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观后感800字作文五篇

发布时间:2023-05-22 17:45:04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通常也被认为是作者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卡拉马佐夫兄弟》观后感800字作文,希望能帮到各位。《卡拉马佐夫兄弟》观后感8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观后感800字作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卡拉马佐夫兄弟》观后感800字作文五篇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通常也被认为是作者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卡拉马佐夫兄弟》观后感800字作文,希望能帮到各位。

《卡拉马佐夫兄弟》观后感800字作文1

刚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位穿着修长衣服、面容和善、微笑着的年轻人的背影,还有一群孩子,他们手拉着手,蹦蹦跳跳,用响亮的嗓音喊着“乌拉,卡拉马佐夫”。我的心怦怦的跳动着,久久难以平静,各种想法萦绕在心头,关于信仰,关于救赎,关于善与恶,关于人性,关于饶恕,关于裁决……这些将需要我花很长时间去慢慢思考消化,也许最终能想出些什么,也许就这样一直模糊着。

当初选择看这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着作,是因为曾经看《爱因斯坦全传》时,里面提到说爱因斯坦称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好的一本”。很好奇是怎样的一部作品能让这位物理学家给出这么高的评价。遂去图书馆借来读,花了四个晚上一个白天读完了这部作品。读完后,很庆幸自己读了这部作品。 读这部作品时,我的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这是一个卡拉马佐夫家庭的悲剧故事,暴躁好色的父亲费多尔?巴夫洛维奇,粗野暴躁的大儿子德米特里,否定上帝存在、沉默的二儿子伊凡,虔诚和善的小儿子阿辽沙。整部作品的情节随着这个家庭的各种冲突以及大儿子被控弑父的案件展开,紧凑联系。说实话,一直到最后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亲口承认是他杀死了费多尔,我都还在猜测这个凶手到底是谁。

这部作品对人物的描写实在是很,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入木三分。人物大多同时有着“跨越两个深渊”的天性,温情和暴力,癫狂和理智,怀疑和虔诚,作者却能把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描写的细致入微,丝毫没有混乱的感觉。这些人物的形象现在都深深的刻画在了我的脑海里。

对于这个弑父案的主角德米特里,我刚刚在思考一个问题,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吗?他性格暴躁、粗野,荒淫;为了格鲁申卡,他表现出了近乎疯狂的“卡拉马佐夫式不顾一切”;他与父亲正面激烈冲突,最后惹上了弑父的嫌疑。他的这一系列行为的确很荒诞无理。但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在认为自己杀了老仆人后的“最后一夜”的一系列行为。他疯狂的奔向格鲁申卡,表达他的爱,表现的像个孩子。在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喜欢这个人物了,为他的不顾一切,为他的诚实坦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善良的.吧。

再这部作品中总是给人带来光明的阿辽沙,因为这个人物的存在,使冲突、压抑中总还有些安慰和希望。他也曾经迷茫,怀疑过,但在仰望繁星,感受阳光时,他重新找回了对人世间的爱。在他“热烈亲吻大地”时,我突然也感觉生活如此美好,感激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那一刻,我也如他般明朗。在经历了那么多事后,他还是保持着那颗善良、诚实的心。

还有那位凶手斯麦尔佳科夫,对于他为什么宣称“您(伊凡)才是这个案子的唯一元凶,我只不过是个小小的从犯”,我有一些想法。斯麦尔佳科夫才开始对伊凡是怀着敬意的,认为宣称没有信仰、否定一切事物的伊凡有自己的思想,和他所谓的是一样的。原本斯麦尔佳科夫是孤单的一个人,现在,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和自己有同样想法的人,找到了同盟。他认为他和伊凡能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总认为伊凡“全都知道”,这就使他认为伊凡在与他谈话时理解了他的意思,是教唆他杀费多尔。这是一个极度孤单、沉浸在自己世界的人的悲哀。但对于他最终的选择,我还是有点疑惑,他最后的精神应该是清醒的,也没有表现出内心

的极度矛盾,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是害怕接受审判?发觉伊凡不全都知道感觉失去同盟的绝望?为难知道真相的伊凡?

这部作品很多地方都讲到了宗教,讲到了上帝,也时不时的在怀疑上帝的存在与否。我不是教徒,所以我也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接受其他人心中的上帝的存在,因为我觉得那是一种信仰,无关乎宗教。信仰是什么?我认为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一种信念准则,是心灵深处自我反省的一片无人打扰的净土,指导着我们的思想、行动。人总该信仰点什么,如果没有信仰,怎么有力量不断前进?关于人性,我认为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坏,就算是罪大恶极的人,心中也会存着一点善意,比如费多尔对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爱。关于裁决,应该由谁来裁决?宗教?法律?但这些不都是人制定出来的吗?还是自我裁决,如德米特里一般,“我为我整个的一生惩罚我自己,我惩罚我整个的一生”?我同样疑惑。()

这部作品中还有很多看似寻常的句子却往往蕴含深意,如“不要对自己撒谎”,“爱生活本身甚于爱它的意义”,这些都需要我慢慢咀嚼回味,我还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的。

《卡拉马佐夫兄弟》观后感800字作文2

“没有上帝,一切都可以做。”这是《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著名命题,指的是:心中没有上帝,人将毫无敬畏,为所欲为,陷入罪恶的深渊。作为小说的主题,无疑是成功的,有弑父案、有人物最终的走向为明证。但若将其作为普世价值的标尺,却又有许多困惑。简单说,这个星球的居民,本来就不仅教会一个信仰,信仰佛陀、信仰安拉,难道就不知敬畏?

