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前我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若干问题思考,供大家参考。
当前我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Some Thoughts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
者:
石伟平
作者简介:
石伟平,男,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发信息: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年第 1 期 第 117-124 页
期刊名称:
《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
2014 年 07 期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当前我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一个是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步骤是怎样,然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根据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思路从上到下检查我们现在的高职专业课程建设到底存在哪样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怎么去破解,由于本人去过全国不少高职院校,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还是比较了解,想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把我国高职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当中的主要问题点出来,然后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我们知道现在我们国家职业教育高职课程改革方面有三个专家是比较著名,影响很大。首选姜大源教授,他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提出者。无论是在全国级的报告和会议上,他属于一个占有绝对话语权的地位,当然,大家也听到一些争议,同样是来自中心所的一位教授,职业与成教所
所长赵志群,他指出姜大源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因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源于德国,德国不是这么做的。称姜教授的理论属于山寨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这是有争议的。除了他,还有一个我的同事,也是我的学生,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的徐国庆博士及其项目课程,项目课程的影响力较大,我们全国第一批高职高专示范院校当中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学校在采用他的方法或者说是在他的指导下在做,像我们第一批高职高专示范院校中的宁波职院也是在他的精心指导之下颇有成效。这样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在思想上出现了混乱,比如说有一次教育部开关于高职发展的座谈会,会上内蒙古一所职院的院长就说:“现在我们很混乱,我们不知道听哪位专家的,你们都是专家,姜教授来我们学院讲课,讲得我们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过了一周另外一位专家来讲姜教授的是错误的,你们二位都在,我们真不知道听谁的。希望你们自己先达成共识再告诉我们行不行,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办!”然后我这几年参加高职高专的精品课程的评审、教学名师的评审、国家教育成果的评审过程当中,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他们在申报中的理论支撑中讲了很多的概念,但是他们自己不知道姜大源等的概念都是源自德国,徐国庆的概念来自我们中国传统的大家熟悉的概念体系,如课程,有时又叫学习领域,下面的地方性高职院校不明白概念的不同,就写成学习领域,括弧课程,我们评审专家就会觉得你们的概念不清楚。我个人认为,主要是这三种概念(实际上还有),实际上我们不要看他们用的是什么概念,只要讲高职的,或者是职业教育的整个的课程开发也好,专业建设也好,课程改革也
好,这些学者所用的开发的技术、思路、程序基本是差不多的,他们唯一的区别是用了各自一套概念体系,表面上看差异很大,实际上是没有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职院校在做的时候觉得还可以,但是就是不知道用什么概念表述,出现了混乱。所以无论是赵派还是姜派还是徐派,只要你是讲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课程建设、课程开发,你都离不开我下面讲的十步,大家看有没有道理。
我们先来看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的程序这十步,第一,确定某个专业的课程是否需要开发,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专业论证。如果说这个专业是没有社会需求的,那你开发了以后培养的不是人才,而是给国家造成负担。所以我觉得这个课程如果已经没有需求了,那就没有改造的必要了。以我们岳阳职院的护理专业为例,首先看在岳阳,甚至在湖南开设这个专业的高职院校有多少,每年的培养量即毕业生量是多少,再然后岳阳、湖南的市场容量是多少,还有毕业生里面有多少是在省外就业的,还有多少是外省护理专业来湖南就业的,找出这些比例,就能找到供求之间的缺口,甚至精确点,还要去湖南或者是岳阳发改委、卫生厅去询问相关情况,如老年护理、社区护理、涉外护理的相关产业有没有一些大的扩张计划,而且时间段要看 5 年,这 5 年怎么看,依照从今年开始过去 5 年的变化看,看缺口呈现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如果对护理专业的需求是个喇叭型,缺口越来越大,那说明我这个专业比较安全,如果这个趋势是个倒喇叭型,那就需要警觉了,因为需求在减少;如果趋势是平行的,那么也要警觉,因为缺口不大,专业发展前景不好。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后面课
