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7篇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1
为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教育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
我省教育领域将全面落实5年过渡期要求,坚持稳定过渡、统筹推进、育人为本三大原则,以延续优化帮扶政策、实现乡村教育振兴、推动教育振兴乡村三大任务为重点,从集中资源支持教育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乡村教育,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一)延续优化教育帮扶政策
1.巩固控辍保学成果
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及学校共同参与的联控联保责任机制。
健全数据比对机制,精准摸排辍学学生,纳入台账动态管理,“一生一表”做好辍学学生工作档案管理。
健全依法控辍治理机制,完善用法律手段做好劝返复学的工作举措,严防辍学新增反弹,严防学生无正当理由长期请假造成事实辍学。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2. 健全精准资助政策
进一步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健全精准资助政策。加强与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提高资助数据质量。
创新资助资金发放机制和发放方式,在完善“福建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线上服务平台(福建助学APP)”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智慧资助云平台,更加安全及时地将资助资金发放给受助学生。
3.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坚持以食堂供餐为主,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比例和供餐水平。
全面应用“营养改善计划在线监管平台”,加强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监管。
加强与市场监管、卫健、疾控等部门的合作,强化营养健康宣传教育、食品安全及学校食堂检查。
研究完善政府、家庭、社会力量共同承担膳食费用机制,鼓励本土优质企业参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降低成本,提高供餐质量,扩大实施范围。
4.落实儿童教育关爱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工作,强化控辍保学、教育资助、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等工作措施,对有特殊困难的儿童优先安排在校住宿,不断改善“照顾有人、亲情有爱、学业有教、安全有保障、活动有场地”的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格局。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早期评估与干预制度,培养农村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5.加强就业困难帮扶
全面掌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情况,建立“一对一”帮扶工作机制,实行“一生一策”分类帮扶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
加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能力培训,创新就业招聘活动形式,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通过网络等形式开展宣讲和招聘。
(二)全面实现乡村教育振兴
6.持续保障乡村学前教育供给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进“总园制”和镇村一体化等办园模式改革,督促指导各地通过政府购买、税费优惠、生均公用经费奖补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扶持更多民办园加入普惠行列。
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加强地方本土资源开发与利用,持续实施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计划,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7.持续优化乡村基础教育条件
巩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成果,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建设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提升乡村学校管理标准化水平,打造乡村温馨校园。
统筹农村义务教育有关专项资金,聚焦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加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序增加城镇学位供给,注重补齐原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短板。
支持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完善教育配套设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
8.持续提升县域高中教育水平
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扩大县域普通高中优质资源,发挥其在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作用,带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落实属地招生政策,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定向分配至初中学校的比例,确保每一所农村初中及薄弱初中都有一定比例学生被录取到优质普通高中。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突出德育时代性,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办好福建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脱贫地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加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渗透融通,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综合高中或普职融通班。
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9.持续扶持乡村职业教育发展
提升脱贫地区职业教育建设水平,支持县域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办好一批县级职教中心,重点建设1-2个专业群,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技能人才。
实施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涉农职业院校和乡村振兴相关专业群。
支持涉农本科高校开展专升本函授教育,鼓励职业院校承担涉农职业技能培训任务。
10.持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实施省级公费师范生培养,支持地市与市属本科高校联合定向培养本土化教师。
持续开展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通过奖励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批乡村骨干教师。
进一步组织开展乡村教师省级专项培训项目,在全省部署开展名优教师送培送教下乡活动,继续优先安排革命老区县乡村教师到省市优质学校跟岗,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加快推进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优质师资向乡村合理流动,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
11.持续拓展教育信息化成果
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继续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为乡村地区学校、师生免费提供服务。
规划建设省级教育专网,推进全省县(市、区)建设教育专网并接入省级主干网,推动实现包括乡村地区学校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绿色的互联网。
构建线上教育平台,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互补,实现全省教育均衡化发展。
(三)全力推动教育振兴乡村
12.继续做好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工作
继续实施省重点高校地方专项招生计划,对专项计划实施区域(原贫困县)符合条件的普通类本科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考生仍执行倾斜照顾政策,单列招生计划、单独招生批次、单独组织录取。
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实施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专升本专项计划”,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报考专升本,单列招生计划、单独组织录取。
13.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扩大基层服务项目计划规模,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基础上,升级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持续做好“三支一扶”“服务社区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计划。
推进“新农科”建设,加大涉农高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升级改造现有涉农学科专业,支持高校开设乡村振兴相关专业,构筑新型农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持续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开展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青春红色逐梦之旅”活动,鼓励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创新,吸纳具有较强经营意识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进入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发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引领作用,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工程。继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历继续教育新模式,鼓励高校广泛参与农民工学历提升计划,会同省总工会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帮助农民工学员提升学历、提高就业能力。
