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院校教务协同管理机制创新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高职院校教务协同管理机制的创新与思考 ——The Innovation and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opera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作
者:
桂文龙/王宏伟/苏治国/胡新岗/刘俊栋
作者简介:
桂文龙(1978- ),男,硕士,湖南江永人,副教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王宏伟(1972- ),男,硕士,江苏泰兴人,副教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计划财务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财经政策研究;苏治国(1978- ),男,硕士,广西平果人,讲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及动物疫病防控;胡新岗(1974- ),男,硕士,安徽砀山人,教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管理与研究;刘俊栋(1973- ),男,博士,山东兖州人,二级教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江苏 泰州 225300
原发信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18 年第 201815 期 第 6-10,20 页
内容提要: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是教学活动信息集聚与处理的枢纽。随着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规模、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任务、要求和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要求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创新教务管理的方式、方法。根据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需建立高职院校教务协同管理机制,并在高职院校教务协同管理的意识、责任、制度、管理人员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做出相应改进。
The Innovation and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opera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
键
词:
教务管理/协同管理/高职院校
期刊名称:
《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
2018 年 11 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8)0015-0006-05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效能低下的问题日益突出。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是高职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与教学息息相关,是体现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存在管理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队伍不专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两级管理模式不完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在维持教务管理工作稳定的前提下,提高教务管理的水平,成为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随着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职院校都在推行两级管理制度改革和教务协同管理机制创新,特别是在建设校内两级管理体制和校外协同管理机制方面,都在不断探索与实践。因此,不仅要重视教务的分级管理,更要加强教务校内外协同管理,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这对保障高职教育质量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有关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1]教学管理与教务管理在含义上虽然具有差异,但从我国高职院校对教务处职责的规定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务处工作的基本内容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规定的教学管理基本内容具有一致性。因此,概括起来讲,我国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是教学基本建设,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包括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材建设、学风建设、教学制度建设等;二是教学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安排、课程教学实施、实践教学安排、教务学籍管理、教室与实践教学场所管理等;[2]三是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日常检查、教师请假调课审批、教学事故认定、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考试纪律管理、学生成绩评定管理、优秀教师评定等;四是教学管理研究,主要包括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教学成果评定管理等。
(二)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琐碎繁杂,而且细致,涉及面广,涉及人多,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管理性与服务性并存、复杂性与有序性并存、时效性与持续性并存。
1.管理性与服务性并存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是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监督、评价等,引导和激励组织成员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因此,管理性是其根本属性。同时,管理性具有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权威,但这种“权威”不是一种“官僚”或“控制”。因此,在以教学为主的高职院校中,所有工作都应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运转,所以,高职院校的管理亦是服务,更应在服务中体现管理。这种管理与服务主要对象是二级院系及师生,教务管理工作者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
2.复杂性与有序性并存
教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工作内容的繁杂、琐碎、重复、细致等。如课务的安排这一常规工作,看上去很简单,但要经过下发通知收集各院系的开课计划,录入教务系统,然后根据开课计划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再安排各位教师的上课时间、地点等,形成班级和各位任课教师的课表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求教务管理者的细致、耐心,不能有半点错漏重复等问题。当然,教务管理工作虽然复杂,但却是有序进行的。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大周期一般按学年划分,每学年又分两个学期,每学期都以教学周安排教学工作,因此,教务管理的常规工作基本也可按周安排。
3.时效性与持续性并存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在时间上具有限定性,也就是说每项具体工作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都是有要求的,即时效性较强。如果计划中的某一项工作没有及时完成,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除此之外,一些突发事件
的处理更讲究限时性,如教学环境中的突发事件,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处理,否则将会影响到整个学校教学运行的秩序和进程。同时,教学工作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所以教务管理工作必然是一个持续过程,每项工作的进行不中断、不脱节,才能保障整个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教务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规模的日趋扩大,教务管理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加。具体表现在:一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岗位标准粗放笼统。许多高职院校未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具体管理人员也没有按照每个岗位管理的业务范围和实际工作量来安排岗位,这样就会导致有些岗位实际工作量较大、业务范围广而交叉的机构或岗位人员压力过大,容易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不够细致。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的影响下,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改革力度越来越大,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制度以及管理工作流程跟不上步伐,甚至在原有的管理制度上稍加修改,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也不合理;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教学秩序混乱。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运用了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但是基本限于课务安排、成绩管理等常规工作,整体信息化管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3]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更容易表现出信息沟通不畅、反馈不及时、协作
