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就业质量视域下高校专业设置问题及其审视,供大家参考。
就业质量视域下高校专业设置问题及其审视 ——Problems of College Majors Set-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Quality and Their Scrutiny 作
者:
王志军
作者简介:
王志军,宁波大红鹰学院 教师发展中心,浙江 宁波 315175
原发信息:
《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2014 年第 20144 期 第 88-93页
内容提要:
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的 34 所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所设置的有关 2012 届全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分别排前 50位本科专业的统计分析,从就业质量的视角探讨了其专业设置的现状。结果表明:此类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结构布局总体不够合理、所设置的专业就业质量不高、专业的应用性不够突出等问题。据此,此类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可采取如下对策:发挥后发优势,增设一批就业质量高的新专业;抢抓政策机遇,调整和优化现有专业结构;结合地方特色,培育一些应用性突出的特色专业。
Problems of College Majors Set-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Quality and Their Scrutiny
关
键
词:
就业质量/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设置
期刊名称:
《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
2014 年 08 期
中图分类号:G64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14)04-0088-06
一、研究缘起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强调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随着2013 年我国“史上最难就业季”现象的来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又出现企业招不到急需的人才,于是,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我国的高校,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上“重学术、轻应用”,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教育部直接推动,2013 年 6 月 28 日,以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为主的 35 家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单位集聚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以下简称“联盟”);2013 年 7 月,“联盟”成员单位增至 37 家①。“联盟”的成立,旨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所提出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联盟”成立座谈会上强调,“联盟”要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要求,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举办应用技术大学的有益经验,加快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支持力量[1]。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低直接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好坏,而高校的专业设置恰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联盟”院校基于市场需求办学,其专业设置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直接影响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薪酬水平、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等与就业质量密切相关的要素。而已有的研究多从就业质量的某一要素(如就业率)来讨论高校的专业设置问题,显然不够全面。本文拟从就业质量的视角,具体从毕业生的就业率、薪酬水平、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以及就业满意度等要素人手,分析“联盟”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关乎“联盟”院校自身的转型发展,对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等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文献回顾
(一)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相关研究
就业质量和“体面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体面工作”的概念最早由国际劳工组织于 20 世纪初提出,其内涵是指自由的、非强迫的、机会平等的、安全的和有尊严的工作[2]。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研究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关于就业质量的概念或含义等的研究。尽管有学者认为就业质量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评价量表和评价标准来涵盖就业质量的内容[3]。但不少学者还是对就业质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如刘素华[4]认为,就业质量是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性范畴。柯羽[5]也认为大学
生就业质量是指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收入和发展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反映。
2.关于就业质量评价要素的笼统研究。该类研究只是大体上将影响就业质量的具体要素或评价指标进行归纳和罗列,并不对各项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系数。典型的如秦建国[6]将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确定为大学生就业前的主客观前提指标、大学生就业岗位质量指标、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指标和大学生就业宏观表现指标四大块;柯羽[7]认为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性质、职业发展空间、工作满意度等是反映就业质量优劣程度的主要内容;徐莉[3]等人将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就业单位、薪酬福利等主观评价作为评价就业质量的主要指标。
3.关于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研究。该类研究不仅关注就业质量评价的具体指标,而且重点对各项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或比例。如刘素华[4]设计出包括聘用条件(权重 23%)、工作环境(权重24%)、劳动关系(权重 30%)和社会保障(权重 23%)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杨河清[8]等人设置了一个由 3 个一级指标和 12 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赋予其中几个主要指标,如薪酬(权重 36%)、社会保险(权重 19%)、劳动合同期限(权重 14%)、工作时间(权重 9%)等不同的权重;陈欢[9]等人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就业率(权重20%)、毕业生供需比(权重 20%)、薪金水平(权重 15%)、就业结构(权重30%)、社会认可度(权重 15%)等 5 个指标确定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级评价指标;杨其勇和张杰[10]设计出由个人满意(权重 30%)、家庭满意(权
重 5%)、社会满意(权重 5%)、学校满意(权重 30%)和用人单位满意(权重30%)“五个满意”构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向度;此外,史淑桃[11]设计了一套包括 15 项指标在内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