14.发挥高校智力帮扶优势
配合做好科技特派员选认工作,围绕脱贫地区主导产业和科技人才需求,积极选派高校优秀专家及团队下乡。
推动高校发挥学科、人才、技术优势,主动对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要,深化校地、校校、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推进面向农村农业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深化对口帮扶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继续推进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分别对口帮扶龙岩学院、三明学院。
深入推动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与龙岩学院、三明学院、宁德师范学院、武夷学院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立项建设若干面向农村农业的高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
15.深化闽宁教育对口协作
推进基础教育对口帮扶,继续组织好中小学优秀教师“援宁支教”工作和宁夏校长、教师来闽跟岗学习工作,定期选派福建省教学名优教师、专家赴宁开展讲学交流、指导和培训工作。
强化闽宁两省中小学结对帮扶活动,推进“互联网+教育”结对共建,深化校际协作内涵,提升协作水平。
强化职业教育闽宁协作,加强闽宁国家“双高计划”院校结对共建。
完善本科高校“8+8”协作机制,加强高等教育在线课程共建共享,不断巩固和扩大闽宁高等教育对口协作经验成果。
16.加强民族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
继续办好内地西藏班、新疆班。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继续实施面向西部民族地区倾斜招生,落实高校民族预科及脱贫地区民族专项招生计划,加大师范类、医学类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
配合落实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契合度。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2
根据市扶贫办关于印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池扶组〔2020〕13号)要求,市水利局决定从6月下旬至9月底开展决战决胜水利脱贫攻坚“百日行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结合脱贫攻坚夏、秋季度攻势,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全面完成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等问题整改,突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定点帮扶等工作,全面补齐短板弱项,全面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全面强化攻坚保障,通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实现“攻坚一百天,脱贫夺胜利”,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水利保障。
二、时间安排
从6月20日到9月30日,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6月20日至6月30日)。主要任务是实现“六个所有”。一是所有措施6月底前必须全部落实,包括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各项政策措施以及年初制定的到村到户到人帮扶措施等;二是所有问题6月底前必须全部整改,包括中央脱贫攻坚巡视整改“回头看”反馈的牵头问题及配合问题整改、暗访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等;三是所有工作6月底前基本完成任务,按照《池州市2020年决战决胜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及后续补充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主要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四是所有资金项目6月底前基本完工,饮水安全项目必须全部完工;五是所有饮水安全问题6月底前必须全部解决,绝不能还有短板漏洞;六是所有帮扶村未脱贫户6月底前要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第二阶段(7月1日至7月31日)。主要任务是在实现“六个所有”的基础上,对照标准分段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具体分为三个环节:7月上旬全面完成走访排查,重点围绕贫困户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和定点帮扶村贫困户“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情况,逐村逐户逐项进行全覆盖走访排查,着力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建立问题清单;7月中旬全面整改到位,对照问题清单,立行立改、边查边改;7月下旬全面开展“回头看”,对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严格落实核查销号,确保各类问题整改清零。
第三阶段(8月1日至9月30日)。主要任务是巩固整改成果,提升脱贫成效,认真做好国家和省各项考核评估准备工作。结合脱贫攻坚普查和扶贫年度扫尾,以每10天为一环节,滚动开展排查—整改—“回头看”,实行工作闭环管理。利用60天时间,对7月份排查整改结果进行再巩固、再提升,同时全面梳理水利扶贫年度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完善档案资料,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帮扶村贫困户全面达到脱贫标准,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三、重点任务
(一)巩固巡视整改成果。
1.全面完善问题整改。针对市委整改方案反馈的“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仍有短板弱项中饮水安全保障不到位问题,坚持举一反三,结合大走访大排查,紧盯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全面核实到位,并强化整改措施,从加快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饮水安全动态清零,加强供水工程水质消毒和检测方面入手,确保6月底全部整改到位并取得实效。
2.切实巩固整改成果。全面巩固整改成果,以整改促提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水利行业扶贫、定点帮扶工作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二)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重点工作任务。
3.全面完成饮水安全项目。各地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切实加强统筹协调,适时会商调度,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扫尾,所有项目6月底前务必全面完工。
4.持续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动态清零”。各地要全面、动态排查,动态跟踪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防止因汛期等各类风险可能导致的饮水安全等问题。加强与扶贫部门对接沟通,以扶贫部门最新调整的贫困户信息为准进行数据比对,做到信息相符。根据扶贫部门的贫困户信息,对尚未排查到的贫困户,必须开展逐户核查,填写一户一档排查表,要求现场调查人员、贫困户现场签字,县区水利部门签署核查意见并盖章确认。发现问题同步整改,实现动态清零,并及时录入到省农饮工程信息系统,确保水利与扶贫部门及省市县上下数据一致。
5.全面加强供水工程水质净化消毒工作。各地在对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集中开展一次清洗消毒的基础上,要逐一建立净化消毒设施管理机制及档案,确保规范开展净化消毒运行管理工作。继续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对新发现的问题要立查立改。同时,要加强对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设备选型、药剂选择的指导,组织开展净化消毒及设备使用业务培训,指导供水单位做好净化消毒工作,确保每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合格达标。
6.完善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机制。各地每月要对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1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常规指标检测;督促规模水厂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化验室,按不少于9项指标(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耗氧量、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消毒剂余量)的要求配齐检测设备,配备专业检测人员,按规定做好水质日检工作。各村部必须要留存最新的水质检测报告,对检测不合格的工程,要认真分析不合格指标,提出针对性合理措施,加快问题整改,组织开展复检,确保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7.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其他工作。积极水费收缴。9月底前,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收费处数占总工程处数的95%以上,水费收缴率达到90%以上。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协调生态环境部门和有关乡镇,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推进水源地保护区建设。推进规模水厂标准化建设。从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济管理四个方面全面排查整改,10月底前逐个验收销号。落实农村饮水“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发挥三个责任公示牌、供水服务卡等作用,及时解决饮水问题。
(三)着力强化定点帮扶成效。
8.实施定点帮扶六大提升行动。按照《市水利局2020年度定点帮扶工作计划》持续开展定点帮扶“六大提升行动”,着力推进精准帮扶,落实“一人一措施,一户一方案”,对照“八看八问”、“二十看二十问”、“六看六问”等内容,认真核查村户脱贫情况,做到“户户到、人人见、项项查、问题改”。市水利局每月至少入村调研1次,组织局帮扶责任人每月集中入户走访1次。
9.扎实推进消费扶贫。充分发挥局办公室和工会作用,发动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购买贫困群众农特产品和服务,形成消费扶贫新格局,真正让贫困群众增收、受益,巩固脱贫成效。
