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6 13:25:03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高校团工作不仅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党和政府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定位和新的要求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同志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温家宝总理在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到来之际,向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的身上,寄托在你们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个民族和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这两点是互相联系的,归根到底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加强高校团的思想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思想建设作为高校团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把自己锻造成团结和凝聚大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核心。所有这些重要论述,都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保证并指明了方向。

(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向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使高校共青团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开辟了更广阔的舞台。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上述能力和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教育是很完成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决定》中指出“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高等学校的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年大学生的组织,在人才资源和环境资源方面具有其他共青团组织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也是高校中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主要力量,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必将在促进对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工作中起到无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高校学分制的实施使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新的考验。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共青团工作所依托的组织基础也发生了变化。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打破了原先以专业、年级为基础的行政班的形式,班级的概念被逐渐淡化,以班级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形式和主要渠道的情况也在改变。相应地,班级团支部概念也将随着行政班级概念的淡化而淡化,班级团支部的凝聚力也逐步削弱。这使得我们长期以来单一地依托班级团支部建设的组织模式面临挑战。在班级团支部弱化以后,如何设置并建设基层组织,是高校团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三)信息网络时代对新时期高校团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在许多方面正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上丰富的共享信息与多彩的信息方式为我们开展团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能准确、迅速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关注的问题,并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予以答疑解惑。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在巨大的信息量背后无疑也夹杂着许多虚假信息,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冲击。如何提高大学生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价值观,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网络阵地体现先进性、发挥战斗力,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成为新时期团的思想工作面临挑战。

(四)工作对象日益复杂化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新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较之以往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他们的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当代大学生的特征的变化使高校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团干部的号召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就要求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二、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团工作的对策

在新形势下, 共青团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高校共青团工作如何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和影响力?笔者认为,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一)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

良好的组织运行机制是共青团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单纯依托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依靠行政命令来推进工作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高校团组织要在组织依托、设置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锐意创新,逐步建立运行能力强、团员参与程度深、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大的组织运行模式。

第一,高校共青团要构建“一体两翼”的组织体系,即高校共青团在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主导和核心作用的同时,完善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以充实共青团的组织依托,构建以共青团为主,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的组织体系。引导学生会独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和拓展其自治作用,针对不同群体青年建立和完善一批学生社团,把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手臂的眼神和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有效载体,形成融教育引导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组织运行模式。

第二,改革高校共青团组织设置的方式。如前所述,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级团支部的形式正在逐渐弱化,长期以来单一地依托班级团支部建设的组织模式面临挑战,因此,高校共青团必须对现有的组织体系进行有益补充,把班级建团与学生生活园区建团、社团建团结合起来,变组织设置单一化为多样化,以灵活多样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符合时代特征的组织网络体系,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此外,不少高校共青团注重活动运作方式上的创新,通过项目化运作等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积极探索新型团员管理方式。在继承“校团委-院团委-团总支-团支部”的团员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后勤社会化和学分制下学生流动性较大的实际情况,依靠社团管理、学生社区管理建立静态注册和动态活动支部共存的“双轨制”团员管理模式,提高团员对团内管理的参与度,提高团员的凝聚力。

(二)拓展工作职能提高共青团的号召力

第一,强化高校团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组织必须把教育引导青年作为工作的基点,担负起团结引导青年的重要职责,为党赢得青年。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和网络对高校团工作的挑战,科学先进的理论武装广大青年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了解和继承民主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分析、批判和抵制消极、价值观念的能力。

第二,强化高校团工作的服务职能。在团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把大局服务和为青年服务结合起来。……只有为青年服务,才能吸引和团结青年,才能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使团的工作生动活泼,收到实效”。在团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把服务青年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高校团组织要“重点服务迫切需求”,要促进大学生就业;“优先服务困难群众”,关心贫困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就业见习等活动,鼓励他们自立自强,顺利完成学业,努力实现就业;此外,还要“努力增强服务能力”,通过协调各种资源,丰富服务项目,为服务青年提供有力依托。

第三,强化高校团工作的社会实践职能。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完善自我、全面成长的一个途径。通过开展“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发挥高校共青团的实践育人优势,让青年大学生在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了解国情,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信心,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以网络为新途径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团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团组织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思想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利用网络,努力探索和实践新的工作途径,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积极开发生动有效的活动形式。共青团要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大力拓展网上教育阵地,用科学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上阵地,为此,高校共青团干部要适应团的工作进网络的新形势,掌握上网技能,加强网络信息的辨别和调控能力,教育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高校团工作也要积极扩展思路,通过开展网上活动,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共青团的影响力。

第二,要主动出击,创建主题网站,在教育学生、提高学生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满足他们的各种正当需要。据笔者的调查显示,有八成以上大学生因无聊消磨时间去上网,有46%的大学生上过色情网站,有15%的大学生自称迷恋网络游戏。因此,高校团工作必须采取主动,培育校园网络文化,转移青年大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推荐访问:新时期 几点思考 高校 工作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