4.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孟大虎[12]等人和高耀[13]等人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影响显著;徐莉[3]等人认为“社会资本”与就业质量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黄敬宝[14]验证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质量差异的两个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成为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双轮驱动力,同时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大学生,其就业质量会更高。”柯羽[15]基于浙江省本科毕业生调查数据得出“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对就业质量有显著影响;孟大虎[16]认为“拥有更充分的专业选择权”会对大学生未来的就业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李颖[17]等人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大学生就业能力”会影响就业质量的结论;姚艳虹[18]等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情绪智力”与就业质量呈正相关,其中表达情绪和调控情绪能力与就业质量显著正相关。此外,史淑桃[19]以及张抗私[20]等人的研究均表明“性别差异”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之一。
(二)就业质量与专业设置的相关性研究
从现有文献来看,专门就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专业设置问题进行研究的不多,相关研究主要散落在大学生就业或高校专业设置的研究中。李婵娟[21]就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研究进行了较为
全面的文献综述。赵婷婷[22]等人通过对毕业生网上调查,分析了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贾万刚[23]借鉴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的专业设置成功经验,提出了通过专业设置改革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措施;曹洪军[24]认为,从理论上讲,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统一、对立和互动的复杂关系;此外,王默忠[25]对海南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学科专业设置及其相关性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马恩[26]通过分析就业难的原因,指出专业设置不合理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高校的专业设置关系密切。另外,尽管就业质量评价涉及多方满意度指标,而且因研究者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角度的不同,用来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系数有所差异。但是,总体来看,研究者涉及的有关就业质量的指标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薪酬水平值、职业满意度等指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兼顾本研究的相关性,本文中的“就业质量视角”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等 4 个维度。
三、现状分析
(一)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联盟”院校中的 34 所地方本科院校。截至2013 年 7 月,“联盟”成员单位由成立时的 35 家增至 37 家,鉴于滇西应用科技大学尚处于筹建阶段,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
常州市科教城管委会不是具体高校,故本研究没有包括上述 3 家“联盟”成员单位。
有关 34 所“联盟”院校设置的本科专业信息和数据来自各“联盟”院校 2013 年的招生信息网;有关 2012 届全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分别排前 50 位专业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来自《2013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7]。麦可思公司每年定期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全国性调查,迄今已调查 7 届大学毕业生。该调查数据与教育部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一同被视为我国目前较有影响力的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长期调查数据[28]。
(二)研究问题及思路
如前所述,毕业生的就业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是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指标。从 2012 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其中就业率排前 50 位的专业(最低的为日语专业,就业率为92.4%)、月收入排前 50 位的专业(最低的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月收入为3374 元)、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排前 50 位的专业(最低的为音乐学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 71%)分别均高于全国 91.5%、3366 元以及 69%的平均数;在就业满意度排前 50 位的专业中,仅财务管理专业的满意度为57%,其余专业均高于全国 58%的平均数[27]。
因此,从就业质量的视角,一所高校设置的上述各类排前 50 位的专业数量越多,占其专业总数的比例越高,该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就越
好。所以,34 所联盟院校设置的上述各类排前 50 位专业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反映出其专业设置的现状。
有鉴于此,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在 34 所“联盟”院校2013 年的招生信息网中找出各院校 2013 年设置的本科专业;其次,在《2013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找出 2012 届全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分别排前 50 位的专业;再次,运用 Excel 将 34 所“联盟”院校 2013 年设置的本科专业与 2012 届全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分别排前 50 位的专业进行比对,进而得出各“联盟”院校 2013 年设置的上述各类专业的具体数量(详见表 1);最后,在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 34所“联盟”院校的专业设置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数据统计分析
1.数据统计。麦可思公司针对 2012 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调查,分别得出毕业生就业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前 50 位的本科专业。结合 34 所“联盟”院校 2013 年招生信息网中提供的专业设置信息,得出各“联盟”院校(LMYX)2013 年分别设置的有关 2012 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月收入、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排前50 位专业的“数量”情况以及该“数量”占各“联盟”院校“专业数量”的“比例”情况(详见表 1)。
表 2 在表 1 的基础上,将表 1 中有关“就业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中对应的“比例”一栏分成 3 个象限,并统计了34 所“联盟”院校在不同象限中的具体“院校数量”以及该“院校数量”占“联盟”院校总数(34 所)的“比例”情况(详见表 2)。
2.数据分析。(1)就业率排前 50 位本科专业的设置情况。表 2 显示:在 34 所“联盟”院校 2013 年设置的专业中,有 28 所(88.2%)院校设置的有关“2012 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排前 50 位本科专业”占各院校专业总数的比例不足 50%,其中 11 所院校(32.4%)设置的相关专业占其专业总数的比例不足 30%,比例最高的院校为 56.5%,最低的仅为 8.3%。(2)月收入排前 50 位本科专业的设置情况。从 34 所“联盟”院校 2013 年所设置的有关“2012 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排前 50 位本科专业”的情况来看,91.7%(33 所)院校设置的相关专业占其专业总数的比例不足50%,其中有 17 所(50%)院校设置的相关专业占其专业总数的比例不足30%;在 34 所“联盟”院校中,设置的相关专业占其专业总数的比例最高的院校为 50%,最低的仅为 12.5%。(3)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排前 50 位本科专业的设置情况。在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方面,表 2 显示:在34 所“联盟”院校中,91.7%(33 所)院校设置的相关排前 50 位专业占其专业总数的比例不足 50%,其中 55.9%(19 所)院校设置的相关专业占其专业总数的比例不足 30%。另外,在 34 所“联盟”院校中,设置...
推荐访问:就业质量视域下高校专业设置问题及其审视 视域 审视 专业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