10.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普查各项准备工作。要强化《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若干问题解答》的宣传解读,对基层干部、贫困户做好宣传,加强与扶贫、统计等部门沟通对接,主动参与、全力配合好脱贫攻坚普查。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水利局成立全市水利系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其他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各县区水利(农业农村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及局帮扶责任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决战决胜水利脱贫攻坚“百日行动”日常事务,做好与上级的联络、协调与服务工作。同时,成立“百日行动”工作专班,加强对各地水利脱贫攻坚“百日行动”督导(见附件1)。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地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逐项逐条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形成问题整改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局帮扶责任人要严格落实联系帮扶机制,走访中要及时帮助村户解决实际困难,对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帮扶村反馈,由帮扶村逐级上报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三)加强跟踪问效。各地要把从严从实贯穿“百日行动”全过程各方面,坚决做到真走实访、真查实改,解决问题、攻克难题,加强业务指导,明确工作标准,及时答疑解惑,推进帮扶资源力量下沉,帮助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深化作风整治。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坚决破除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常态化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暗访检查,指导服务,督促整改。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人和事,以作风建设新成果促进水利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坚决打赢水利脱贫攻坚战。
“百日行动”期间,市水利局将对重点工作进行旬通报,各县区要从7月9日起汇总上报工作进展情况至市水利局,以后每月逢9更新上报。局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问题排查、整改落实情况,从7月起于每月5日前报市水利局(见附件2-4)。对工作落实不力、进度滞后的,市水利局将适时进行约谈提醒、启动问责。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3
一、发展前景
当前电子商务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改变了以往的商业发展模式,电子商务产业不断地向农村渗透、延伸。基于我乡区位、资源优势,我乡发展电子商务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高原优质农副产品丰富,苹果、猕猴桃、樱桃等果品、有机蔬菜和杂粮、白酒,农家优质鲜活畜禽货源充足,产品质量好,地方特色明显,在线上市场具有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双向性也可以使得我乡原本不富裕的农户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农需品。拓开农产品销路,预计可带动全乡2000余人创就业,实现100户以上的贫困家庭脱贫。
二、农户的商品流通现状
(一)农户消费
因地处边远,我乡农户的消费现状是物品价格高,品种选择少,假货劣质产品泛滥,商场相对集中城市,购物路程较远。
(二)农产品销售
销售渠道少,很难推广价格高的经济作物,运输效率低下,缺少有能力的农村经济人。
(三)农产品的需求
日用品、农药、化肥、服装、家用电器等农资产品成本高,种植品种单一,供求信息相对较少。
三、主要任务
虽然农村电子商务前景看好,但复制性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能在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市场形成有效的经济产业链。虽然起步晚,但位于山区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需具有特色点和创新点。
(一)建设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
成立电商协会,打造高原特色电商品牌。通过加入ali,JD等知名电商,形成在大电商品牌下的品牌。建成1至2家龙头示范企业,带动全乡全体农户参与电子商务创业,培养电子商务技术人才达到20人以上。形成1个统一的电商品牌。
(二)完成特色“线上+线下”网点布局
我乡电商基层薄弱,基本无法实现广泛农户的线上操作,需要建成,100%的村委会建成电商服务网点,促进农产品上线和帮助农户购买线上商品的双向流通。
(三)实现传统农业的电子商务化转变
全乡50%以上传统农业实现电子商务化经营。
(四)全生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品牌初步形成
与知名专业旅游网站合作,建设旅游旗舰店,打造原生态旅游电商品牌。
(五)开设讲座
设立电子商务宣讲讲座。条件成熟时,设立一处集创业培训、电商运营、物流、仓储为一体的电商创业讲座。
(六)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到201x年培育2家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201x年培育1家旅游电商龙头企业,201x年,努力建成1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撑体系建设
乡政府所辖各位部门协作,根据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及时制定支持政策,优化电子商务企业办事流程,提高效率;协调农村信用社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积极为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结算业务提供便利服务;乡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统计制度,完善数据采集系统,科学采集、整理分析、统计报送电子商务相关数据。依托乡政府为电商提供创业培训、场地和资金支持;乡政府设立电商创业引导资金,根据网店成果“以奖代补”鼓励电商创业。
(二)加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1x年,通过移动、联通、电信的共同努力,实现除极个别偏僻村之外的网络村村通。物流体系建设。整合现有农业、商业、仓储和运输等企业物流资源,合理规划和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全乡物流信息网络和智能物流体系;支持农村、学校的物流(快递)投送服务网点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
(四)加强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以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商协会为支撑,打造电商服务体系,为全乡电商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商协会,建成线下实体服务平台和线上服务平台,建立完整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及会员服务、会员分销管理体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农产品品质管理体系,在第三方平台上建立高原农产品特色馆,推出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每年重点开发不少于1款优质农产品。帮助电商运作机构进行产品的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电子商务信用认证机构开展信用评价及认定;鼓励电子商务机构通过第三方取得信用认证、信用评级。
(五)营造电商发展的社会氛围
在全面做好乡域内电子商务培训的同时,分批次、分层次安排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先进的农户等到电子商务发展较好地区参观考察,以开阔思路,增加信心;强化典型的宣传推介,以实实在在的利润,树立一批电子商务典型,总结推广电子商务典型企业的先进运营模式及经验,通过典型带动全乡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五、投资预算
(一)线下电商服务中心站预计投资30万元,村委会电商服务网点预计投资20万元。
(二)成立电商协会预计投资2万元,加入天猫会员或者京东商城预计投资20万元。
(三)品牌宣传推广预计投资2万元。
(四)举办农村电商讲座预计投资5万元。
(五)“以奖代补”鼓励当地电商,预计所需5万元。
完成农村电子商务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预计所需总计84万元。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4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针,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总体要求,瞄准贫困人口,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制度优势,对贫困户实行有效的帮扶,20--年底前,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二、帮扶原则
1、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活脱贫信心。
2、坚持“帮勤不扶懒”的原则,对虽贫困但不勤奋,只知伸手要钱要物,不肯吃苦实干的贫困户,暂不列入帮扶范围。
3、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帮扶工作中,应先选择脱贫决心大、具备一定条件、能扶得起的贫困户进行帮扶,为探索
途径提升帮扶水平提供经验。
三、目标任务
1、任务:20--年脱贫102户192人。
2、目标:通过工作队员结对帮扶,使该村102户192人在年内摘掉贫困帽子,被帮扶贫困户基本脱贫,贫困户家庭成员有病能及时就医。贫困家庭学生不再面临辍学,危房能得到改造,对有劳动能力而无处就业人员进行劳务信息服务等。总之针对不同的家庭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
3、时间:20--年10月底。
四、帮扶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2、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贫困户,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
3、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重在生活救助。一是建立贫困户帮扶制度。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路,采取“扶贫资金支持一点、工作组队员干部捐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措贫困户帮扶资金。二是建立贫困户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完善住村干部对贫困户子女
