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重点中学2022学年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2-07-07 12:40: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洛阳市重点中学2022学年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供大家参考。

洛阳市重点中学2022学年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2022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 0 30 小题,每小题 5 2.5 分,共 5 7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 .2 1902 年,夏曾佑在《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指出:

 “ 种必有名,而吾族之名,则至难定 。

 …… 至称汉族,则以始通匈奴得名,称曰唐族,则以始通海道得名,其实皆朝名,非国名也。

 ” 这表明,在晚清知识分子中

 A. . 反对王朝统治的呼声高涨 B. . 已产生民族国家观念

 C. . 掀起批判传统文化的思潮 D. . 开眼看世界成为主流

 2 2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

 “ 洋务运动几十年间陆续出现的变法议论终于一步一步地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

 ” 这场 “ 社会运动 ” 开始的标志是

 A. . 安庆内军械所的创设 B. . 公车上书 C. .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D. . 武昌起义

 3 3 . 古代雅典,指挥军事的将军有 0 10 名。在战场上,如果不只一名将军在场, 往往由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每人 1 1天。雅典其他各类权力机构,也都由多名公民主持。这些做法

 A. .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B. . 保证了军事行动的统一

 C. . 反映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D. . 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

 4 4 .9 19 世纪 0 70 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 “ 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 ” 。这一现象反映出

 A. . 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

 B. . 近代棉织业发展迅速

 C. . 自然经济走向了解体

 D. . 西方加剧了棉纱倾销

 5 5 .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 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 ,留下实迹( 碑碣及制造品) ,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 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 A .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 .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 .历史是“ 心理的状态” 的反映 D .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6 6 . 图表为 1895- -1 1911 年中国商办工矿交通各企业地区分布统计表。该表反映出,晚清

 A. . 民族资本主义由沿江沿海向内地发展 B. . 外国资本已经控制中国绝大部分地区

 C. . 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传统手工业生产 D. . 经济结构因半殖民地环境而畸形发展

 7 7 . 以下四种古代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郡县制 → 分封制 → 行省制 → 郡国并行制

 B. . 分封制 → 郡国并行制 → 郡县制 → 行省制

 C. . 分封制 → 郡县制 → 郡国并行制 → 行省制

 D. . 行省制 → 郡县制 → 郡国并行制 → 分封制

 8 8 .了 如下图所示,这幅漫画反映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的殖民头目罗得斯的侵略野心,他要在下列哪个地区建立殖民帝国

  A. . 美洲 B. . 欧洲 C. . 亚洲 D. . 非洲

 9 9 .5 1945 年 年 5 5 月 9 9 日晚,莫斯科人们欢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然而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的乔治• • 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 争才刚刚开始。事实上,刚开始的是

 A. . 一战 B. . 二战 C. . 冷战 D. . 韩战

 10 . 创刊于 1 1861 年的《上海新报》称:

 “ 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 出版报纸 “ 贵乎信息流通 ” , “ 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 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A. . 报道国内外大事

 B. . 娱乐大众

 C. . 宣传政治主张

 D. . 传播商业信息

 11 .9 1929 年苏联进口机械设备在当年进口中所占比重为 30.1% ,7 1937 年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苏联需求量的 0.9% 。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在

 A. . 新经济政策 的实施 B. . 工业化方针的实施

 C. .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 .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12 . 有学者认为,电视台“ 名家讲座” 虽然办得好,但内容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活动和宫廷琐事,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

 倡导的“ 新史学” 宗旨相去甚远。这里所说的“ 新史学” 宗旨是 A .充当帝王的“ 政治教科书” B .让国民从中受益 C .复兴传统史学 D .宣传历史进化论 13 . 历朝历代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边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唐朝的羁縻府州制度相比,元朝通过行省管辖边疆的变化有

 ①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② 地方权力受到节制

 ③ 省官互迁

 ④ 地方不编户籍 ,不上贡赋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4 .6 1846 年,美国传教士约翰逊在福州台江吉祥山创办福音精舍,以学习《圣经》为主,兼修国文和自然科学( “ 格致 ” 课)。这是福建开办最早的新式普通中学教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洋务运动推动了福建教育近代化 B. . 我国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航程已萌发

 C. . 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 D. . 新式学校教育与传统国学教育并存

 15. . 《荀子 · 王制》:

 “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 《农书 · 粪田之宜》:

 “ 用粪犹用药也。

 ” 《吕氏春秋 · 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 《齐民要 术》:

 “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 上述材料反映了

 A. . 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 古代农业注意因地制宜

 C. . 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 . 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16 .2 1982 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

 A. . 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

 B. . 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

 C. . 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D. . 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17 .3 1993 年,我国对 “ 八五计划( 1991 ~5 1995 年)

 ” 进行了调整,主要修改了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等。党中央做出上述调整的背景是