也不得力,同时对教务运行管理产生的大数据未能合理分析、利用等现象,可能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2.二级教务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教务管理在高职院校中基本都是实行二级管理模式,仅依赖于教务处或督导处的管理是不现实的。但在实行二级院系教务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二级管理人员缺乏创新。二级教务管理人员由于工作压力大,创新对自身的职务、职称晋升意义不大,加之学校对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大部分教务管理人员仅为了完成管理工作任务,根本不会考虑如何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从而导致教务管理工作受阻。[4]二是二级管理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许多高职院校二级院系部的管理人员多为专业教师,不是专业的教学管理出身,而且多为刚毕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和教务管理经验,很难高效地完成教务管理工作,从而使教务管理工作出现恶性循环。加之许多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队伍不稳定,工作易出现紊乱。[5]三是二级管理协作性不强。教务管理是学校二级院系协调性管理很强的工作,不仅要面向本部门的全体师生,还需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教学关系,更需要与外界进行协作。而实际上,许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协作,只管理好本部门的工作即可,对全校性的工作缺乏认识,协作性不强,严重影响了教务的管理水平。
(二)教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自身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自身规模也在不断扩张,学校的专业数量、学生规模、教师人数等都必将增加,这样使得教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也不断上升。首先,高职院校的专业数量增加,必将会增加二级院系的教学部门,加之企业与市场的不断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将随之改变,所以,教学管理也必须要随着专业的调整而不断变化;其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也必将导致班级数量增加、任课教师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得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对象规模也不断扩大。所以,在自身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如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务管理的功能整合及加大协作,必将会导致教务管理出现很多实际性问题。[6]
2.产教融合办学方式不断革新
随着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寻求发展的同时,必将进行加快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方式的改革。首先,高职院校在企业里建校,即所谓的“厂中校”,改善学生实践实训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相关的行业中工作。其次,企业在高职院校中建厂,即所谓的“校中厂”,学生在学校既是学生也是工厂的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要学习专业技术技能,又要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以上合作办学方式对学校和企业都能达到“双赢”,同时也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对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来说,不管是学生,还是企业员工、学校教师,教务管理的对象随之转变,必将对教务管理工作带来明显的困难与挑战。
3.工学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增加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方式的不断革新,尤其凸显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形式逐步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重点,这也让教学管理工作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快速增加。[7]首先,高职院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逐步增加,许多学校课程直接取消了纯理论教学,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这样在平时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加大了教务管理的难度;其次,许多高职院校加强了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工作,这也为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特别是考务安排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找到相应的对策,让教务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保持良性互动。
4.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压力不断加大
随着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压力不断增大,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更加适应这种变革,承受这方面的压力。首先,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基本来自各行业的专业教师,教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力缺乏,加之自身教学工作任务又重,教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又少,管理经验又无,必将导致管理工作的压力增大;其次,随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入,许多教师在合作企业兼职,企业员工在合作学校做兼职教师,这样可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但也给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给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三、高职院校教务协同管理机制的创新
在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教务管理组织指挥机构,加强教务处、相关管理职能处室和二级院系的建设与管理,建立教务管理信息化
平台,注重政校、校地、校企、校校、行校的协同合作,创新实施高职院校教务协同管理机制(图 1),切实提高教务管理的水平,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
图 1 高职院校教务校内外协同管理机制
(一)校内协同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是在教务管理校领导的指导下,以教务处为核心负责组织协调全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具有聚力教学、凝聚资源、民主管理等聚合导向的协同管理特点。
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实行校长负责制,要求全校上下聚力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务处是负责学校教务管理的核心部门,组织协调各种关系的枢纽,相当于协调处。教务处应根据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制订出台教务管理相关制度、安排组织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等,在招生就业、学生工作、计划财务、教学督导、团委、思政等部门的协作下,通过二级院系教学单位落实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质量控制办公室对各部门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核,并结合教代会、学代会的反馈,进一步健全教务管理相关制度,达到校内教务协同管理。
(二)校外协同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协同不仅是校内协同,更要注重加强对外协同,实现大合作。因此,教务管理的校外协同管理机制同样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教务校外协同管理机制,一是以质量为导向的政府与学校的协同。政府要引导高职院校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加强与改革发展、财政、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协同,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自我管...
推荐访问:高职院校教务协同管理机制创新与思考 教务 协同 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