帮扶制度,实行定人、定责、定标准帮扶。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工作组临时党组织的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困难的贫困户,要及时上门走访慰问。
4、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列入重点扶持对象。一是技能培训。按照“扶穷先扶智”的原则,切实加强贫困户家庭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利用集团所属公司职工培训场所,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集中培训、上门指导,思想发动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二是就业扶持。对帮扶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和大中专院校毕业且专业对口子女,尽可能安置到集团所属企业就业。同时,要多方联系,介绍外出务工,提高收入。三是政策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门路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想办法、找门路,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植、养殖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农业产业项目。四是信息服务。按照市场需求,引导他们选准农村致富项目,搞好网络信息、技术、销售模式(互联网+)服务,确保贫困户增产增收,加快脱贫步伐。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5
一、总体目标
到20--年,稳定实现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有效扩大。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
二、主要任务
通过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保障制度兜底脱贫一批。
通过减少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费用刚性支出并改善其身心功能状况缓解一批。
通过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推动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安全解困一批。
通过加大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赋能一批。
通过产业带动、资产收益折股量化等多种方式帮带一批。
通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助残扶贫行动结对帮扶一批。
通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贫困残疾人扶贫帮助一批。
三、重点行动
(一)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行动。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都有帮扶人、帮扶措施、帮扶资金。发挥驻村工作队、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的指导带动作用。
(二)残疾人精准康复扶贫行动。结合健康扶贫、村(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和康复辅助器具适配下乡入户等工作,推动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
(三)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依托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对15-50岁有意愿的贫困残疾人文盲开展扫盲工作,着力加强教育脱贫,提高他们学习文化技能和参加生产劳动的能力。
(四)产业扶持助残扶贫行动。通过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产业技能培训,利用康复扶贫贴息贷款等方式,为贫困残疾人提供资金支持,扶持残疾人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手工业,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帮带贫困残疾人从事产业项目增收脱贫。
(五)光伏助残扶贫行动。利用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建造光伏设施,或集中建设后以折股量化的形式配发给残疾人贫困户,优先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获得资产收益。
(六)电商助残扶贫行动。依托国家电商扶贫相关政策和有利环境,借助知名电商企业,为残疾人提供电商培训,扶持有意愿且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电商创业,帮助贫困残疾人从事与电商相关的增收项目。
(七)百村千户乡村旅游助残扶贫行动。依托旅游扶贫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独特优势,结合中西部地区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实际,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在适当的岗位就业增收。
(八)“妇女编织”助残扶贫行动。通过实施开发就业岗位、开展手工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残疾妇女从事手工编织与制作,帮扶残疾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九)阳光志愿者助残扶贫行动。发动各级共青团、青联、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广大志愿者,依托现有扶贫和助残政策项目,针对贫困残疾人开展日间照料、支教助学、扫盲、康复服务、文体活动、爱心捐赠、技能辅导培训、生产服务、创业扶持等志愿扶助。
(十)残疾人脱贫典型示范引领行动。遴选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残疾人脱贫典型,在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示范引领贫困残疾人增强脱贫信心,自觉参与到就业创业和劳动生产增收的行动中。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残疾人贫困户精准识别机制。将残疾人贫困户精准识别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范围并重点核实,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完善贫困残疾人基本信息,掌握残疾人贫困户享受扶贫开发政策和项目落实信息,建立数据动态比对分析机制,在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中实现信息共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建立贫困残疾人脱贫台账管理系统,动态反映和监测贫困残疾人脱贫与返贫及政策措施惠及情况。
(二)加强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于以老养残、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家庭中,因抚养(扶养、赡养)人生活困难、事实无力供养的残疾人,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认定条件的,纳入救助供养范围。落实贫困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政府代缴保费保险政策。完善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三)加大对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的扶持力度。对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条件且自愿搬迁的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给予积极支持,优先享受迁入地社会保障、就业创业、金融信贷等扶持政策,确保残疾人搬迁对象生活稳定、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对于特殊困难残疾人搬迁户,鼓励地方采取提供安置房等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在制定和实施搬迁规划中同步做好家庭无障碍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四)加快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进度。精准识别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存量,各地可结合实际,对贫困残疾人家庭适当提高危房改造的补贴标准。鼓励各地通过贷款贴息、集中建设农村集体公租房、过渡房等方式解决自筹资金确有困难的残疾人危房户的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在危房改造中同步做好无障碍改造。
(五)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力度。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助残扶贫培训。驻村工作队、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中要格外关心贫困残疾人家庭,指导组织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残疾人贫困户结对,通过结对帮扶,增强残疾人贫困户脱贫信心,引导村民理解尊重和关心帮助残疾人,带动文明风尚,激发更多力量带动残疾人贫困户脱贫增收。
(六)提高贫困残疾人医疗和康复服务保障水平。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按规定给予补贴。落实已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制度,做好重度残疾人就医费用结算服务。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医疗救助,将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使贫困残疾人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实行农村贫困残疾人住院先康复医治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加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对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给予补贴。加快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和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加大农村和贫困地区残疾预防工作力度,广泛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残疾预防措施,减少贫困地区残疾发生和发展。加强贫困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工作,制定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以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为重点对象,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扶贫行动,改善残疾人身心状况,提高贫困残疾人生活自理和参与生产劳动的能力。