 A. . 改革开放遇到了重重阻力 B. . 国际政治局势比较稳定

 C. . 已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 . 国民经济比例极不协调

 18 . 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

 A. . 法国发生了大革命

 B. . 普法战争爆发

 C. . 中英正在签订通商协议

 D. . 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

 19 .8 1908 年,上海《图画 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 . 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

 C. . 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D. . 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

 20 . 下列三幅图示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它们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 .大国结盟威胁和平 B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C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D .“ 冷战” 局面的形成 21 .4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2 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 . 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 . 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 .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 .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22 . 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 “ 冠婚丧祭仪章度数 ” 隐含着 “ 名分之守 ”“ 爱敬之实 ”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 六礼 ” 简化为便于实行的 “ 三礼 ” 。他这样做旨在

 A. . 推广儒家礼仪 B. . 实现儒学生活化

 C. . 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 . 巩固儒学 主导地位

 23 . 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24. .版 《全民抗战》是在武汉创办的政治刊物,共出版 157 号,下图是其创刊号刊头。《全民抗战》的创刊

 A. . 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党内合作的实现 B. . 标志着报 业开始参与民族救亡运动

 C. . 促进了国民政府抗战路线的转变 D. . 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25 .0 20 世纪 0 70 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机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 0 80 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 2 22 个。这些组织和基金的设立

 A. . 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

 B. . 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

 C. . 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

 D. . 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26 .6 1956 年,陈云在中共八大发言中提出,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 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这一发言体现出当时

 A. . 注重对经济体制的探索

 B. . 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消失

 C. .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

 D. . 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

 27 .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 —— 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 . 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 . 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 . 史学无需穷尽 人类文明的历史

 D. . 以过往历史的角度阐释历史

 28 . 唐代的 “ 市 ” 由 “ 市令 ” 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 “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 ;宋代 “ 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 ” 。

 “ 务 ” 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

 A. . 地方分裂势力增强

 B. . 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 . 政府市场观念变化

 D. . 坊市制度日益完善

 29 . 世纪改良主义思想家马建忠主张 “ 借债以开铁道 ” ,认为这是 “ 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生;取日增之利,偿岁减之息 ” ,是 “ 阳为借债之名,阴收借债之效 ” 。对此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 . 向外国资本主义借债,利国利民

 B. . 有利于增 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 . 推动了中国交通业的迅速发展

 D. . 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30 .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落后,资本主义因素和封建主义因素共存。这样的社会条件决定入十月革命既是对资产阶级,又是对地主阶级的革命。由于封建因索和资本主义因素紧密结合,因此,对它们的否定也没有时间的先后。该学者意在说明 ” 十月革命

 A. .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 根源于俄国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

 C. .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 . 是具有双重性质的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3 小题,第 1 31 题 题 0 10 分,第 2 32 题 题 2 12 分,第 3 33 题 题 2 12 分,共计 4 34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 .

 材料一

 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祖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

 —— 《神宗实录》

 材料二

 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之日莫之能废。

 ——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 1 )材料一选自宋廷南渡以后官方重修的《神宗实录》,两则材料均为对王安石的评价。请说出你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2 2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对王安石评价出现差异的原因。

 3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嬴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 《史记 · 货殖列传》

 材料二

 王景 …… 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叔孙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耕犁,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 《后汉书 · 循吏传》

 注:庐江郡,在今安徽省南部。

 材料三

 1958 —6 1996 年京津冀地区汉墓中出土铁制农具

 时代

 出土铁制农具种类

 西汉( 10 )

 锛(2 2 )铧(1 1 )锸(3 3 )锄(2 2 )犁铧(1 1 )铲(2 2 )镢(1 1 )耙(1 1 )镬(1 1 )

 东汉(5 5 )

 犁(2 2 )镢(1 1 )铲(3 3 )

 —— 整理自蒋赴美《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

 。

 说明:时代后数字为该朝代京津冀地区发掘出土铁制农具的墓葬数量。农具后数字是出土该种类农具的墓葬数量。

 材料四

 据统计,5 1955 年至 9 2009 年我国出土汉代铁犁铧 1 201 件、V V 形铧冠 5 25 件、铁犁 9 29 件、犁壁 3 3 件。出土地域涉及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山西、福建、江苏、内蒙、新疆等 5 15 省。其中出土数量较多的有山西襄 汾出土汉代铧 3 13 件,山东枣庄出土 V V 形铧冠 5 15 件,河南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出土西汉铁犁铧 2 2 件、东汉铁犁铧 154件、东汉铁犁 6 6 件。

 —— 摘编自包明明

 章梅芳

 李晓岑《铁犁牛耕对汉代农业深耕细作技术的影响探析》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3 . 二战的反思

 新华网东京 5 2015 年 年 3 3 月 月 9 9 日电,在今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0 70 周年的特殊日子里,德国首相默克尔到访日本后,一天内...

推荐访问:洛阳市重点中学2022学年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洛阳市 高考 学年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