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开展主题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和运用环境卫生学众多的学科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组织材料,口头报告和提问回答的能力,锻炼学生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并通过点评等环节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环境卫生学 主题讨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and Experience of Topic Discussion Teaching
in Environmental Health Teaching
ZHOU Hongwei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Tropical Medicin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5)
AbstractThrough topic discussion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ystem and use many point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subject knowledge; Meanwhile,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organizing materials, oral presentations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Train serious working attitude of students; and guide students through the review and other aspects of creative thinking.
Key words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 topic discussion; teaching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横向广、纵向浅”。“横向广”是指该学科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涵盖了空气、水、土壤、饮食、化妆品以及日用品等关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又在环境病因学、污染物健康危险度评价以及环境应答基因等领域经历日新月异的学术发展。“纵向浅”是指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大多为复杂问题,其确切机制的阐述尚有待系统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目前环境卫生学教学内容中能纵向深入阐明的机制较少,仅限模糊描述者较多。虽然环境健康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但学生们并不容易活学活用,难以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点提高其系统性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自2007年起,尝试在预防医学生中开展主题讨论式教学。经过3年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非常主动积极。讨论式教学已经为许多老师采用,一些文章也肯定了该方法在环境卫生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经验认为,讨论式或情景式教学需要分组,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并且要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消化和吸收相关的知识点。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查阅文献、计算机应用、口头表达和团结协作等能力。但是,在这些报道中,讨论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比例很小,通常只有1-2节课时间,难以让同学充分参与进来。在我们的实践中,投入了较多的学时数,约占整个课程的1/4~1/5。并且,从开学开始,即进入该讨论课的准备阶段,设定主题,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演讲。讨论题目的设置和其中相关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传递给学生。在课程最后的多节课时,开展讨论。
该主题讨论式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贯穿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整个教学周期。我们具体的实施方式分为布置任务、选题、授课过程和学生汇报四个环节。
1 布置
让学生了解该讨论课程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重视。在第一节课下课前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自行分组,参照提供的网站等资料,自行拟定3个题目,在规定日期前,由课代表汇总到任课教师处。布置过程有如下注意点:(1)建议2-3人一组,人太多会搭便车现象。我们尝试过5-6人一组,希望开展小组讨论式学习,但具体实施后与学生个别沟通,发现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基本不参与全部过程,但评分时却难以区分,也达不到教学效果。(2)反馈时间约2-3周时间为宜,无需太久。以秋季学期为例,我通常要求同学们在国庆假期前交。(3)布置任务时,需强调该部分所占评分。我的经验是占总分的20%为宜。适度的评分会激发学生的重视程度。并且,作为平时成绩,本部分投入的精力和产出也是适宜的。(4)参考网站需要一定的专业性,最好为教育性网站,内容丰富。同时,告知同学们不限于网站主题内容,可以根据同学们自己的兴趣,结合环境科学和环境与健康的热点问题拟定题目。每年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拟定1~2个主题,建议同学选取。例如2009学年我们选取了全球变暖和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两个主题。(5)提示同学们,该作业分为4个组成部分:幻灯片制作,口头汇报,提问和回答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单独评分。(6)每组报告时间约为15分钟,口头提问和回答时间约10分钟左右。(7)提示同学,主要是考察同学们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是他们难得的锻炼报告能力的机会。同学们即将进入社会工作,或者继续读研深造,不论那种情形,都需要同学们具有良好的组织、分析和表达能力。(8)在报告内容部分,建议同学们不要泛泛而谈,而是聚焦在一定的细节上,深入开展讨论。对拟定的主题,建议同学们从不同的层面或者不同的角度拟定题目。(9)口头报告部分可以由一位代表讲,但建议小组每个人都上台报告,口头报告人的评分将高于同组的未报告人。(10)提问环节也很重要。许多课堂气氛沉闷,并不是同学们不愿提问,而是的确无问题可问。其主要的原因是:提问也是需要训练的。我们的学生经过多年的听课和答题训练,但提问和报告两个环节的训练太少。而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听报告时采取积极的、批评性的听课方式,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态度。(11)回答环节的要点在于,即便对那些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也要能恰当应对,不要被问得哑口无言。这是我们回答部分训练的要点。(12)向同学们强调,态度是第一位的,在评分时也是以态度是否认真为最主要的标准。