(七)加大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深入实施“雨露计划”,优先培训贫困残疾人,将适合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残疾人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鼓励他们在农业领域创业。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残疾人贫困户优先接受培训,确保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落实对残疾人贫困户培训后资金、场地、设备、市场信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就业创业服务与扶持政策措施。结合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提高他们学习文化技能和参加生产劳动的能力。加大对返乡残疾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将脱贫致富的优秀残疾人纳入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八)支持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发展。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特殊教育资金和项目重点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加大对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资助,鼓励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接收学前残疾儿童。积极推进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大学生优先获得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建立完善贫困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特殊教育津贴政策。加大对生活贫困残疾大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子女的资助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与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帮扶机制。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6
围绕精准招商、企业培大育强、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所需,举办各类培训班;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街道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攻坚战2022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为贯彻落实县委全委会“抓队伍,转作风”和街道党员代表会议“海纳百川建队伍”精神,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根据省、市、县委关于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精神和推进“清廉xx”建设的决定精神,结合我街道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xx街道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攻坚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国省区市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通过组织实施能力提升、知事选任、严管厚爱、纪律建设、督查落实五个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铁一般队伍,积极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不断开创“三高一美”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举措
(一)开展干部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1.聚焦政治能力提升。把政治武装放在思想政治建设首位,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总抓手,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大轮训,用好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化教育手段,加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力度,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
具体措施:根据中央、省、市、县统一部署,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据清廉xx建设要求,开展政治生态建设评估,每季度自查、每半年督查、每年考核;抓实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全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xx天,中心组成员全年讲学活动不少于x场次,撰写调研报告不少于x篇;举办“党员党性提升示范班”,组织示范培训、集中学习、在线学习、送课上门等,年内将全街道党员轮训一遍;加强干部网络培训督查和在线测试,科级领导干部不低于xx学分,积极借助“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强化理论学习教育。
(牵头单位:党政办、党建办、纪工委《监察办》、组织办、宣传办、成校)
2.聚焦专业能力提升。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突出战略、创新、辩证、法治、底线“五大思维”,围绕本单位工作、业务以及干部履职能力、思想作风等方面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练兵。采取集中测试、实战模拟等方式,开展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大测试。探索专业技术型人才选拔方式,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
具体措施:围绕精准招商、企业培大育强、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所需,举办各类培训班;结合周一集中夜学制度,开设“xx讲坛”,突出专业知识,领导干部、中层干部、青年干部夜学上台授课不少于x次;加强村干部培训,每季举办x次“村干部论坛”,组织基层干部交流工作、推动工作、锻炼能力。加大村(社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力度,抓好“三小组长”队伍建设。
(牵头单位:党政办、组织办、社会事务办)
3.聚焦实践能力提升。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实践能力的“主战场”,推出一批优秀干部到招商前沿破难、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中心工作领题、选择一批干部储备人才到难点工作压担,进一步提升干部攻坚破难能力和做群众工作能力。
具体措施:统筹各单位的优秀干部,安排到精准招商、拆迁、重大项目推进、文明创建等重点、难点工作锻炼,直接参与“十大战役”等工作;加强基层干部实践能力提升,组织开展镇村干部到县级部门单位挂职锻炼、村年轻干部一线压担锻炼等,着力打造善于攻坚、善于做群众工作、结构合理、力量充足的基层干部队伍。
(牵头单位:组织办)
(二)开展干部知事选任专项行动
1.聚焦干部日常评价。突出核心职能和重点任务,强化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着力构建科学、合理、能运用的干部评价任用工作体系。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加强对领导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的探察、识别和评议。开展以年度考察、日常考查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考察工作,全面了解各单位运行情况和干部个性化表现,动态收集群众对干部的看法、评价、意见建议等。
具体措施:制定中层干部政治表现考评办法;按照每月结合重点工作督查深入一线进行干部跟踪考察、每季度对重点单位进行一次“全覆盖式”走访的要求,开展干部日常考察工作。
(牵头单位:组织办)
2.聚焦实绩用人导向。坚持一线用人、实绩用人,拓宽简便、高效、及时掌握干部实绩情况的手段方式,力求实绩可量化、可比较、可评估。强化街道督查考评工作在干部个体考核上的结果运用,切实解决干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具体措施:全面推行“3+1”实绩季度公示制度,各单位建立各层次干部实绩信息库;探索干部实绩第三方评价机制,注重群众评价,建立满意度调查公示制度。
(牵头单位:组织办)
3.聚焦年轻干部储备。立足大调研、大储备,搭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平台,分类别、分专业、分层次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储备人才的培养锻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具体措施:出台《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精心打造“青衿论坛”品牌,为青年干部成长搭建良好平台,计划举办活动xx期。建立年轻干部“帮带教”机制,实行街道班子成员、业务骨干与年轻干部结对带教帮扶制度,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不定期召开全街道优秀年轻干部座谈会;探索组织主导与竞争机制相结合的选拔方式,组织开展年轻干部统筹比选工作。
(牵头单位:组织办、团委、妇联)
(三)开展干部严管厚爱专项行动
1.聚焦“两圈”信息。加大对干部“八小时内外”的全面从严监督管理,加强对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村(社区)主职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储备人才的监督全覆盖,创新监督手段,抓实监督举措,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全面从严监督工作体系建设。
具体措施:加大对领导干部的任中审计力度和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项目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两年内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查全覆盖,全面推行中层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完善干部工作日志管理系统使用,按照20%的比例,组织开展干部工作日志情况专项抽查;建立公职人员社区德行评价考核办法,定期盘点干部“社区德行”。强化领导干部日常负面行为考查,制定干部负面行为清单,定期开展负面信息研究、研判,对收集到的干部“两圈”负面信息全面清查、及时处置。
(牵头单位:纪工委《监察办》、组织办)
2.聚焦关心关爱。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为干部释疑解惑、舒缓减压,促使干部能够静下心来、集中精力、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地工作和生活。