那么,换一个说法,“没有信仰,一切都可以做。”,不就行了?困惑依然存在:汉文化信仰缺失,但汉文化不也提倡“有所为,有所不为”吗?道家干脆就赞美“无为”,当然,后面会拖着一条小尾巴:无为而无所不为。汉语的歧义、多义和笼而统之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许多人会急:怎么,中国人会没有信仰?请看今日之中国,佛庙道观教堂遍布,从妈祖到土地到各乡各寨供奉的各路神祗浩浩荡荡,媲美罗马众神,谁敢说中国人没信仰!

但请平心而论,那些弥漫的香火,祈求的究竟是彼岸的超越,还是此岸的荣华?香火鼎盛与道德滑坡形成巨大的反差是不争的事实。哪怕是外来的宗教,一入中土,便生异象,藏传佛教,如今成了一种时髦,在中土居然成了“供养”、“双修”的幌子,有人讽道:“京城一块砖头掉下来,会砸中几个仁波切”。比起“满街红绿走旌旗”(毛泽东语)、满街都是股神,满街都是仁波切更令人悲哀。

困惑依然还在,一种文明,缺乏终极关怀,怎么能延续数千年?假如毫无敬畏,“慎独”怎么会被推崇为最高的道德境界?文化大师们在不断梳理,给出答案,比如挖掘理学、心学的形而上学内涵,从道德律令拓展出宗教意义等等,但这些似乎与大众的精神体验很“隔”,多半是士大夫的自说自话。对芸芸众生来说,对此生的热情、对当世的经营就是他们的“宗教”。

怎么办?有人给出答案,从教会发展的迅猛势头来说,若干年之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会国家。那么,问题就解决了。是吗?假如真如所愿,我想,那一定如汉传佛教一样,是一种新新教,既不同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新教,不同于罗马天主教,不同于骄傲的东正教,而是有中国特色的教会!呜呼,无往而不胜的中国特色!

《卡拉马佐夫兄弟》观后感800字作文3

去台北之前匆匆忙忙读完这本书,回来休息了两天终于愿意动笔写写书评。

最早在高二班会语文课代表的推荐下知道陀氏,后来大一在哲学系得知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本书中对很多哲学问题进行了讨论。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俄国人名字都太长,这本书读得很吃力。里面有很多对于上帝和救赎的思考,说实话,很难说我读懂了,但我并不认为这是由于我生活在一个几乎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因为即便我们不会对上帝进行学院式的正统的思考,很多人包括我都在不同程度上相信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说它是迷信甚至有些亵渎,它与我笃信的现实科学相冲突,但我太明白我并未强大到、聪明到能使我脑中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一套逻辑自洽的系统。

“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并不是奇迹产生信仰,而是由信仰产生奇迹。”这种信仰不取决于信仰所指向的事实,这看似不够成熟,但实际上才是最坚固的。毕竟人生在世几十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到超自然的现象,如果信仰依赖于奇迹,那么又怎能扛得过现实的浪潮。阿辽沙和伊万同是现实主义者,但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凭着自内而生的信仰,阿辽沙在他最尊敬的长老的尸体发出腐臭而没有产生奇迹时,虽然产生了片刻的怀疑和不甘,但最终仍抱持信仰走入尘世。而伊万在自欺无法继续、希望父亲被杀的念头被揭穿时,最终由内心的另一个自己(我是这样理解的)的口中明白“在信仰问题上任何证据都不可解决,尤其是物证。多马之所以相信,并不是看到基督死后又复活了,而是他早就相信。”继而坦然自己内心的恶,在法院上坦白邪恶的不堪的自己。

信仰本身,而不是信仰所指向的事实,使人强大。

“没有得到天上的保证,

只好相信内心的声音。”

小说的最后对米嘉是否有逃狱留下了一个悬念,而是用小伊柳沙的葬礼和阿辽沙对孩子们的一番话作为故事的结尾。他告诉孩子们,要在心底留住童年单纯的善意和美好的回忆,因为总有一天它会帮助他们得救,努力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这甚至是最伟大的精神支柱都比不上的。确实,很少人通过顿悟而成长、通过突如其来的奇迹而变成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我们饱受现实的阳光或风雨,只有信仰足够强大,才能在心中沉淀那些神圣的回忆,披荆斩棘,不畏惧不后悔。