程建设和改革的基础,因为你课程建设得再好,培养的学生社会不需要,那就没有意义了。教育是双刃剑,办得好,利国利民,办得不好,则给国家带来负担。所以专业论证必不可少。专业建设带头人、系主任们每年要有这样一个习惯,按照我上面讲的方法进行专业论证。第二,我确定这个专业一定有社会需求的,接着就看人才怎么去培养。比如高职护理专业,社区护理要求和专科护理不一样,要求全科护理。所以你所培养的学生将来适应工作时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知识、技能、态度,这些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在这个时候你要进行工作论的分析。前面我们讲专业领域的行业调查,进行工作论分析,在这个过程里,你要明白我们这个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要到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岗位去,他要去干什么活,他需要掌握怎么样的技能,这个不清楚,你就不知道后面的课程将怎么开。英国一位课程论专家劳伦曾说过:“什么是课程,课程就是文化的筛选。”这话你怎么去理解呢?一周的学时总数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学时当中到底要开哪些课程?那选择哪些课程,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哪些和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最接近的我就优先选择,间接点的我就放后面点,要全部选择是不可能的。当你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之后你才能干下面的活。所以说第二步就是要开发这个专业整个课程的目标,明确你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我们高职目前专业建设当中最缺少的一块,这也是为什么造成现在我们“高职不高,中职不低”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现在大家都还不是很清晰。当了解了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格,为了让他养成一个这样的职业素质,那么我们应该给他开设怎
么样的课,这就涉及第三步,职业教育课程能力的开发,就是要确立这个专业主要的课程是什么,我这里指的是核心课程。第三步具体来说就是要达成课程目标要开设哪些课程,你这个专业为什么要开这些课,为什么这些课是核心课程。因为这些课程学生学不了就无法胜任那些核心工作岗位。所以在专业建设过程当中,要有专业群的意识,所谓专业群就是指你这个专业的主干的专业是什么,支撑专业是什么,这些结构要弄明白。在这里就是要搞清楚这个专业要开哪些专业课程。倒过来,我们现在也要反思已有的专业所开设的主要课程,看它是否是主干课程,或者说还缺哪些课程。第四步,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清晰了,开哪些课程也清楚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哪些课程应该先开,哪些课程应该后开;哪些课程应该是必修,哪些课程应该是选修;哪些课程应该是 3 个学分,哪些课程应该是 2个学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结构的开发,要形成课程计划,对课程计划的理解,有的老师会受到一个概念的影响:课程和教学到底谁大的问题,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怎么区别,这不是一般老师不清楚,现在是教育部都不清楚的问题。我们国家在“文革”前没有课程的概念,我们学习苏联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课程的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首先引入我国,后来被大家所接受。那么课程和教学哪个大?教育部会认为教学比课程大,因为在教学工作会议中谈课程改革;而且课程理论委员会属于教学委员会管理。但是在国外,如英国,他们会认为课程要比教学大,课程里包含教学。教学是课程的实施,教材出来,用什么模式、方法去教、在哪教、由谁去教,甚至是课程评价,这些是教学。教学是属于课程
实施的范畴。这就形成了学者与官方之间不同的话语体系。课程计划类似我们原来所说的教学计划,但是也不完全相同。第五步,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开发,即课标,是每门课程具体包含工作任务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主干课程或者说是核心课程是要包含有课标的内容,我们现在的课程建设主要沿用西方的,就是开发课标,它不同于我们以前的教学大纲,以前的教学大纲过于简单,课标不仅仅说明这堂课应该怎么上,还应阐明这堂课所包含的内容,且这些内容应该怎样去安排,怎样去教,怎样去评价,怎样把双证要求融入课堂。课标要比教学大纲具体得多,内涵和外延要宽得多。课标是教材开发的依据,在西方,大家都可以参与教材的开发,但是有个准入制度,依据就是课标。课标也是教学的依据。课标是教学评价的依据。现在在高职的课改当中,课标的概念用得较多,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新的概念。第六步,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开发,即教材的开发。