具体措施:街道班子成员按照分管条线每季与所管理的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在各级干部中全面推行“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强化监督执纪“案后”工作,落实定期回访制度,关心关爱处分党员干部;实行重大疾病报告制度,及时做好关爱帮扶;落实干部身心健康措施,优化干部体检项目,积极推进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干部心理服务平台,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牵头单位:纪工委《监察办》、组织办、财政办、社会事务办)
3.聚焦正向激励。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各项激励和待遇保障制度落实落地,推动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
具体措施:落实《xx县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发挥退出现职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等优势,选派其参与中心工作、巡察工作、非公企业党建指导等;贯彻落实新《公务员法》,积极推进职务职级并行;选树并大力宣传一批忠诚干净担当型干部,积极营造浓厚比学赶超氛围。
(牵头单位:纪工委《监察办》、组织办、宣传办)
(四)开展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
1.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以整治“为官不为”为抓手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两个责任”,重点瞄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针对党政机关中存在的“慵懒散漫”等作风顽疾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助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开展。
具体措施:继续推行重点工作专项监督员制度,重点对街道中心工作及重点风险领域开展专项督查不少于xx项;充实正风肃纪专项检查员队伍,每季度开展治慵问效专项检查不少于x次;开展以省市县“xx条”办法落实情况、“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情况、上级交办件、督办件办理情况等为重点的专项督查,进一步整治作风顽疾;强化责任追究,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实行整改跟踪监督,对发现、查处的问题,见事见人见整改,整改销号。
(牵头单位:党政办、党建办、纪工委《监察办》、组织办)
2.聚焦“吃喝风”专项整治。严防“四风”问题反弹,推动各基层党组织履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管理主体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职责范围内履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的监督、检查和行业管理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具体措施:落实县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1+X”专项督查工作制度,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大监督格局;开展违规吃请和公款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加大对酒店、饭馆、机关事业和企业食堂等地的检查频率,扩大检查覆盖面;提升制度执行刚性,对存在公务接待管理不规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多发等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的单位,严肃追究主体责任;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易被请吃”风险排查,加强内部监督;强化村级财务监督,规范村(社区)财务管理,实行“村务卡”制度;针对县内外违规吃喝被党纪政务处分的典型案例,组织各单位利用夜学时间进行专题学习。
(牵头单位:纪工委《监察办》)
3.聚焦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专项治理。针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违纪问题逐渐减少,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仍时有发生”的现状,紧盯弄虚作假、套取截留、贪污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以权谋私问题,整治盲目决策、面子工程、审核不严造成资金流失,因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导致政策缩水变样、项目进展迟缓、资金长期趴在账上难以发挥作用、工作力度不大等问题,加大集中整治和督察督办力度。
具体措施:落实县制定出台的《xx县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施办法》,对履责不到位、侵害群众利益等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开展学生资助补助经费专项资金落实情况、孤儿及困难儿童生活补助专项资金落实情况、残疾人“两项”补助专项资金落实情况、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征兵微腐败等项目专项监督;推进清廉xx社会共建,着重加强清廉机关、清廉医院、清廉学校、清廉企业等系统行风建设;深化清廉村居建设,村(社区)小微权力清单梳理全覆盖,着力整治基层不正之风和微腐败,纠正“三资管理”、工程建设、利益冲突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
(牵头单位:纪工委《监察办》)
(五)开展干部督查落实专项行动
1.聚焦督查督办。全面掌握“十大战役”等重点工作进度情况,推动工作督查督办和考察干部相结合,切实推进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有效落实。
具体措施: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工作业绩清单式考核”,实施“两定两分”工作法:定任务清单、定责任人、分条线、分时间。实施“龙虎榜”“黄牌榜”“亮点榜”,通报工作排名和特色亮点;建立组织部门列席重点工作推进会、汇报会等制度;加大干部能上能下力度,对在重点、难点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干部适时提拔使用,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
(牵头单位:纪工委《监察办》、组织办)
2.聚焦工作落实。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为契机,深化街道干部联村联企、村干部责任包干、党员联户等制度,组织干部开展攻坚破难和常态性服务活动,进一步推进业务工作开展和年度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具体措施:组织开展机关干部集中破难行动,围绕推进“十大战役”,成立破难攻坚组,紧盯典型问题解决,抓落实、见成效;围绕企业培大育强、重大项目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等攻坚战役,组织开展进企进平台服务活动;加大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推进力度,优化窗口单位干部作风建设;全面推行镇村干部“红色代办”“微光服务”等制度,深入群众办民事、排民忧、解民困、帮民富、促发展。
(牵头单位:党政办、党建办、经发办、便民服务中心、市场监管所)
3.聚焦社会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和渠道,加大问政监督,注重暗访监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积极性,提高工作推进和干部作风监督实效,倒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
具体措施:围绕“十大战役”等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推进,组织开展问政活动,由“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进行问政质询;邀请干部群众组成明察暗访组,采取随机察访、现场查看、突击检查等方式,在全街道持续开展明察暗访。
(牵头单位:人大办、政协联络室、纪工委《监察办》、组织办、宣传办)
三、基本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街道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攻坚战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工委副书记戴燕卫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纪工委(监察办)、组织办抽调人员组成。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攻坚战对于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部署和要求,把任务列入年度责任清单,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2.提高责任意识。各单位要切实履行从严加强干部能力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以上率下、身体力行,严格履行抓班子带队伍职责;各单位其他负责人对分工范围和分管领域的干部能力作风建设负直接责任,做到管业务与抓队伍相统。
3.凝聚工作合力。坚持把实施“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攻坚战”与“三服务”活动相结合,与推进“精准招商”“企业培大育强”“优化营商环境”等其他攻坚战役相结合,注重把抓队伍与促发展结合起来,把解决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为聚焦高质量、聚力大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纪律保障和制度保障。同时,加强对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攻坚战的宣传报道,发挥全媒体优势,开展全媒体融合报道,在全街道营造创先争优浓厚氛围。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7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首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xx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绿色xx战略,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创新绿色低碳为动力,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绿色获得感,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筑牢绿色根基。