2 选题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在其中选择1个题目,反馈给学生。其中注意如下几点:(1)对拟定1~2个主题,安排多个小组,对该主题从不同层面开展讨论。例如我们围绕垃圾分类为主题,根据同学自身的题目,给同学们建议了垃圾收集、中转、处理等不同环节加以讨论。(2)避免雷同。(3)尽量选择开放性的题目,避开简单重复课本基础知识的题目。(4)允许同学们修正。在学生正式开始准备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资料查找的困难,他们可能会提出修改题目的要求。
3 授课过程
到期末学生汇报正式开始之前,有一段授课过程。该过程是教授同学们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点的过程,也是教会同学们如何组织学科知识点,如何开展口头报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作如下几点工作:(1)基础理论部分要讲清。尤其是第二章,环境与健康关系部分。该部分是整个环境卫生学的基础。可以说,其后十几章的内容都只是运用第二章的工具,分析在各个不同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而已。而这些实际问题,绝大多数学生们自己是能够检索、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是面向的延伸。只要能够全面掌握了该章内容,同学们即可以自行分析新的环境与健康的热点问题。(2)经常性提醒同学们,课程的目标是教会同学系统性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要综合性地考虑不同的暴露途径产生的摄入量,而不是片面地从水、气、饮食等某个角度割裂分析。(3)授课过程中,注意教会同学作为公共卫生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定量化地分析问题,而非简单定性阐述而已,那和一般的社会公众并无本质差异。(4)授课中,适度提及同学们选定题目涉及的内容,作一些提示。(5)鼓励有疑问小组的同学到教师办公室就该小组的内容与任课教师开展小组讨论。
4 学生汇报环节
到学生汇报环节时,该主题讨论课的成功与否已经决定了一半。该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加强学生的责任感,调节氛围,进一步强调综合分析与量化分析的重要性。并且,在我们的授课过程中,鼓励同学们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对此开展阐述与讨论,从而引导创新性思维。注意点:(1)预先安排好报告顺序。对有主题部分,建议每次课可以安排2-3组,按照其内在的逻辑顺序顺次开展。(2)要用计时器,设定时间。否则绝大多数小组的时间都会延误。一般我会在计时器响后,再额外加2分钟给同学。(3)每个小组一般允许提问2-3个问题,并鼓励没提过问题的同学提问,否则评分环节无依据。(4)点评非常重要。在每一组结束,到下一组开始之前,会就前一组的报告进行点评。请注意是点评,而非总结。点评的目的在于鼓励和启发,同时也可适当指出不足之处。对后续小组的报告会有改进作用。点评也不是必须的,可以结合现场发挥。(5)任课老师现场评分,笔者通常按照4个部分,分别评分。评分按照鼓励原则,以态度为第一位,对创新性强,或者某方面特别突出的同学,给与评分倾斜。具体评分不公开。(6)在每一节课结束时,进行小节。对当堂课同学们的汇报内容作总结,告知同学们评分的大概水平,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5 体会
(1)尊重同学。在课堂中,我们充分以学生为主角,相信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激情。许多同学是非常优秀的。不夸张地说,一些小组的报告内容甚至要比许多老师授课水平还高。例如,有一组同学以世博会为主线,阐述了技术进步与不恰当应用所产生的环境健康危害。另一组同学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了全球变暖的应对机制。作为任课教师,能够从同学们的报告中学到知识,切实感到由衷的感谢和高兴。
(2)讨论以及问答环节是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好机会。学生是大班上课,常常为80人以上。加之教师科研任务重,一般授课难以与学生充分沟通认识。通过讨论课,就可以对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留下印象,从中也能够了解同学们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兴趣点和人生观等也有所接触,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3)引导同学系统、综合地掌握与运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点,不断向同学们强化学科内容不是离散的知识点。通过点评和小节,向同学们不断强调健康风险度评价在整个学科知识点中的中轴线作用,强调综合性定量评估的思维方式。通过许多的小组讨论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向同学们阐述了系统性思维方式在分析不同环境健康问题中的思路。
(4)引导创新为主,内容的正确与否为次。即便有同学提出与主流观点不同的看法,也不要轻易地否定打击其内容。
总体而言,通过主题讨论式教学,任课教师可以与同学进行相对充分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建立认真治学、认真做事的态度,并传递一些爱岗敬业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目标有乎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态度,教会学生认真求学,认真做事,认真做人。即便由于个人原因对专业不感兴趣,也要做到后二者。第二个层面为工具层面,教会学生一些具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并教会他们活学活用。第三个层面为思想层面,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尊重思维。笔者认为,讨论式教学方式是可以在这三个层面传递信息的。当然,这种教学方式需要的课时数较多,不适用于临床医学等大班少课时课程的教学。即便在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常常需要额外补充课时才能完成。这种矛盾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再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熊伟,张春莲,张青碧.环节卫生学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3):472-473.
[2]赵峰,李变兰.在环境卫生学教学中运用情境式教学的体会[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9:200-202.
[3]梁戈玉,浦跃朴,尹立红.预防医学中环境卫生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江苏预防医学,2006:17(4):70-71.