依据课标开发教材。教材开发会受理论影响,如基于工作过程理论,或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或是项目课程,强调理实一体,理论不同,教材组织就不一样。无论是示范院校或是骨干院校建设,都要从专业建设开发干起,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成果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程的课标,一套完备的校本专业课程教材。它是不是课程改革的成果?是。但是还不完全。我们以往的课程改革到教材这块就算成功了,但是我要问,你为什么要进行专业建设,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你要解决什么问题。当前我们高职高专在课程改革领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两大问题:第一个怎么样使我们让学生学的内容对他将来的工作、发
展有用,对他的一生有用。教材的开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第二个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普遍,光靠教材开发不能解决。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学生学有所用,更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状况。第七步,教学模式的选择。教材有了,如项目教材,要去先做后学,边做边学,在实践中教理论的教学模式。如果是理实一体,则不能在传统的教室里教。第八步,课程实施环境的开发。实训基地、实训中心的建设,实训室的设计要按照课改的要求。实训基地、实训中心我们认为要有三项功能:一个是服务于教学,二个是进行社会培训,三个是能进行职业资格的鉴定。这里涉及教学环境设计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做基础,你的教学改革措施无法实施。第九步,课程评价方法选择。确定如何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实践性教学非常重要,但评价的时候还是笔墨考试,导向能出来吗?因为中国学生有个特点,老师也有这个特点,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学生就不学什么。但实践教学,应会的东西怎么去考?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教师的问题。如果这个项目是理实一体的,原来基础课有基础课的老师,实践课有实践课的老师,当然,有双师型的老师做这个事,才能接着完成。可以看出,七八九属于教学,用另外一句话说,是课程的实施,前面叫开发,这里叫实施。最后一步,我们讲,整个课程,专业方案也好,或者课程体系也好,是不断优化的过程,怎么优化呢,还需要在课堂层面的一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第十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施课程前或实施当中对课程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优化,这就叫二度开发,二度开
发就是优化已有的课程方案或者是人才培养方案、已有的课标、已有的教材、已有的教学模式,包括已有的实训基地,这是项目课程开发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没有最后一个环节,就没有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就缺少非常重要的一步。一个完整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或者课程开发,应该都涉及十步。所以,无论是谁,少一步都不行,加一步也不行。了解了这十步,了解了一般的开发思路、课改的思路,不妨按照这样一个思路看看当前我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哪些方面。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展开。
第一个问题,专业建设的策略问题。专业建设的意义,我们都知道,一个学校专业的状况是一个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一个学校,有没有竞争力,强与不强,首先要看它的专业强还是不强,特还是不特。专业首先与就业有关系。专业如果没有社会需求,培养出的学生就找不到工作。专业有一个设计问题,不要以为存在就是合理的,很多专业存在,过去是合理的,今天就不合理,它跟就业有关系。第二个专业与质量有关系。专业有没有质量就看基础能力建设,看这个专业的师资队伍怎么样。职业院校首先要把学生教会,专业应该有应知应会,那就看这个专业教应知应会的老师怎么样?尤其是教应会的老师有还是没有,师资队伍行不行,如果师资不行,自己不会,怎么把别人教会呢?第二个,作为一个职业学校的专业,要有地方让学生练,有设备让学生动手。你有没有起码的实训设施。如果没有这两个,就不可能有质量。第三个,专业与学校的声望有关系。一个学校强势专业、特色专业越多,社会声誉就越高。还有一个,专业与
学校未来有关系。有的学校的专业确实很特,也很强,但它维持不下去,没有需求,夕阳专业,再强再特,这种专业也是做不大的,但朝阳专业就不一样,专业与学校未来有关系。那么,专业应该如何来建设。这几年高职高专的建设,由于不断扩招,专业建设走的是一条超市的发展道路,你有我有大家有,牺牲的是特色和质量。开一个专业就像办一个驾校一样,首先要有会开车的教练,对一个专业来说就是教应会的老师有没有?第二办驾校要有汽车让别人练,如果到一个驾校教练自己不会开车,也没有车,没有人会去那学。我们很多专业也是这样,老师自己不会,也没有实验设施,最后造成高职高专有五分之二的专业都是不合...
推荐访问:当前我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若干问题思考 高职 若干问题 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