(二)工作原则——接续攻坚,久久为功。保持战略定力,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果,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继续打好一批标志性战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问题导向,环保为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目的,集中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减污降碳,绿色发展。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系统保护,区域协同。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主动靠前深化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果共享。——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大技术、政策和管理创新力度,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稳中有降,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左右、并尽最大努力进一步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消除劣Ⅴ类水体,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区域协同治理更加深入,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绿色xx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广泛自觉,碳排放持续下降,碳中和取得明显进展,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
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四)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工作机制。落实各区各部门各单位主体责任,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强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综合运用法治、市场、技术等手段,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紧抓环境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协同控制,优化污染治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加快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和绿色升级。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升城市韧性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五)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高效利用。坚持节约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按照“减煤、稳气、少油、强电、增绿”原则,推动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升外调绿电规模,因地制宜发展光伏、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促进绿色氢能示范利用。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全市新增能源消费量优先由可再生能源保障。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超过14.4%。稳步推进“煤改电”“油改电”“气改电”,加快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进程。
(六)加快重点领域低碳转型发展。统筹推进产业结构、交通结构、城乡建设转型升级,实现重点领域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污染物和碳排放少的高精尖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努力培育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氢能等产业,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提升城乡建设和城市更新绿色低碳水平,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研究供热体系低碳化重构方案。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制定完善支持使用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等一揽子鼓励政策,大力推广新能源车,适度超前建设充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坚持全域多层次增绿固碳,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七)建立健全激励引导机制。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创新配额总量控制和有偿分配机制,做好与全国碳市场的衔接,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低碳试点示范,引导企业争创绿色低碳“领跑者”,发挥公共机构在低碳发展中的示范作用,打造xx城市副中心绿色低碳发展样板。
三、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八)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聚焦秋冬季细颗粒物污染,持续开展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研究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机制,健全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差异化减排措施,动态更新应急减排清单,依法严厉打击不落实应急减排措施行为。按照国家部署,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应急联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
(九)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夏秋季臭氧污染,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行动,推动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升级,加强石化、涂装、医药、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领域全过程管控,推广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产品和原辅材料。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和使用环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持续推动汽修行业优化整合提升。实施氮氧化物减排专项行动,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氮氧化物减排,积极推动燃油锅炉、老旧燃气锅炉绿色化改造,推进老旧家用燃气壁挂炉更新升级。严控、压减在京石化生产规模和剩余水泥产能。到2025年,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
(十)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基本淘汰国四排放标准重型营运柴油货车,在本市部分区域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公务用车等电动化进程,加快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货车示范应用。积极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在石化、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以及机场等重点区域基本实现清洁运输。
(十一)开展大气面源治理。持续加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深化牵头部门统筹抓总,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市、区、街道(乡镇)三级执法的监管模式,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加强扬尘管控,制定本市建设工程扬尘治理综合监管方案,严格落实各类道路清扫保洁标准,推进裸地生态化治理。深化餐饮油烟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商务楼宇、经营性餐饮单位日常监管执法,研究推动家用高效抽油烟机替代。开展氨排放来源研究和污染治理,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氨排放总量比2020年下降5%。加大恶臭异味治理力度,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环境管理。
四、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十二)着力打好劣Ⅴ类水体消除攻坚战。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一河一策”分类施治,消除劣Ⅴ类水体。强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乡统筹治理,将整治任务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挂账督办,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水环境动态管理和联合执法。谋划实施新一轮水环境治理方案,加快城镇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提质增效,杜绝污水直排问题。集中开展“清管行动”“清河行动”,减少汛期溢流污水、初期雨水直接入河。推动建立水环境、入河排口、污染源的溯源精细化管理体系。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排查监测,防止返黑返臭。
(十三)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以提升水资源安全水平为目标,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统筹开展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因地制宜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动态清理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深入实施农村水源地环境整治,提升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定期开展密云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研究推动官厅水库恢复饮用水源战略储备功能。统筹实施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环境风险协同防控,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试点示范,定期评估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十四)加大水生态保护力度。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为原则,根据流域禀赋,开展上游流域自然恢复和中下游流域人工修复试点,保持并改善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全市水生态质量稳中向好。加强河湖生态空间管控,统筹河湖及其滨带生态环境治理,探索水土流失防治新模式。研究建立水生态状况监测评价体系。深化市内和跨区域水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探索双向补偿机制。加强流域联保联治,推进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等流域综合治理。
