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经历影响中职学生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吗(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07-03 10:30: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留守经历影响中职学生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吗(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留守经历影响中职学生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吗(完整文档)

 

 留守经历影响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吗 ——Does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Left Unattended Influence th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ttending School Admittance Exam,Droping out of School or Furthering Study: Based on Tracking Data of Two Provinces:Zhejiang,Shaanxi 作

 者:

 隋海梅/宋映泉

 作者简介:

 隋海梅,宋映泉,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871 隋海梅,女,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宋映泉,男,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原发信息: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 年第 20143 期 第 63-79 页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 2011 年和 2012 年浙江和陕西两省 106 所中职学校 7411 名高一年级学生的跟踪数据,分析了留守经历对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与其他儿童群体中参加过中考的学生比例、辍学率和打算上高职高专的学生比例存在差别;但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别,留守时间对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也无显著影响。因此,使用工具变量或者其他识别策略也许是这个领域研究的一个可能方向。

 Does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Left Unattended Influence th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ttending School Admittance Exam,Droping out of School or

 Furthering Study: Based on Tracking Data of Two Provinces:Zhejiang,Shaanxi

 关

 键

 词:

 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考学/辍学/升学

 期刊名称:

 《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

 2014 年 11 期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14)03-0063-1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最多流动人口的国家。根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流动人口①为22143 万人;同 2000 年人口普查相比,增加 10036 万人,增长 82.89%②。留守儿童是随着流动人口这一群体的产生而出现的。相当多的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中无力将子女带在身边,只能把他们留在老家——大多是农村,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指的是不随父母流动、留守在家的流动人口的未成年子女。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2010 年,我国 0~17 岁农村留守儿童规模达到 6102.55 万人,全国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农村留守儿童。[1]留守儿童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监护角色的缺失可能对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留守儿童成为同龄人中的弱势群体。因此,这一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的生活和受教育情况特别值得关注。

 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教育政策制定和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以往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是:首

 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基本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而对他们初中后的教育情况则鲜少涉及;其次,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心理发展等问题,而对他们其他方面的教育福利状况关注较少。那么,留守儿童在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福利状况怎样?留守儿童的教育福利是否受到其留守经历的影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哪些教育福利方面存在差别?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以及斯坦福大学合作研究团队在 2011 年和 2012 年对我国浙江省和陕西省中职学生的跟踪调查数据,就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与其留守经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弥补国内现有研究之不足。

 一、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是随着流动人口这一群体的产生而出现的。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有很大的差别,基本不存在像我国一样的流动人口和留守/流动儿童的概念,西方国家面临的类似问题是移民和迁移儿童的问题。移民是工业化过程中随着人口的国际流动而产生的,西方学术界有关人口迁移和迁移儿童教育方面的研究远远早于中国,研究成果非常丰厚,对研究我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很多文献研究了迁移对儿童教育的影响。比如,桑德拉·派克(Sandra Paik)专门针对迁移儿童的教育进行了研究。他指出,迁移严重影响到迁移儿童的教育和学习效果;迁移儿童在上学期间,比原籍儿童的辍学率和留级比例更高。特别是迁移和贫困相互结合对迁移儿童的教育会产生更加严

 重的影响。桑德拉·派克还从政策的角度对如何加强迁移儿童的教育进行了研究。[2]科尔曼(James Coleman)的研究结论是高迁移率与辍学率呈正相关关系。他认为迁移会打破原有的社区关系网,而这种关系网对儿童学习是一种支持和奖励的资源。[3]还有研究发现迁移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4-6],同时迁移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还会遇到严重的社会和制度性障碍[7]。另外一些研究认为,迁移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只发生在那些与亲生父母分离的子女身上。[8]

 我国学者对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的研究大都是借鉴西方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现实,对由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派生出来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进入 21 世纪以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学术界出现了大量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研究,这些研究既包括理论的,又包括实证的。总结已有文献,人口流动对儿童教育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少流动人口收入水平提高,生活状况改善,支持孩子学习的经济能力提高;外出就业的经历改变了父母教育子女的理念,加深了他们对教育在职业声望的获得和纵向社会流动方面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了他们对子女未来成就的期望。[9]消极的影响主要有:流动人口收入两极分化大,一部分人生活艰难,住房条件差,不利于孩子的学习[10];适龄儿童的流动或再分布实际上是对教育需求的空间再分布,它将导致儿童流入比较集中的地区教育资源供不应求,而大量儿童流出的地方可能出现教育资源的利用不足或浪费。人口流动为教育的长远规划提出了新的课题。[11]此外,人口流动可能在一定

 时间内导致家庭结构的变化,影响家庭一般功能的正常实现。比如对留守儿童而言,父母的缺位可能使留守儿童缺乏必需的或足够的行为引导,从而对他们的教育福利产生负面影响。[12]

 总结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已有研究存在不足,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初中后教育问题鲜有涉及,对留守儿童除学习成绩、心理发展以外的教育福利状况也较少关注。因此,本研究拟初步分析中职学生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与其留守经历的关系。是否参加中考对于初中学生是一个重要的产出变量,因为参加中考是他们进入普通高中进而实现大学梦想的必经之路。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辍学现象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关注[13],留守经历与中职学生的辍学行为之间的关系非常值得研究。此外,高中阶段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也是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总之,本文考察留守经历与上述三个重要产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和对照以往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能够弥补相关方面研究之不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关注的是留守经历对儿童教育福利的影响,用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是否参加过中考)、辍学行为(是否在高一年级辍学)和升学意愿(是否打算上高职高专)这三个指标来衡量教育福利,研究中职学生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与其留守经历的关系。如研究框架图所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情况。有多大比例的学生参加过中考?有多大比例的学生在高一年级辍学?又有多大比例的学生打算上高职高专?

