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20:40: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全文),供大家参考。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全文)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1 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快速筛选、区分、提取信息并重组的能力。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热爱祖国的航天事业,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二、 教学重 难点 重点:尝试运用浏览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三、 教学内容 ( 一 )

 作者导入 《太空一日》的作者是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预设:杨利伟 杨利伟,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 年 10 月 15 日北京时间 9 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 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地九重》是一本杨利伟亲笔写作出版的自传。由 20 万字和 150 幅珍贵图片组成。杨利伟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二)初读课文,借助小标题,概括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预设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在飞船上,“我”看到的事物。

 第三部分:(30-39)写“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67)惊心动魄的返航。

 ( 三 )

 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 从中可见杨利伟具有怎样

 的品质?(完成表格)

 意外次数 意外情况 心理活动或举动 人物品质 第一次意外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沉着、稳重、 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第二次意外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 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 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意外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意外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 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作为首飞的航天员,杨利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文中哪里能具体读出呢? 预设:

 那种共振持续 26 秒钟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批注 [1]: 这个表格的容量蛮大的,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阅读时间。

 批注 [2]: 光品读“严谨”好像还不够,或许可以每一种品质找一到两处关键句加以品读,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

 6 时 4 分,飞船飞行至距地球 100 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小结: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在描写人物时,细节就能展现人物的品质。

 设计说明:杨利伟的品质可以概括出很多,但是为了让学生细读文本,我抓住了“严谨”这一品质让学生细读,感受细节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 四 )

 品读“闲笔”

  文中有些句子好像与文章中心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呢? 1.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 26 秒共振阶段,让人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同时这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第二部分小标题是“我看到了什么”结果却以大篇幅写“我”没看到长城,这部分内容是否可以删去? 预设:一方面这是表明了科研的精神,因为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是长城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杨利伟用亲身经历证实并解释,体现了他的严谨科学态度。同时,他寻找长城这一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也能体现他的爱国之情。

 总结: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之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批注 [3]: 文中的闲笔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宜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我的学生预习习惯不好,仅仅读一遍课文而已,相关知识介绍学生没有搜集。学生对这一题材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乐于探索细节,把握课文内容比较容易。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通过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如何解读标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品析文字,了解太空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体会到了航天人的奉献精神。

 不足之处,课上遇到难题时,应组织小组讨论,或者同伴之间的互相补充。老师讲的还是太多太多了。

推荐访问:《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太空 全文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