五、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十五)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老旧厕所更新改造。深入推进农业全程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达到45%、43%,推动农药使用强度持续下降;持续开展农膜回收行动。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配备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有效治理,基本消除小微黑臭水体。
(十六)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以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地共管”为抓手,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扎实开展分类管理,动态更新管理清单,积极探索推广安全利用措施。严控建设用地环境风险,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督促用途变更地块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鼓励提前开展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严格未利用地保护,加强巡查检查。
(十七)加强固体废物监管。试点建设3至5个“无废园区”。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加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防控和新污染物环境监管。建立完善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推进处置设施共建共享。
六、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十八)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强化“两线三区”全域管控、“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到2025年,生态控制区面积力争达到市域面积的75%。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制度,初步建成具有xx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开展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引导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模式,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十九)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加强关键区域和重点物种保护,建设生态廊道。统筹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加强陆生、水生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强化湿地资源监督管理。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严格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二十)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及时稳妥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严守安全底线,确保首都辐射环境安全。实施噪声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加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方面噪声治理,明确各类噪声污染防治责任主体。到2025年,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及城市副中心声环境质量实现稳中向好。
七、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十一)强化法治保障。推进土壤等方面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制修订工作。制修订环境监测评价、设备节能、碳排放监测等标准。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宣传普及。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依规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二十二)完善经济政策。各级政府要将生态环境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确保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相匹配。研究制定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健全覆盖多领域的市场化、多元化、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价格政策,严格落实国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差异化电价政策,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政策。发展绿色金融,拓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气候投融资,构建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
(二十三)实施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构建集污水、污泥、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到农村全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并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小微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推动市级以上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设施,为园区内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及时清运提供便利。
(二十四)提高监管效能。健全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体系,完善环评、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强化关键工况参数和用水用电等控制参数自动监测。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统一管理,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全覆盖,提高挥发性有机物、温室气体等监测能力。
(二十五)构建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新能源利用、储能、坚强智慧电网、智能微网等重点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开展污染形成机理及本地化特征、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水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研究,支持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生态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托管服务和第三方治理。
八、加强组织实施
(二十六)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市负总责、区级抓落实的攻坚机制。市、区两级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要充分发挥总体谋划、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确保日常工作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
(二十七)强化责任落实。坚持党政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完善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工作机制,列出清单、建立台账、限期解决。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明确本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及牵头负责机构和人员,细化措施、扎实推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监督。各级政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加强环境司法。各区、市有关部门每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二十八)强化监督考核。进一步强化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逐步将市级督察范围扩大至市有关部门、有关市属国有企业,确保例行督察、日常督察、专项督察和派驻督察有效衔接、形成合力,强化督察问责、形成警示震慑、推进工作落实、实现标本兼治。健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机制,加强调度督导、销号管理。继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二十九)强化宣传引导。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领导干部培训体系。深入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不断壮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宣传展示大国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三十)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各级生态环境保护队伍能力,注重选拔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对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表彰。
推荐访问:攻坚 源头 隐患 车辆源头隐患清零工作总结 重点车辆隐患清零工作方案 重点车辆隐患清零存在的问题 重点车辆隐患清零工作汇报 重点车辆安全隐患清零方案 隐患车辆排查清零 重点隐患车辆排查整治 重点车辆及驾驶人隐患清零工作总结 重点车辆和驾驶人源头隐患清理 重点车辆专项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