 第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上的差别。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中职学生中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别?如果是,存在怎样的差别?

 第三,留守时间对中职学生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的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留守时间对中职学生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是否有显著影响?如果是,有怎样的影响?

 图 1 研究框架图

 (二)研究假设

 以往研究认为,留守经历影响儿童的教育福利。由于数据来源、研究视角、分析对象、衡量指标、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总体而言,留守经历对儿童的影响弊大于利。由于父母的流动,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双亲家庭变为临时性的单亲或无亲家庭,家庭不完整和父母监护不到位不利于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教养处于全真空或半真空状态,逃学、厌学、辍学、行为失范等现象比一般儿童严重;而且父母流动的时间越长,对留守儿童福利的不利影响就会越大。但留守儿童的教育福

 利也会受到父母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流动人口经济条件的改善提升了父母投资子女教育的实力,外出就业的经历改变了父母教育子女的理念,提升了他们对子女未来成就的期望,从而会加强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消费倾向。

 因此,基于研究问题,结合已有研究,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 1: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别。具体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未参加过中考、在高一年级辍学和不打算上高职高专的可能性较大。

 假设 2: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留守时间对中职学生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有显著影响。具体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留守时间越长,中职学生未参加过中考、在高一年级辍学和不打算上高职高专的可能性越大。

 (三)数据、样本、变量与方法

 1.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本文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以及斯坦福大学合作研究团队在 2011 年 10 月和 2012 年 5月对浙江省和陕西省 137 所学校的 10467 名高中阶段学生及其学校的问卷调查,其中中职样本 7411 个。问卷包括 4 份,分别是 2011 年中职学生调查问卷、2011 年中职学校调查问卷、2012 年中职学生调查问卷和

 2012 年中职学校调查问卷,不同年份、不同主体的问卷内容有其不同的侧重点。

 本文样本包含浙江和陕西两省 106 所中职学校的 7411 名高一年级学生,如表 1 所示。

 2.变量选取

 (1)因变量

 因变量有三个,分别为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考学行为定义为是否参加过中考,为二分定性变量,参加过中考取值为 1,未参加过中考取值为 0;辍学行为定义为是否在高一年级辍学,为二分定性变量,在高一年级辍学取值为 1,未在高一年级辍学取值为 0;升学意愿定义为是否打算上高职高专,为二分定性变量,打算上高职高专取值为 1,不打算上高职高专取值为 0。

 (2)解释变量

 为了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上的差别,选取儿童类型作为解释变量,儿童类型分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非流动留守儿童(或被称为其他儿童)。

 首先,根据 2011 年中职学生调查问卷中的问题“你是否跟随爸爸或(和)妈妈到你初中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去上过学”,将跟随爸爸或(和)妈妈到初中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去上过学的界定为流动儿童,将没有跟随爸爸或(和)妈妈到初中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去上过学的界定为非流动儿

 童。非流动儿童包括留守儿童和非流动留守儿童。其次,根据 2011 年中职学生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迄今为止在本县以外的地方工作过多少年(包括打工、经商等)?A.从没在外工作过,B.不到 1 年,C.1~2.9 年,D.3~4.9年,E.5~9.9 年,F.10 年及以上”来区分留守儿童和非流动留守儿童:父亲和母亲都在本县以外的地方工作过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父亲或母亲未在本县以外的地方工作过的学生是非流动留守儿童。值得注意的是,非流动留守儿童既包括父母均未在本县以外的地方工作过的学生,也包括父(母)亲在本县以外的地方工作过而母(父)亲未在本县以外的地方工作过的学生。这样,全体中职学生被分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三者的比例分别为 19.68%、39.11%和 41.21%。

 用“是否是留守儿童”和“是否是流动儿童”来表示儿童类型。是否是留守儿童为二分定性变量,留守儿童取值为 1,非留守儿童取值为 0;是否是流动儿童为二分定性变量,流动儿童取值为 1,非流动儿童取值为0。当是否是留守儿童等于 1 时,该中职学生为留守儿童;当是否是流动儿童等于 1 时,该中职学生为流动儿童;当以上两个变量都等于 0 时,该中职学生为其他儿童。

 为了分析留守时间对中职学生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的影响,选取留守时间作为解释变量。由于问卷中并没有与留守儿童的留守时间严格相对应的问题,因此本文使用父母在外工作的时间来粗略估算留守儿童的留守时间。根据 2011 年中职学生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迄今为止在本县以外的地方工作过多少年(包括打工、经商等)?”,将父亲在本县以

 外的地方工作过的年数与母亲在本县以外的地方工作过的年数中的较短者计为留守儿童的留守时间,这样,留守儿童的留守时间分为 5 种,即不到1 年、1~2.9 年、3~4.9 年、5~9.9 年和 10 年及以上。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大约 27%的留守儿童的留守时间...

推荐访问:留守经历影响中职学生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吗 考学 辍学 留守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