既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又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统筹做好跨越关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正确把握实现长远目标和做好当前工作的关系,发扬钉钉子精神,把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做好做实。
第三,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破除无效供给,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表现为三大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其根源就在于生产要素配置扭曲,必须靠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要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推动形成市场决定要素配置的机制,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要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第四,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息息相关。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我们决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第五,正确把握维护公平与讲求效率的关系。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多亿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将做好做大的“蛋糕”公平合理地分好,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有机统一起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的积极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而且有利于提升全社会购买力,创造更大规模市场,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部门在自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对于县级组织部门来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就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自觉聚焦中心,突出攻坚重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担当。
第一,对标对表,形成谋发展的行动自觉。探索制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制度,坚持把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探索建立科级领导干部党的理论、党章党规党纪基本知识测试制度,将学习贯彻情况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县委巡察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持续加大红色资源挖掘整理保护力度,进一步整合红色资源,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党性教育基地,进一步拓宽思想教育平台。持续强化全县上下“跟着走”的意识,增强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和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能力。
第二,突出重点,筑牢抓发展的战斗堡垒。全面落实加强基层建设的有关要求。建立完善村级运转经费和乡村干部待遇保障刚性增长机制。探索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路径。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党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工程,全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持续抓实基层党建联系点示范点建设,推动基层建设和乡村治理整体提质。着力加强乡镇党政综合服务机构与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就近办”事项清单,推动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事项审批权限下沉到乡镇、受理权限下放到村(社区)。全面落实“支部建在乡村振兴一线”加快构建共筑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一线党建工作格局。
第三,选优配强,汇聚促发展的奋进力量。探索健全“知事识人”干部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干部智能化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制定完善领导干部家访制度,筑牢拒腐防变家庭防线。结合脱贫攻坚干部考察成果运用和明年换届,把一批优秀基层干部用起来。全面彻底打通县乡干部交流晋升通道,推动机关优秀干部向乡镇流动。出台具有比较有优势的人才引进政策,增强吸引力。建立高新项目储备库,争取引进更多“人才+资金+项目”的优质企业。建立人才需求库,持续开展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行动。主动对接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加大柔性引才和培才力度。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