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8 08:05:06

摘 要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规范社会秩序、协调各方面利益矛盾的一整套制度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体系内部是由相互协调的各个制度构成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因此也是国家治理体系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对其他制度的运行以及制度间的相互配合,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党的建设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 地位 功能

作者简介:陈华伟、孙舒扬,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外政治制度专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9-166-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总目标。其中,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依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简单一环,而且在这个整体框架内对其他各项制度的实施和运行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需要发挥的功能等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

(一)党的建设制度体系

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是通过党的制度建设而形成的党的所有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以党章为根本依据的党的法规、条例、规则等。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与党的制度体系不同,它不仅仅是指党的各种具体的制度要素本身,更重要的是这些制度作为一个相互支持的系统在发挥作用。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包括党的工作制度与党的领导制度两个层次。党内生活制度关系到党自身的建设,这部分制度的实质在于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规范党自身的活动方式,从适用范围看,这部分制度限于党内,从功能作用看,这部分制度主要是用于调节党内关系, 指导党自身的建设,目的是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党内工作制度是在党的建设和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全党确立起来的行动准则和依据,通过党规和法律的方式表征出来,比如《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等等。党的领导制度,关系的是党领导国家和社会的程序和方式,这部分制度涉及到党的执政层面,主要是用于调节党内与党外的关系,特别是党和国家权力的关系。党的领导制度关系到党领导国家权力的方式和程序,目的是保证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以上两个部分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党的建设制度体系。

(二)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规范社会秩序、协调各方面利益矛盾的一整套制度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党等方方面面,国家治理体系即是由各个领域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法律法规、组织人员、制度安排等要素构成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这一理念的提出,是新阶段我国改革过程中加强顶层设计的需要,因为改革的攻坚期更加需要改革各个要素的协调与配合。从对象的层次上讲,“它包括规范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三个最重要的次级体系”。

二、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

(一)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从第一部分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治理体系是一整套的制度综合,具体来说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法律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毫无疑问属于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制度的实施与运行,都伴随着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的提升。

(二)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其实是围绕着党如何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来展开的,根本的特征在于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建设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因而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柱。

(三)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灵魂

在最根本的层面上讲,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决定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本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也在党。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建设环境、任务、方式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果党的建设不能顺应新的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就很难更好地发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建设要顺应时代要求,就必须进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更加注重内部协调与配合的制度总和,这对国家治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要求,也就是要超越之前的那种部门化、分散化的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调性。只有率先在党内凝聚改革共识,才能形成强大的改革共识和动力,坚定不移地实现中央关于改革的决策部署。

三、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本功能

(一)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决定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方向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类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在最直接的意义上取决于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和政策倾向。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转型需求以及党从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的内在要求,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背景,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建设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前提。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它保证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社会主义方向。

同时,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也能够引领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创新,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说的那样,要“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健全和完善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制度。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我们的代议制度和协商民主制度,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体制、机制和配套制度设施不够完善。宪法规定的许多公民权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重要的原因也在于相关执行制度的缺失。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构建更加合理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有利于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

(二)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发挥顶层设计的功能

国家的治理体系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制度系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改革开放初期以来,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逐渐形成碎片化与部门化倾向,严重削弱了国家的治理能力。目前我国的改革正面临共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合力这样一种现实情况,顶层的制度设计和宏观指导对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尤其重要。我们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从战略上谋划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党的建设制度体系,通过理顺党与国家社会的权力关系,进而加强和改进了党对改革事业的领导,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目的正是要发挥党在增强顶层设计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理念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也源自于我们目前的治理危机。过去一段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都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改革措施,但这些政策由于配套设施不足,容易出现冲突,或者是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运行的困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提出,针对的核心问题就是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运行。党的建设制度体系,通过把党的制度要素系统化,通过改善党的自身建设,将对国家治理体系发挥顶层设计的功能起到示强大的示范作用。通过党的建设来增加改革共识和顶层设计,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内部各方面制度的有效运转和统筹协调具有根本的带动作用。

(三)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有利于增强国家治理体系运作的有效性

“治理”不同于以往的“统治”和“管理”活动,最主要的一点在于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国家治理的本质其实就是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的程度,实现治理效能的最大化。“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构建,本质上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体系的构建,因而是对一元与多元政治关系的现代化梳理与塑造。” 为此,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国家治理体系要在党的领导下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目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在当前社会利益结构日趋多元化的条件下,要根据实际情况包容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激发公民社会的政治参与活力,发扬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力量为党和政府分忧,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

“治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工具性的技术,执政党都希望治理效率得到提高,执政合法性得到增强。中国的治理是一种在党的领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健全社会治理的公民参与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各阶层合作的公平社会环境,形成正义的社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努力使现阶段我国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一个重要目标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因而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作以及社会多元化利益的整合。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党的领导有效性必须从大力培育社会力量入手。“其任务是从制度层面形成与社会治理相对应的规范,同时必须大力培育社会力量,使社会治理结构中群众自治的要素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对于增强国家治理体系的运作效率具有重大的决定性意义。

注释:

许耀桐,刘琪.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理论探索.2014(1).

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线.2014(1).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商红日.增强人民主体地位 发展人民的协商能力.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齐卫平.论党的领导与多元社会治理结构.探索与争鸣.2012年12月.

推荐访问:体系 党的建设 治理 地位 制度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