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防灾减灾抗灾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防灾减灾抗灾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非常重视防灾减灾抗灾工作,对此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并亲自指导防灾减灾抗灾工作。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胡锦涛总书记防灾减灾抗灾的论述,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任务,保障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从防灾减灾抗灾的重要性、举措等方面对胡锦涛总书记防灾减灾抗灾的论述进行了归纳和阐述。
关键词:胡锦涛; 防灾减灾抗灾;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8)12-0084-0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这是当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才能做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学习和研究胡锦涛总书记防灾减灾抗灾的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防灾减灾抗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注,在多种场合对此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并亲自指导防灾减灾抗灾工作。其防灾减灾抗灾思想非常丰富,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牢记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提高防灾减灾抗灾重要性的意识
灾害就是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20世纪60年代为400多亿美元,70年代为600多亿美元,而80年代则为1200多亿美元。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额度高、分布广、造成的损失大。在我国,尤以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最为严重。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记载,1949年前的2000多年中,我国发生过80多次破坏性大地震,1300多次赤地千里的大旱灾和1600多次一泻千里的大水灾。解放以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也非常高,几乎年年有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巨大,20世纪50~70年代每年为300亿元人民币,80年代每年达500亿元,90年代每年升至700亿元。我国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最近15年来我国因自然灾害造成年均直接损失2500亿元,受灾害影响人数达3亿。[1]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我国自然灾害中的70%是气象灾害,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受台风、冰雹、霜冻和大雾等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1%~3% 。[2]基于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国家这一现实,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切实加强对全体国民进行灾害知识教育,提高对防灾减灾抗灾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抗灾工作,时刻树立防灾减灾抗灾意识,积极投入到防灾减灾抗灾具体工作实践中。“我国是一个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重大建设项目的成败。”[3]因此,我们必须强化防灾减灾抗灾意识,做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
二、 加强组织与领导,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是防灾减灾抗灾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通过总结建国以来,尤其是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实践经验后强调指出,要保证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最后胜利,必须加强组织与领导,坚持预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减灾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理配置资源,处理好减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国家对自然灾害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综合减灾水平。为此,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组织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在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过程中,也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好动员和组织工作,保证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有序开展。“面对严峻的防汛防洪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部署,科学调度,密切配合,真正把各项防汛抗洪措施落到实处。”[4]“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有关地区和部门全力以赴,组织群众抗灾救灾,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5]二要发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作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钢铁长城,也是做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坚强后盾。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防止各种自然灾害中,他们响应党的号召,服从中央军委的命令,积极投入到防灾减灾抗灾的实践中,为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表彰,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胡锦涛总书记多次要求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在抗灾救灾斗争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6]三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言行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干部,在防灾减灾抗灾工作中的模范作用,必将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防灾减灾抗灾的工作实践中,为取得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胜利提供强大的群众基础。2008年初,我国南方多个省区发生了严重的冰灾,在这场抗灾救灾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党员干部先进人物。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桂林考察抗灾救灾工作时亲切接见了这些先进人物的代表,并对他们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在这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面前,你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挺身而出,奋力拼搏,顽强战斗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哪里有困难你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你们就冲向哪里,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7]四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人民是我们事业发展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防止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群众是最基本的队伍,必须组织好这支队伍,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今后无论是进行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防灾减灾抗灾工作,都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其聪明才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切实抓好防汛队伍和物资的准备,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
三、 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建国5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防灾减灾抗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抵御自然灾害对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严重影响。实践证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兴修水利等是保证防灾减灾抗灾取得胜利的有效措施之一。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在防灾减灾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需要。特别是我国当前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大国,虽然科学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但我们还没有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一些地区地下水下降、河湖萎缩、湿地减少、生态功能下降等生态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5]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仍是防灾减灾抗灾、促进生产的必要措施。所以,必须“要加强防汛抗旱和水利建设。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加快推进治淮等大江大河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要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继续加快堤防建设和控制性工程建设,搞好重要河段的河道整治及蓄泄洪区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大江大河、大型水库、大中城市和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3]2008年1月11日至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期间再次强调:“防范水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兴修水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要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坚持全面规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继续实施治淮工程,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确保淮河流域防洪安全和沿淮人民安居乐业。”[7]
四、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也关系到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成效。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不断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一定控制,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逐步展开,循环经济和生态省建设开始起步,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调控能力得到加强。”[3]这些成就在国民经济建设、防灾减灾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可是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严重危害了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也不利于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森林、草原等对防止风沙、保持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灾害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建设美丽的家园作过许多重要指示。特别是就我国自然环境恶劣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过详细的阐述,强调要防止和减少自然灾害,必须做好植树造林、建设草原等具体工作。2006年7月2日,他在考察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建设时指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一定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全民动员,年复一年地抓下去,为子孙后代多留一片绿荫。”并对护林员说:“你们做的事很有意义。把这一片树林养护好了,会对整个格尔木市的风沙治理起到很大作用。要齐心协力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使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8]要“继续实施以生态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大沙漠化防治和湿地、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力度,防止已经有所改善的生态状况出现反复。”[5]
五、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效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了许多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运用于各个领域。在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过程中,也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由于许多自然灾害是可以预测的,应合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对自然灾害进行科学预测,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减少损失。例如,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可以通过先进科学技术进行预测,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要“积极开展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5]“要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切实抓好基础地质调查。认真组织实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切实做好重点地区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提高预警预报成功率,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进一步加强海洋和测绘工作。”[5]再如,气象工作,对于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气象预报,提高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心气象工作,多次到气象部门调研和指导工作,要求气象部门应努力做好预测工作,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见性,以便更充分做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要加强汛期气象预报和汛情检测工作,根据汛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预案,以确保防汛抗洪斗争的胜利。”[4]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示精神,结合我国气象工作的实际,2007年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防御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发挥先进科学技术在防治气象灾害中的作用。要“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气象卫星工程和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建设”,建立完善雷电、酸雨、臭氧、大气成分、土壤墒情等专业观测网,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网站,形成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监测体系,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气象部门要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联合监测,特别要做好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森林草原、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工作。”2008年2月18日,大年初一,胡锦涛总书记来到甘肃省气象局看望气象工作者,强调指出:“气象工作非常重要,对于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气候变化是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你们要做好研究工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9]
六、 加强国际合作,学习他国先进经验,是做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重要条件
当今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往来日益频繁,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这个国际背景,而且很多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必须加强合作,采取联合行动。经济关系、贸易交流、减灾救灾等诸多方面,都是全球性问题,是相互依存的,无一不需要开展合作,需要有共同遵守的规范。2005年7月5日,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和深化在文化、救灾、教育、旅游、新闻等领域的合作。”[10]2006年4月19日,在美国友好团举行的晚宴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中方也愿同美方加强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赈灾减灾等领域的磋商和协调。”[11]同时,对一些发达国家防灾减灾抗灾工作中的经验应学习和借鉴,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玉.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条件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2]穆治霖.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胡锦涛总书记对防洪防汛作重要指示[J].新华月报,2005,(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6]孙志斌.胡锦涛总书记春节前夕到广西桂林考察抗灾救灾工作记实[EB/OL].http://www.P0litics.people.com.cn,2008-02-07.
[7]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J].新华月报,2008,(4).
[8]孙志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青藏铁路沿线纪实[N].人民日报,2007-07-03.
[9]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胡锦涛总书记正月初一看望甘肃气象工作者侧记[N].中国气象报,2008-02-19.
[10]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07-06.
[11]胡锦涛在美国友好团举行的晚宴上的讲话[J].新华月报,2006,(12).
责任编辑 梅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