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银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白银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胜利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脱贫成就
“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逐户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深入推进“3+1”冲刺清零、“5+1”巩固提升、“五盯紧五整改”、“过筛子补漏洞化矛盾”等行动,全面搭起稳定脱贫的四梁八柱,培育壮大“十大特色”产业,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得到了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严格标准、管控过程、保证结果,确保真脱贫、脱真贫。2013 年以来,全市累计减贫 37.12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27.69%下降为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2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5 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如期全面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二、贫困群众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战略,狠抓产业、就业两个关键,强化“造血”功能,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双手增收致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到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 2687 元增长到 2020年的 8466 元,年均增幅 35.84%;“十大特色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0.01 万户 42.09 万人,贫困户依托“十大特色产业”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 3165 元,占脱贫收入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 4000 元的 79.13%;2020 年输转富裕劳动力29.22 万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12 万人),创劳务收入68.3 亿元,产业收入和劳务收入成为最主要的收入增长极,群众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
三、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2016 年以来累计完成危房改造 2.65 万户,农村存量危房全部清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9.86%,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失辍学现象;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65处,解决了 31.42 万户 123.23 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 98%和 89%;702 个建制村全部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并配备合格村医,173 所“两类学校”建设任务全部完成,5.19 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四、区域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认真落实“四抓两整治”工作举措,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坚持“双好双强”标准,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村“两委”换届,积极推进“一肩挑”,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干部通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本领明显提高、能力全面提升,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贫
困地区基层干部群众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十三五”末全市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到 6.62 万元,培育壮大了村级发展的经济基础。全市共派出 302 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做到了贫困村村村有驻村帮扶工作队;22362 名帮扶责任人帮扶88943 户贫困户,实现了贫困户户户有帮扶干部,干部了解了基层,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表 1 白银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目标实现情况表
第二节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经验启示
一、以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
面对发展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的市情实际,白银市自觉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中找答案、找方法、找对策,坚定
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廓清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创造性开展了“两园两率两节点”、“破三弱、强造血”、“五盯紧五整改”等一系列举措,找准了前进方向、破解了发展难题、解决了突出问题,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二、以厚植为民情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决条件
树牢为民干事思想基础,激发为民干事激情活力,强化为民干事责任担当,建立了“五个走遍”、领导接访下访等制度机制,深入基层一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注重从群众最期盼的小事抓起,从群众最盼望解决的急事难事做起,得到了广大群众极大拥护和点赞。特别是面对靖远县北湾镇富坪、新坪两个异地安置移民村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难题,因人因户施策培育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旅游旺、生态美、生活富的脱贫攻坚新路子,实现了由“问题村”向“先进村”的华丽转身。抗击疫情期间,富坪、新坪村先后组织捐赠两批 35 吨优质黄瓜驰援湖北,书写了一段脱贫致富感党恩的佳话。
三、以精准施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法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效性,培育壮大了“十大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富民产业格局。逐村逐户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帮助农户算好产业收
入、务工收入、经营性收入、政策性收入“四笔账”,鼓起了贫困群众的腰包,确保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四、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内在要求
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眼持续激发、培育和形成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扎实推进精神扶贫“五项行动”,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典型经验、特色亮点,带领群众冲破惯性思维,改变安于现状、“等靠要”的落后观念,真正让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找到组织、找到归属感,增强了跟党走的信心决心。
第三节 发展挑战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础,但受自然条件较差、历史欠账较多等影响,“十四五”期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脱贫人口脆弱性依然存在
虽然全市如期全面完成了脱贫任务,脱贫户的可支配收入已达到年度脱贫标准,但还有一些脱贫户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一些边缘户还面临致贫风险,一些农户会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脱贫地区特别是原深度贫困县摘帽时间较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灾害高发频
发,保障水平不高,返贫致贫的风险仍然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仍需提档升级
农村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得到明显改善,但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脱贫地区村社道路、田间路质量不高,非贫困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大。部分公共设施落后,正常运营管理服务不到位。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面临困难
支撑已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产业发展虽然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突破,但脱贫地区产业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规模、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已有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大多层次水平低、产业链短、规模效益不大,距离做大做强做优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的转变仍然面临不小挑战,需要持续下更大的功夫。
四、农村面貌与生态宜居要求差距较大
村容村貌美化和环境绿化与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差距较大,整体改变农村面貌的任务依然艰巨。农村垃圾收运、生活污水处理体系不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秸秆还田、控肥减药、轮作休耕等仍不能满足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仍需长期不懈努力。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相关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
——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第三节 目标任务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 5 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分步分类接续推进,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到 2025 年,全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健全完善,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
到 2035 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表 2 白银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目标
第三章 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第一节 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并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历史性转变。兜底救助类政策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脱贫攻坚期间给予贫困地区的强化财政保障能力政策,要维持一段时间,并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衔接。
第二节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白银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对“三类”重点对象,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紧盯控辍保学、稳岗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环节,做到早发现、早纳入、早帮扶、早清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
按照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入户核查相结合的易致贫返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现对监测对象精准动态管理。
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实行动态清零。用好用活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甘肃省防返贫监测预警系统及其他行业部门数据平台,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完善与行业部门信息数据交换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响应,提升监测和帮扶准确性。
专栏 1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重点任务
采取事前监测预警、事中精准帮扶、事后回访巩固的精细举措,分析返贫致贫风险,实行“一户一策”精准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