本来以为自己除了情节以外完全没读懂,回头看看自己画线的语段发现个章节中让我有启发的语句几乎都指向一个中心,这种感觉很神奇。

《卡拉马佐夫兄弟》观后感800字作文4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由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入手探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出路的杰作。作者自称,这部作品在头脑中孕育达30年之久,其中伊凡的自白“宗教大法官”一章,甚至“在自己的心里几乎酝酿了一生”,可见作者用心之苦,写作态度之谨严。的确,这部作品的分量是沉重的,就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论,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哪一部外国文学名著如此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思想型的作家,他要探讨的是俄罗斯的文化重建以及人类和谐的生活秩序的建立问题。他所看重的宗教性质的“我在故我爱”,也许不无虚幻性与抽象性,所流露的对暴力革命的否定态度亦不无偏颇,但若像许多学者因此而断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敌视俄国革命,甚至将其斥之为“反动”,怕也失之简单粗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暴力革命也许是必要的,但却不见得是人类社会变革惟一可取的方式,革命的目的更不是为了加剧人间的仇恨。事实上,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于人类的社会发展而言,对爱的呼唤,对他人与社会承担责任的呼唤,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正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所展示的,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可怕。令人不安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多世纪之前冥思苦索的问题,仍在困惑着当今的人类。以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经济发展与法律建设固然是重要的,但正如佐西马长老当年所意识到的,仅此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全部问题的,我们同时还要重视的正是“我在故我爱”这样一种人生哲学的建立。

与那些重在叙事的传统作品相比,《卡拉马佐夫兄弟》不是一部轻松易读的小说,需要沉下心来,通过那些意蕴丰富的文字,体悟人性的奥妙,与人物、与作家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作品中,虽然因其凶杀的悬念与破案的曲折,不乏引人人胜的故事结构,但作家显然不是重在传统式的讲述故事,而是从拯救人性的伟大使命出发,重在以精微犀利的笔触,通过人物灵魂的拷问,破译人性的密码,呼唤人间之爱,探索人生的出路。读着这样一部作品,会令人愈加感到我们的当代文学中精神内涵的贫乏与苍白,而这也许正是我们缺乏真正惊心动魄的优秀之作的重要原因。而事实上,与陀氏生活的时代相比,面对物欲纷繁的现实,我们是多么地更加需要这样一种精神的沉思与探索。

《卡拉马佐夫兄弟》观后感800字作文5

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高贵,你看她之前的法庭陈词,口口声声为了米嘉,不惜把自己当年的糗事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也要维护米嘉,可是当法庭控诉达到关键时刻她还是拿出那封信,毁了无辜的米嘉。

格露莘卡卑微,甚至被认为卑鄙,她游走于两父子之间,她是情场老手和玩弄伎俩的专家,跟真正卑鄙的拉基津是表兄妹而且走得很近,可是在所有人选择倾向米嘉是杀父凶手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坚持相信米嘉的无辜,在法庭上,在米嘉被那封要毁掉他的信出现时格露莘卡发出悲惨绝望的一声哀叹,真正情人才能发出的一声哀叹。

人世间的善恶很容易被花俏的外表迷惑眼睛,人世间的真相也很容易用花俏的外表迷惑人们的眼睛。

所有的罪证都指向米嘉,令他不得翻身,他也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回应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过。

伊万在法庭上承认他有罪,哪怕曾经只有犯罪的动机和诱发别人犯罪的无心之举,他依然承认自己的罪行。

斯乜尔加科夫杀了费尧多尔·巴普洛维奇并畏罪自杀,没人相信他杀了人。

这桩案件在判罪之前就在人们心里被定了罪,卡嘉高贵,人们必然相信她的言行高贵,她的所言所行虽然微有瑕疵但不失为公正公平之举,米嘉癫狂,在事发当夜双手沾满鲜血,他就必然成为杀父凶手,不需要审问,不需要考虑那些可以的细节即可判罪。

格里果立·瓦西里耶维奇,头上挨了重重一杵子并且破了个洞,血从他头上涌出来直流到德米特里·费尧多罗维奇手上,身上,衣衫上,手帕上,他试图把手帕扯出来堵住那个洞可惜没能成功,血还是如注般流到手帕上,沾满整张手帕,沾满米嘉的双手。格里果立·瓦西里耶维奇以为自己的生命就这样结束,这个倔强的老头一生秉持一个信念,就是对他的主人,米嘉的父亲费尧多尔·巴普洛维奇保持愚忠,这个信念不知从何而来,仿佛天生,也从未消逝,哪怕他知道他的主人费尧多尔·巴普洛维奇是个毫不值得为之忠诚的人,近乎守财奴,色棍,劫掠者,费尧多尔·巴普洛维奇毫不手软地从亲生儿子德米特里·费尧多罗维奇手上以欺诈手段夺走他母亲本该遗传给他的大量财产,然后让儿子跟奴仆格里果立·瓦西里耶维奇呆到一块,不管不顾直到米嘉长大成人。

即使这样,格里果立·瓦西里耶维奇一生秉持忠诚信念也从未动摇。

心理学家认为,人犯罪很大程度上源于愤怒。作家认为,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那么我们可以斗胆约略认为,人之所以会犯罪是因为自己的无能,没有能力让自己过上正常美好的生活。

卡拉马佐夫兄弟观后感

推荐访问:卡拉 作文 观后感 《卡拉马佐夫兄弟》观后感800字作文五篇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